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0-2021學年河北省唐山市遷安市高二(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在再創(chuàng)造中,最需要的是創(chuàng)作者“才、膽、識、力四者交相為濟”,特別是作為主創(chuàng),“無才,則心思不出;無膽,則筆墨畏縮;無識,則不能取舍;無力,則不能自成一家”。缺乏“才、膽、識、力”,難以產生令人刮目的“心思”,難以在既有本文前“取舍”自如,更難以成就“自成一家”的風骨和神韻,也就難有上乘的改編與搬演。
          成功改編有一個基本前提,即尊重原作。經典改編首要的美學原則就是忠實于原作的創(chuàng)作精神。近10年多數(shù)創(chuàng)作已證明,原作照搬未必是尊重,大幅改動未見得就是背離。尊重不是機械復制,更不是曲意逢迎或肢解;而是在契合經典文本精神的前提下,與原作者深度對話,是兩者間的會意與神交;而且,一定是符合藝術規(guī)律的再創(chuàng)造。如貝拉?巴拉茲所言,“如果一位藝術家是真正名副其實的藝術家而不是個劣等工匠,那么他在改編小說為舞臺劇或改編舞臺劇為電影時,就會把原著僅僅當成未經加工的素材,從自己的藝術形式的特殊角度來對這段未經加工的現(xiàn)實生活進行觀察,而根本不注意素材所已具有的形式?!辈茇畬Π徒鹦≌f《家》改編的經驗同樣道出了經典改編成為新的經典往往被忽視的二度創(chuàng)作中的原創(chuàng)性。曹禺說:“應該把改編看作是一種創(chuàng)造性的勞動,改編同樣需要有生活?!辈剪斈氛J為:“一部文學作品能夠贏得經典地位的原創(chuàng)性標志是某種陌生性?!苯浀涓木幹挥袚碛辛藙?chuàng)造性元素,即具有了再生性,才能證明其強大的生命力,才有可能成為新的經典。我國古典戲劇中的《趙氏孤兒》是,《牡丹亭》是,現(xiàn)代小說《生死場》和《紅玫瑰與白玫瑰》的改編與舞臺呈現(xiàn)也是。
          經典是記憶藝術,是人文思考與審美價值賴以生存的基礎;它傳遞著時代精神又超越時代的局限性,是民族文化的精神抵達??v觀近10年內地現(xiàn)當代文學經典改編,不難發(fā)現(xiàn),老實厚道者不在少數(shù),很多編劇和導演似乎認認真真地當起了原作的“搬運工”,把劇本中的文字復制在了舞臺上,二度創(chuàng)作中主創(chuàng)者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乏善可陳。究其原因,除了創(chuàng)作能力不足外,難以排除的就是實用主義大行其道。一旦困頓于既得利益之中,被其捆綁,戲劇作品往往充滿了功利性,造成靈魂審視與精神關懷的缺失,這樣的創(chuàng)作在當代舞臺比比皆是。經典改編中也不乏實例。
    (摘編自張荔《經典改編何以成為新的經典》)
          材料二:
          林沖是《水滸傳》中家喻戶曉的人物形象,作為“逼上梁山”的代表人物,人們對其慘烈的悲劇命運給予了深深的同情與理解。
          明代李開先的《寶劍記》重新塑造了林沖的形象,他由一位隱忍的豪杰英雄演變?yōu)閳载懙闹页剂x士,最終的結局也被改寫為大團圓的結局。顯然,作品的改編寄托了作者的人格理想和道德信念,作者將自己的諫官經歷融入到了戲劇創(chuàng)作中,將小說中的個人恩怨上升為戲劇中的忠奸斗爭。
          在現(xiàn)代文學史中,也有不少作家以林沖的故事為題材進行全新的改編,包括吳永剛的話劇《林沖夜奔》、楊紹萱等人集體創(chuàng)作的京劇《逼上梁山》、吳祖光的話劇《夜奔》等作品。而隨著影視藝術的發(fā)展,《水滸傳》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搬上熒幕,引發(fā)了一次次的收視熱潮,這種電視媒體的傳播方式由于其震撼的視聽效果能夠吸引更多的觀眾,滿足了大眾文化的消費性,也從一個層面驗證了《水滸傳》的無盡魅力。這些作品對于林沖形象的改編有兩大亮點:一是加強了林沖與娘子夫妻感情深的刻畫,使人物性格更加真實豐滿。二是對于人物結局的改編,作品的觀賞性更強,更能感動廣大觀眾。透視不同作家對同一題材的現(xiàn)代改編,可以發(fā)現(xiàn)其中隱含著政治權力機制的制約和時代文化語境的影響。
