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師大附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4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鄉(xiāng)土社會秩序的維持,有很多方面和現(xiàn)代社會秩序的維持是不相同的。鄉(xiāng)土社會是“禮治”的社會。
          禮治社會并不是指文質彬彬,像《鏡花緣》里所描寫的君子國一般的社會,禮并不帶有“文明”,或是“慈善”,或是“見了人點個頭”、不窮兇極惡的意思。禮也可以殺人,可以很“野蠻”。禮的內容在現(xiàn)代標準看去,可能是很殘酷的。殘酷與否并非合禮與否的問題。“子貢欲去告朔之餼羊。子曰:‘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惻隱之心并沒有使孔子同意于取消相當殘忍的行為。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這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文化本來就是傳統(tǒng),不論哪一個社會,絕不會沒有傳統(tǒng)的。但是在鄉(xiāng)土社會中,傳統(tǒng)的重要性比現(xiàn)代社會更甚。那是因為在鄉(xiāng)土社會里傳統(tǒng)的效力更大。鄉(xiāng)土社會是安土重遷的,生于斯、長于斯、死于斯的社會。不但是人口流動很小,而且人們所取給資源的土地也很少變動。在這種不分秦漢,代代如是的環(huán)境里,個人不但可以信任自己的經(jīng)驗,而且同樣可以信任若祖若父的經(jīng)驗。前人所用來解決生活問題的方案,盡可抄襲來作自己生活的指南。愈是經(jīng)過前代生活中證明有效的,也愈值得保守。于是“言必堯舜”,好古是生活的保障了。
          如果我們在行為和目的之間的關系不加推究,只按著規(guī)定的方法做,而且對于規(guī)定的方法帶著不這樣做就會有不幸的信念時,這套行為也就成了我們普通所謂“儀式”了。禮是按著儀式做的意思?!岸Y”字本是從豐從示。豐是一種祭器,示是指一種儀式。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而是從教化中養(yǎng)成了個人的敬畏之感,使人服膺;人服禮是主動的。禮是可以為人所好的,所謂“富而好禮”。這顯然是和法律不同了,曾子易簀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jīng)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禮治在表面看去好像是人們行為不受規(guī)律拘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其實自動的說法是不準確的,只是主動的服于成規(guī)罷了??鬃右辉俚赜谩翱恕弊?、用“約”字,來形容禮的養(yǎng)成,可見禮治并不是離開社會,由于本能或無意所構成的秩序了。
          禮治的可能必須以傳統(tǒng)可以有效地應付生活問題為前提。鄉(xiāng)土社會滿足了這前提,因之它的秩序可以用禮來維持。在一個變遷很快的社會,傳統(tǒng)的效力是無法保證的。盡管一種生活的方法在過去是怎樣有效,如果環(huán)境一改變,誰也不能再依著老法子去應付新的問題了。所應付的問題如果要由團體合作的時候,就得大家接受個同意的辦法,要保證大家在規(guī)定的辦法下合作應付共同問題,就得有個力量來控制各個人了。這其實就是法律,也就是所謂“法治”。
          法治和禮治是發(fā)生在兩種不同的社會情態(tài)中。禮治社會并不能在變遷很快的時代中出現(xiàn),這是鄉(xiāng)土社會的特色。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      材料二:禮治蘊含禮制、禮儀、禮義三位一體的運行機制和具體舉措,在涵養(yǎng)人方面功不可沒,構成一種層層遞進的“立人”的實踐過程。安土重遷的鄉(xiāng)民,由于見識和受教育機會有限,開啟教化的過程基本通過禮制進行。以禮制俗,倚重禮制來約束和規(guī)范,免得人的行為舉止失范與失序。如此講,并非意味著農家人粗鄙。在生活境況比較差特別是缺乏倉廩實知禮節(jié)的那種從容時,遵禮守制能夠抑制人性中負面氣質的釋放,保障人的道德倫理不至于虛空。其所蘊含的邏輯,與傳統(tǒng)王朝治理從“重德化”到“明禮制”的治亂史觀的轉變相契合。
          與強制性的禮制、律令相比,禮儀在人生的修養(yǎng)方式上相對柔和。通過鍥而不舍地學禮習禮,借儀式與節(jié)度融入人的感情,從而親親尊尊,內化人格而復性于禮。“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論語?顏淵》),在嚴謹?shù)膬x式操練中習得,舉止合體,熏陶氣質。此時的禮,不僅是維系社會秩序的外在規(guī)范,也是變化氣質、端正人心的修身養(yǎng)性之功。如蔡元培所言:“禮儀能造就習慣,而習慣是人的第二天性?!?br />      就禮意(義)而言,其為制禮的意旨,禮之所以為禮的精義,也可作上述“化”的理解。換句話講,創(chuàng)設禮制與禮儀最終是“化人”,使人能深明禮義即“明事理”。有了明事理的境界,鄉(xiāng)民們哪怕物質條件再艱苦,處事也會將心比心、有憐憫心,呈現(xiàn)出人的精神氣度。明事理不只關聯(lián)著零零雜雜的村民日常,同時還有著“人生的意義”的關照。如農民談論的“抱著金元寶,若沒命一切皆空”的理兒,何嘗不是一種哲學性命題。在廣袤的鄉(xiāng)間,這種深明禮義,恰恰說明了千百年來的鄉(xiāng)村緣何能夠低成本自治。
    (摘編自張海榮、張建梅《向里用力:轉型期鄉(xiāng)村文化治理的根本途徑》)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禮和法都是行為規(guī)范,但是二者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不同,法律靠國家權力,禮靠傳統(tǒng)。
    B.鄉(xiāng)土社會注重傳統(tǒng),是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流動性小,而且祖先流傳下來的傳統(tǒng)也更實用。
    C.“克己復禮”說明人主動服從禮,禮治是人們行為不受外力約束而自動形成的秩序。
    D.創(chuàng)設禮制與禮儀是為了“化人”,使人能深明禮義,所以禮義比禮制和禮儀更重要。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孔子說“賜也,爾愛其羊,我愛其禮”,既證明古代禮有殘忍的一面,也表明孔子比子貢更看重禮。
    B.在安土重遷的鄉(xiāng)村,遵禮守制能夠抑制人性中負面氣質的釋放,從而避免人的行為舉止失范與失序。
    C.禮治能在鄉(xiāng)土社會長期存在,是因為鄉(xiāng)土社會沒有變化,而在變遷很快的社會中,法治會應運而生。
    D.從小對孩子進行禮儀教育和嚴謹?shù)膬x式操練,有可能把孩子培養(yǎng)成一個彬彬有禮、溫潤如玉的君子。
    (3)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不屬于禮治范疇的一項是
     

