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浙江省寧波市九校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留守兒童是指父母雙方或一方外出打工,而自己留在農村生活的不滿十六周歲的未成年人,他們一般與自己的父親或母親中的一人,或者與上輩親人,甚至父母親的其他親戚,朋友一起生活下面是某省關于留守兒童問題的部分調查數據:
    項目 百分比(%)
    非常想父母 65.0
    害怕陌生人 40.0
    覺得自己很一般 52.7
    認為應該和父母一起生活 79.3
    和(外)祖父母生活在一起 43.5
    總是害怕被身邊的人欺負 34.7
    材料二  父母都在外地的留守兒童最多,占51.7%;其次是父親外出的,占40.2%;母親外出的最少,占8.1%,但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問題最突出。他們生活習慣更差,網絡不良行為更多,意外傷害更多,對留守生活的負面體驗也更高;學校表現(xiàn)更糟糕,遭受欺負的比例更高;在自我接納和人際交往方面,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表現(xiàn)矛盾,他們覺得自己更有用,同時也覺得別人比自己運氣好;他們覺得自己更受人歡迎,但不愿意和別人談話聊天;他們認為自己的好朋友更多,但無助感最強。
          母親外出的留守兒童雖然面臨學習生活中的重重困難,對現(xiàn)在生活的滿意度最低,但他們沒有放棄對自己和生活的信心,仍舊表現(xiàn)得積極向上,他們中有94.4%希望自己成為一個更好的人,比父親外出的高2個百分點;有87.8%對未來懷有希望,比父母都外出的高6.3個百分點。
          最新的一項調查顯示,外出打工父母跟孩子見面和聯(lián)系次數存在“臨界點”,即每年見面4次,每月聯(lián)系4次,不到這個次數,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比不見面、不聯(lián)系的情況還差?!斑@在心理學上被稱為‘撩撥效應’,如果完全沒有聯(lián)系,孩子不會再指望從父母那里得到支持和幫助,遇到問題會去尋求其他人反之,如果聯(lián)系緊密,孩子會指望得到父母支持。此外,當每年見面次數超過9次,每月都有聯(lián)系時,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基本能夠達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北本煼洞髮W李亦菲教授說。
    (摘編自《關于農村留守兒童群體存在問題及對策的調研報告》及《工人日報》)      材料三  浙江省人大常委會日前修改的地方性法規(guī)《浙江省未成年人保護條例》中新增“留守兒童保護”專門章節(jié),其中不僅提出父母外出后應當與留守兒童每個月至少聯(lián)系一次,及時了解生活、學習和心理狀況;更重要的還提出了構建全社會留守兒童關愛服務體系和救助保護機制。
          而國務院下發(fā)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提出了許多有針對性的意見。按照國務院的《意見》,各級各地政府部門均出臺了相應的實施辦法,積極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對促進廣大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起到了積極的作用。雖然,這些地方性的政策措施多以行政規(guī)章為主,但還沒有上升到法律層面,從這個意義上說,浙江等地通過立法保護留守兒童權益,邁出了重要一步,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摘編自新華網《保護留守兒童立法不能太“柔”》及《廣州日報》)      材料四  不再“被留守”,讓關照國民基本需求的制度提升到社會共識的水位線,各級政府責無旁貸。在政府資助下,更多像云南瀘西縣城子村小學那樣的新校舍拔地而起,但構建嚴密的責任制度、激活補償機制、提供充足的教育保障等更有效有力的行動,還要加速再加速。
          再全能的政府,也有力所不逮,觸及不到的角落和末端,填補治理空白,有賴于一些成熟的社會組織和民間力量發(fā)揮作用。據了解,借助“互聯(lián)+”,支教平臺的建設在如火如荼地進行,吸引更多有愛心和才藝的年輕人加入支教行列。對于留守兒童來說,相比物質的捐助,心理疏導與情感交流、精神培育與文化滋養(yǎng)的需求更為緊迫和重要。如何通過社會協(xié)作創(chuàng)新途徑,對留守兒童展開心靈看護與調適,需要投入更多思考。
    (摘編自《擦去留守兒童“眼前的灰黃”》)(1)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數據顯示,該省大多數留守兒童希望與父母共同生活,渴望得到父母的關愛;相關數據還顯示,不少留守兒童存在心理問題。
    B.根據調查可以看出,只有母親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比父母都外出務工的留守兒童在各個方面的不良表現(xiàn)更突出更嚴重。
    C.外出務工的父母與孩子見面和聯(lián)系的次數越多,孩子的心理狀態(tài)一般越好;完全不見面和不聯(lián)系的情況最差。
    D.針對我國農村留守兒童這一特殊群體,國家出臺的《關于加強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的意見》對他們起到了關愛和保護的作用。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想要讓留守兒童的心理狀態(tài)基本達到正常孩子的水平,只需保證父母每年與孩子見面次數超過9次。
    B.各級各地政府部門積極開展農村留守兒童關愛保護工作,雖然工作中還有問題,但這些工作已經為留守兒童的健康成長掃清了全部障礙。
    C.農村留守兒童健康成長需要全社會的共同關心,他們是祖國的未來和希望,做好這方面的工作意義重大,這不僅關系到個人幸福,更關系到社會大局。
    D.在政府資助下,像云南瀘西縣城子村小學那樣的新校舍可以拔地而起,但對留守兒童展開心靈看護與調適這樣的工作則不能依靠政府的力量。
    (3)當前,我們應當如何做好留守兒童工作?請根據材料簡要回答。

