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9課 屈原列傳》2021年同步練習(xí)卷(9)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初,武與李陵俱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單于使陵至海上,為武置酒設(shè)樂,因謂武曰:“單于聞陵與子卿素厚,故使陵來說足下,虛心欲相待。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前長君為奉車,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觸柱折轅,劾大不敬,伏劍自刎,賜錢二百萬以葬。孺卿從祠河?xùn)|后土,宦騎與黃門駙馬爭船,推墮駙馬河中溺死,宦騎亡,詔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飲藥而死。來時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陽陵。子卿婦年少,聞已更嫁矣。獨(dú)有女弟二人,兩女一男,今復(fù)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時,忽忽如狂,自痛負(fù)漢,加以老母系保宮。子卿不欲降,何以過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滅者數(shù)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復(fù)誰為乎?愿聽陵計,勿復(fù)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為陛下所成就,位列將,爵通侯,兄弟親近,常愿肝腦涂地。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無所恨,愿勿復(fù)再言!”
陵與武飲數(shù)日,復(fù)曰:“子卿壹聽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驩,效死于前!”陵見其至誠,喟然嘆曰:“嗟乎,義士!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霑衿,與武決去。……
昭帝即位,數(shù)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后漢使復(fù)至匈奴,?;菡埰涫卣吲c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單于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薄?br /> 單于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師?!淞粜倥彩艢q,始以強(qiáng)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節(jié)選自班固《蘇武傳》)
屈原為楚懷王左徒。博聞強(qiáng)志,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入則與王圍議國事,以出號令;出則接遇賓客,應(yīng)對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因魂之曰:“王使屈平為令,眾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曰以為‘非我莫能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雖放流,眷顧楚國,系心懷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興國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
(節(jié)選自司馬遷《屈原列傳》)
(1)對下列各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從至雍棫陽宮,扶輦下除 除:殿階 B.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單于 讓:責(zé)備 C.上官大夫與之同列,爭寵而心害其能 害:害怕 D.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伐:自夸 A.賜錢二百萬以葬 舉賢以自佐 B.惶恐飲藥而死 人而不仁,如樂何 C.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為之于未有 D.因泣下沾衿,與武決去 踐華為城,因河為池
A.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B.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C.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D.教使者謂單于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系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4)下列句子全都表現(xiàn)蘇武“忠心事漢,不辱使命”的一組是
①終不得歸漢,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②今得殺身自效,雖蒙斧鉞湯鑊,誠甘樂之。
③臣事君,猶子事父也,子為父死,亡所恨,愿無復(fù)再言!
④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⑤陵與衛(wèi)律之罪上通于天!
⑥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qiáng)壯出,及還,須發(fā)盡白。
A.①③⑥
B.②④⑥
C.②③⑤
D.③④⑤
(5)下列對選文內(nèi)容理解與分析,不恰當(dāng)?shù)囊豁検?!--BA-->
A.李陵以老朋友、老同事的身份,在飲酒敘談之中勸降蘇武,動之以情,曉之以理。
B.面對李陵的軟硬兼施、威逼利誘,蘇武全然不為所動,在恭敬中現(xiàn)冷峻,表現(xiàn)出立場堅定、大義凜然的品格。
C.李陵勸降最后反被蘇武的正義所感,羞愧難當(dāng),更襯托了蘇武高大的忠義形象。
D.選文通過李陵與蘇武的對比,及李陵勸降前后表現(xiàn)的對比,使人物形象鮮明豐滿。
(6)把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空自苦亡人之地,信義安所見乎?
②王必欲降武,請畢今日之歡,效死于前!
