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樹德中學高三(上)第一次模擬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音樂心理美學是一門對音樂進行哲學式思考的學問,是從音樂心理學角度上研究音樂審美的交叉學科。它的特點在于音樂學與心理學和美學的結合,從心理學的方向來研究音樂審美。
對我國音樂作品中的心理學要素進行梳理,不可避免從歷時性的角度來挖掘古代音樂作品的思想根源。
中外哲人都曾闡明音樂與哲學間的互利關系,亞里士多德說:“詩是比歷史更哲學的,那么音樂則比詩更哲學,”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地區(qū)的神話故事都伴隨著音樂的搭配,音樂為古老的人類文明編織神話形成的集體記憶,喚起人們對家鄉(xiāng)的向往與思念。作為現代視角下的音樂學研究者、欣賞音樂的認識活動不能囿于宗教信仰的神學籠罩,也不能停留在音律節(jié)奏的表象,而是關注“有關音樂本質屬性、存在方式、展開狀態(tài)的哲理運思”。
音樂作為一種高于自然的精神結構,其內涵于今日,則更加明晰深刻且具體;“天地萬物都同音樂一樣,是動態(tài)的、不可逆的、變化著的發(fā)展過程和蘊含著二元對立矛盾思想的有機整體?!闭缑咨w爾海夫納所說,音樂,乃是“通向哲學的一條特殊道路”。
在中國人長達千年的對于“美”的描繪與求索歷程中,素有以音樂之美及音樂審美規(guī)律為中心議題的價值論探討——“樂道”,即用哲理運思的方法管窺音樂藝術的本質屬性、存在方式和邊緣延展。欣賞樂曲、參悟樂道,實則就是將音樂的結構規(guī)律與天地的運行法則相關聯,古人常推崇“天人合一”,音樂自然而然地被當作溝通天、人之間的橋梁。明清之際偉大的哲學家王夫之認為,只有“志之所之、言之所發(fā)”,才符合“樂道”的規(guī)律,也唯有此,才能真正誘發(fā)創(chuàng)作者和欣賞者內心的深思與靈感,虛靜與狂逸。
在古人看來,“德音”才能稱之為“樂”。音樂對行為與性格的作用效能集中體現在人們對“樂教”的追求中,因此成為我國古代先哲最早認識并不斷加以論證的音樂心理美學命題之一。
儒家諸賢已然意識到了音樂在性格塑造中的成人之用??鬃诱J為,音樂才是超越詩教、禮教的限制,形成君子人格的最后階段,能夠在心理上塑造、規(guī)勸人的行為,陶鑄為完美人格并使其由衷地認同這種秩序和情感,形成習慣性自律。孟子強調了蘊含仁愛思想的音樂——仁聲在感化人心方面的優(yōu)越性??梢姌方趟哂械哪軌蚪烊说男钠ⅰθ说男愿裥纬扇玢宕猴L般塑造功用的舉證在儒家諸賢的思想中不乏其例。
《樂記?樂本》有關于“樂”通過聲音產生、表達情緒的記載,認為“樂”是人內心的情緒抒發(fā)。音樂是人的情緒到達某一特定程度后有感而發(fā)的,也便因此擁有記錄情緒的功能,能夠引起聽者某種情緒的共鳴。英國行為主義心理學家、音樂哲學家貝里尼通過測量人的情緒體驗,正式提出了誘發(fā)理論。在現階段有關音樂誘發(fā)情緒研究成果中,有七種機制被證實具有解釋音樂如何引起聽眾情緒的作用和能力。認知神經科學的引入為音樂情緒方向的心理學研究注入了新的活力,為音樂誘發(fā)情緒理論在中國古代音樂的分析與探索中打開了一條道路。
(摘編自李海燕《中國古代音樂的心理美學研究》)
(1)下列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音樂是古老的人類文明編織神話形成的集體記憶.因此世界上許多民族和地區(qū)的神話故事都搭配著音樂。
B.現代視角下的音樂學研究者不應關注音律節(jié)奏的表象,而應關注其本質屬性、存在方式等的哲理運思。
