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廣東省清遠市清城區(qū)博愛學校高一(下)第三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家國天下是中華文化無論走向何方都割舍不了的道德前提和倫理情結(jié)。它指涉三種倫理實體:家是本源而直接的倫理實體,是最小的共同體;天下是普遍而抽象的倫理實體,是最大的共同體:國作為現(xiàn)實的倫理實體,既是家的打“展,又關(guān)聯(lián)著天下之想象。家國天下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詮釋的中心,它使中國人在不同的實踐境域中,無論是作為家人、國人還是作為天下人;都與其所在的世界結(jié)成唇齒相依的關(guān)聯(lián)。
中華文化中各種共同體的道德前提離不開家國天下的倫理情結(jié)。以此觀家、觀國、觀天下,就是用一種關(guān)聯(lián)性思維把個體與整體相貫通的家國天下的倫理觀。用這種倫理觀看待家國天下,則一切共同體都是相互關(guān)聯(lián)的命運共同體。從家國天下到命運共同體的內(nèi)在延展看,中華文化作為世界文明體系的一部分,內(nèi)蘊著一種走向世界的倫理情結(jié),并由此預設(shè) 了中華文化走 出去的精神軌跡。
共同體的想象是中華文化禮治德治之本和文明教化之根。它從歷史深處走來,構(gòu)成了中華文化將個人命運與共同體整體命運相融貫的倫理型文化特質(zhì)。中華文化的根脈深植于共同體之中。所謂家國同構(gòu),移家為國,移孝為忠,進而在家國之上,擴展為一種公天下的世界意識。這使中國人的世界觀或天下觀成為一種本于家國同時又大于家國或高于家國的世界意識,使得中國人的價值觀內(nèi)蘊著一種對 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倫理自覺。
(節(jié)選自田海平《從家國天下到命運共同體》)材料二:
中華民族的家國情懷指向“天下情懷”。在談到“天下”的時候,中國古代總是將它和“公”與“太平”聯(lián)系在一起,表現(xiàn)出非??少F的平等、友愛、和平理念?!独献印氛f:“修之于天下,其德乃普?!闭J為只有以天下為懷,其德才能稱得上“普”?!豆茏印吩疲骸耙约覟榧?,以鄉(xiāng)為鄉(xiāng),以國為國,以天下為天下?!彼囊馑际?,處理不同的事,要有不同的胸懷,處理到天下事,要有天下胸懷?!抖Y記》引錄孔子的話一一“天下為公”“公”可以理解為公正、公平、合理,強調(diào)人與人之間、諸侯國與諸侯國之間、諸侯國與中央政權(quán)之間的相處,要友愛,要互利,要公平。
宋代大儒張載則提出“為萬世開太平”。天下太平是天下公平基礎(chǔ)上的提升。太平有兩義:一是人與自然之間和諧,這中間含有生態(tài)平衡之義:二是人與人之間和諧,由于“太平”概念視界闊大,這種人與人之間的和諧主要指國與國之間的友好相處;這種友好相處就是沒有戰(zhàn)爭。張載提出的“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最重要意義不在于提出了“太平”的理念,而在于這一理念認為,這種太平不能只是一時的,而應是“萬世”的。換句話說,張載要的是永久的太平。這萬世的太平、永久的太平如何來?張載提出“開”這一重要理念。既然是“開”就不能靠等,靠恩賜,事實是太平等不來,也沒有誰能恩賜?!伴_”,就是開拓、開發(fā)、開創(chuàng)。它需要最大的努力、最高的智慧,必要時也會有最大的犧牲。
家國情懷以及家國情懷的放大版——天下情懷,是中華美學精神的內(nèi)核。這一精神在范仲淹的名文《岳陽樓記》里得到彰顯。在同一個時期,張載倡言“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而曾讓張載師事之的范仲淹則高唱:“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庇捎诜N種原因,張載、范仲淹的愿望也都只能體現(xiàn)在有限的實踐中,而絕大部分只是作為一種夢想而存在。
