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陜西省延安市甘泉高級中學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中華民族自古以文化為族群認同的紐帶,而不是以種族、血緣或地域為認同紐帶。這一本質(zhì)特征遠在統(tǒng)一的秦朝形成前就已定型。以文化為族群認同標志的文化基因,對于中國歷史的發(fā)展傳承具有決定性的建構作用。文化是春風化雨、潤物無聲的,也是可以通過學習而接受的,以文化作為維系族群的紐帶,既為大一統(tǒng)國家的形成奠定了基礎,也使“統(tǒng)一”成為華夏族群的本能驅(qū)動——自有周一代,“統(tǒng)一”就是中華世界唯一的理想形態(tài),也是最終形態(tài)。
          除了以文化為族群紐帶,中國歷史上還有一個形成甚早、延續(xù)至今的文化基因,保證了中華文明的“向心”與延續(xù),那就是建立在儒家話語之上的對“溫柔敦厚”的追求?!皽厝岫睾瘛?,語出《禮記》,其指的決不僅是人的性格或態(tài)度,還是個人對于大道的追求,對民眾、家國、集體的深厚感情和悲憫,或者可稱為“集體性考量”“整體性思維”等等。在四海升平時,“溫柔敦厚”使一個人與鄰為善、樂于助人;在天災人禍時,“溫柔敦厚”使一個人為了他人、家國可以慨然赴死?!皽厝岫睾瘛钡奈幕蛞廊豢勺匪莸街腥A文明的源頭時期——先秦時期的文獻典籍中。華夏傳統(tǒng)中一些鮮明的文化特質(zhì),如好仁、不武、中庸等等,甚至詩歌的聲韻對偶、楷書的端正莊嚴等藝術傾向,無不生發(fā)于“溫柔敦厚”。
          是什么塑造了華夏歷史的這種文化基因?我以為,文化的問題,最終還是要從文化中找尋答案。
          文化是可以被引導和塑造的。中國從漢代起尊崇儒家學說,唐宋時期的政治家又以非凡的政治智慧設立并發(fā)展了以儒家經(jīng)典為考試內(nèi)容的科舉制度??婆e制使儒家的精神追求、文化傾向與普通大眾的人生之間形成了無法脫鉤的緊密聯(lián)結,從科舉制開始,儒家文化開始突破社會的上層,滲透至社會的每個階層。文化具有可引導性、可塑造性,那么,如何講述歷史、講述歷史的源頭就是塑造文化的重要手段。中國歷史上歷朝歷代帝王的封禪巡守,以及幾乎持續(xù)整個封建王朝時期的尊孔祭孔,其實都是維系族群歷史記憶、保持文化基因傳承的外在形式。西方人“言必稱希臘”,不斷地講述希臘文明如何恢宏,也正是歐洲人塑造近代歐洲文明“合法性”的歷史敘事。而回顧自身,輝煌多樣的文明形式自源頭時期就具有的海納百川的文化包容心態(tài)、“溫柔敦厚”的價值追求,是我們的文化在伊始時期就賜予我們的寶貴財富。換句話說,中國歷史的文化基因從根上來說是健康的、有活力的。但是,歷史告訴我們,如不用心維護和引導,基因也可能發(fā)生變異。放之于當下,如何講述歷史,如何追溯歷史記憶,正是維持文化基因健康持續(xù)的關鍵所在。
    材料二:
          眾所周知,中華文明源遠流長,產(chǎn)生于金石并用時代,歷經(jīng)夏、商、西周的連續(xù)發(fā)展,到春秋時期進入生產(chǎn)力發(fā)展史上的鐵器時代。同期的印度河流域文明、克里特?邁錫尼文明都沒有走出青銅時代就消亡了。中國古文明在青銅時代沒有為外部力量或內(nèi)部因素所中斷。
          到公元四、五世紀,中原地區(qū)也發(fā)生了民族遷移,還出現(xiàn)過若干少數(shù)民族的政權。但這些都屬于常見的朝代更迭,沒有產(chǎn)生本質(zhì)變化。中華文明繼續(xù)前行。