C.作為一門結合了音樂學、心理學和美學的交叉學科,音樂心理美學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研究音樂審美。
D.七種機制的證實、認知神經科學的引人為音樂誘發(fā)情緒理論在中國古代音樂的分析與探索提供了新的途徑。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了總分的論證結構,開篇引出話題,然后從幾個方面論述,結構清晰嚴謹。
B.文章引用亞里士多德和米蓋爾海夫納的話,論證音樂產生于哲學卻高于哲學的觀點。
C.文章用孔子、孟子的觀點,佐證了儒家諸賢已然意識到音樂在性格塑造中的重要作用。
D.文章論證的邏輯性、概括性極強,觀點鮮明,論據兼具古今中外,使論證更為嚴密。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為對我國音樂作品中的心理學要素進行必要的梳理,本文從歷時性的角度挖掘了古代音樂作品的思想根源。
B.高于自然的精神結構的音樂是動態(tài)的、不可逆的、變化著的發(fā)展過程和蘊含著二元對立矛盾思想的有機整體。
C.古人推崇“天人合一”,把音樂當作溝通天、人之間的橋梁,因此音樂的結構規(guī)律與天地的運行法則相關聯。
D.《樂記?樂本》認為,音樂能引起聽眾的某種共鳴,而貝里尼誘發(fā)理論就是研究音樂如何誘發(fā)聽眾的情緒的。組卷:8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人類基因組計劃”不僅找到了各種人類基因,積累了大量基因組數據,還積累了由基因組轉錄出來的各種RNA(核糖核酸)數據,以及由mRNA翻譯產生的各種蛋白質數據。RNA的集合稱為轉錄組,蛋白質的集合稱為蛋白質組,機體所有代謝產物組成代謝組,此外還有表觀遺傳組等。通過大數據研究這些“組”及其相互關系的工作即稱“組學大數據”研究,組學大數據的介入成為當代生物醫(yī)學發(fā)展的典型特征。
精準醫(yī)學是組學大數據與醫(yī)學的結合。有了這些大數據,我們就能夠從分子水平上了解人體生長、發(fā)育、正常生理活動的本質和基礎,還能夠通過對健康人和病人組學大數據的比較找到各種疾病在分子水平的病因。我們已經知道,約有6000種以上的人類疾患是由各種基因突變引起的,有人估計與癌癥相關的原癌基因約有上千個。
精準醫(yī)學使疾病診斷更加準確,也使治療更加有效。例如“基因治療”,就是將正常外源基因通過基因轉移技術插入病人的適當受體細胞中,使外源基因制造的產物得以糾正或補償因基因變異或基因表達異常引起的疾病。目前,基因治療的對象已經由單基因遺傳病逐步拓展到惡性腫瘤、感染性疾病、心血管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代謝性疾病等重大疾病。
再如,“靶向藥物”。當我們知道哪些基因序列變化會導致疾病,就可以通過測量局部基因序列來鑒定導致疾病的基因。比如,特定基因的突變可引起癌癥,這些突變了的基因就是腫瘤治療的目標,也就是“靶向”,針對這些靶向設計的藥物就是靶向藥物,靶向藥物的治療目標是具體的、精確的。比如,赫賽汀就是以特定基因為靶向設計的乳腺癌治療藥物。
精準醫(yī)學更深遠的意義還在于把醫(yī)療的關口前移和重心下移。關口前移指的是重視對疾病的早診早治和預警預測,重心下移指的是將工作重心下移到社區(qū)和基層、加強健康管理,這樣就比醫(yī)生一個一個診治病人高效得多。這如同我們提倡的“精準扶貧”,與根據不同地區(qū)特點制定有針對性的扶貧措施一樣,在醫(yī)療健康領域,也應通過大數據進行人群隊列研究,針對不同人群特點采取不同疾病診治和健康管理措施,提高整個人群健康水平和醫(yī)療效能。實現精準是目標,但我們現在離這一目標還有很大距離,存在多方面巨大挑戰(zhàn)。比如人類基因組解譯的挑戰(zhàn)。人類基因組上編碼蛋白質的區(qū)域只占一小部分,不超過整個基因組的3%,其余97%左右的DNA序列統(tǒng)稱為非編碼DNA。近年來大量研究表明,占人類基因組97%的非編碼序列具有重要的生物學功能,且與人類疾病直接相關。迄今為止,我們對這些非編碼序列以及相關的非編碼基因和非編碼RNA的功能只有很少了解。
