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雙鴨山一中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文科)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單選題(每題2分,共66分)

  • 1.大汶口文化遺址發(fā)掘的133座墓中,有些隨葬品有五六十件,但有些隨葬品極少;大溪文化遺址發(fā)掘的74座墓中,有的沒有隨葬品,而有的隨葬品達58件之多。這些現(xiàn)象從本質上說明了(  )

    組卷:100引用:27難度:0.5
  • 2.以下是《世界主要文明發(fā)源地和農耕與畜牧的起源》示意圖,關于農業(yè)和畜牧業(yè)起源的敘述,正確的有(  )
    菁優(yōu)網
    ①農耕主要起源于西亞、東亞和中美洲
    ②畜牧業(yè)的產生促進了農耕和定居生活的出現(xiàn)
    ③農業(yè)的出現(xiàn)使人類從食物采集者轉變?yōu)槭澄锷a者
    ④農牧業(yè)的發(fā)展為人類邁入文明社會奠定了物質基礎

    組卷:4引用:7難度:0.6
  • 3.“沒有美洲的農作物,歐洲不可能有能力像后來養(yǎng)活那么龐大的人口,而且舊大陸的熱帶地區(qū)不會如此之快地得到開發(fā)。沒有歐洲的牲畜,特別是用于運輸和耕種的馬和騾,美洲大陸不可能以它已經發(fā)生過的那種速度被開發(fā)?!睋丝芍?,新航路開辟(  )

    組卷:65引用:25難度:0.7
  • 4.清朝嘉慶年間,番椒(辣椒)傳入四川,在烹調中與當地特產的花椒有機結合,形成麻辣兼?zhèn)涞母窬?,從而促進了川菜的最終成熟定型。這表明清代中期的四川( ?。?/h2>

    組卷:9難度:0.6
  • 5.16世紀以后,美洲的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傳到歐亞大陸,改變了糧食生產結構;非洲的咖啡傳到歐美,改變著歐洲人的消費方式;麥子、水稻等作物以及先進的生產方式隨著歐洲移民一起進入美洲,極大地影響了美洲人的經濟生活。這( ?。?/h2>

    組卷:21引用:11難度:0.6
  • 6.《管子?治國》中寫道:“夫富國多粟生于農,故先王貴之。凡為國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則民無所游食,民無所游食則必農?!苯釉诤竺娴奈木渥羁赡苁牵ā 。?/h2>

    組卷:6難度:0.6
  • 7.在戰(zhàn)國中晚期的墓葬中,河北興隆縣一次出土鐵范87件,大多為農具范,河南新鄭韓國鑄鐵作坊遺址出土陶范300余件,其中農具占60%以上,出土鐵農具200多件,占全部鐵器的63.5%。這表明( ?。?/h2>

    組卷:27難度:0.6
  • 8.明代高濂在《遵生八箋》中記載,汝窯“底有芝麻花細小掙釘”,意為汝窯瓷器器物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痕跡。有人據此推斷明代制瓷業(yè)開始使用支釘。這一推斷(  )

    組卷:14引用:18難度:0.6
  • 9.如圖為發(fā)達國家興起的“精確農業(yè)系統(tǒng)示意圖”。從中可以推知,“精確農業(yè)”( ?。?img alt="菁優(yōu)網"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112/84/d3b956b1.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組卷:13引用:9難度:0.7
  • 10.18世紀前期和中期的英國,科學家主要是些實驗家,并且多半是從實踐中來的工程師、儀器制造者和工匠。伯明翰的太陽學會,曼徹斯特的曼徹斯特學會紛紛涌現(xiàn),會員都是些注重實用的人。他們組織科學團體,建立自己的學校,廣泛吸收世界先進的科學技術,科學研究更加普及,科學學術活動日趨高漲。英國的這些變化( ?。?/h2>

    組卷:13難度:0.7
  • 11.19世紀的英國為中下層階級提供呼吸場所逐漸成為社會改革家的重要目標之一。在城市蔓延或“房屋進軍”的威逼下,凝聚保護力量的環(huán)境組織應時而生,此后,在其領導下開啟了大規(guī)模的“城市之肺”保護與建設活動。這說明當時的英國(  )

    組卷:10引用:4難度:0.7
  • 12.傳統(tǒng)制造業(yè)曾被認為是“夕陽產業(yè)”。但國際金融危機后,以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傳統(tǒng)經濟發(fā)展成為多國的國策。美國正實施“再工業(yè)化”戰(zhàn)略,德國提出“德國工業(yè)4.0”戰(zhàn)略目標,中國也將“中國制造2025”定位在戰(zhàn)略層級。上述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反映了( ?。?/h2>

    組卷:42難度:0.5

二.材料分析題

  • 3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
    菁優(yōu)網
    分別說出圖1、圖2、圖3、圖4中的社會生產的基本特征,并簡要說明引起生產變化的根本原因。

    組卷:10引用:8難度:0.5
  • 3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世紀60年代后,伴隨中西交流的大規(guī)模展開,鐘表開始作為生活用品在市面流通。1862年,京師同文館首先采用鐘表對學生作息做出精確規(guī)定,此后,各大學堂相繼仿效。1876年正式通車的吳淞鐵路,誕生了首個列車時刻表。1880年代后,鐘點時間已被上海、廣州、南京等城市的近代企業(yè)普遍使用。同時,上海等地的政府機關開始對上下班實行精確的時間規(guī)定。到1890年代,鐘表在城市的洋行、娛樂房、茶館等商業(yè)機構中,也已被廣泛使用。20世紀初,座鐘與手表作為時髦的象征已經進入普通中產家庭與內地城市。
    --摘編自封磊《晚清都市鐘點時間的社會化及其現(xiàn)代性》材料二:1893年我在鄉(xiāng)村私塾讀書時,時鐘是很難見到的。家塾里當然沒有鐘…時間是靠日晷來計算的。我的父親因對西方機械技術感興趣,1895年在書房置辦一座時鐘。每當整點報時時,卻被當時家里的雇工及村民視為“鬼在作怪”。在鄉(xiāng)村,時鐘實際上并不必要,因為在鄉(xiāng)村里,時間算得再準也沒有用處。早兩三個鐘頭,遲兩三個鐘頭又有什么關系。鄉(xiāng)下人計算時間是以天和月為單位的,并不以分或小時來計算。
    --摘編自蔣夢麟《西潮與新潮--蔣夢麟回憶錄》(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晚清時期鐘表在中國推廣使用的原因。
    (2)材料一和材料二對于探究晚清中國人接受鐘點時間觀念,分別有何局限?據此指出晚清中國經濟發(fā)展的特點。

    組卷:9引用:7難度:0.6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