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山東省青島市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從2012年起,《科學通報》邀請不同領域專家對當年度諾貝爾自然科學獎(以下簡稱“諾獎”),從專業(yè)研究和科學傳播角度進行深度解讀。2014年末,本刊編委鐘揚教授,帶著對我國科學家早日獲獎的期盼,圈繞“諾獎”這一話題,與本刊記者進行了深入交流,表達了他的獨到見解。
    《科學通報》:請問您是從何時起開始關注“諾獎”的?
          鐘揚編委:我關注“諾獎”可以說是從關注國際上的科學研究開始的。1989年我第一次邁出國門,參加國際植物物種生物學會議,自此就一直關注科學家及其科學技術的發(fā)展。
    《科學通報》:您對獲得“諾獎”有怎樣的了解?
          鐘揚編委:在獲得“諾獎”的科學家中,我注意到一個現(xiàn)象,他們發(fā)表在《Nature》《Science》等國際頂尖期刊上的論文并不多,其中有些論文沒有發(fā)表在所謂高影響因子的刊物上,甚至還有論文并未發(fā)表在英文刊物上。這其中有一個很重要的、但不太為國人所知的原因就是諾獎評選規(guī)則——如果某項研究進入諾獎評審程序,一定要了解當時的真實情況或原始記錄。這里,“原創(chuàng)”才是最重要的。
    《科學通報》:那么,您是否認為發(fā)表在中文刊物上的原創(chuàng)性成果也有可能獲得“諾獎”?
          鐘揚編委:當然,包括《科學通報》?!犊茖W通報》發(fā)表過一大批優(yōu)秀的代表性成果,如袁隆平先生的水稻雄性不有理論等。我們經常提到《Nature》和《Science》的欄目豐富,其實不光是欄目,我們還應該關注其內涵。而在我們這本刊物中,還沒有專門報道中國西部科學的欄目,還有更多值得關注的東西。我不反對我國很多刊物走國際化道路,要通過國際化提高自信,而不是通過國際化喪失自信。如果我們期刊國際化了自信心增強了,大家反過來認為中文刊物也能夠做得很好就對成長多出一份力。
    《科學通報》:憑著您對“諾獎”的了解,可否預測一下,在科技領域,我國最早將于何時獲得“諾獎”?
          鐘揚編委:大家都愿意相信20年內我國能夠獲得“諾獎”。中國的科研規(guī)模不斷擴大、投入持續(xù)增長,舉世矚目,因而很有可能達到critical mass,即從量變到質變轉化的臨界量。
          我國首位獲得拉斯克醫(yī)學獎的科學家屠呦呦是女性,要讓中國女科學家獲“諾獎”的預測成真,要給女科學家們創(chuàng)造更好的條件,尤其是青年女科學家,要為她們加油鼓勁。
    (摘編自《科學通報》)      材料二:
          2017年9月25日,鐘揚在出差途中遭遇車禍,不幸逝世,年僅53歲。
          盡管告別儀式在銀川舉行,仍有三百多人不遠千里,從四面八方趕去送別。鐘揚的骨灰抵達上海后,近百名師生等在機場,站在雨中,迎接他,陪他最后一程。場面感人,催人淚下。
          雪山巍巍,江水泱泱。他再也看不到、聽不到了,但他留下的4000多萬顆種子,還在休眠中靜靜等待發(fā)芽。它們會在未來的某一天,用蓬勃的生命告訴人們,曾有這樣一位大學教授,用短暫而壯麗的一生,譜寫了傳唱千古的生命之歌。
          作為中國植物學家,鐘揚立誓,要為祖國守護植物基因寶庫;作為對人類負責的植物學家,他立誓,要在生物多樣性不斷遭到破壞的當下,為人類建一艘種子的“諾亞方舟”。
          這個想法,終因復旦大學和西藏大學的結緣成為現(xiàn)實。自此,鐘揚背起足有三四十斤重的雙肩包,帶著學生,開啟了為國家收集種子的征程。
          野外科考的艱苦超乎人們的想象,經常七八天吃不到熱飯。往往,為了采集更多更優(yōu)質的種子,鐘揚和學生們一年行走至少3萬公里……夜以繼日,殫精竭慮,一個夏天,他和學生們能采500個樣。
    “搞科研嘛,不愿當官,寫點論文,走點捷徑,奔個院士總應該吧?”鐘揚的學術成果300余項,早有資格坐在辦公室里,“指揮手下一批人干活”。可鐘揚就是“不通世故”,非要撐著多病的身子去高原采集種子,“既無經濟效益,又無名無利”。