(摘編自陳潤生《從基因組大數據到精準醫(yī)學》)材料二:
中醫(yī)藥是在長期醫(yī)學實踐經驗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一種醫(yī)學形式,從整體上來看,中醫(yī)藥學比較強調整體的證候,在客觀的醫(yī)學證據以及精細化設備上還是有所欠缺,在很大程度上制約了我國中醫(yī)藥學的發(fā)展水平。而精準醫(yī)學不僅結合了中藥學、生命科學的醫(yī)學內容,同時具有現代化的醫(yī)療手段,可以彌補中醫(yī)藥的不足。因此,中醫(yī)藥要以精準醫(yī)學為創(chuàng)新發(fā)展的目標,弘揚精準醫(yī)學的優(yōu)勢特色,在治療方面要以“精準診斷”以及“精準治療”為切入發(fā)展的治療點,進一步突顯中醫(yī)藥整體性、動態(tài)性的診療特色。
中醫(yī)習慣將辨證治療視為治療的出發(fā)基點,以證候的變化和相應的改善作為治療成功的有效依據。然而,中醫(yī)多以非特異性的主觀證候群為其開展治療工作的基礎,相應的治療評價也是根據主觀證候群體的變化和改善做出的相關判斷。從很大程度上來說,非特異性的主觀證候群由于其生物基礎不明確,相應的反應靈敏度也欠缺,很難獲得公認。針對于此類問題,醫(yī)學人員可以將精準醫(yī)學和中醫(yī)學進行相應的結合,進一步地強化中醫(yī)精準診斷的力度,可以依據人體尿液、血液以內源性物質的變化,反應患者整體的健康水平。
中醫(yī)在長期的實踐過程中形成了同病異證以及同病異治的診療理論和相應的治療模式。而現代化的精準醫(yī)學往往會根據不同的證候類型,采用不同的治療方式。舉個例子來說,西醫(yī)診斷為慢性心衰的病人,中醫(yī)可以進一步的劃為腎陽虛和非腎陽虛兩種證型。通過將不同證型的患者和正常人進行尿液代謝組學的研究,可以得出尿液代謝組成分的差異,進一步的可以得出疾病與證型高度的代謝組指標。通過對病患進行尿液代謝組學的研究,很有可能會找到一組指標作為中醫(yī)辯證的客觀指標。進一步的發(fā)展中醫(yī)同病異證的代謝組學,可以有效彌補中醫(yī)在基因組學與蛋白質學方面的先天不足。
(摘編自黃進京《精準醫(yī)學和中醫(yī)藥創(chuàng)新發(fā)展》)(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盡管“人類基因組計劃”找到了各種人類基因,積累了豐富多樣的組學大數據,但我們所知的還只是冰山一角,對非編碼DNA所知甚少。
B.對人類基因和相關醫(yī)學大數據的研究,促成基因檢測等一系列新技術出現,還帶來基因診斷、基因治療、靶向藥物等醫(yī)學新手段新方法。
C.中醫(yī)將西醫(yī)判定的慢性心衰進一步劃分為腎陽虛和非腎陽虛兩種證型,并且進行同病異治,說明精準診療在中醫(yī)的傳統(tǒng)中早就已經存在。
D.只有依據客觀的醫(yī)學證據以及精細化設備,中醫(yī)大夫才能發(fā)揮中醫(yī)以非特異性的主觀證候群為治療工作基礎的特長,有效開展診療工作。
(2)根據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精準醫(yī)學可以通過基因診斷找出病變基因,并且有針對性地進行靶向治療,相對于傳統(tǒng)醫(yī)療來說可以少走彎路,節(jié)省費用。
