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年河南省鄭州一中高三(上)第二次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16 12: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論述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古代中國很早就建立了一支龐大的官僚隊伍。
中國歷史上一個鮮明的規(guī)律就是,歷代官員的數量呈不斷擴張趨勢。明代劉體健稱“歷代官數,漢七千八百員,唐萬八千員,宋極冗至三萬四千員”。到了明代,文武官員共十二萬余人。
官僚系統(tǒng)的不斷擴張,是皇權專制制度不斷強化的結果。官權是皇權的延伸,君主專制不斷完善,注定官僚系統(tǒng)也不斷延伸膨脹。秦漢以后,中央集權不斷發(fā)生強化,官員的權力被不斷分割,以期官員相互制衡,弱化他們對皇權的挑戰(zhàn)。由此造成一官多職的現(xiàn)象,官僚隊伍進一步擴大。
中國傳統(tǒng)社會經濟結構非常單一,傳統(tǒng)賦稅又主要只有農業(yè)稅一途,官員數量的不斷膨脹,使得俸祿成為財政支出的第一大項。比如西漢末年,國家賦稅收入“一歲為四十余萬石,吏俸用其半”,官員俸祿支出占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所以支付官俸成為財政第一大難題,為了節(jié)省開支,薄俸制就成為大多數時候不得已的選擇。特別是在皇權專制達于極致的明清兩朝,官員薪俸之低也達到驚人的程度。
低俸制的另一個原因是皇權專制的自私短視本性?;蕶鄬V票旧硎且豁棽缓侠淼闹贫劝才?,它的設計原理是千方百計保證君主的利益,損害其他社會階層的利益,這其中就包括官僚階層的利益。在君主專制制度下,皇帝好比一個公司的老總,百官好比員工。壓低員工工資,保證自己的利潤,對老板來說是一種本能的偏好。從皇帝的視角看來,采取“薄俸制”和“低餉制”,用“教育”來要求百官清廉,既省心省力,又為國家節(jié)省了大量財政經費。
傳統(tǒng)社會的低俸制,到底低到什么程度?以明代的縣令收入為例。明代正七品縣令月俸只有七石五斗。用七石五斗糧食養(yǎng)活一個大家庭甚至家族,這個縣令的生活只能是普通市民水平。而且明代對于官員辦公費用不予考慮,師爺、賬房、跟隨、門房和稿簽等手下均需要縣令來養(yǎng)活。再比如曾國藩在做翰林院檢討時,年收入為129兩左右,年支出為608兩左右。赤字480兩左右,需要自己想辦法彌補。這是當時京官的常態(tài)。
低薪薄俸為朝廷節(jié)省了大量的財政支出,也有利于培育出一批清官楷模。但與此同時,薄俸制也有著巨大的危害:它容易誘發(fā)腐敗,并導致腐敗的普遍化。權力籠罩一切,權力不受約束。與此同時,官員們卻又只能拿到極低的甚至不能滿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薪水。這就形成了“渴馬守水,餓犬護肉”的局面:讓一條饑餓的狗去看著一塊肥肉,那么無論你怎么打它,罵它,教育它,它也還是要偷吃,因為不偷吃它就活不下去。在低薪制下,選擇做清官的畢竟只是少數,多數官員們不得不想辦法搞一些灰色收入,這樣貪污就無法根治。對最高統(tǒng)治者來說,這是“占小便宜吃大虧”之舉,因為腐敗最后給國家造成的經濟損失比開足工資要大得多。
(摘編自張宏杰《頑疾:中國歷史上的腐敗與反腐敗》)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中國官員的數量隨朝代更迭不斷增加,在中國歷史上是一個不爭的事實。
B.秦漢以后,皇權專制不斷細化分割官員權力,目的在于減少官員對皇權的影響。
C.明清兩朝,皇權專制達到了極點,官員俸祿也低到了令人無法想象的程度。
D.中國古代賦稅主要只有農業(yè)稅一項,許多朝代官員俸祿支出就占了國家財政收入的一半。