          這位把論文寫在大地上的植物學家,這樣說:“先鋒者為成功者奠定了基礎,它們在生命的高度上應該是一致的。奔赴祖國和人類最需要的地方,這就是生長于珠穆朗瑪峰的高山植物給我的人生啟示?!?br />      名,鐘揚看不到眼里;利,就更與他無緣。
    “教師是我最在意的身份。”鐘揚說,每個學生都是一顆寶貴的種子,全心澆灌就會開出希望之花。這些年,除了為國家收集植物種子,鐘揚傾注了巨大心血培育最心愛的“種子”——學生。鐘揚培養(yǎng)的少數(shù)民族學生已遍布西藏、新疆、青海、甘肅、寧夏、內蒙古、云南等西部省份,不少已成長為科研帶頭人。
          事實上,鐘揚的視野從沒離開過下一代。“科學知識、精神和思維要從小培養(yǎng),現(xiàn)在讓孩子們多一點興趣,說不定今后就多出幾個科學家?!?br />(摘編自“學習強國”)
          材料三:
          我國百年科技發(fā)展史,也是一部科學家精神的書寫史。從“兩彈一星”、雜交水稻,到嫦娥探月、蛟龍潛海,再到載人航天、科技抗疫……一項項輝煌成就背后,是一代又一代矢志報國的科學家,把自己的科學追求融入民族復興偉大事業(yè)中的接續(xù)奮斗和砥礪前行。
          面對百年變局,我國發(fā)展面臨前所未有的風險挑戰(zhàn),經濟社會發(fā)展和民生改善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加需要向科學技術要解決方案,更加需要廣大科技工作者肩負起歷史賦予的創(chuàng)新重任。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學術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等不良傾向依然存在,如果任其蔓延,科技創(chuàng)新的良好生態(tài)就會受到侵蝕。面對新時代新要求,回應轉變作風、改進學風的迫切需求和呼聲,更需要繼續(xù)發(fā)揚以愛國主義為底色的科學家精神,引導廣大科技工作者接力精神火炬、奮進新的征程。
          廣大科技工作者要大力弘揚胸懷祖國、服務人民的愛國精神,堅持國家利益和人民利益至上,瞄準關鍵核心技術攻堅克難;要大力弘揚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創(chuàng)新精神,不畏權威,勇于提出新理論、開辟新領域、探尋新路徑,在原創(chuàng)獨有上下功夫;大力弘揚淡泊名利、潛心研究的奉獻精神,靜心篤志、心無旁騖、力戒浮躁,甘坐“冷板凳”,肯下“數(shù)十年磨一劍”的苦功夫;要大力弘揚甘為人梯、獎掖后學的育人精神,發(fā)揚學術民主,積極提攜后學,破除論資排輩、圈子文化,鼓勵年輕人大膽創(chuàng)新、勇于創(chuàng)新,讓青年才俊像泉水一樣奔涌而出。
    (摘編自《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鐘揚認為獲得“諾獎”的關鍵因素不是在英文刊物上發(fā)表文章,而是要注重成果原創(chuàng)。
    B.《科學通報》要保持自己的風格和品牌,更要通過國際化增強自信才能做得更好。
    C.中國科研規(guī)模不斷擴大、投入持續(xù)增長,鐘揚認為還應為中國女科學家創(chuàng)造更好條件。
    D.沒有科學家精神就沒有我國的科技發(fā)展,科學家需要接續(xù)奮斗,創(chuàng)造更多的輝煌成就。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通報》圍繞著諾貝爾獎對鐘揚進行采訪,表達了對鐘揚獲得這一獎項的期許。
    B.材料二多角度選取鐘揚獻身科學的典型事例,生動形象地表現(xiàn)了他對科研事業(yè)的熱愛。
    C.學術不端、浮夸浮躁、急功近利的不良傾向,已經侵蝕了我國科技創(chuàng)新的良好生態(tài)。
    D.只要繼承和發(fā)揚“科學家精神”,就能應對我國發(fā)展面臨的風險挑戰(zhàn),促進科技進步。
    (3)下列不適合作為材料三論據的一項是
     

    A.錢學森得知新中國成立的消息后,毅然放棄在美國的優(yōu)渥生活,克服千難萬阻回到祖國,為我國航天科技的發(fā)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