(7)請概括蘇武、屈原兩人的品格特征的異同。組卷:50引用:4難度:0.5
一.文言文閱讀
-
4.閱讀下面兩篇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屈原列傳(節(jié)選)
(西漢)司馬遷 令尹子蘭聞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頃襄王。王怒而遷之。屈原至于江濱,被發(fā)行吟澤畔,顏色憔,形容枯稿漁父見而問之曰:“子非三閭大夫歟?何故而至此?屈原曰:“舉世皆濁而我獨(dú)清,眾人皆醉而我獨(dú),是以見放”漁父曰:“夫圣人者,不凝滯于物,而能與世推移、世皆,何不隨其流而揚(yáng)其波?眾人皆醉,何不哺其糟而啜其?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屈原曰:“吾聞之,新沐者必彈冠,新浴者必振衣。人又誰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寧赴常流而葬乎江魚腹中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溫乎?”乃作《懷沙》之賦。于是懷石,遂自投汨羅以死。
蘇武傳(節(jié)選)
(東漢)班固 武益愈,單于使使曉武。會論虞常,欲因此時降武。劍斬虞常已,律曰:“漢使張勝謀殺單于近臣,當(dāng)死,單于募降者赦罪。”舉劍欲擊之,勝請降。律謂武曰:“副有罪,當(dāng)相坐?!蔽湓唬骸氨緹o謀,又非親屬,何謂連坐?”復(fù)舉劍擬之,武不動。律曰:“蘇君,律前負(fù)漢歸匈奴,幸蒙大恩,賜號稱王,擁眾數(shù)萬,馬畜彌山,富貴如此。蘇君今日降,明日復(fù)然。空以身草野,誰復(fù)知之!”武不應(yīng)。律曰:“君因我降,與君為兄弟今不聽吾計,后雖欲復(fù)見我,尚可得乎?”武罵律曰:“汝為人臣子,不顧恩義,畔主背親,為降虜于蠻夷,何以女為見?且單于信女,使決人死生,不平心持正,反欲斗兩主,觀禍敗。南越殺漢使者,屠為九郡;宛王殺漢使者,頭縣北闕;朝鮮殺漢使者,即時誅滅。獨(dú)匈奴未耳。若知我不降明,欲令兩國相攻,匈奴之禍從我始矣?!甭芍浣K不可脅,白單于。單于愈益欲降之,乃幽武置大窖中,絕不飲食。天雨雪,武臥嚙雪與旃毛并咽之,數(shù)日不死。匈奴以為神,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使牧瓶,燕乳乃得歸。別其官屬常惠等各置他所武既至海上,食不至,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杖漢節(jié)牧羊,臥起操持,節(jié)旄盡落。
(1)寫出下列加點詞在句中的意思。
①形容枯槁
②武益愈
③當(dāng)死
(2)下列句中沒有通假字的一項是
A.被發(fā)行吟澤畔
B.馬畜彌山
C.何以女為見
D.頭縣北闕
(3)下列句中加點虛詞意義用法都相同的一項是A.短屈原于頃襄王 不凝滯于物 B.是以見放 空以身膏草野 C.欲因此時降武 君因我降 D.乃幽武置大窖中 乃徙武北海上無人處
何故懷瑾握瑜,而自令見放為?
(5)下面是分別懸掛于屈原祠、蘇武祠的楹聯(lián),其中空格處的文字已經(jīng)風(fēng)化,無法看清,請根據(jù)《屈原列傳》和《蘇武傳》相關(guān)內(nèi)容加以補(bǔ)足。
①哀郢孤忠,三百篇中,獨(dú)宗變雅開新格;□□沉此地,二千年后,唯有灘聲似舊時。
②杖節(jié)牧羊塞外雪;嚙雪□□中原心。
(6)從節(jié)選部分看,兩篇傳記刻畫人物形象的手法同中有異,請結(jié)合內(nèi)容加以分析。組卷:27引用:2難度:0.5 -
5.閱讀下列文段,完成各題。
文段一:
屈原廟賦
蘇 軾
浮扁舟以適楚兮,過屈原之遺宮。覽江上之重山兮,曰惟子之故鄉(xiāng)。
伊昔放逐兮,渡江濤而南遷。去家千里兮,生無所歸,而死無以為墳。悲夫!人固有一死兮,處死之為難。徘徊江上,欲去而未決兮,俯千仞之驚湍。賦《懷沙》以自傷兮,嗟乎獨(dú)何以為心!忽終章之慘烈兮,逝①將去此而沉吟。吾豈不能高舉而遠(yuǎn)游兮,又豈不能退默而深居?獨(dú)嗷嗷其怨慕兮,恐君臣之愈疏。生既不能力爭而強(qiáng)諫兮,死猶冀其感發(fā)而改行。茍宗國之顛覆兮,吾亦獨(dú)何愛于久生?托江神以告冤兮,馮夷教之以上訴。歷九關(guān)②而見帝兮,帝亦悲傷而不能救。懷瑾佩蘭而無所歸兮,獨(dú)煢煢乎中浦。
峽山高兮崔嵬,故居廢兮行人哀。子孫散兮安在,況復(fù)見兮高臺。自子之逝今千載兮,世愈狹而難存。賢者畏譏而改度兮,隨俗變化、斫方以為圓。黽勉③于亂世而不能去兮,又或為之臣佐。變丹青于玉瑩兮,彼乃謂子為非智。惟高節(jié)之不可以企及兮,宜夫人之不吾與。違國去俗、死而不顧兮,豈不足以免于后世?嗚呼!君子之道,豈必全兮?全身遠(yuǎn)害,亦或然兮。嗟子區(qū)區(qū),獨(dú)為其難兮!雖不適中,要以為賢兮。夫我何悲?子所安兮!