(2)下列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明代縣令俸祿低,經濟壓力大:家人和手下辦公人員均依靠其養(yǎng)活。
B.低薪薄俸有利于培育出一批奉公守法的清官,卻也容易滋生大量的貪污腐敗分子。
C.對皇帝來說,低俸制不僅能維護自身利益,更在于有利于管理官吏。
D.給足官員應有的俸祿,產生的財政支出額要比腐敗造成的損失小得多。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官僚隊伍不斷擴張的根本原因在于統(tǒng)治者權力的不斷集中與強化。
B.在低俸制下,包括曾國藩在內的許多官員都不得不想方設法搞一些灰色收入來填補年赤字。
C.采取低俸制從表面上看有兩個原因,實質上就一個:維護君主的利益。
D.低俸制使官僚利益受損,以致誘發(fā)腐敗惡化,最終損害的是國家和老百姓的利益。組卷:6引用:4難度:0.9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沼 澤 地
(日)芥川龍之介 一個雨天的午后,我在某畫展的一個房間里發(fā)現(xiàn)了一幅小油畫。說“發(fā)現(xiàn)”未免有些夸大,因為,惟獨這幅畫就像被遺忘了似的掛在光線最幽暗的角落里,框子也簡陋不堪,所以這么說也未嘗不可。記得標題是《沼澤地》,畫家不是什么知名的人。畫面上也只畫著濁水、濕土以及地上叢生的草木??峙聦σ话愕膮⒂^者來說,是名副其實的不屑一顧吧。
而且奇怪的是,這位畫家盡管畫的是郁郁蔥蔥的草木,卻絲毫也沒有使用綠色。蘆葦、白楊和無花果樹,到處涂著渾濁的黃色,就像潮濕的墻上一般晦暗的黃色。莫非這位畫家真的把草木看成這種顏色嗎?也許是出于其他偏好,故意加以夸張吧?——我站在這幅畫前面,一邊對它玩味,一邊不由得冒出這樣的疑問。
我越看越感到這幅畫里蘊蓄著一股可怕的力量。尤其是前景中的泥土,畫得那么精細,甚至使人聯(lián)想到踏上去時腳底下的感覺。這是一片滑溜溜的淤泥,踩上去噗哧一聲,會淹沒腳脖子。我在這幅小油畫上找到了試圖敏銳地捕捉大自然的那個凄慘的藝術家的形象。正如從所有優(yōu)秀的藝術品感受到的一樣,那片黃色的沼澤地上的草木也使我產生了恍惚的悲壯的激情。說實在的,掛在同一會場上的大大小小、各種風格的繪畫當中,沒有一幅給人的印象強烈得足以和這幅相抗衡。
“很欣賞它呢。”有人邊說邊拍了一下我的肩膀。我覺得恰似心里的什么東西給甩掉了,就猛地回過頭來。
“怎么樣,這幅畫?”對方一邊悠然自得地說著,一邊朝著《沼澤地》這幅畫努了努他那剛刮過的下巴。他是一家報紙的美術記者,向來以消息靈通人士自居,身材魁梧,穿著時新的淡褐色西裝。
這個記者以前曾經給過我一兩次不愉快的印象,所以我勉強回答了他一句:“是杰作?!?br />“杰作——嗎?這可有意思啦。”記者捧腹大笑。
大概是被他這聲音驚動了吧,左邊看畫的兩三個人不約而同地朝這邊望了望。我越發(fā)不痛快了。
“真有意思。這幅畫本來不是會員畫的??墒且驗樽髡弑救嗽磸湍钸斗且玫竭@兒來展出不可,經他的遺族央求審查員,好容易才得以掛在這個角落里。”
“遺族?那么畫這幅畫的人已經故去了?”
“死了。其實他生前就等于是死了?!?br /> 不知不覺間,好奇心戰(zhàn)勝了我對這個記者的反感。我問道:“為什么呢?”
“這個畫家老早就瘋了?!?br />“畫這幅畫的時候也是瘋著的嗎?”
“當然嘍。要不是瘋子,誰會畫出這種顏色的畫呢?可你還在贊賞,說它是杰作哩。這可太有趣兒啦!”
記者又得意洋洋地放聲大笑起來。他大概料想我會對自己的無知感到羞愧;要不就是更進一步,想使我對他鑒賞上的優(yōu)越留下印象吧。然而他這兩個指望都落空了。因為他的話音未落,一種近乎肅然起敬的感情,像難以描述的波瀾震撼了我的整個身心。我十分鄭重地重新凝視這幅沼澤地的畫。我在這張小小畫布上再一次看到了為可怕的焦躁與不安所折磨的藝術家痛苦的形象。
“不過,聽說他好像是因為不能隨心所欲地作畫才發(fā)瘋的呢。要說可取嘛,這一點倒是可取的?!庇浾呗冻鏊斓臉幼?,幾乎是高興般地微笑著。這就是無名的藝術家——我們當中的一個人,犧牲了自己的生命,從人世間換到的惟一報償!