然而,在今天,時代不同了。中華民族遇到了從來沒有過的歷史機遇。振興中華不再只是夢,而是正在真正化為現(xiàn)實。在舉國上下都在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砥礪奮斗的今天,我們的詩人、作家、藝術(shù)家、美學家是不是應該有不負時代的新作為新創(chuàng)造呢?回答無疑是肯定的。
(節(jié)選自陳望衡《中國美學的“家國情懷”》)材料三:
家族觀念基于血緣的原初信賴關(guān)系,安土重遷的中國農(nóng)耕文明進一步充實了家族的機能。人倫情感亦因血緣而來,在情感依托的層面上,家的意義超越任何經(jīng)濟的“成本一收益”分析?,F(xiàn)代社會主張的公共精神與家庭倫理的建設(shè)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會的倫理原則到陌生人社會是不合理的,反過來將陌生人社會的規(guī)則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關(guān)鍵是如何能夠在不同的關(guān)系當中正確切換。在現(xiàn)代化生產(chǎn)和協(xié)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與私人領(lǐng)域,弘揚孝悌之道,忠恕相待,愛敬相與。這要求對家庭倫理和孝道進行理性的闡發(fā)和合理的引導,使得家庭倫理與公共理性彼此呼應。
在新的歷史條件下家與國的根本利益是:致的。家是社會的細胞,國是維護家的外部屏障,家國的良性互動與發(fā)展有利于促進整個社會的穩(wěn)定與協(xié)調(diào)。儒家家國天下的教化傳統(tǒng)歷史地塑造了中國人的內(nèi)在人格與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齊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國人的內(nèi)心世界,內(nèi)化為熱愛祖國與家園的擔當精神。在今天,心懷家國天下便是個體對國家和人民的熱愛與憂患意識,是主動追求民族統(tǒng)一、國富民強的精神,也是國家認同感和責任意識的來源。
(節(jié)選自金香花《“家國天下”觀念的歷史形成及其現(xiàn)代意義》)
(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 項是
A.“為萬世開太平”“先天下之憂而憂”盡管境界不凡,但因為歷史條件的限制,這些愿望本質(zhì)上還是空想,不可踐行。
B.中華文化的禮治德治和文明教化植根于歷史悠久的共同體想象,中國人的世界觀使得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成為中國人價值觀中的倫理自覺。
C.“國”是將“家”和“天下”串聯(lián)起來的現(xiàn)實的倫理實體,家國天下使得中國人與其所在的世界緊密地聯(lián)系起來,相互依存。
D.隨著現(xiàn)代文明的發(fā)展和社會形態(tài)的變化,引導入們在意識形態(tài)上從家庭倫理逐漸向公共精神轉(zhuǎn)變,是我們的當務之急。
(2)根據(jù)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儒家“家國天下”的教化傳統(tǒng)塑造了中國人的內(nèi)在人格與精神世界,造就了中國人共同的愛國情懷、責任意識和擔當精神。
B.張載“為萬世開太平”的理念是孔子“天下為公”思想的發(fā)展提升,“開”字體現(xiàn)了一種積極入世、勇于開拓的進取精神。
C.基于中國國情,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完全沿用熟人社會的倫理原則,或照搬現(xiàn)代社會的公共理性、法制精神,都是有局限的。