    A.孟母為兒三遷
    B.古代貴族用陶俑殉葬
    C.曾子臨終易席
    D.當代長輩過年發(fā)紅包
    (4)請結合兩則材料,簡析“禮治”的基本內容。
    (5)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方法。

    組卷:160引用:6難度:0.6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小題
    依稀荷塘
    李建臣
          朱自清先生筆下的荷塘,讓我神往多年。
          當我跨入清華校門時,第一個愿望便是盡快一睹荷塘的風采。
          記得當時班上有個同學,帶了一臺海鷗相機來為大家拍照,成了全班焦點。七嘴八舌之后,幾個拍攝點便確定下來。一是工字廳,建于乾隆年間,雕梁畫棟如翚斯飛,門楣高懸咸豐御匾;二是清華學堂,德國古典建筑范式,青磚紅瓦廊柱白墻,清華教育發(fā)端之地;三是二校門,三拱牌坊中西合璧,作為清華標識和象征嵌入國人記憶;四是融會古希臘和拜占庭藝術風格的大禮堂……
          見此情形,我真沒有勇氣提議荷塘了。
          不久開展義務勞動,我們被帶到校園西北角的荒島挖土清淤。偶然間我探詢一句荷塘在哪兒。不料老師的回答令我目瞪口呆:此刻正在清淤的這片壕溝便是荷塘!
          真是造化弄人。面對眼前的荒蕪蕭颯、滿目狼藉,我悵然若失。這便是我魂牽夢縈、寤寐以求的荷塘么?驀然間,腦海中閃過一句“但曾相見便相知,相見何如不見時”。
          秋風瑟瑟,暮雨瀟瀟。眼見得綠色漸次褪去,黃葉倏然飄落,心中那莫名的掛念卻未曾消匿。除了晨練,間或也會帶上笛簫,于荒島僻靜處吹上一曲《漢宮秋月》,思緒便隨著裊裊余音,游弋于空山幽谷、冷雨寒窗、荒野孤雁、大漠殘陽。若偶得燕雀應和,則有喜遇知音、對影三人的感覺了。
          所謂荒島,乃十畝大小的土丘。島上三面土山,高丈余,南向平闊,遠看猶如一張坐北朝南的龍椅。周圍壕池環(huán)繞,宛若玉帶。南側玉帶之外有土山橫亙,恰如影壁;島內兔葵燕麥虬枝盤曲,碎瓦朽木殘垣依稀。西北有漢白玉拱橋凌臥溝池之上,隱約尋履勝境;東南有木棧折橋與對岸相連,仿佛曲徑通幽。整體形貌雖蒼涼殘敗,然構局中規(guī),同條共貫意蘊不凡。
          翌年春天,島上矗起一塊石碑,上書“近春園遺址”。碑銘揭開了荒島身世。
          原來康熙年間,皇家大興土木,從各處廣征奇石異木,于北京城西北修建三山五園。道光在位時,把其中的熙春園辟為兩處。其一賜名近春園,賜予皇四子,即后來的咸豐。
          近春園以荒島為核心,仿淹城形制,延至方圓百畝。當其時也,園中古木高聳怪石林立,環(huán)山銜水長橋臥波,回廊曼繞雕欄玉砌,蓮葉接天荷花映日。正是御柳如絲映九重,鳳凰窗映繡芙蓉。景陽樓畔千條路,一面新妝待曉風。
          咸豐從這里走向紫禁城,可謂雄姿英發(fā)躊躇滿志。然而,時運不濟命途多舛。繼位不久即爆發(fā)太平天國起義。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咸豐被迫亡命熱河,終以而立之年客死異鄉(xiāng)。京城陷落,圓明園焚毀,東北亦被沙俄割走大片土地。黑云翻墨,卷地風來,山河破碎,社稷飄搖。