          從人的層面來看,新戲力圖展示溫暖的人情與健康的人性,人物形象更為飽滿立體。吳祖光在《夜奔?序》中說:“我愛這一群人,這一百零八個大孩子,他們有的是互愛、互助、坦白、天真;重義氣如山斗,視生命如鴻毛;這一切一切不都是現(xiàn)代人所缺欠、所不屑為的么?世情的涼薄使我們更傾心于《水滸》里的同情與溫暖?!弊髡唢@然看重的是這群“可愛的強盜”身上所凝聚的純真質樸的人性,而這些都在功利世俗的現(xiàn)代社會中消失殆盡。在林沖與老兵交接草料場時,兩人的交談如此質樸真誠,表現(xiàn)出患難之中人情的可貴。這位身份卑微的老兵出于善良溫厚的本性,給予林沖這位落難英雄力所能及的關照,使這位苦命的好漢在嚴寒中感受到了一絲人間的溫暖。
          從社會的層面來看,新戲汲取民族精神力量,呼吁反抗一切強權暴政。吳永剛的劇本《林沖夜奔》突出了內憂外患的社會背景,細致描繪出林沖的性格由委曲求全到決絕復仇的轉變過程。作者坦言改編的動機除了喜愛《水滸》人物外,還有現(xiàn)實因素的刺激?!白杂咨L在現(xiàn)代高俅軍閥勢力壓迫下的北方,在農民當中那些血淋淋的故事,是常常聽得見見得著的。水滸中人的印象,便常?;钴S在童年的心中?!薄跋氚阉疂G傳中的血淋淋的故事,寫成活生生的教訓!”
    (摘編自程娟娟《論林沖形象的現(xiàn)代改編》)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經典改編,只要創(chuàng)作者“才、膽、識、力四者交相為濟”,就能有上乘的改編與搬演。
    B.明代李開先開啟了重塑林沖形象的先河,其《寶劍記》中的林沖是個堅貞的忠臣義士。
    C.《水滸傳》多次被改編成電視劇,滿足大眾文化的消費性,這也得益于影視藝術的發(fā)展。
    D.不少改編后的《水滸傳》人物性格更真實豐滿,觀賞性更強,比原著更具藝術價值。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名著改編不拘一格,既可以改人物的形象,也可以改故事的結局。
    B.《水滸傳》多次被搬上熒幕,是對其具有的無盡魅力的充分驗證。
    C.新戲展示溫暖的人情與健康的人性,所以每個人物形象更為飽滿。
    D.經典改編要成為新的經典,就必須擁有創(chuàng)造性元素,具有再生性。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材料所說的經典改編范疇的一項是
     

    A.曹雪芹的《紅樓夢》拍成電視劇
    B.司馬遷的《史記》出版白話文版
    C.莫言的《紅高粱》拍成電影
    D.孔尚任的《桃花扇》改編成黃梅戲
    (4)請結合材料內容,給經典改編下一個簡要定義。
    (5)請簡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脈絡。

    組卷:5引用:7難度:0.6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當?shù)孛M入古詩
    彭程
          ①在我個人的經驗中,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刻。
          ②目光摩挲過一個個地名,旁邊那些或大或小的圓圈或圓點,在幻覺中次第打開。仿佛是巖溶地帶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外部看去并不大,一旦進入,卻會發(fā)現(xiàn)溶洞寬闊,石筍奇詭,暗河幽深。這些或熟悉或陌生的地名下,藏匿著自然、歷史、民俗……一個物質和精神的豐富浩大的譜系。而與這種感覺幾乎同步,此時耳畔也總是會響起古詩詞鏗鏘有力或婉轉悠揚的音調,在眼前幻化成為一幅幅畫面。