          從世界歷史上看,兩河流域與埃及是世界上最早走出野蠻、走進文明的地區(qū)。這里的居民創(chuàng)造了人類早期的輝煌,發(fā)明了文字,積累了豐富的文獻,辦教育,興文化,但就是沒有產(chǎn)生史學。古代的印度雖然擁有燦爛的詩篇,也有遠古的法典,有宗教,但沒有史學。在古代,只有古希臘和中國不但創(chuàng)造了歷史,而且創(chuàng)造了與歷史有密切關系的史學。但古希臘的史學主要是當代史,古希臘人沒有形成數(shù)代史家連續(xù)按時敘史的傳統(tǒng)。
          古代中國是史學大國,也是史學強國。政治文明的連續(xù)性決定了中國歷史的連續(xù)性,而中國歷史的連續(xù)性又為中國史學的連續(xù)性提供了豐厚的內(nèi)容。從甲骨卜辭到金器銘刻,從《尚書》《春秋》到由歷代史家編撰的文化長城——《二十四史》,都是世界文明史上的奇跡,更是中華文明連續(xù)性的最好見證。
          漢字是中華文明傳承的載體,也是中華文明所產(chǎn)生的標志性成果。漢字的整個發(fā)展過程清晰連貫,沒有發(fā)生過斷裂。圣哲的經(jīng)典通過漢字滋養(yǎng)一代代中華兒女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中華文明延綿發(fā)展,始終充滿活力。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基于大一統(tǒng)國家形成的需求,中華民族在秦朝之前便由以種族、血緣或地域為種族認同紐帶轉(zhuǎn)為以文化為種族認同紐帶。
    B.作為中華民族延續(xù)至今的文化基因,“溫柔敦厚”生發(fā)出了中華傳統(tǒng)的文化特質(zhì),而且還對藝術傾向產(chǎn)生了決定性影響。
    C.中國歷史的文化基因從根上是健康而有活力的,這是因為“溫柔敦厚”的價值追求為中華文明的“向心”與延續(xù)提供了保證。
    D.中華文明歷史悠久,一脈相承,綿延至今。而且,從世界范圍來看,只有中華文明形成了數(shù)代史家連續(xù)按時敘史的傳統(tǒng)。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思想中“溫柔敦厚”的文化基因源遠流長,內(nèi)涵豐富,從個人性情到家國情懷,呈現(xiàn)出樂善共榮、獻身共濟的特征。
    B.從漢代起就被尊崇的儒家學說,隨著科舉制的建立和發(fā)展而與社會各階層緊密聯(lián)結,體現(xiàn)了文化的可引導性與可塑造性。
    C.少數(shù)民族掌握最高政權并未造成中華文明中斷,表明文化基因可以突破種族、血緣或地域限制,保持文明本質(zhì)的穩(wěn)定。
    D.材料二通過將中華文明與古埃及文明、古印度文明、古希臘文明等進行比較,揭示了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與開放性特質(zhì)。
    (3)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各項中不能體現(xiàn)“溫柔敦厚”文化特征的一項是
     

    A.但愿蒼生俱飽暖,不辭辛苦出山林。(于謙《詠煤炭》)
    B.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
    C.人生得意須盡歡,莫使金樽空對月。(李白《將進酒》)
    D.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4)簡要梳理材料一第四段的行文思路。
    (5)中華文明傳承至今而沒有中斷的原因有哪些?