          背負巨額賠款的同時,慈禧又提出了重修圓明園的構想。除了鬻爵捐助、加大稅賦,慈禧還萌生了就地取材的創(chuàng)意。于是就近拆掉近春園,運走了可用之材。然而時局日下,重修計劃終成泡影,近春園亦被遺棄,淪為廢墟。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1913年荒島劃入清華。至1927年朱自清先生月下獨賞之時,雖然荷葉田田,暗香縷縷,但“沿著荷塘,是一條曲折的小煤屑路”,“白天也少人走”。寂寞無主,黃昏獨愁。只在朦朧月色之下,斑駁樹影之中,荷塘才擺脫凋敝,“像亭亭的舞女的裙”,“出浴的美人”,撞入和撕扯人們的想象空間。
          沉寂百年之后,荒島終為時代曙光所喚醒。在春回大地萬物復蘇之季,清華師生大同爰躋無問西東,用自己的雙手為荒島拂塵梳妝,賦予了新生。
          今天,徜徉于荷塘之畔,漫步在亭榭之間,波光粼粼菡萏妍妍;楊柳依依草色入簾。地上芳草郁,空中舞紙鳶;黃鸝鳴翠柳,水中并蒂蓮。童子嬉戲廊下,釣者羨魚池邊;山頂書聲瑯瑯,身旁咖啡飄香。寫生少年專心致志,傾情白首琴瑟璧聯(lián)。小橋劃水剪荷花,兩岸西風暈晚霞。興衰榮辱隨夢去,無緣日月我自開。
          古往今來,荷花被賦予太多的文化寓意和精神內涵。這不僅因為荷花清純艷麗千嬌百媚,還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超凡脫俗不可褻玩。我嘗驚詫于荷花有蟄伏千年依然綻放的頑強生命力。她不僅是花中尤物,也創(chuàng)造了生命物種的奇跡。曾經(jīng)滄海巨浪滔天,況乎半塘污泥濁水!正是于舉世混濁之中,保持了獨善其身清凈無染,才使得這個世界又增添了一抹亮色,增加了一道風景,增大了一絲希望。正如毛姆所言,滿地都是六便士,我卻抬頭看見了月亮。
          實際上,月下的綻放,才真正避棄了光環(huán)與污垢、浮躁與喧囂、榮華與苦難、塵俗與煩惱,致虛極守靜篤,走近了恬淡無為的生命本原?;腥婚g,我想起“問君何能爾,心遠地自偏”的陶靖節(jié),想起了“素手把芙蓉,虛步躡太清”的李青蓮,也想起了東坡居士月下賞荷的掌故,便自覺悟出心境、引為知己了。
          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漸見燈明出遠寺,更待月黑看湖光……
    (選自2018年3月《人民日報》,有刪改)[注]虹關,即虹關村,古徽州村落,是“徽墨”產地之一,位于今江西省婺源縣。
    (1)下列對文章的理解與分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考入清華,同學們第一次選點拍照時,“我”沒有勇氣提議去荷塘,因為當時同學們選的那些地方都很有吸引力。
    B.文章按照時間的先后順序,敘寫了自己就讀清華時給荷塘清淤的所見所聞,描述了季節(jié)變換中荷塘勃勃生機的景色。
    C.文章運用比喻、排比等修辭手法,描寫生動細致、氣勢充沛;同時采用對比、引用等手法,行文流暢,開合自如。
    D.文章不乏議論與抒情的點睛之筆,既表達了自己對清華荷塘的真摯喜愛之情,又增添了文章的理趣和內涵。
    (2)請簡要說明“荒島”的身世。
    (3)文章以情感為線索,請用簡潔的語言概括“我”的情感變化及其原因。