          ③譬如此刻,目光所及之處,是甘肅武威。西漢初,武威為匈奴所占據(jù)。公元121年,漢武帝派驃騎大將軍霍去病兩次遠征河西,大敗匈奴,為彰顯大漢的“武功軍威”而命名此地。不過在漫長歲月中,它更為人知的名字是涼州。涼州,地名二字中已經有了凜冽的寒意,入詩,更是漫溢出邊地的荒涼和戍人的哀愁。甚至“涼州詞”在唐代成為專門的曲調,很多詩人依調填詞:“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坐看今夜關山月,思殺邊城游俠兒”;“白石黃沙古戰(zhàn)場,邊風吹冷旅人裳”……從漢唐到明清,一片愁云慘霧,飄蕩舒卷在西北大漠戈壁之上。
          ④如果一個地方是一只瓷器,詩詞便是表面上閃亮的釉彩。因為這些詩句,一個原本抽象單調的地名變得具體而生動,有了色彩、聲音和氣息。一行詩句便是一條通道,讓我得以穿越時光的漫漫長廊,馳目于遼闊的天空和大地,徜徉在幽靜的山林和庭院,欣賞四時風光,感受八方習俗。
          ①愛默生說過:詩人是為萬物重新命名者。有一些地方,雖然早已經地老天荒地存在著,但長時間里都只是一種物質形態(tài)的面貌,枯燥粗糙。只有在經過文人墨客的描繪后,才變得具有精神性。詩文是一種加持,為地名灌注了靈動的氣質。仿佛出色的匠人手里捏出的泥人,被吹拂進了生命的氣息,活靈活現(xiàn)。于是一切大為不同。正如郁孤臺,本是僻遠閉塞的贛州古城墻上的一處亭臺,卻因為南宋詩人辛棄疾寫有“郁孤臺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西北望長安,可憐無數(shù)山”的詞句,而得以廣為人知。
          ②當一些地名被再三引用,被反復言說,它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陽關象征了離別,北邙寓意著死亡。蓬萊是來世的向往,昆侖是仙界的居所。金谷園是奢靡的狂歡,烏衣巷是繁華的落幕……在這樣的場合,對這些地名的理解程度,又直接取決于閱讀者精神文化的蘊積。沒有對母語的熱愛,缺乏對歷史和傳統(tǒng)的沉浸,就難以窺見字面背后的精微和玄奧,難以感知到那些不盡之意,言外之旨,聲音中的聲音,味道里的味道。
          ①向往某一個地方,反映出的其實是一個人的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傆幸恍┑胤?,最能夠與處于某個生命時段的你,產生同頻共振。時間和空間的共謀,孕育出某一類文化的氣質,精神的風度。而詩句,這時便扮演了有力的證人角色。
          ②青春時代,夢想的棲息地是江南吳越。感官的筵席一場場排開,聲音和色彩渾然一體:“夜市賣菱藕,春船載綺羅”;“壚邊人似月,皓腕凝霜雪”;“日出江花紅似火,春來江水綠如藍”……以詩為舟楫,我劃入了那一片湖面。在葦蕩、烏桕和桑樹之間,波光滟滟,蓮葉田田。
          ③時光悄然流逝。從某一時刻起,浪漫綺麗的少年輕愁遁隱了,內心開始向往北地的雄渾和寥廓,蒼涼和悲愴?!盀橄釉娚儆难鄽猓氏虮燔S馬行”,清代黃仲則這句詩,成為一種新的美學召喚。向北,向西,一種迥異的境界在面前展開,是“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是“蟬鳴空桑林,八月蕭關道”,是“紫塞月明千里,金甲冷,戍樓寒,夢長安”……
          ④就這樣,經由詩句的陶冶,一處地點便不再是單純的外在客體,而內化為精神世界的某個元件;它又仿佛是一帖試紙,能夠檢測出靈魂中存在的元素。
          ①古詩詞是一棵大樹,根系深扎在過去,紛披的枝葉卻一直伸展到今天,它永遠處于生長中。今天生活的每一種狀態(tài),人們情感的每一次波動,大自然的每一副表情,都可以從豐富浩瀚的古代詩歌中,獲得印證,找見共鳴,聽到回聲。一首首詩詞,正是一個個的接引者,引領讀者步入人生與社會的廣闊庭院,在今與昔、恒常與變易的對話中,加深對于世界和生活的理解。
          ②仔細盯著地圖上的一個個地名,時間久了,那些圓圈圓點就會幻化成一個個泉眼。想象一番,那些被以不同音調吟誦的詩句,豈不正仿佛泉水的汩汩滔滔之聲?