    組卷:5引用:1難度:0.6
  • 2.閱讀下面這首詩歌,完成文后題目。
    煤的對話
    艾青
    你住在哪里?
    我住在萬年的深山里
    我住在萬年的巖石里
    你的年紀--
    我的年紀比山的更大
    比巖石的更大
    你從什么時候沉默的?
    從恐龍統(tǒng)治了森林的年代
    從地殼第一次震動的年代
    你已死在過深的怨憤里了么?
    死?不,不,我還活著--
    請給我以火,給我以火!
    1937年春(1)下列有關詩歌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中的“我”住在萬年的深山里,經歷了自然界的災難,痛恨不公平的歷史。
    B.詩中的“我”在歷經論染后曾長久地沉默過,但是并沒有在沉默中沉淪下去。
    C.詩中的“我”有著熾烈情感和昂揚斗志,想要摧毀黑暗,在烈火中迎來光明。
    D.詩中的“我”是中華民族的象征,蘊藏著無窮熱量,憧憬著光明前景的到來。
    (2)下列有關詩歌的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首詩采用了對話的方式,一問一答,極其平易構成了本詩的外部形態(tài)。
    B.詩中發(fā)問者問話冷靜,回答者回答熾熱,兩者強烈反差,激起本詩的情感波瀾。
    C.詩歌語言有著獨特的感染力,通過細致地雕琢和修飾,把煤的形象細致化。
    D.詩人用擬人的寫法把主人公煤寫得活靈活現(xiàn),不僅有著苦難,更有著企盼。