B.能精準解讀的人類基因組只占3%,如果將余下97%的非編碼序列全都精確解讀,將會大大豐富基因診斷與靶向治療的內容。
C.中醫(yī)要傳承好傳統(tǒng)中醫(yī)藥注重整體性、動態(tài)性的診療特色,努力練好精準診療本領,大力推動中醫(yī)藥事業(yè)的健康持續(xù)發(fā)展。
D.在人類基因組計劃衍生出的組學大數據中,代謝組學與中醫(yī)關系密切,大力發(fā)展代謝組學可彌補中醫(yī)其他方面的先天不足。
(3)在對“精準醫(yī)學”的理解上,材料一和材料二有哪些不同?組卷:1難度:0.6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黃土大夢(節(jié)選)
楊獻平
一個從未來過的人,在火車上睜開眼睛,一色的黃——黃出了疊加與層次,滿眼的黃——黃得深入和徹底,整個世界,乃至內心和靈魂,都被這黃貫穿、俘虜了。
陜北的黃,是集中的黃,悲憤的黃,絕望的黃,生存的黃,戰(zhàn)爭的黃,沉默的黃,飛奔的黃,蒼天的黃,大黃的黃,黃天的黃,黃種人的黃,黃帝的黃,黃河的黃。黃得層層疊疊,上下齊黃。黃得豐潤,里外冒漿。越是接近,步步河山之間,耳邊似乎有連綿的濤聲傳來,先是洶涌澎湃,雷聲轟隆,漸而靜默無聲,宛若處子。
撲面而來的是濃郁的土腥味,盡管是五月,干裂的灰塵及其強大的氣息依舊明顯,看不見的蟲子一樣蜂擁,呼吸也有些阻隔。慢慢也覺得身體開始發(fā)脆,毛囊開始收縮。當然,其中還有一些水汽,很甜,但很硬,有些滋潤,也有些粗糙。我知道,這黃土的大地,宛若一個渾圓的大夢,每個進入其中的人,只有在絕境之中,方才會面對蒼穹群星,參悟到人生乃至整個人類的秘密,繼而校準方向,一擊而中。
乘坐出租車穿城而過的時候,我驚異地發(fā)現,盡管時代的發(fā)展使得整個中國都高樓林立,機車奔走,人們的衣飾乃至居住的房屋也都流光溢彩,儼然當代世界的模樣和姿態(tài),但黃土依舊是最本真和顯赫的存在,是一種無聲的籠罩、反射和涂抹。這種來自大地最本真的色彩,以及干結的塊壘,可以硬如鐵石,又可以軟成血液的黃土,累累山川,道道塬梁,其中充盈和鼓蕩著的,仍舊是古老的顏色及其最深刻的呈現、隱喻和擔當。
清涼山、寶塔山、王家坪、蘭家坪,無處不高聳,無處不圣地,這里的一草一木,甚至不斷流散的空氣和云霓,也都與近代和當代的中國有著深刻聯系。其中的寶塔山,令我想起一個人,他被譽為八百年以來第一完人,也是詩人、政治家和軍事家一范仲淹。據說,那白色的高塔頓有神奇之處,建于唐代,其中供奉有舍利子。公元1041年左右,范仲淹奉命駐守延州,與契丹和金國作戰(zhàn)。他在延州,時短而效長。一個人克己守正、奮發(fā)有為的能量,在傳統(tǒng)的帝國之中,無疑是巨大而且積極的。
由范仲淹提拔和倚重的種世衡及其兄弟、兒子們,在延安之于西夏的阻擊和防守,特別是種世衡的反間計,使得李元昊損失了他的得力戰(zhàn)將野利剛浪棱、野利遇乞兩兄弟。種世衡構筑的青澗城,即今延安古寬城,有效地阻擋了契丹和西夏人的鐵騎。特別是他對于羌人的信義與誠懇,使得他在異族當中,也享有崇高的誠信。
范仲淹和他的部將種世衡,堪稱古代邊關防御和經略之中的典范。特別是種世衡,其世代忠誠,對屬下之關心和愛護,可謂感天動地。史書記載,凡有士卒傷病者,種世衡或是其弟種世材,再或是其兒子總會親自慰問,安排食宿和療治方劑。使得屬下將士為之甘效死命,這種強大的凝聚力,使得“種家軍”也名震一時。種世衡膝下八個兒子,皆為當世之才俊。其后人種師道更是聲名遠播。
歷史的一個鐵律是,幾是興盛的朝代,主要是其當政者與輔政者通力合作、上下一致的結果,同時更是輔政者的人品和修養(yǎng)達到了“天下為公”“達則兼濟天下”的境界,才可以實現的。反之,朝代的衰敗,也是人的道德修養(yǎng)乃至“私心公行”的問題。面對范公曾經鎮(zhèn)守之地,我的內心涌現的景仰與熱愛,竟然使得自己有些榮耀的感覺。