“死了,是的,其實他生前就等于死了……”我默念道。
我渾身奇怪地打著寒戰(zhàn),第三次觀察這幅憂郁的畫。畫面上,在陰沉沉的天與水之間,潮濕的黃土色的蘆葦、白楊和無花果樹,長得那么生氣蓬勃,宛如看到了大自然本身一般……
“是杰作?!蔽叶⒅浾叩哪?,斬釘截鐵地重復了一遍。
【注】芥川龍之介(1892年3月1日-1927年7月24日),日本小說家。芥川龍之介在他短暫的一生中,寫了超過150篇小說。他的短篇小說取材新穎,情節(jié)新奇甚至詭異。作品關注社會丑惡現(xiàn)象,但很少直接評論,而僅以冷峻的文字和簡潔有力的語言來陳述,這使得他的小說既具有高度的藝術性,又成為當時社會的縮影,35歲在寓所服用致死量的安眠藥自殺,枕邊擱置有圣經、遺書與遺稿。
(1)下列對作品的賞析,恰當的兩項是
A.“我越看越感到這幅畫里蘊蓄著一股可怕的力量”,其中蘊蓄著的“一股可怕的力量”指的是畫中的泥土精細而真實,草木郁郁蔥蔥,給人一種悲壯的激情和強烈的印象。
B.在“我”看來,位置的不顯、框子的簡陋、作者的無名,足以使參觀者對其不屑一顧。
C.本文的“我”是故事的敘述者,而真正的主人公則是已去世而未出場的畫家。作者通過記者的口講述了這個畫家的孤獨、潦倒、瘋癲,同時也在表達自己的藝術觀與人生觀,作家對人生深重的懷疑以及最后自殺的悲劇,在這篇作品中已露端倪。
D.“其實他生前就等于死了……”這句話指的是“畫家老早就瘋了”和畫家生前為焦躁和不安所折磨,沉浸在痛苦和危機之中無法自拔這兩層意思。
E.《沼澤地》流露出的陰暗、低沉甚至頹廢的情調,固然給“我”以厭惡的情緒,但包含著畫家為常人所不能認同的執(zhí)著激情和對人生的獨特理解。
(2)小說以“沼澤地”為題,有哪些內涵?請概括說明并分析。
(3)文中“我”兩次評價《沼澤地》是杰作,兩次“是杰作”的含意分別是什么?談談你認為能稱得上“杰作”的藝術作品應具備哪些特點,試聯(lián)系其他藝術家的藝術創(chuàng)作加以印證。組卷:9引用:2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一)文言文閱讀
-
3.(一)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金宣宗求直言,璠首論將相非人,及不當立德陵事,疏奏,不報。后復上言:“國勢危逼,四方未聞有勤王之舉,隴右地險食足,其帥完顏胡斜虎亦可委仗,宜遣人往論大計?!贝蟪疾粣偠?。閱數月,胡斜虎兵不來,已無及,金主悔焉。
初,其從孫也,璠無子,以初為后。初好讀書,尤長于《春秋》,為文簡而有法,比冠,有聲。中統(tǒng)元年,始立中書省,辟為掾史,兼掌書記。未幾,以祖母老辭歸,隱 居教授。會詔左丞許衡、學士竇默及京師諸儒,各陳經史所載前代帝王嘉言善政,選進讀之士,有司以初應詔。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詢知初為璠子,嘆獎久之。即授國史院編修官,尋拜監(jiān)察御史。首言:“法者,持天下之具,御史臺則守法之司也。方今法有未定,百司無所持循,宜參酌考定,頒行天下?!?br /> 帝宴群臣于上都行宮,有不能釂大卮者,免其冠服。初上疏曰:“臣聞君猶天也,臣猶地也,尊卑之禮,不可不肅。方今內有太常、有史官、有起居注,以議典禮、記言動;外有高麗、安南使者入貢,以觀中國之儀。昨聞錫宴大臣,威儀弗謹,非所以尊朝 廷、正上下也?!笔枞?,帝欣納之,仍諭侍臣自今毋復為此舉。時襄樊未下,將括民為兵,或請自大興始。初言:“京師天下之體,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詎宜騷動!”遂免括大興兵。初又言:“舊制,常參官諸州刺史,上任三日。舉一人自代。況風紀之職與常員異,請自今監(jiān)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jié)亦可為國得人。”遂舉勸農副使劉宣自代。出僉陜西四川按察司事,歷陜西河東按察副使,入為治書侍御史。又以侍御史行御史臺事于揚州,擢江西按察使,尋征拜侍御史。行臺移建康,出為中丞,卒,年六十一。
(選自《元史?列傳第五十一》,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請自今監(jiān)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jié)/亦可為國得人/
B.請自今監(jiān)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jié)/亦可為國得人/
C.請自今監(jiān)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jié)亦可為國得人/