          ③泉水不竭地涌流,詩歌也一代代地傳誦。
          ④吟唱著山河蒼茫,歲月滄桑,生命浩蕩。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8年1月5日《當?shù)孛M入古詩》)(1)對文本藝術特色和相關內容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第一部分第二段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圖上圓點大的地名”比作“大山峭壁之上的洞穴”,生動形象地寫出了這些地名在地圖上雖小如圓點,在現(xiàn)實中卻包羅萬象、豐富浩大的特點。
    B.第一部分第三段列舉了甘肅武威和涼州這兩個地名,入詩的涼州要比以彰顯大漢“武功軍威”命名的武威更有名氣,詩句里的涼州,地名不再只是地名,而具有獨特的含義(寒意),通過詩詞使單調抽象的地名變得生動形象。
    C.第二部分第一段引用愛默生的名言,為下文“詩歌讓地名變得具有精神性和靈動性”的觀點提供了有力的依據(jù),增強了說服力。
    D.文章結構嚴謹,起于地圖上的地名,結尾與之照應,但有所升華,這“不竭涌流的泉水”僅指“詩歌一代代地傳誦”。
    (2)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地名被反復引用言說,就上升為一種意象,具備了符號的功能。每個閱讀者看到“陽關”“北邙”,就會想到地名字面背后“離別”和“死亡”的意味。
    B.人生的不同時段,總有一些經由詩句陶冶內化為精神世界一部分的地方,與情感維度和美學嗜好發(fā)生改變的你,產生同頻共振。
    C.文章視角獨特,以“地名進入古詩”為切入點,表達了作者對古詩詞的由衷贊美之意,流露出對傳統(tǒng)文化的無限熱愛之情。
    D.古詩詞以歷時性的方式,展現(xiàn)了共時性的內容;融入了詩歌中的地名,具有了更豐富的意涵,彰顯著民族的文化氣質和精神風度。
    (3)作者說:“面對地圖時,也總是古詩詞最能夠以生動的姿態(tài)呈現(xiàn)的時刻?!闭埦C合全文概括古詩詞的魅力是如何通過地名展現(xiàn)的。
    (4)本文體現(xiàn)了散文的語言美,請結合全文加以賞析。

    組卷:5引用:2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王勃,字子安,絳州龍門人。六歲善文辭,九歲得顏師古注《漢書》讀之,作《指瑕》,以擿其失。麟德初,劉祥道巡行關內,勃上書自陳,祥道表于朝,對策高第。年未及,授朝散郎,數(shù)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秘略。書成,王愛重之。是時,諸王斗雞,勃戲為文檄英王雞,高宗怒曰:“是且交構?!背獬龈?。勃既廢,客劍南,嘗登葛憒山曠望,慨然思諸葛亮之功,賦詩見情。聞虢州多藥草,求補參軍。倚才陵藉,為僚吏共嫉。官奴曹達抵罪,匿勃所,懼事泄,輒殺之。事覺當誅,會赦除名。父福畤,繇雍州司功參軍,坐勃故,左遷交趾令。勃往省,渡海溺水,悸而卒,年二十九。
          初,道出鐘陵,九月九日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紙筆遍請客,莫敢當,至勃,沆然不辭。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輒報。一再報,語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請遂成文,極歡罷。勃屬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數(shù)升,則酣飲,引被覆面臥,及寤,援筆成篇,不易一字,時人謂勃為“腹稿”。尤喜著書。初,祖通,隋末居白占溪教授,門人甚眾。嘗起漢、魏盡晉作書百二十篇,以續(xù)古《尚書》,后亡其序,有錄無書者十篇,勃補完缺逸,定著二十五篇。嘗謂人子不可不知醫(yī),時長安曹元有秘術,勃從之游,盡得其要。嘗讀《易》,夜夢若有告者曰:“《易》有太極,子勉思之?!卞欢鳌兑装l(fā)揮》數(shù)篇,至《晉卦》,會病止。
          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皆以文章齊名,天下稱“王、楊、盧、駱”四杰。炯嘗曰:“吾愧在盧前,恥居王后?!弊h者謂然。