    組卷:10引用:1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24分)(一)文言文閱讀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題。
    后赤壁賦
    蘇軾
          是歲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將歸于臨皋。二客從予,過黃泥之坂。霜露既降,木葉盡脫。人影在地,仰見明月,顧而樂之,行歌相答。已而嘆曰:“有客無酒,有酒無肴,月白風清,如此良夜何?”客曰:“今者薄暮,舉網(wǎng)得魚,巨口細鱗,狀如松江之鱸。顧安所得酒乎?”歸而謀諸婦。婦曰:“我有斗酒,藏之久矣,以待子不時之須?!庇谑菙y酒與魚,復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聲,斷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幾何,而江山不可復識矣!
          予乃攝衣而上,履巉巖,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龍,攀棲鶻之危巢,俯馮夷之幽宮。蓋二客不能從焉。劃然長嘯,草木震動,山鳴谷應,風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時夜將半,四顧寂寥。適有孤鶴,橫江東來。翅如車輪,玄裳縞衣,戛然長鳴,掠予舟而西也。須臾客去,予亦就睡。夢一道士,羽衣蹁躚,過臨皋之下,揖予而言曰:“赤壁之游樂乎?”問其姓名,俯而不答?!皢韬?!噫嘻!我知之矣。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道士顧笑,予亦驚寤。開戶視之,不見其處。
    (選自《舊唐書》,有刪節(jié))(1)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全都正確的一項是
     

    ①是歲十月之 望:通常指農歷每月十五
    行歌相答 行歌:即“歌行”,一種詩體
    安所得酒乎 顧:但是,只是
    ④以待子不時之須 不時:不確定,隨時
    ⑤攀棲鶻之 危:危險
    有孤鶴,橫江東來 適:正好,恰好
    A.①②④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③⑤⑥
    (2)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B.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C.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D.予亦悄然而悲/肅然而恐凜乎/其不可留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寫了作者與二客月夜之時泛舟游于赤壁的情形,文中所展現(xiàn)的江上之景與前赤壁賦中的江上之景相同,但心境有所不同。
    B.“霜露既降,木葉盡脫”“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寫的是初冬之景,而在《赤壁賦》中寫的則是“清風徐來,水波不興”的新秋之景。
    C.作者在散步中為“月白風清”的良夜所吸引,陡起游興,而泛舟赤壁;后又舍舟登山,山游后又復舟游,過程曲折,景色也因而繁富。
    D.文中道士化鶴的故事出于“羽化而登仙”游仙思想,其中既透露了作者精神升騰入大自然的曠達之思,也反映了他在出世和入世問題上的矛盾心情。
    (4)把下面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反而登舟,放乎中流,聽其所止而休焉。
    ②疇昔之夜,飛鳴而過我者,非子也邪?

