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18課 懷疑與學問》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fā)布:2024/12/4 5:30:2
一、單選題
-
1.下列句子中畫線字的注音有錯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25難度:0.9 -
2.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29引用:1難度:0.7 -
3.依次填入下列橫線處的句子,語序恰當、語意連貫的一項是( ?。?br />“淺閱讀”對于我們增長學問、開闊眼界無疑起到促進作用。 , , , 。 ,它使知識向精、深、專方向挺進?!吧铋喿x”對傳統(tǒng)文化的傳承和國民素質的提升更加重要。
①而“深閱讀”就是深度閱讀,它講究反復咀嚼、品味、思考
②但是,淺閱讀本身存在無法克服的缺點和不足
③那么對于國家和民族將士災難性的
④如果僅限于淺閱讀,過分熱衷于“淺閱讀”
⑤表現(xiàn)為走馬觀花,淺嘗輒止,泛泛而讀組卷:510難度:0.9
四、現(xiàn)代文閱讀
-
10.議論文閱讀
知入與知出
張運輔
①怎樣讀書才能取得效果?經驗表明,處理好閱讀中的“入”與“出”是關鍵所在。南宋學者陳善云:“讀書須知出入法。見得親切,此是入書法;用得透脫,此是出書法。”此論道出了讀書的精髓。
②閱讀中的“入”,是指對所讀之書全身心融入,潛心對其進行研讀與探索。就是讀者通過文字去觸摸作者的內心,與其進行心靈的對話。如此“入書”,方可“見得親切”,實現(xiàn)雙方心情的“契合”。
③在閱讀中怎樣“入”呢?一個方法是堅持“精思”。朱熹認為:“大抵觀書先須熟讀,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繼以精思,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爾。”就是說閱讀要慢嚼細咽,通過揣摩語言,達到把握文章內容、體悟作品意蘊與情趣之目的。
④在熟讀基礎上精思,確為“入書”之妙訣。蘇軾讀陶淵明《飲酒》詩后寫道:“‘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因采菊而見山,境與意會,此句最有妙處。近歲俗本皆作‘望南山’,則此一篇神氣都索然矣?!碧K軾發(fā)現(xiàn)“望”與“見”雖一字之差,但意境全異。何故?蓋因陶詩所表達的是辭官歸田后的喜悅之情,故用“見”字來表達悠然自得之感。若改為“望”,變?yōu)橹鲃訉で?,就不但破壞了全詩的意境,而且也與陶淵明的節(jié)操相悖。蘇軾的體會,表明他對全詩意蘊和詩人的心境都有了深刻認識;這種認識若離開了對全詩全身心的“入”,離開反復思索,是無法達到的。
⑤閱讀中的“出”,是指讀者能站在更高層次,對所讀之書做出分析判斷,能從新的角度進行闡發(fā)、評價和質疑。哲學家叔本華就主張讀書要與書本拉開距離,不要“入”書過度,要敢于并善于從書本中走出來。這樣讀書,方可避免“是別人在代替我們思想,我們只不過重復他的思想活動的過程而已”;方可在讀后能解其意、識其旨、得其要,真正做到“用得透脫”。
⑥魯迅早年讀過不少進化論書籍,曾一度相信社會進化論:“總以為將來必 勝于過去,青年必勝于老年。”后來,他在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青年們在階級斗爭中分化的事實,“目睹了同是青年,則分成兩大陣營,或則投身告密,或則助官捕人的事實,我的思路因此轟毀?!本瓦@樣,他對這種理論產生了懷疑,并由此發(fā)現(xiàn)其諸多偏頗和謬誤。于是,他摒棄了從書本中得到的舊認識、舊觀點,在斗爭中樹立了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論和方法論。他的這段經歷和思想轉化過程,對于閱讀時怎樣“出”于書,怎樣“用得透脫”,很有啟示意義。
⑦閱讀,要“入”,也要“出”?!叭搿笔恰俺觥钡幕A,不“入”則無所謂“出”;“出”是“入”的目的,不能“出”就失去閱讀的價值與意義。既能“入”又能“出”,才是閱讀者必須掌握的秘訣。