【注】①逝:發(fā)語詞。②九關(guān):九重天門。③黽勉:努力,竭力。
文段二:
屈原列傳(節(jié)選)
司馬遷
屈平疾王聽之不聰也,讒諂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憂愁幽思而作《離騷》?!半x騷”者,猶離憂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窮則反本,故勞苦倦極,未嘗不呼天也;疾痛慘怛,未嘗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盡智,以事其君,讒人間之,可謂窮矣。信而見疑,忠而被謗,能無怨乎?屈平之作《離騷》,蓋自怨生也。上稱帝嚳,下道齊桓,中述湯、武,以刺世事。明道德之廣崇,治亂之條貫,靡不畢見。其文約,其辭微,其志潔,其行廉。其稱文小而其指極大,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其志潔,故其稱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蟬蛻于濁穢以浮游塵埃之外不獲世之滋垢皭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雖與日月爭光可也
(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死猶冀其感發(fā)而改行 冀:希望 B.賢者畏譏而改度兮 度:準(zhǔn)則 C.嗟子區(qū)區(qū),獨(dú)為其難兮 區(qū)區(qū):微小 D.“離騷”者,猶離憂也 離:通“罹”,遭遇 A.自子之逝今千載兮 不知老之將至 B.舉類邇而見義遠(yuǎn) 淈其泥而揚(yáng)其波 C.其志潔,故其稱物芳 天之蒼蒼,其正色邪 D.賦《懷沙》以自傷兮 臣以險釁,夙遭閔兇
A.《屈原廟賦》采用“騷體賦”的形式,文章風(fēng)格與屈原的作品風(fēng)格有暗合之處;大量運(yùn)用語氣詞“兮”,使文章哀婉纏綿而又悲壯遒勁,讀起來蕩氣回腸。
B.《屈原廟賦》中,文句“徘徊江上……逝將去此而沉吟”,寥寥數(shù)筆,將屈原臨終前行吟澤畔的孤寂苦悶、對故國的魂縈魂繞和以死殉國的悲壯,刻畫得真摯動人。
C.通觀《屈原廟賦》,蘇軾認(rèn)為世道越來越偏狹,有人“隨俗變化,斫方以為圓”,有人“又或為之臣佐”,因此,他勸誡世人不要像屈原那樣“違國去俗、死而不顧”。
D.司馬遷對《離騷》內(nèi)容和形式的評價結(jié)合屈原的品德修養(yǎng)一起進(jìn)行,從文如其人的角度,介紹屈原的志潔行廉是其“文約”“辭微”“稱小旨大”“類邇義遠(yuǎn)”的思想基礎(chǔ)。
(4)用“/”給文中畫波浪線的文字?jǐn)嗑洹?br />自 疏 濯 淖 污 泥 之 中 蟬 蛻 于 濁 穢 以 浮 游 塵 埃 之 外 不 獲 世 之 滋 垢 皭然 泥 而 不 滓 者 也 推 此 志 也 雖 與 日 月 爭 光 可 也
(5)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嗚呼!君子之道,豈必全兮。全身遠(yuǎn)害,亦或然兮。
譯文:組卷:19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