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中冊《第11課 過秦論 五代史伶官傳序》2021年同步練習卷(2)
發(fā)布:2024/12/2 20:0:2
一、基礎(chǔ)夯實
-
1.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3引用:3難度:0.9 -
2.下列各項中,加點的虛詞的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6引用:3難度:0.9 -
3.下列對文中有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9引用:3難度:0.8
二、鞏固提升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賈誼,洛陽人也,年十八,以能誦詩書屬文稱于郡中。河南守吳公聞其秀材,召置門下,甚幸愛。文帝初立,聞河南守吳公治平為天下第一,故與李斯同邑,而嘗學(xué)事焉,征以為廷尉。廷尉乃言誼年少,頗通諸家之書。文帝召以為博士。
是時,誼年二十余,最為少。每詔令議下,諸老先生未能言,誼盡為之對,人人各如其意所出。諸生于是以為能。文帝說之,超遷,歲中至太中大夫。
誼以為漢興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宜當改正朔,易服色制度,定官名,興禮樂。乃草具其儀法,奏之。文帝謙讓未皇也。然諸法令所更定,及列侯就國,其說皆誼發(fā)之。于是天子議以誼任公卿之位。絳、灌、東陽侯、馮敬之屬盡害之,乃毀誼曰:“洛陽之人年少初學(xué),專欲擅權(quán),紛亂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議,以誼為長沙王太傅。誼既以適去,意不自得,及度湘水,為賦以吊屈原。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bdo>誼追傷之,因以自喻。
后歲余,文帝思誼,征之。至,入見,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問鬼神之本。誼具道所以然之故。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罷,曰:“吾久不見賈生,自以為過之,今不及也?!蹦税菡x為梁懷王太傅。懷王,上少子,愛,而好書,故令誼傅之,數(shù)問以得失。
是時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系長安獄治卒亡事復(fù)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上深納其言,養(yǎng)臣下有節(jié)。是后大臣有罪,皆自殺,不受刑。
梁王勝墜馬死,誼自傷為傅無狀,常哭泣,后歲余,亦死。賈生之死,年三十三矣。
孝武初立,舉賈生之孫二人至郡守。賈嘉最好學(xué),世其家。
贊曰:劉向稱“賈誼言三代與秦治亂之意,其論甚美,通達國體,雖古之伊、管未能遠過也。使時見用,功化必盛。為庸臣所害,甚可悼痛”。追觀孝文玄默躬行以移風俗,誼之所陳略施行矣。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
(選自《漢書?賈誼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是時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系長安/獄治卒亡事/復(fù)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B.是時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系長安/獄治卒亡事/復(fù)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C.是時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系長安獄治/卒亡事/復(fù)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D.是時丞相絳侯周勃免就國/人有告勃謀反/逮系長安獄治/卒亡事/復(fù)爵邑/故賈誼以此譏上/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秀材,即秀才,此處指優(yōu)異的才能。漢朝及魏晉南北朝時期,秀才是舉薦人才的科目之一。
B.博士,古代對具有某種技藝的人的尊稱,負責保管文獻檔案,編撰著述,掌通古今,傳授學(xué)問,培養(yǎng)人才。
C.宣室,漢代指未央宮中的宣室殿,是皇帝召見大臣議事的地方,漢文帝在此召見過賈誼,后代許多詩文里都引用了這個典故。
D.伊、管,指商朝的伊尹和春秋時期的管仲。伊尹助商湯建商,管仲助齊桓公稱霸,二人均為賢相,此處借這二人來贊美賈誼的才能。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賈誼十八歲的時候,在當?shù)鼐秃苡忻麣?,后來他被郡守吳公招至門下,因為吳公頗有政績,加上賈誼曾經(jīng)向李斯學(xué)習過,所以漢文帝征召賈誼為廷尉。