    (選自《新唐書?列傳?文藝上》,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數(shù)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秘略
    B.數(shù)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秘略
    C.數(shù)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秘略
    D.數(shù)獻頌闕下/沛王聞其名/召署府/修撰論次/平臺秘略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冠,即加冠,男子滿二十歲之后,舉行“加冠”之禮,表示已經是成年人,可以取“字”了,同于“等終軍之弱冠”中的“冠”。
    B.宮闕之下,指帝王所居之處,而“東宮”則是太子居住的地方。
    C.“更衣”是上廁所的“諱飾”說法,即說話時,遇有不良的連帶意義或有隱情而不便啟齒時,不直接說出該事物,比如李密《陳情表》中用“慈父見背”來婉指父親去世,又用“舅奪母志”來婉稱母親的改嫁。
    D.《易》指《易經》,是古代漢民族思想、智慧的結晶,被譽為“大道之源”,和《論語》同屬“五經”。
    (3)下列原文的敘述和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王勃六歲時就才情過人,他寫文章時的獨特習慣,給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王勃專門寫了《檄英王雞文》嚴厲批評儲王,結果差點被誅殺。
    C.王勃因官奴曹達而獲罪,他的父親也被連累貶謫到非常偏遠的交趾。當王勃前往探望、路過南昌時,他為都督閻公寫下了著名的《滕王閣序》。
    D.王勃與楊炯、盧照鄰、駱賓王并稱初唐時“四杰”。對于他們的排位先后,楊炯很有意見,并不口服心服。
    (4)把材料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坐勃故,左遷交趾令。
    ②都督大宴滕王閣,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
    ③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
    (5)王勃的創(chuàng)作過程是什么樣的?從中可見王勃怎樣的性格特點?

    組卷:1引用:1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60個字。
          2020年8月15日,伴隨著1375名新一屆全國青聯(lián)委員的正式產生,“薇婭、李子柒入選全國青聯(lián)委員”的消息便迅速登上熱搜?!岸际切袠I(yè)翹楚,她們實至名歸”,兩位網(wǎng)紅,喜愛者眾,支持贊美之聲不絕于耳;“過了,太夸張”“那些戍守邊疆的年輕人不更重要嘛”,爭議和質疑也相伴而來。對此,央視發(fā)表評論稱,全國青聯(lián)委員的評選標準嚴苛,薇婭與李子柒的當選,不只是因為流量巨大、名聲在外、事業(yè)成功,更因其在扶貧、公益、傳統(tǒng)文化傳播上所做出的重要貢獻。

    組卷:21引用:8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點擊鏈接就可以閱讀美文,打開圖片就可以欣賞風景,掃碼支付就可以購買時裝……科學的發(fā)展使成果的共享變得更加便捷。只是,我們仍然很難共享寫作者的思考,攝影師的體驗,設計師的匠心……這些仍然屬于獨創(chuàng)者獨有。
          對于國家而言,你可以共享別國科學發(fā)展的成果,只是很難共享他們獨有的關鍵核心技術。因為關鍵核心技術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
          我們生活中并不缺乏“共享者”,同時,新時代的中國呼喚著更多的青年人成為某一領域的獨創(chuàng)者、獨有者。因為,有什么樣的青年,中國就會有什么樣的未來。
          以上材料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或思考?請根據(jù)材料寫一篇文章,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54引用:4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