    B.蘇步青和陳建功分別領銜創(chuàng)辦了微分幾何和函數(shù)論研討班,對學生和青年教師進行培訓,為國家培養(yǎng)了一批優(yōu)秀人才。
    C.何繼善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電磁勘探理論的公式存在錯誤時,不盲從盲信權威理論,大膽創(chuàng)新,建構出全新的電磁勘探理論和公式。
    D.在FAST施工期間,得知工人們來自云南的貧困山區(qū),家里非常困難,南仁東親自為他們量身購買了T恤、休閑褲和鞋子。
    (4)《科學通報》的記者是如何使訪談一步步深入的?請結合材料一簡要分析。
    (5)材料三提出要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這些精神在鐘揚身上有哪些具體表現(xiàn)?請結合材料二簡要概括。

    組卷:4引用:2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地道
    朱贊軍
    “嘿,您瞧瞧,朱爺,您這手藝,地道,忒地道。”
          朱爺醒了。近幾天做夢,夢到這句,必醒。
          朱爺照鏡子,一臉褶子,老年斑錯落有致。一雙老手,不中看,暫時能用,不知能用幾天。醫(yī)生已診斷為帕金森初期,將來肢體會顫抖,說話會變慢,還會出現(xiàn)認知障礙、癡呆、幻覺……朱爺嘀咕:“完了,完了,到我這輩兒算完了,沒個給祖上爭氣的?!?br />      朱爺祖上縫過窮,開過估衣鋪、裁縫鋪,后來朱爺?shù)臓敔敻S一裁縫學手藝,專門給大宅門的女眷做旗袍,譽滿京城。手藝有了,見識有了,財運也來了,爺爺在后海買下這個院子,到朱爺這兒是第三代。朱爺繼承了院子,傳承著朱家的手藝,在院子的廂房里開了個“老朱制衣”。以前生意還湊合,現(xiàn)在沒人做衣服了,沒收入了。這不重要,朱爺不缺錢,關鍵是手藝,手藝不能失傳啊!兒子小朱學的是金融,每天不是融這個就是融那個,把朱爺融得頭大。賜子千金,不如教子一藝,可兒子呢?您說您的,我就是不學。
          朱爺心里急,身體不定哪天就歇了,到時候小朱想學,自己還能教嗎?我都成傻子了,我教誰去?朱爺回到廂房,沏上茉莉花茶,拿起裁衣服的大剪子。咔嚓,咔嚓,聲音清脆,利落。陽光照在剪子上,光芒四射。透過茶杯的熱氣再看朱爺,剪子如兵器在手,朱爺像個俠客。朱爺聞了聞茶香,許下愿望:從今往后,每月第一個來做衣服的不收錢。
    “朱爺在嗎?我想做件衣服?!币粋€手臂上打著石膏的老者站在院門口。
    “我就是。您想——”
    “我想做件壽衣?!崩险哒Z氣堅定。
          朱爺傻眼兒了——自己沒做過壽衣啊,本月第一位顧客,又要做壽衣,還得免費。
    “看您這把剪子,就配得上叫‘朱爺’?!?br />“讓您見笑,祖?zhèn)鞯募糇?。?br />“能做嗎?”
    “能?!?br />      老者從挎包里拿出布料,說:“壽衣七件套的布料都在這兒?!?br />“量體裁衣,給誰做?”
    “我?!?br />      朱爺沒做過壽衣,更沒見過親自上門給自己定制壽衣的。
    “多少錢?”老者堅定,非做不可。
    “不要錢。”朱爺更堅定。
    “有意思,能說說理由嗎?”
    “沒理由,您來巧了。我剛許諾,每月的第一個顧客不收錢。這月,您是第一位。”
    “這都月底了?!?br />“那……那……那您也是第一位?!?br />      老者遞上紙條,身長、領圍、手臂長、后肩寬、后背寬……漂亮的小楷,各部位的尺寸清晰準確。
    “您……這是……讓我同行給量的?”
    “我自己量的。”
          朱爺蒙圈,這是來做衣服的,還是砸場子的?
          朱爺覺得蹊蹺,老者說:“朱爺,做吧,我在您這兒待會兒,看著您做。布料我洗過了,不掉色不縮水。”老者坐下,拭目以待。
          朱爺不含糊,拿出直尺下料畫線。直尺在布料上上下左右移動,不同顏色的畫粉畫在布料上,尺到畫粉到。朱爺動作嫻熟,自信和專注是朱爺?shù)谋旧?br />“多放點兒縫。人有口氣兒是個尺寸,這口氣兒斷了,又是個尺寸。”老者傷感地說了一句。
          咔嚓,咔嚓,剪刀游走在布料中。突然,朱爺握剪刀的手有些抖動。帕金森害了朱爺,朱爺可不能丟手藝。朱爺盡力控制,精神能戰(zhàn)勝肉體嗎?肉體能戰(zhàn)勝精神嗎?