D.材料二引用《老子》《管子》《禮記》中的話,強調(diào)了中國古代談及“天下”時總是將它和“公”“太平”相聯(lián)系的觀點。
(3)下列說法中,與材料三觀點不一致的一項是
A.欲治其國者,先齊其家
B.治大國若烹小鮮
C.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D.大河無水小河干
(4)試簡要說明材料二是如何對“天下情懷”展開論證的。
(5)我們今天應當如何踐行“家國天下”觀?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56引用:69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老鏡子
張海洋 二十年前,我剛走上工作崗位,是縣委宣傳部一個辦事員。有次接到一項任務,陪同一個美國記者去鄉(xiāng)下采訪,我主要負責聯(lián)系和協(xié)調(diào)。
哈里森在寫一部有關(guān)中國紅軍的書籍,專程來中國收集相關(guān)寫作素材。他這次來我們縣,是要采訪一位叫伍玉華的老人。我聽說過這個老人,她是烈士李才年的遺孀,獨自住在偏遠的山里,父母公婆都已去世。
和伍玉華老人所在的鄉(xiāng)政府聯(lián)系好之后,我們驅(qū)車前往。山路崎嶇,吉普車晃晃悠悠,仿佛喝醉了酒。到了鄉(xiāng)里,民政所的老韓早已等在大門口。
老韓說伍玉華老人居住的村子偏僻,交通不便,于是我們棄車步行。“伍婆婆精神受過刺激,你們采訪的時候注意點……”路上,老韓叮囑道。我扭頭望望跟在后面的哈里森,猶豫著要不要把老韓的提醒傳達給他。哈里森沉醉于山鄉(xiāng)野景,不時舉起相機拍照。算了,隨機應變吧。
一行人徒步跋涉兩個多小時,到達目的地。一座低矮籬笆墻小院,安靜地蜷伏在小路盡頭。老韓上前推開吱吱扭扭的柴門,大聲打著招呼:“伍婆婆,在家啊……”率先進去了。
小院極素簡,一排三間屋,白墻灰瓦,西側(cè)一間獨立灰磚耳房,東側(cè)一樹杏花開得正濃。樹下,一位老人,躬身坐在矮木凳上,瘦小的一團,頭微低,手拿木梳,一下一下梳理著稀疏的白發(fā);二張原木小方幾,幾上一只小木匣,漆面斑駁,顏色是古舊的暗紅,微風乍起,花雨紛飛,有幾點粉白落在小方幾上。跟在老韓后面的我們驀地頓步,一瞬屏息。這一方小世界,已定格成一幅老畫,帶著未褪盡顏色的時光,讓人不忍打擾。
“她有些耳背……”老韓解釋,湊近又叫了一聲“伍婆婆”,回頭示意我們進來。
幾個人高馬大的男人往里一站,小院立時顯得局促。老人這才發(fā)現(xiàn)有人來了,慢慢起身,睜大眼挨個兒認真看我們一遍,眼里有一抹微光暗下去,再暗下去,笑意卻從臉上的褶子里透出來,嘴里說著:“來了啊……”想來獨居日久,少與人說話,語音有些沙啞含混。
我把目光移到旁邊的方幾上,才發(fā)現(xiàn)那只木匣子里鑲著一面鏡子,鏡子是長方形的,邊緣因涂層脫落呈現(xiàn)出一塊塊不規(guī)則的暗紋,像老人臉上的斑。剛才伍婆婆便是對著這面老鏡子梳頭。木匣子開合的部位被摩挲得很光滑,泛著光澤。伍婆婆合上鏡子,依稀能看見外盒上面雕刻的龍鳳呈祥圖案。
哈里森也注意到了這個老物件,他舉起相機想要拍攝,卻忽然停下來,對著翻譯說了句話,翻譯在挎包里翻了翻,搖搖頭。原來哈里森一路頻頻拍照,相機沒電了,卻忘帶備用電池。哈里森一臉遺憾地看著伍婆婆把老鏡子收進屋。
采訪就在院子里進行。老韓跟著伍婆婆一番忙活,院里放了幾條長木凳,小方幾也收拾干凈,擺上了幾盞大碗茶,裊裊冒著熱氣。
哈里森提了一大串問題,伍婆婆的回答卻不盡如人意,也許是因為年紀太大了,許多事都記不清,再加上耳背嚴重,間或說上兩句話,也帶著濃重的方言,還要老韓再轉(zhuǎn)述一遍。說是采訪她,還不如說是采訪老韓,因為許多問題都是老韓代為回答的。
“伍婆婆是童養(yǎng)媳,比李才年還大幾歲呢。她思想特別開明,新婚三天后就送丈夫離家出去鬧革命。幾年過去,李才年杳無音訊,后來打聽到丈夫的消息,她步行近百里到李才年的駐地團聚。分別時,李才年送她一面鏡子,叮囑她,回去照顧好家,等著他。為了這一句話,老人這一等就是六七十年……”
“沒有人告訴您丈夫犧牲的消息嗎?”哈里森繼續(xù)追問,翻譯剛譯出這句話,老韓擺手示意,岔開了話題。