(1)第④段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2)下面這段話放在本文哪一段中最適用?請說明理由。
孟子認為:“盡信書,則不如無書。”
(3)魯迅讀進化論書籍的經歷和思想轉化的過程,對于閱讀時“‘出’于書”“用得脫透”具有怎樣的啟示意義?組卷:20引用:3難度:0.5 -
11.閱讀下文,回答問題。
學會“有教養(yǎng)”地懷疑 ①“盡信書則不如無書”“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懷疑有如草木之芽,從真理之根萌生”……從小到大,我們讀書做學問,常常聽到教誨,要學會懷疑。
②宋代理學家陸九淵在《讀書》一詩中說:“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辈换挪幻χ畷r,讀到不明處、違背常理處,自然就要留個心眼。做學問也是一樣,不迷信權威,比照多方資料,嚴謹求證,這些方法不知被老師耳提面命了多少回,早已爛熟于心。細想起來,懷疑好像很簡單。
③互聯(lián)網時代,搜索一個知識點,常會冒出好幾種截然不同的答案。何止是讀書做學問,幾乎每隔一段時間,網絡上總會爆發(fā)一場“口水戰(zhàn)”,吸引不少人圍觀甚至參戰(zhàn)。瀏覽熱門新聞尤其是爭議事件的網友評論,辯駁、對罵直至上升到人身攻擊,都不稀奇。除了那些永遠分不清是非真假的娛樂八卦,爭論內容更多是和食品安全、健康養(yǎng)生、倫理道德、生活理念等相關,觀點五花八門,真相撲朔迷離。_______。
④這個時候,我們該懷疑什么,又該相信什么呢?
⑤對于當今的年輕人來說,保持懷疑態(tài)度,似乎并不是件難事。很多年輕人更是敢于說不:我不喜歡,我不贊同,我不接受。但問題的另一面是,面對紛繁復雜的社會,你不喜歡、不贊同、不接受的,有沒有可能其實就是真相呢?
⑥兩會期間,一位全國政協(xié)委員關于“在家教育”的言論引起爭議。原來,現(xiàn)在的一些家長,因為種種原因,對九年義務教育說不,選擇讓孩子在家或者送到所謂“私塾”接受教育。這一明顯違反《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也不適合絕大多數家庭的行為,卻受到不少人的盲目追捧。這位委員從法律常識和教育規(guī)律的角度分析并提出,任何“國學”“讀經”“私塾”或各類外語、才藝、武術培訓機構及個人,不得舉辦任何形式的、取代義務教育的學校。
⑦就是這樣一個好建議,卻在網絡上遭到了很多人的反對,“家長有為自己孩子選擇教育方式的自由”“國內教育質量差,只能在家學”“美國就可以自由選擇在家上學”。這些說法真的合情合理嗎?
⑧答案其實很簡單,帶著疑問,翻翻法律文件,看看教育書籍,問問周圍師友,查查國外真實情況,也就有了自己的判斷和理解。
⑨“懷疑一切與信任一切是同樣的錯誤”。因此,我們應該學會“有教養(yǎng)”地懷疑。
⑩何謂“有教養(yǎng)”地懷疑?康德說:“要有勇氣運用你自己的理智”,講邏輯、有底線;“有幾分證據說幾分話,有七分證據不能說八分話”,注意信息來源,不妄加揣測;自由與責任一體兩面,對自己的言行負責。唯有如此,方可稱作“有教養(yǎng)”地懷疑。這既是自身涵養(yǎng)的體現(xiàn),也是對他人的一種尊重。
?“讀書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興味長”,陸九淵的這句名言,后面接著的兩句同樣重要,“未曉不妨權放過,切身須要急思量”——不明白、說不清、有疑問的可以先放一放,仔細思量后再發(fā)表意見也不遲。
(選自《人民日報》,有刪改)(1)文章開頭引用名言有何作用?
(2)根據上下文,在第③段的橫線處填寫句子,作為本段的觀點。
(3)閱讀⑤~⑨段,將下面的論證思路補充完整。
由年輕人敢于懷疑的現(xiàn)象引出論題;
①
②
(4)第⑩段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什么作用?
(5)請結合文章內容,概括怎樣才能做到“有教養(yǎng)”地懷疑。(不超過10個字)組卷:26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