    組卷:3引用:3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文本一:
    看護
    孫犁
          一九四三年冬季,日寇在晉察冀掃蕩了三個月。情況緊張,我們跋山涉水,隊伍漸漸拉散,我因為動作遲緩,落在了后面。回頭一看,只有一個女孩子,一只腳蹬在河邊一塊石頭上,眼睛望著前邊的隊伍,匆忙的穿上鞋,就很快地跟上去了。
          這女孩子有十六七歲,長得很瘦弱,背著和我一樣多的東西,外加一個鼓鼓的藥包,跑起路來,上身不斷地搖擺,活像山頭那探風吹的小樹。我猜她準是分配到我們隊上來的女看護。
    “快跑,小鬼!”我追在后面笑著喊。
    “反正叫你落不下!”她回頭笑了一下,這笑和她的年歲很不相稱。她幼小的生活里一定受過什么壓抑。我注意她的腳步,這孩子纏過腳,我明白了為什么過河以后,她總是要穿上鞋。
          前面的隊伍正蹚過一條大河,要爬到對面高山上去。寬廣的藍天上,忽然傳來飛機的叫聲,那飛機立時就開始了掃射。我看見女孩子急忙脫了鞋,卷高褲腿,跑進水里。河水搭到她的腰那里,女孩的褂子全都濕了,卻用兩只手高高舉起了藥包。她順著水流斜斜地前進,沒走到河心,就叫水沖倒了。我趕緊跑上去,拉起她來,拉過河去。
          剛登上岸,我覺得腳上一熱,就倒了下來,血冒在沙灘上。
          敵人的飛機一直低飛著,掃射著河灘和巖石,掃傷了我的左腳。女孩子低著頭,取出一個衛(wèi)生包,替我裹傷。扎住傷口,女孩子說:“你把東西放下吧,我給你背!”
    “哪里的話,你這么小的人,會把你壓死了哩!”我勉強站立起來,女孩子攙扶了我,挨上山去。
          我們在山頂走著,飛機走了,寬大清澈的河流在山下轉(zhuǎn)來轉(zhuǎn)去。山上兩旁都是棗樹,正是棗熟棗掉的時候,滿路飄香,看著漬出蜜汁來的熟透的紅棗。我們都餓了,可是遵守著行軍的紀律,不拾也不踏,咽著唾沫走過去。
          隊上的醫(yī)生老康,安排女孩給我換藥?!斑@孩子很負責任,”老康接著小聲說,“她是一個童養(yǎng)媳,婆家就在我們住過的那個村莊,從小挨打受氣,忍饑挨凍。這次我們動員小看護,她堅決參加。起初她婆婆不讓,找了來。她說:‘這里有吃的有穿的,又能學習上進,你們?yōu)槭裁床蛔屛疫M步?’婆婆說:‘……你吃上飽飯,可不能變心,你長大成人,還是俺家的媳婦!’她沒有答話?!?br />      那天起,劉蘭每天給我換藥,情況越來越緊,但我腿腳不見好轉(zhuǎn),組織決定把我堅壁到遠處高山上,叫劉蘭跟隨。我們按著路線出發(fā),天明進入了繁峙縣的北部。這是更加荒涼的地方,坡高水急,道狹村稀,轉(zhuǎn)半天,看不見一個村莊,遇不見一個行人,聽不見一聲雞叫。只有從沙灘上和過河的踏石上留下的毛驢蹄印或是糞塊,才斷定是人行的大道。
          一到下午,肚里就餓了。爬了半天,我餓得再也不能支持,迷糊過去。等到睜開眼,劉蘭坐在我的身邊,天已經(jīng)暗下來了。在我們頭上,一棵茂密的酸棗樹,累累的紅艷的酸棗在晚風里搖擺。我一時聞到了棗兒的香味和甜味。劉蘭也正眼巴巴望著酸棗,眉頭蹙得很高??匆娢倚褋?,她很高興,說:“同志,到了這個地步,摘一把酸棗兒吃,該不算犯紀律吧?!?br />      我笑著搖搖頭!她伸過手去就擼下一把,送到我嘴里,她也接連吞下幾把。
          吞吃了酸棗,有了精神和力量,在蒼茫的夜色里看到了山頂?shù)拇迩f,有一片起伏的成熟的莜麥,像流動的水銀。還有一所場院,一個男人下身穿著棉褲,上身光著膀子,高舉著連枷!在他身旁有一個年輕的婦女用簸箕迎風揚送著丈夫剛剛打下的糧食,她的上身穿著一件破舊的夾襖。