    組卷:6難度:0.3
  • 3.閱讀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題。
    那一片幸存的原始林
    梁衡
          ①像一場戰(zhàn)爭突然結束,2014年林區(qū)宣布了禁伐令,喧鬧的伐木場頓時門前冷落車馬稀。在打掃“戰(zhàn)場”時,人們意外地發(fā)現(xiàn)了一片原始林。2016年盛夏時分我有緣造訪了這最后的一片原始林。
          ②我們換上迷彩服、長筒靴,每人一把傘。雖然天正降大雨,我們還是義無反顧地向林地進發(fā),不一會兒就消失在茫茫林海中。
          ③正走著,忽然聽見右邊不遠處有嘩嘩的流水聲,領路的劉局長說這是一條河,問要不要鉆過去看一看。我說水是山的魂,哪能不看。因為林子太密,我們只好收起傘,任雨水洗面,踩著朽木、草墩,鉆過橫七豎八的灌木。仰望山頂只見遠遠近近的山、層層疊疊的樹、朦朦朧朧的雨,半山道歪歪斜斜的激流,跌跌撞撞地碰著那些大大小小,圓圓滾滾的石頭,或炸起雪白的浪花,或繞行成一條飄飄的哈達。
          ④我們退回老林,雨時停時下,云忽開忽合,大家就舉著手機、相機抓緊時間照相采景。
          ⑤人類雖然早已進入現(xiàn)代文明,但是總忘不了找尋原始。這是因為它,一是大自然的原點,可由此研究自然界的進化,包括人類自己;二是人類走出蠻荒的出發(fā)的起點,是生命的源頭,我們有必要回望一下走過的來路。判斷一個地方是不是夠原始,一個簡單的辦法就是看有沒有人的痕跡。從純自然的角度來說,人的創(chuàng)造是對自然的種種干擾和玷污。所以探險家總是去尋找那些還沒有人文污染過的地方。沒有人來過,無路;奇景第一次示人,無名;前人沒有留下詩詞,無文。今天我們進入的正是這種“三無”之境,只有你與自然在悄悄地私語。雨打樹葉,空谷鳥鳴,小徑明滅,時見草蟲,我的心一下落入一片空靈。
          ⑥雖是來看原始森林,但先要說一說這里的石頭。石頭的年齡自然比樹更古老,而且是因為有了這些遍野的石頭,才攔住了伐木者的手腳,為我們留下了這片林子。這里的石頭一律是巨大堅硬的花崗巖,渾圓沉穩(wěn),高大挺拔,無不迸放著野性。大約億萬年前,這里是一片海底,所以石的分布無一定規(guī)則,或獨立威坐,或雙門對峙,或三五相聚,或隔岸呼喚,各具其態(tài)。
          ⑦現(xiàn)在要說一說在亂石間爭榮競秀的苔蘚了,這是整個林區(qū)的大地毯,是森林里所有生命濕潤的溫床。它生在地上、樹上、石上,綠染著整個世界,不留一點空白。最讓人感動的是它的慈祥,它小心地包裹著每一根已失去生命的枯木。那些直立的、斜依的、平躺于地的大小樹干,雖然內里已經空朽,你輕輕一碰就是一個洞,但經它一打扮,都仍保持著生命尊嚴。綠苔與枯樹正在悄然作著生命的轉換。
          ⑧老林子中最美的還是大樹,特別是那些與石共生的大樹。有一棵樹,我叫它“一木穿石”,我們平常說“水滴石穿”,可是有誰真的見過一滴水穿透了一塊石頭?現(xiàn)在,我卻見到了一棵樹,一棵活著的樹,硬是生插在一塊整石之上,像一顆剛射入石中的炮彈,光光溜溜的還沒有爆炸;又像一枚仰面向天正待發(fā)射的火箭,膀粗腰圓,霸氣十足。我只看了一眼就被驚呆了,拔不開腳步,時空驟然凝固。這是一棵紅松,當初也許是一粒種子,落在石板上,靠著老林中的濕氣慢慢地發(fā)芽,但它命運不濟,一出生就在這個光溜的石床上。它的須根向四周摸索,拳握住一點點沙塵,然后蟄伏在石面的稍凹之處,聚積水分,醞釀能量,終于在頑石上樹起了一面生命的大纛。
          ⑨如果說剛才的那棵樹有男性的陽剛之烈,下這便有女性的陰柔之美。它生在一根窄長的條石上,兩條主根只能緊抓著條石的邊緣向左右延伸,然后托起中間的樹身。那兩條主根是她修長的雙腿,樹干是她曼妙的身軀,挺胸拔背,平視前方。在南方熱帶林中我見過如亂麻般的氣根,在華北平原上我見過老槐樹下塊狀的疙瘩根,卻從來沒有見過這樣決絕而又從容地在條石上匍匐的苗條的松樹根,已分不清,它是樹貼在石上的根,還是石上鼓起的一道棱。這樹身里分明已經注入它石質的堅硬,卻又劃出這樣柔美的弧線,好一個“幽谷美人!”
          ⑩我們就這樣在綠色的時間隧道里穿行,見證了大自然怎樣在一片頑石上誕生了生命,先以苔草鋪床,以灌木蓄水遮風,孵化出高大的喬木林,就成了動物直至我們人類的搖籃,這時再回看那巨大的石頭,它沉靜地停在這里,是特別要告訴我們,假如沒有人的干擾地球是什么樣子,大自然是什么樣子,我們曾經的家是什么樣子,當年我們屈從了這片原始林,現(xiàn)在它給我們友好的回報,留下了一面大鏡子,照出了人類文明的進程。以銅為鏡,可正衣冠;以史為鏡,可知朝代之興替;以這片原始林為鏡,可知生命人類和地球的興替。
    ?我下山時,看見沿途正在修復早年林區(qū)運木材的小火車路,不為伐木,是準備開展原始森林游。
    (有刪改)
    (1)下列對本文思想內容的分析和對散文藝術特色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一行不顧大雨換上迷彩服、長筒靴,帶著雨傘,義無反顧地向林地進發(fā),說明作者一行造訪原始林興致濃厚。
    B.作者去看原始林,卻先寫林中石頭,是因為石頭歷史更悠久、外形更野性,也因為石頭阻擋了外來采伐者,是原始林不可缺少的部分。
    C.文章在細致寫景的同時,不失時機地插入作者游覽原始林時的感受和觀點,充實了文章的內容,升華了文章的主旨。
    D.文章以時間為順序依次寫了原始林里的河流、石頭、苔蘚、大樹,步步遞進,層層深入,為我們塑造了一個立體的世界,讓人如臨其境。
    (2)請賞析文中劃線的句子。
    (3)文章的最后一段能否去掉?為什么?