這種感覺,大致是與古圣人之心相通的。至于我,不過是先賢大師的子孫,之所以能夠在一些地方和時刻,覺察到他們的那種宏大心跡,當然是血脈、文化、精神和靈魂等層面的諸多因素。
這兩山夾一河一城的陜北重鎮(zhèn),簡短地瀏覽和穿越,我的內心當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變得蓬勃,還有一些激越與悲愴。氣候和地理環(huán)境是可以改變人的,尤其是像陜北這樣的具有鮮明地理特征和獨特氣候的地方,數千年以來的文化形成與精神勾勒,黃風的塑造和黃土的雕刻,多旱少雨,泥濘中的跋涉與峁梁溝坎,窯洞中的人間炊煙與生兒育女,風塵中的粗糲和細膩,讓我覺得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渾厚、笨拙與張揚,以及隱忍的沖撞、禮節(jié)的觸發(fā)與抗擊……諸如此類。
陜北,這一片自然和人的地域,歷史與現代的疊加和勾勒,引領著每一個進入其中并且在這里覺悟的人。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部分主要從視覺的角度對陜北的黃土進行描寫,意在表現陜北的“黃”給作者內心帶來的強烈沖擊。
B.文章認為,黃土大地就像一個渾圓的大夢,能讓進入其中、陷入絕境的人有機會參悟到人生乃至人類的秘密。
C.文章運用對比的手法點出流光溢彩的世界與不事雕琢的陜北的顯著差異,表達了作者對現代文明的反感和批判。
D.文章行文思維嚴密,如交代作者覺察到前賢的心跡,是血脈、文化、精神和靈魂等層面的因素作用的結果。
(2)文中提到:“我的內心當中就被突然充盈了,也突然變得蓬勃,還有一些激越與悲愴。”作者為什么會產生這么復雜的感情?請結合全文,從總體上作簡要分析。
(3)梁衡在《山水為何有美感》中寫到:“在散文寫作上就是美的三個層次:描寫美、意境美、哲理美?!北疚氖侨绾误w現這三個層次的?請結合文本加以分析。組卷:40難度:0.1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聽慣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人不知不覺就繃緊了,仿佛自己正介于適者與不適者之間,又好像適于生存者的名單即將宣布了,我們連自己生存下去的權利都開始懷疑起來了。
但在山中,每一種生物都極有尊嚴地活著,巨大悠久如神木,神奇尊貴如靈芝,微小如陰暗巖石,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匍匐結根、踏實貼地、一心做好自己的蔓草,以及種種不知名的萬類萬品,生命是如此仁慈公平。
甚至連沒有生命的,也認真和諧地存在著,土有土的高貴,石有石的尊嚴,倒地而死無人憑吊的樹尸也盡情地縱容菌子、蕨草、苔蘚和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覺得那樹尸竟也是另一種大地,它因寬厚仁慈地容納異己而在那些小東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來。
生命是有充分的余裕的。
在山中,每一種存在的都是適者。
忽然,我聽到人聲,胡先生來接我了。
“就在那上面,”他指著頭上的巖突叫著,“我爸爸碰到過三只熊!”
我有點生氣,怎么不早講?他大概怕嚇著我,其實,我如果事先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條大黑熊出沒的路,一定要興奮十倍??上Я?!