          進村以后,劉蘭打掃房子,然后把我安排到炕上。接著她又做飯,燒炕,洗凈吃飯的鍋,煮刀剪,消毒藥棉……弄到半夜,她才到對過婦救會主任老四屋里去睡覺。
          這一晚,我聽著五臺山頂?shù)娘L聲和遠處杉林里的狼叫,一時睡不著,卻并沒感覺不安。從炕頭的窗口望過去,劉蘭和老四也沒有睡,兩個人的影子在窗紙上搖動,她們在拉著家常。
          原來老四也是一個童養(yǎng)媳,十四歲上成的親,今年二十四歲了,還沒有小孩。老四告訴劉蘭,這山頂頂上的人家,就是難得有個娃,要么就是養(yǎng)不下,要么就是活不大!劉蘭說:“這是因為我們結婚太早,生活苦,又不知道衛(wèi)生,以前我也是個童養(yǎng)媳……”
          接著兩個人就訴起苦來,你疼我,我疼你的鬧了大半夜才睡覺。
          老四派兩位婦女教劉蘭做莜面。她們都穿著白粗布棉褲、黑羊皮襖,她們好像從來沒洗過臉,那兩只手也只有在給我們和面和搓窩窩的過程里才弄潔白,那些臟東西,全和到我們的飯食里去了。劉蘭對我說:“你身體好些的時候,多教我認幾個字吧,我要給她們講講衛(wèi)生課?!?br />      不多幾天,她這講習班就成立起來。每天晚上,有十幾個青年婦女集在老四屋里,對劉蘭講的問題發(fā)生很大的興趣?!澳憧磩⑻m多干凈!”婦女們笑著說,“我們向你學習!”
          從此,我看見這些婦女們,每天都洗洗手臉,有的學著我的樣子,在棉襖和皮衣里襯上一件單褂。我覺得劉蘭把文化帶給了這小小的山莊,它立刻就改變了很多人的生活,并給她們的后代造福。
          不久下起了大雪,大隊來信,要我轉(zhuǎn)移。當夜劉蘭去動員擔架,她拄著一根棍子,背著我們?nèi)康臇|西,頭上包著一塊手巾,護住耳朵和臉,在冰雪擦滑的路上,穿著一雙硬底山鞋,一步一個響聲,迎著大風大雪跟在我的擔架后面……
    (有刪改)文本二:
          孫犁先生的作品伴隨了我這一代人的成長。當我重讀先生的作品時,那些女孩子們——年輕的、美好的、鮮亮的生命,有如初春的平原上緋紅的朝霞,就會被重新召喚出來,讓人惦記,讓人懷念。我懷念水生嫂、吳召兒、妞兒們,那是因為,她們身上有孫犁先生一生所信仰和追尋的“美好的東西”。那些女孩子們,就是先生心目中人民的代表,“美”的化身。
    (節(jié)選自鐵凝《懷抱著胸中那一簇火焰——孫犁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看護”看似平常,實則有雙層內(nèi)涵,既指女看護劉蘭,又指在抗日戰(zhàn)爭中艱苦奉獻的百姓群體。
    B.文中兩次提到情況緊張,而“我”腿傷又不見好,這使得組織決定安排劉蘭陪“我”轉(zhuǎn)移到遠處高山上。
    C.文本特意描寫村莊里一對夫妻的穿著舉止,與下文做莜面的婦女相呼應,體現(xiàn)當?shù)丨h(huán)境艱苦,生活貧寒。
    D.劉蘭迎著大風大雪陪護著戰(zhàn)士艱難地前行,一步一個聲響,以此結尾是為了暗示戰(zhàn)局的兇險及前途的迷茫。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我”是故事的親歷者和敘述者,也是人物品格的見證者。本文以“我”的口吻講述劉蘭的故事,能增強故事的真實性。
    B.本文善用日常小事和細節(jié)描寫來塑造形象,如面對漬出蜜汁的紅棗,“我”和劉蘭不拾不踏,咽著唾沫走過去。
    C.本文采用補敘的手法,借老康的話交代了劉蘭的悲慘身世,介紹其童養(yǎng)媳的經(jīng)歷,為劉蘭與老四相互憐憫埋下伏筆。