    組卷:3引用:4難度:0.3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

  • 4.閱讀下列材料,完成文后小題。
    登泰山記
    姚鼐
          泰山之陽,汶水西流;其陰,濟水東流。陽谷皆入汶,陰谷皆入濟。當其南北分,古長城也。最高日觀峰,在長城南十五里。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師乘風雪,歷齊河、長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長城之限,至于泰安。是月丁未,與知府朱孝純子潁由南麓登。四十五里,道皆砌石磴,為其級七千有余。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谷繞泰安城下,酈道元所謂環(huán)水也。余始循以入,道少半,越中嶺,復循西谷,遂至其巔。古時登山,循東谷入,道有天門。東谷者,古謂之天門溪水,余所不至也。今所經中嶺及山巔,崖限當道者,世皆謂之天門。道中迷霧冰滑,磴幾不可登。及既上,蒼山負雪,明燭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徠如畫,而半山居霧若帶然。
          戊中晦,五鼓,與子潁坐日觀亭,待日出。大風揚積雪擊面。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十立者,山也。極天云一線異色,須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紅光動搖承,或曰、此東海也?;匾暼沼^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絳皓駁色,而皆若僂。
          亭西有岱祠,又有碧霞元君祠。皇帝行宮在碧霞元君祠東。是日觀道中石刻,自唐顯慶以來;其遠古刻盡漫失。僻不當道,皆不及往。
          山多石,少土。石蒼黑色,多平方,少圜。少樹雜,多松,生石罅,皆平頂。冰雪,無瀑水,無鳥獸音跡。至日觀數里內無樹,而雪與人膝齊。
          桐城姚鼐記。
    游靈巖記
    姚鼐
          泰山北多巨巖,而靈巖最著。余以乾隆四十年正月四日,自泰安來觀之。其狀如疊石為城墉,高千余雉,周若環(huán)而缺其南面。南則重嶂蔽之,重溪絡之。自巖至溪,地有尺寸平者,皆種柏,翳高塞深。靈巖寺在柏中,積雪林下,初日澄徹,寒光動寺壁。寺后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在巖之十九,峭不可上,橫出斜援,乃登。登則周望萬山,殊騖而詭趨,帷張而軍行。巖尻有泉,皇帝來巡,名之曰“甘露之泉”。僧出器酌以飲余?;匾曀伦笥伊⑹嗨我詠砣丝套?,有墁入壁中,又有取石為砌者,砌上有字,曰“政和”云。
          余初與朱子潁約來靈巖,值子潁有公事,乃俾泰安人聶劍光偕余。聶君指巖之北谷,以東,越一嶺,則入于琨瑞之山。蓋靈巖谷水西流,合中川水入濟;琨瑞山水西北流入濟,皆泰山之北谷也。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公石焉。當苻堅之世,竺僧朗在琨瑞大起殿舍,樓閣甚壯。其后頹廢至盡,而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
          靈巖在長清縣東七十里,西近大路,來游者日眾。然至琨瑞山,其巖谷幽邃乃益奇也,余不及往,書以告子潁。子潁他日之來也,循泰山西麓,觀乎靈巖,北至歷城,復溯朗公谷東南,以抵東長城嶺下,緣泰山東麓,以反乎泰安,則山四面盡矣。張峽夜宿,姚鼐記。
    【注】①雉:古代計算城墻面積的單位,長三丈高一丈為一雉。②巖尻:山巖的末端。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
    B.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
    C.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
    D.世言/佛圖澄之弟子曰竺僧朗/居于琨瑞山/而時為人說/其法于靈巖/故琨瑞之谷曰/朗公谷/而靈巖有朗公石焉
    (2)下列各項加點詞理解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A.世皆謂之天門 云:助詞,無實義
    聶君指巖之北谷,以東 溯:順流而下
    B.崖限當道 當道:擋道,攔路
    而靈巖自宋以來,觀宇益興 觀宇:參觀廟宇
    C.下有紅光動搖承 之:代詞,它
    則山四面盡矣 之:助詞,的
    D.當其南北分 者:代詞,……的地方
    有墁入壁中 者:代詞……的事物,指石碑
    (3)下列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國古代的紀年法有王公即位年次紀年法、帝王年號紀年法、支紀年法等。文中“乾隆三十九年”中的“乾隆”是清高宗的年號。
    B.姚鼐,安徽桐城人,清代散文家,是散文流派桐城派的創(chuàng)始人,也是集大成者,他的作品集為《惜抱軒詩文集》。
    C.山南水北謂之陽,山北水南謂之陰。文中“泰山之陽”就是指泰山的南面,“其陰”指的是泰山的北面。
    D.“戊中晦”的“晦”指的是農歷每月的最后一天。而古人稱農歷每月初一為“朔”,農歷十五稱為“望”“既望”通常指農歷每月十六。
    (4)下列對兩篇游記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于乾隆四十年春節(jié)前二日游覽泰山,在春節(jié)正月初四日又游覽靈巖,分別寫下了《登泰山記》和《游靈巖記》,這兩篇游記散文一般認為是姐妹篇。
    B.姚鼐寫泰山,生動表現(xiàn)泰山雪后初晴的瑰麗景色和日出時的雄渾景象;寫靈巖,則借柏樹、積雪、初日、寒光等景物,渲染了靈巖的清幽,兩篇文章寫景各有特色,相映成趣。
    C.桐城派作家寫文章,要求言辭“雅潔”,即講究語言的文雅和精煉;而且內容上還重學問和考據。這兩大特色在這兩篇游記散文中都得到了很好的體現(xiàn)。
    D.《登泰山記》《游靈巖記》都是游記,是姚鼐自京師返鄉(xiāng)途中盡興游覽之后所作,都真實再現(xiàn)了親臨勝景之后的所見,今人讀來頗受啟發(fā)。
    (5)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亭東自足下皆云漫。稍見云中白若樗蒲數十立者,山也。
    ②寺后鑿巖為龕,以居佛像,度其高當在巖之十九,峭不可上。