他順手摘了一把野草,又順手扔了,他對逝去的歲月并不留戀,他真正掛心的是他的車,他的孩子,他計劃中的旅館。
山風山石跟我說了一天,野水野草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在回來的車上我安分地憑窗俯瞰極深極深的山澗,心里盤算著要到何方借一只長瓢,也許是長如勺子星座的長瓢,并且舀起一瓢清清冽冽的泉水。
有人在山跟山之間扯起吊索吊竹子,我有點喜歡做那竹子。
回到復興,復興在四山之間,四山在云的合抱中。
(1)下列各句中的引號,和文中畫橫線句子的引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盡管草叢里的“紡織娘”“油葫蘆”總在鳴叫著提醒她。
B.幾位“大師”們捧著幾張古畫和新畫,在歐洲各國一路的掛過去,叫作“發(fā)揚國光”。
C.其結果,往往是“下筆千言,離題萬里”,仿佛像個才子,實則到處害人。
D.今天的“匠”,已成為心思巧妙、技藝精湛、造詣高深的代名詞。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改寫成“巨大如神木,尊貴如靈芝,微小如菌子,美麗如鳳尾蝶,丑陋如小蜥蜴,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蔓草”這樣的排比句也很有氣勢,且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組卷:21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最近,“小鎮(zhèn)做題家”這個詞有點火。這個詞指的是一群來自農村地區(qū)的貧寒學子,依靠超海戰(zhàn)術與學業(yè)高壓考進一流高校,但在大學期間乃至畢業(yè)后就變得泯然眾人,甚至面臨“畢業(yè)即失業(yè)”風險。
這個詞主要來源于網絡,是對那些畢業(yè)于“985”“211”大學,卻表現不盡如人意的學子的描述。希望通過討論如何“脫困”,以幫助他們實現“自救”。該話題在網上引發(fā)了熱議。
這個現象,從一個側面說明了城鄉(xiāng)之間的教育差異——農村地區(qū)大多數學子的高中生涯都是在做題與高壓學習中度過的,城市學子則相對接觸了更多其他教育資源、培養(yǎng)了更多興趣愛好。這種教育差異,在目前社會中是很普遍的,而造成這種資源差異的原因之一,正是城鄉(xiāng)二元結構。從這個角度上說,通過教育改革、社會改革,建立一個更加公平的人才選拔通道,打破限制階層流動的桎梏當然很重要,但也要清醒認識到,城鄉(xiāng)融合發(fā)展需要一個過程。
這個話題,很容易讓人想到最近流傳頗廣的另外一篇文章——《看不見的二本學校學生》。作者是南方一所普通二本院校的教師,入職14年,教過4000多名學生。他認為,二本院校的學生,從某種程度而言,折射了中國最為多數的普通年輕人的狀況。他們的命運,勾畫出了中國年輕群體最為常見的成長路徑。作者以班主任的身份,觀察了06級某班學生的命運,目睹了這個班級來自不同地域、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從學生時代到完全步入社會的狀況。地得出的結論是:“整體上,對80后一代孩子而言,在房價平穩(wěn)低廉、經濟上行的階段,他們通過各種努力和嘗試,大都能擁有一份讓人踏實的工作,并在工作的庇佑下,得以成家立業(yè),實現讀書改變命運的古老承諾?!边@個結論令人信服。
與那些多數畢業(yè)于一流高校的“小鎮(zhèn)做題家”相比,這些二本學校的年輕人整體所擁有的條件還不如他們,但這并不影響他們也能擁有一份踏實的工作,并安穩(wěn)地成家立業(yè)?!吧瞄L做趣的孩子”從較低的起點出發(fā)進入名校,本身就已經是同齡人中的優(yōu)秀者。但是,他們也因此背負了更多的家庭希望,對自己的未來有更高的期望。這也是他們內心失衡、自感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每個人的發(fā)展都會受到各種條件的限定,教育是擺脫父輩生活軌道最重要的途徑,但并不是所有限定都能被個體所突破,這是每個人都必須接受的事實。另外一個事實則是,大部分人的生活,都逃不出“庸?!倍?。走出小鎮(zhèn),頭頂光環(huán),進入大城市,卻遭遇生活、文化等方方面面的落差,這是難免的。但不必為此自怒自艾,甚至頹廢、悲觀。據正心態(tài),腳踏實地繼續(xù)努力,朝著目標前行,生活自然不會辜負這份努力。就像“擅長做趣的孩子”中的很多人,雖然他們有嘆息,但更會反思,并在梳理過往中尋找出路。他們深知,進入大學之后的選擇和努力,同樣重要。
上述材料激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