    D.本文注重環(huán)境的烘托作用,“坡高水急”“道狹村稀”“毛驢蹄印”不僅表現(xiàn)了高山的荒涼,還渲染了冷寂的氣氛。
    (3)劉蘭這一人物身上有哪些孫犁所追尋的“美好的東西”?請結合文本一進行概括并分析。
    (4)孫犁的小說因其細膩婉約的文筆、濃郁的浪漫主義色彩和清新雋永的抒情風格,被譽為“詩化小說”,文本一是如何體現(xiàn)“詩化小說”特征的?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12引用:7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一)語言文字運用Ⅰ(本題共2小題,11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有的人傾向于早上活動,往往早飯、午飯和晚飯都吃得很早。他們的生物鐘屬于“早晨型”,此類人被通俗地稱為“百靈鳥”。相反,,他們的生物鐘屬于“夜晚型”,此類人被稱為“貓頭鷹”。
          研究發(fā)現(xiàn),“貓頭鷹”們飲食習慣往往不如“百靈鳥”們健康,“夜晚型”的人一般吃飯較晚,更容易發(fā)胖。這種生活習慣不利于減肥,還可能增加發(fā)生炎癥和罹患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
          該研究組之前的一項研究表明,擁有“早晨型”還是“夜晚型”生物鐘是受人類基因限制的,也就是說,我們生下來就注定了自己是“百靈鳥”或“貓頭鷹”。然而,相關代謝風險的高低卻——“貓頭鷹”的生活習慣通常不如“百靈鳥”。
    (1)下列句子中加點的“們”和文中畫橫線處的“們”,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襲人推他道:“林姑娘你鬧什么?我一個丫頭,姑娘只是混說?!摈煊裥Φ溃骸澳阏f你是個丫頭,我只拿你當嫂子待?!保ú苎┣邸都t樓夢(第三十一回)》)
    B.如今,臺兒溝的姑娘剛把晚飯端上桌就慌了神,她們心不在焉地胡亂吃幾口,扔下碗就開始梳妝打扮。(鐵凝《哦,香雪》)
    C.他們就是艾奇遜所說的“民主個人主義”的擁護者。艾奇遜的欺騙做法在中國還有一層薄薄的社會基礎。(毛澤東《丟掉幻想,準備斗爭》)
    D.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氣質(zhì),我的時代將以怎樣的面貌被書寫,取決于我們每個人的表現(xiàn)。(李斌《以工匠精神雕琢時代品質(zhì)》)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4引用:3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白居易在《感鶴》詩中寫到:鶴有不群者,飛飛在野田。饑不啄腐鼠,渴不飲盜泉。貞姿自耿介,雜鳥何翩翾。同游不同志,如此十余年。一興嗜欲念,遂為矰繳牽。委質(zhì)小池內(nèi),爭食群雞前。
          白鶴卓然不群,不食腐鼠肉,不飲盜泉水,保持著高潔的品格,然而突然有一天,它欲念忽起,跳進骯臟的水池,開始和群雞爭搶稻粱腥膻,不復是純潔高雅之物。
          這不禁讓我們產(chǎn)生思考:天性為什么就改變了呢?初心為什么不易保持?我們應該怎樣做才能不忘卻所來、迷失所往?請結合你自身的成長實際,寫一篇文章。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6引用:6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