    組卷:9引用:2難度:0.5

  • 13.閱讀以下三則文字,回答以下問題。
          材料一  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闔第光臨”雖則常見,但是很少人能說得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
    (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材料二  我們中國人對親戚的稱謂遠比西方復雜。我們稱呼父親的姐妹為姑姑,稱呼母親的姐妹為姨媽,稱呼父親兄弟的妻子伯母、嬸母,稱呼母親兄弟的妻子為舅母;而英語中,這些人統(tǒng)稱為Aunt。同理,中國人稱呼父親的兄弟為伯伯、叔叔,稱呼母親的兄弟為舅舅,稱呼父親姐妹的丈夫為姑父,稱呼母親姐妹的丈夫為姨夫;而在英語中則統(tǒng)稱Uncle。
          材料三《紅樓夢》第20回有這樣的情節(jié):黛玉知寶玉和寶釵在一處玩,賭氣回屋,臨窗生氣流淚;最后賈寶玉用“親不間疏,先不僭后”這八字寬慰黛玉“頭一件,咱們是姑舅姊妹,寶姐姐是兩姨姊妹,論親戚她比你疏;第二件,你先來咱們兩個一桌吃,一床睡,長得這么大了,她是才來的,豈有個為她疏你的?!贝饲楣?jié)一般認為是寶黛愛情的開始。
          請結合《鄉(xiāng)土中國》中的知識,回答以下兩個題目。
    (1)西方對親戚的稱呼為何可以如此簡單?
    (2)寶黛兩人的“姑舅姊妹”為何比寶玉和寶釵的“兩姨姊妹”論親戚更親近?

    組卷:8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

  • 14.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人生猶如攀登臺階,無論在哪一層,階下總有人在仰望你,階上也總有人在俯視你。
          對此你有怎樣的體驗和思考?根據材料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選,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

    組卷:3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