          朱爺假裝喝茶,端杯的手還在抖。老者一只手拿起烙鐵,說:“烙鐵功,講究推、歸、撥、燙,拿穩(wěn),放平,走出速度……”
    “裁準縫密,形神兼?zhèn)?。”朱爺回了一句,“您的手藝是家傳,還是——”
    “我年輕的時候,想拜您爺爺為師,您爺爺不收啊!”老者沒抬頭,一只手愛撫地摸了摸剪刀,剪刀的反光在老者的臉上瞬間閃過。
          朱爺給老者茶杯添水,想多問幾句,老者已起身向屋外走:“受累了,朱爺,我明天再來?!?br />      老者來到院中,長出了口氣,低聲自語:“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朱爺,活兒地道哇!”
          從那之后,老者再也沒有來過。
          一個月后,老者的保姆來拿壽衣。保姆說老者一輩子沒成家,這會兒就剩一口氣兒,大夫說最好死前穿上壽衣,身體涼了再穿不方便。
    “誰給他穿壽衣?”
    “我是不敢,估計是大夫吧。”
          朱爺拿起壽衣七件套,緊緊地抱在胸前,朱爺常說他做的衣服都帶著他的體溫。他的手又抖起來,他用力按住抖動的手:“走吧,我和你一起去?!?br />      如今,北京后海依然熱鬧,朱爺也已經不在了。小院還在,朱爺?shù)膫髡f還在。朱爺?shù)幕顑?,地道;朱爺這人,更地道。
    (選自《百花園》,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內容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寫朱爺夢到的那句話,主要是為了表達朱爺對自己家傳手藝的自信與自豪。
    B.沒人做衣服、朱爺兒子不學家傳手藝、月底才迎來首位客人等折射出傳統(tǒng)技藝的困境。
    C.自測衣服尺寸清晰準確、熟知裁縫技藝的行話等,暗示老者是一位技藝嫻熟的手藝人。
    D.朱爺是眾多傳統(tǒng)手藝人的代表,熱愛家傳技藝,堅守職業(yè)操守,希冀技藝能代代相傳。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朱爺許愿每月第一個來做衣服的客人不收錢,這一情節(jié)設置懸念,為后文老者前來定制壽衣做鋪墊。
    B.小說使用的“忒”“您瞧瞧”“傻眼兒”等北京方言,使文章富有生活氣息,展現(xiàn)出濃郁的京味特色。
    C.小說主要采用人物對話的形式,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塑造朱爺和老者兩個熱愛裁縫技藝的人物形象。
    D.小說以小見大,通過刻畫朱爺這一典型人物形象,引發(fā)人們對傳統(tǒng)技藝后繼無人這一現(xiàn)象的關注。
    (3)結合文本分析朱爺與老者對話時的心理變化過程。
    (4)朱爺手藝地道,人更地道。小說是如何表現(xiàn)的?請結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7引用:3難度:0.6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蓉少時,讀書養(yǎng)晦之西偏一室,俯而讀,仰而思,思有弗得,輒起繞室以旋。室有洼,徑尺,浸淫日廣。每履之,足苦躓焉。既久,而遂安之。一日,父來室中,語之,顧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國為?”命童子取土平之。后蓉復履,蹶然以驚,如土忽隆起者。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習之于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與洼適也,及其久,則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故,則反窒焉而不寧。故君子之學,貴乎慎始。
    (節(jié)選自劉蓉《養(yǎng)晦堂文集》)材料二:
          人生小幼,精神專利,長成以后,思慮散逸,固須早教,勿失機也。吾七歲時,誦《靈光殿賦》,至于今日,十年一理,猶不遺忘;二十之外,所誦經書,一月廢置,便至荒蕪矣。然人有坎壈,失于盛年,猶當晚學,不可自棄??鬃釉疲骸拔迨詫W《易》,可以無大過矣。”魏武、袁遺,老而彌篤,此皆少學而至老不倦也。曾子七十乃學,名聞天下;荀卿五十,始來游學,猶為碩儒;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皇甫謐二十,始受《孝經》《論語》,終成大儒:此并早迷而晚也。世人婚冠未學,便稱遲暮,因循面墻,亦為愚耳。幼而學者,如日出之光,老而學者,如秉燭夜行,猶賢乎瞑目而無見者也。