    組卷:4引用:1難度:0.6

(二)古代詩歌閱讀(7分)

  • 4.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唐多令
    劉過
    蘆葉滿汀洲,寒沙帶淺流。二十年重過南樓。柳下系船猶未穩(wěn),能幾日,又中秋。
    黃鶴斷磯頭,故人今在否?舊江山渾是新愁。欲買桂花同載酒,終不似,少年游。
    [注]劉過(1154-1206):南宋文學家。少懷志節(jié),讀書論兵,好言古今治亂盛衰之變,但屢試不第,布衣終身。本詞作于1204或1206年,當時韓侂胄掌握實權,意欲伐金。而當時的南宋軍備廢弛,國庫空虛,將才難覓。
    (1)下列對這首詞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上片前兩句寫縱目遠眺之所見,用“蘆葉”“寒沙”“淺流”等季節(jié)性意象,營造出蕭瑟凄寒的氛圍,奠定了悲涼的感情基調。
    B.本詞用詞精當,講究煉字?!皾M”“淺”“寒”既抓住了景物特點,又把蕭條的外景同低徊的心境交融在一起,景中含情。
    C.詞人二十年后重游,發(fā)出“舊江山渾是新愁”的慨嘆?!芭f”與“新”形成對比,“渾”更是寫出了眼前之景的渾濁破敗。
    D.下片“欲買”三句,寫作者想要強打精神苦中求樂,但“終不似,少年游”,情致哀婉,曲折含蓄,耐人咀嚼。
    (2)“舊江山渾是新愁”,是深化題旨之重筆。作者因何而愁?請結合全詞簡要分析。
     

    組卷:5引用:2難度:0.6

四、語言文字運用(9分)

  • 1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任何題材與類型的戲劇都是以塑造鮮活的人物形象為目的,( ?。⒂⒛5恼嫒苏媸赂木帪閼騽?,看似容易其實非也。過度虛構或刻意拔高有與真人真事不符之嫌,最重要的是這兩種方法均有可能導致英模形象的失真,使戲劇的主題表達大打折扣。話劇《谷文昌》因為塑造了一個接地氣的英模形象而從同類題材中       話劇《谷文昌》,沒有走常規(guī)路線,而是將其塑造成一個具有人間煙火氣的英模形象,他拿出工資接濟百姓而與妻子周旋,被妻子識破之后的窘態(tài)令人       。該劇雖寫了英模人物的家庭生活,但絲毫沒有損傷英模人物的精神高度,反而令觀眾看到了一個可親可敬的英模形象。我們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是因為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的原因。讓英模形象從舞臺回歸生活,在現(xiàn)實中做人民的精神引路人,主動將戲劇里的“那一個”被藝術激活的形象送回到百姓身邊,是當代戲劇人      的責任,不可否認,當前,戲劇藝術的觀眾人數(shù)減少,在人民生活中的影響力也有所下降,戲劇舞臺上不太可能再出現(xiàn)那種        的作品,但是,這些并不意味著人民不再需要戲劇,不再期待精品力作的出現(xiàn)。
    (1)下列填入文中括號內的語句,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
     

    A.英模形象亦是如此,有真實的情感反應,所謂鮮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豐滿
    B.英模形象亦是如此,所謂鮮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豐滿,有真實的情感反應
    C.所謂鮮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豐滿,有真實的情感反應,英模形象亦是如此
    D.有真實的情感反應,所謂鮮活是指人物形象要血肉豐滿,英模形象亦是如此
    (2)依次填入文中橫線上的成語,全都恰當?shù)囊豁検?
     

    A.嶄露頭角 喜不自勝 義不容辭 路人皆知
    B.脫穎而出 忍俊不禁 義不容辭 家喻戶曉
    C.脫穎而出 喜不自勝 當仁不讓 路人皆知
    D.嶄露頭角 忍俊不禁 當仁不讓 家喻戶曉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shù)囊豁検?
     

    A.我們知道,英模之所以令人敬仰,是因為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B.我們知道,之所以英模令人敬仰,是因為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C.我們知道,英模之所以令人敬仰,其原因是由于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D.我們知道,之所以英欖令人敬仰,其原因是因為他們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質和崇高的理想追求。

    組卷:17引用:12難度:0.9

五、寫作(60分)

  • 14.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個年輕人在海邊徘徊,悶悶不樂?!笆裁词孪氩婚_?”一位老者問。年輕人說,他做人做事盡心盡力,但得不到承認與尊重。
    “看好了,”老者拈起一粒沙子,隨手一丟,“能找到它嗎?”年輕人苦笑,搖搖頭。“我有顆珠子,”老者掏出一粒珍珠,掂量一下,輕擲在沙灘上,“不難找到吧?變成了珍珠,就沒人忽視你了?!庇械览戆?!年輕人點頭深思。
    “不過,沙子一定得變成珍珠,才能被人承認與尊重嗎?”年輕人還是有點疑問。
          請根據(jù)閱讀后的感悟和聯(lián)想寫一篇文章。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94引用:13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