B.剛?cè)氤龉贂r,賈誼是最年輕的官員,每次詔令一下,他都能對答如流,并且符合其他官員的意思,漢文帝也很喜歡他,越級提拔他,賈誼因此做到了太中大夫。
C.漢文帝非??粗刭Z誼,想要讓賈誼擔任公卿,但遭到了朝中大臣的反對,他們詆毀賈誼,致使賈誼后來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D.在梁王墜馬而死后,作為梁王太傅的賈誼十分愧疚,以致一年多后他也抑郁而終。賈誼死后,在漢武帝時期,他的兩位孫子被任命為郡太守。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屈原,楚賢臣也,被讒放逐,作《離騷賦》,其終篇曰:“已矣!國亡人,莫我知也?!?br />②誼亦天年早終,雖不至公卿,未為不遇也。
(5)賈誼以屈原自喻,兩人有哪些相似之處?組卷:8引用:3難度:0.5 -
5.下列句子中,加點字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11引用:4難度:0.9 -
6.下列對加點字的意義和用法的比較,判斷正確的一項是( ?。?br />①秦孝公據(jù)崤函之固
②商君佐之
③北收要害之郡
④追亡逐北,伏尸百萬組卷:47引用:4難度:0.7
二、鞏固提升
-
19.下列各項中,句式特點不同的一項是( ?。?/h2>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2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題目。
《一行傳》序
歐陽修 嗚呼,五代之亂極矣,《傳》所謂“天地閉,賢人隱”之時歟!當此之時,臣弒其君,子弒其父,而搢紳之士安其祿而立其朝,充然無復(fù)廉恥之色者皆是也。吾以謂自古忠臣義士多出于亂世,而怪當時可道者何少也,豈果無其人哉?雖曰干戈興,學(xué)校廢,而禮義衰,風俗隳壞,至于如此,然自古天下未嘗無人也。吾意必有潔身自負之士,嫉世遠去而不可見者。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吾又以謂必有負材能,修節(jié)義,而沉淪于下,泯沒而無聞?wù)?。求之傳記,而亂世崩離,文字殘缺,不可復(fù)得,然僅得者四五人而已。
處乎山林而群麋鹿,雖不足以為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俛首而包羞,孰若無愧于心,放身而自得?吾得二人焉,曰鄭遨、張薦明。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吾得一人焉,曰石昂。茍利于君,以忠獲罪,而何必自明,有至死而不言者,此古之義士也,吾得一人焉,曰程福赟。五代之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至于兄弟、夫婦人倫之際,無不大壞,而天理幾乎其滅矣。于此之時,能以孝悌自修于一鄉(xiāng),而風行于天下者,猶或有之,然其事跡不著,而無可紀次,獨其名氏或因見于書者,吾亦不敢沒,而其略可錄者,吾得一人焉,曰李自倫。作《一行傳》。
(選自《新五代史》,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B.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C.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D.自古賢材有韞/于中而不見于外/或窮居陋巷/委身草莽/雖顏子之行不遇/仲尼而名不彰/況世變多故/而君子道消之時乎/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弒是殺的意思,在古代專用來指臣子殺死君主或子女殺死父母。
B.搢紳,即“縉紳”,原指把笏板插進大帶間,后成為士大夫的代稱。
C.干戈,干是盾牌,戈是大斧?!案筛辍痹谶@里用來指戰(zhàn)爭。
D.學(xué)校,最初不是專門的教育機構(gòu),而是兼為習射、養(yǎng)老的場所。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一行傳》是歐陽修修著的史書《新五代史》中的一個合傳,記載某一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的人物。本文就是這個合傳的序。
B.第1段是這篇序的主體,交代作傳的緣由。作者先感嘆五代之亂,又感嘆忠臣義士之少,但堅信必有節(jié)義之士,盡管搜尋困難,但終有所獲。文字迂回曲折,層層深入。
C.第2段中,作者分別記載了在某方面有突出表現(xiàn)的人物:有潔身自好、歸隱山林的鄭遨、張薦明,有堅守道義的石昂,有寧死不屈的程福赟,有恪守孝悌之道的李自倫。
D.歐陽修對于幾位傳主的敘述方式富于變化,但有一個句式“吾得一(二)人焉”反復(fù)出現(xiàn),反映了作者搜求的不易。敘述、評議和感喟交織在一起,回環(huán)往復(fù),令人回味無窮。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不足以為中道,然與其食人之祿,俛首而包羞,孰若無愧于心,放身而自得?
②勢利不屈其心,去就不違其義。組卷:7引用:3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