          古人勤學,有握錐投斧,照雪聚螢,鋤則帶經,牧則編簡,亦為勤篤。梁世彭城劉綺,早家貧,燈燭難辦,常買荻尺寸折之,然明夜讀。孝元初出會稽,精選寮寀,綺以才華,為國常侍兼記室,殊蒙禮遇,終于金紫光祿。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揚都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寒無氈被,抱犬而臥,猶不廢業(yè),卒成學士,官至鎮(zhèn)南錄事參軍,為孝元所禮。此乃不可為之事,亦是勤學之一人。東莞臧逢世,年二十余,欲讀班固《漢書》,苦假借不久,乃就姊夫劉緩乞丐客刺【注】書翰紙末,手寫一本,軍府服其志尚,卒以《漢書》聞。
    (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勉學》)【注】客刺:名刺、名片。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句子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揚都/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
    B.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揚都/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
    C.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揚都/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
    D.義陽朱詹/世居江陵/后出揚都/好學/家貧無資累日/不爨乃時/吞紙以實腹/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堂,指房屋正廳,堂后或兩旁為室。因入室必先登堂,成語“登堂入室”比喻學問或技能從淺到深,達到很高的程度。
    B.寤,本義為睡醒,如《詩經?關雎》中“寤寐思服”的“寤”;后引申為覺悟、認識到,文中即為此義。
    C.婚冠,既指婚禮和冠禮,也可以指婚冠的年齡。古代男子二十歲行冠禮,文中以“婚冠”指年紀很大。
    D.孤,指幼而無父,與“鰥寡孤獨”中的“孤”相同。“孤”還可用于古代王侯自稱,如《孫權勸學》中的“孤常讀書”。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劉蓉書房里有一塊洼地,開始踩上去,總會被絆倒;時間久了,卻習以為常;后來填平了,反而感到不適應。
    B.材料一從讀書之思到人生之悟。因“思有弗得”而“繞室以旋”,由“旋”引出下文在生活小事中得到的感悟。
    C.材料二以皇甫謐、劉綺等為例,告誡子孫應當努力學習,這樣才能官至高位,進而受到皇帝的賞識。
    D.材料二用典型事例表現(xiàn)人物品質,如耕種時帶上經書、手抄《漢書》等突出了古人求學之勤奮。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俯視,地坦然,則既平矣。已而復然。
    ②公孫弘四十余,方讀《春秋》,以此遂登丞相。
    (5)從上述兩段材料中,你讀出了哪些“學習之道”,請簡要概括。

    組卷:4引用:2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費孝通在《鄉(xiāng)土中國?禮治秩序》中對“禮治”“法治”進行了闡釋,閱讀下面的文字,概括二者的不同。
          禮是社會公認合式的行為規(guī)范。合于禮的就是說這些行為是做得對的,對是合式的意思。如果單從行為規(guī)范一點說,本和法律無異,法律也是一種行為規(guī)范。禮和法不相同的地方是維持規(guī)范的力量。法律是靠國家的權力來推行的?!皣摇笔侵刚蔚臋嗔?,在現(xiàn)代國家沒有形成前,部落也是政治權力。而禮卻不需要這有形的權力機構來維持。維持禮這種規(guī)范的是傳統(tǒng)。
          禮并不是靠一個外在的權力來推行的,這和法律不同,甚至不同于普通所謂道德。法律是從外限制人的,不守法所得到的罰是由特定的權力所加之于個人的。人可以逃避法網,逃得脫還可以自己驕傲、得意。道德是社會輿論所維持的,做了不道德的事,見不得人,那是不好:受人唾棄,是恥。禮則有甚于道德:如果失禮,不但不好,而且不對、不合、不成。這是個人習慣所維持的。十目所視,十手所指的,即是在沒有人的地方也會不能自已。禮是合式的路子,是經教化過程而成為主動性的服膺于傳統(tǒng)的習慣。

    組卷:11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作文。
    “他們”是每一個普通人,“他們”是風浪中的錨:在每一次轉彎處,“他們”手拉著手結為城邦。
    ——《南方人物周刊》      閱讀上述材料,結合你的見聞、經歷或思考、感悟,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自定立意,自擬題目,不限文體(詩歌除外);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

    組卷:2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