D.請自今監(jiān)察御史/按察司官/在任一歲/各舉一人自代/所舉不當有罰/不惟砥礪/風節(jié)亦可為國得人/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從孫是自己的親兄弟的孫子或者自己兒子的叔伯兄弟的兒子,本文中,魏初應該是魏 璠親兄弟的孫子。
B.掌書記,全名節(jié)度掌書記,唐代官制,為掌管一路軍政、民政機關之機要秘書。亦為 觀察使或節(jié)度使的屬官。宋代亦置此職。
C.卮是古代一種盛酒的圓形器皿。古代的盛酒器皿很多,比如尊、壺、爵、角、觥、杯、釜等等。
D.上疏是在朝官員專門上奏皇帝的一種文書形式,“上書”也是這個意思。如京兆尹張 敞曾上疏(上書)漢成帝,諫議他糾正為政過失。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璠性格非常率直,曾經金宣宗讓臣下對國事直言進諫,魏璠就首先提出當時出任將 相的人選不對,只不過后來這個提議沒有得到答復。
B.魏璠喜歡讀書,特別是對于《春秋》研究頗深。后來擔任了國史院的編修官,就向皇 帝進言闡述了御史臺制定國家法令并頒行天下的重要性。
C.魏初認為,禮儀既可以定君臣尊卑,又可以使外邦仰奉中原。所以他以此為據,勸諫 皇帝宴請大臣時,君臣言行舉止都要合乎禮儀。
D.魏初出于磨礪官員品格節(jié)操和為國薦儲人才的目的,建議朝廷重臣任職一年后就要舉 薦一個能夠接替自己的職位的人,并要為自己的舉薦行為負責。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帝雅重璠名,方之古直,詢知初為璠子,嘆獎久之。譯文:
②京師天下之體,要在殷盛,建邦之初,詎宜騷動!譯文:組卷:4引用:1難度:0.9
一、(二)古代詩歌閱讀
-
4.(二)古代詩歌閱讀
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 下列各題。
臨江仙①
朱敦儒②
直自鳳凰城破后,擘釵破鏡分飛。
天涯海角信音稀。夢回遼海北,魂斷玉關西。
月解重圓星解聚,如何不見人歸?今春還聽杜鵑啼。
年年看塞雁,一十四番回。【注】①朱敦儒:兩宋之交詞人,洛陽人。此詞約作于金朝滅北宋十四年后,作者避亂 南方時。②鳳凰城:漢長安城中有丹鳳闕,后因此稱長安為鳳凰城、鳳城。此處指宋都 汴京。
(1)下列對本詞的理解,不正確的兩項是
A.“鳳凰城”原指長安,這里借指北宋都城汴京,“鳳凰城破”指“靖康之難”中宋都被金兵攻占。
B.“擘釵”化用白居易《長恨歌》“釵擘黃金合分鈿”一句,借李、楊的悲劇表達了對統(tǒng)治者享樂誤國的諷刺。
C.“信音稀”是說在南北交兵、形勢險惡的情況下,親人離散音訊難通,把詞中飽受戰(zhàn)難的主人公的慘痛心境更推進了一層。
D.“遼?!薄坝耜P”代指遙遠的地方,而“夢回”“魂斷”寫出了詞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和想要回歸故鄉(xiāng)的急切心理。
E.“月解重圓星解聚”用擬人手法,賦予“月”和“星”人的感情色彩,生動形象,并和下文的“不見人歸”形成對比。
(2)結尾兩句對全詞的感情抒發(fā)起什么作用?抒發(fā)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情感?請簡要分析。組卷:29難度:0.5
一、(三)名篇名句默寫
-
5.(三)名篇名句默寫
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在《離騷》中,用“
(2)范仲淹《漁家傲》中“
(3)歐陽修在《醉翁亭記》中用“
(4)《漁家傲》下片中,范仲淹以聲色點染出戍邊戰(zhàn)士“不寐”時所聞所見的句子是“組卷:2難度:0.9
三.語言文字運用
-
15.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句意明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引用:6難度:0.7
四、寫作
-
16.小孩子喜歡伸出一根手指,指著天空中的月亮說:“今天的月亮好大呀!你們看,月亮里面有人在砍樹呢!”父親卻不高興,厲聲斥責:“你別用手指著月亮,指多了,會爛耳朵,會耳聾的!”孩子怕爛耳朵,怕聽不到旁人說話,以后,漸漸的真就不再用手指著月亮說話了。成年后才知道,指著別人說話是一個不好的習慣。父親用爛耳朵和耳聾的惡果來唬小孩子,實際是借了孩童對月亮的敬畏之心,來糾正他指手畫腳的壞毛病。
敬畏之心,可以呵護成長、引領成功,甚至可以消災避禍。你有讓你害怕的“天老爺”和“月亮”嗎?如果沒有,那就糟了,如果有,那就對了。
請依據材料,結合你的生活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鮮明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組卷:26引用:7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