2022-2023學年廣東省實驗中學八年級(下)期中道德與法治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在下列各題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共20小題,每小題2分,共40分。
-
1.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中國共產(chǎn)黨是戰(zhàn)勝各種風險挑戰(zhàn)的“定海神針”,是把全國各族大民緊緊團結在一起的主心骨和領航人。這說明( ?。?/h2>
組卷:32引用:2難度:0.8 -
2.十四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表決通過了關于國務院機構改革方案的決定,該方案提到“為貫徹落實新時代黨的群眾路線,加強和改進人民信訪工作,更好維護人民根本利益,將國家信訪局由國務院辦公廳管理的國家局調(diào)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國家信訪局調(diào)整為國務院直屬機構的根本原因在于( ?。?/h2>
組卷:13引用:1難度:0.8 -
3.2023年3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工作評議考核辦法》。這對貫徹黨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食品安全工作的決策部署,提升全鏈條食品安全工作水平具有重要作用。“提升全鏈條食品安全工作水平”是因為( ?。?br />①尊重和保障人權是我國憲法的基本原則
②生命健康權是公民的最基本的政治權利
③我國憲法保障的人權的主體和內(nèi)容非常廣泛
④我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fā)展思想組卷:21引用:1難度:0.7 -
4.在學習“設置國家機構”時,小明將所學知識構建為以下思維導圖,請為序號匹配合適的文字( ?。?br />
組卷:39引用:1難度:0.7 -
5.電視劇《狂飆》中有一句經(jīng)典臺詞“公生廉,明生威。唯有執(zhí)法者嚴守公正、廉潔,才能立于不敗之地,才能成為一把不生銹的鋼刀”。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 ?。?br />①法定職責必須,法無授權不可為
②行使權力要有法律依據(jù),不能超越權限行使權力
③政府工作人員有時在行使權力時,可以有超越憲法和法律的特權
④政府及其工作人員廉潔奉公有利于保障公民權利的實現(xiàn)組卷:21引用:3難度:0.7 -
6.我國現(xiàn)行憲法是新中國第四部憲法。在這部憲法的制定過程中,全國80%左右的成年公民參加了討論,臺灣同胞、港澳同胞、海外僑胞也參加了討論。憲法制定過程中廣泛向社會征集意見體現(xiàn)了( )
組卷:22引用:1難度:0.7 -
7.2023年3月10日,中華人民共和國第十四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憲法宣誓儀式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主席臺上,禮兵護送《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入場。十四屆人大舉行憲法宣誓儀式( )
①彰顯了憲法是一切組織和個人的根本活動準則
②是基于權力屬于人民,權力高于憲法
③有利于國家工作人員忠于憲法,防止權力的濫用
④彰顯了憲法權威,有利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實施組卷:25引用:2難度:0.8
二、非選擇題:三大題,共50分??忌鶕?jù)要求作答。
-
22.保障憲法實施
材料一:胡某開車時,跟其他車輛發(fā)生刮擦。胡某對前來處理的交警指出對方司機在開車時有接打電話的行為,對方否認。交警勘察現(xiàn)場后,提出需要查看司機的通話記錄。
相關鏈接:
駕駛機動車不得有下列行為:撥打接聽手持電話、觀看電視等妨礙安全駕駛的行為?!吨腥A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第六十二條因調(diào)查交通事故案件需要,公安機關交通管理部門可以查閱或者復制交通事故當事人通訊記錄,有關單位應當及時、如實、無償提供,不得偽造、隱匿、轉移、銷毀?!?*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法律保護。除因國家安全或者追查刑事犯罪的需要,由公安機關或者檢察機關依照法律規(guī)定的程序對通信進行檢查外,任何組織或者個人不得以任何理由侵犯公民的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
——《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第四十條(1)交警提出需要查看司機的通話記錄是否合理?為什么?
材料二:2018年,當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啟動對全國57項地方交通安全條例進行規(guī)范性文件備案審查時,發(fā)現(xiàn)了《**省道路交通安全條例》這條規(guī)定的問題。經(jīng)過嚴格的審查,2019年2月,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向當?shù)厝舜蟪N瘯l(fā)出審查意見督促糾正。相關規(guī)定經(jīng)指出后被修改。
近五年來,全國人大常委會法工委依法對報送備案的各類法規(guī)、司法解釋、特別行政區(qū)本地法律開展主動審查,對公民、組織提出的17769件審查建議認真進行研究處理,累計督促推動制定機關修改完善或者廢止各類規(guī)范性文件約2.5萬件。
(2)材料二中,全國人大常委會是在行使組卷:7引用:1難度:0.2 -
23.理解權利義務
2023年初最“出圈”的新事物非“ChatGPT”莫屬。作為史上增長最快的消費者應用,這一既能與人聊天,又能做題、翻譯、敲代碼、寫論文的“六邊形戰(zhàn)士”再度引發(fā)大眾的“生存危機”。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人工智能與法律的碰撞,比人們預想的來得更早。據(jù)媒體報道,已有犯罪分子將ChatGPT運用到詐騙話術中,讓無辜人士中招,還有犯罪分子用ChatGPT編寫黑客程序,進行網(wǎng)絡犯罪。網(wǎng)友們說,第一批因ChatGPT坐牢的人,或許已經(jīng)在路上。
有市民嘗試用ChatGPT編寫關于杭州將取消限行的“新聞稿”,發(fā)到了小區(qū)群里,不明所以的業(yè)主判斷其可信,便截圖轉發(fā),此后導致不實信息廣泛傳播,結果是警方介入,當事人道歉。與時俱進的學生們不甘落后,有同學借助ChatGPT做作業(yè)、寫作文并獲得了高分,因而發(fā)出“有了GPT,不用再學習”的感慨。
這項技術背后涉及的是海量數(shù)據(jù)的抓取,這將導致其涉及的各種權利、數(shù)據(jù)抓取是否經(jīng)過對方授權、獲取信息的渠道范圍是否合理等都難以判斷。由于ChatGPT能夠自動生成內(nèi)容,著作權也是一大問題:涉及了誰的著作權、權利來源、權利主體、著作權的復制權使用權等等是否合理合規(guī),是否涉及抄襲?ChatGPT的權利邊界在哪里?
北京大學法學博士、北京大學粵港澳大灣區(qū)知識產(chǎn)權發(fā)展研究院研究員徐美玲認為,法律主體的基本邏輯講究“權利—義務—責任”一體,雖然ChatGPT一類的人工智能模型不能成為法律適格的主體,但是其開發(fā)者等主體可以,無論其背后是自然人還是法人。
北京大成律師事務所高級合伙人錢衛(wèi)清認為,從法律上,我們要認可它就是一個工具,不能因為發(fā)生了一些侵權等行為就禁止其發(fā)展。其次就是我們應該去研究認識人工智能這樣的技術帶來的權利義務變遷的規(guī)律,讓老百姓知道這里面的權利邊界在哪里,既有利于平臺建設,又有助于人們權利保護。
根據(jù)上述材料,運用權利和義務的相關知識,對如何解決“人工智能與法律的碰撞”提出合理的建議。組卷:31引用:1難度: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