伍婆婆一臉平靜,大概從頭至尾她就沒有弄清我們的來意。臨走,她拄著一根木杖執(zhí)意送我們出門,渾濁的眼睛里濕潤著。
回程路上,老韓解釋了哈里森最后的提問。他說,“伍婆婆一力承擔著家庭的責任,農(nóng)閑時還組織婦女擴紅支前。后來有消息說,李才年可能在紅崗的一次戰(zhàn)斗中犧牲了。伍婆婆不信,跑遍了紅崗,也沒有李才年的消息,精神受到刺激,迷糊了一段時間……后來,李才年被確認了烈士,烈士證在民政局放著沒敢給她,每年發(fā)的撫恤金,也當作是李才年給她寄回來的錢。就是這一份希望,支撐了她這么些年……”
在當時的我看來,這是一次失敗的采訪。沒有澎湃的戰(zhàn)事,沒有摧心的哀泣,那些經(jīng)年累月的困苦孤寂怨嗔不甘,都沉寂在歲月流轉(zhuǎn)中。伍婆婆樹下平靜梳妝的畫面,那種將盡未盡之時的落寞和倔強,我不知道來自美國的哈里森,會不會懂。
一年后,哈里森和我聯(lián)系,說他的書馬上就要出版了,想要一張伍婆婆那面老鏡子的照片,拜托我去照一張,寄給他。我告訴他,伍婆婆去世了。哈里森沉默了一下,說,鏡子肯定還在伍婆婆家里。哈里森語氣篤定,補充了句感性的話:一人一鏡,在兩個世界,等待她的愛人……
我和老韓又來到了那個小山村。那座籬笆墻小院,依然蜷伏在小路盡頭,旁邊添了一座新墳。
伍婆婆果然沒有把鏡子帶走。斑駁的老鏡子靜靜地躺在木匣里,似乎所有照耀過的歲月,都收藏在那一小塊狹窄的光影里,等著那個人回來翻閱。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邊緣因涂層脫落呈現(xiàn)出一塊塊不規(guī)則的暗紋”,這句話說明鏡子使用的年限久,同時也暗示了伍婆婆可能時常摩挲它,用來睹物思人。
B.小說寫伍婆婆“眼里有一抹微光暗下去”,這是因為她看到的不是她等待的那個人,而后“笑意卻從臉上的褶子里透出來”體現(xiàn)了她的有禮好客。
C.小說中哈里森對這次采訪很是失望,盡管他準備了很多問題,但伍婆婆并沒有講述澎湃的戰(zhàn)事,也沒有摧心的哀泣,哈里森沒有得到想要的信息。
D.小說里的伍婆婆雖然出身貧苦,卻思想開明,她和李才年新婚沒幾天就送丈夫投身革命,表現(xiàn)了伍婆婆舍小家為大家的美好品質(zhì)。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當一行人來到伍婆婆的院子里時,“小院立時顯得局促”,這句話運用擬人的修辭手法寫出了伍婆婆面對眾人不知所措的情態(tài)。
B.小說兩次提到“籬笆墻小院蜷伏在小路盡頭”,前后照應,孤清的環(huán)境描寫從側(cè)面表現(xiàn)出當下革命烈士遺孀不受關(guān)注的現(xiàn)狀。
C.小說巧妙設(shè)置哈里森因相機沒電沒能拍成照片這一情節(jié),引出了下文他委托“我”去給老鏡子拍照,使得情節(jié)推進合情合理。
D.小說通過老韓之口敘述伍婆婆的曲折的人生經(jīng)歷,從正面表現(xiàn)出伍婆婆的人物個性,同時也豐富了小說的內(nèi)容。
(3)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什么作用?請簡要分析。
(4)小說中的“老鏡子”承載了文中人物哪些情感?請簡要分析。組卷:4引用:1難度:0.2
二、古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吳明徹,字通昭,秦郡人也。明徹幼孤,性至孝,年十四,感墳塋未備,家貧無以取給,乃勤力耕種。秋而大獲,足充葬用。
起家梁東宮直后。及侯景寇京師,天下大亂,明徹有粟麥三千余斛,而鄰里饑餒,于是計口平分,同其豐儉,群盜聞而避焉,賴以存者甚眾。
及高祖鎮(zhèn)京口,深相要結(jié),明徹乃詣高祖,高祖為之降階,執(zhí)手即席,與論當世之務。明徹亦微涉書史經(jīng)傳,就汝南周弘正學天文、孤虛、遁甲,略通其妙,頗以英雄自許,高祖深奇之。
太建四年,征為侍中、鎮(zhèn)前將軍。會朝議北伐,公卿互有異同,明徹決策請行。五年,明徹總統(tǒng)眾軍十余萬,發(fā)自京師,進逼壽陽,齊遣王琳將兵拒守。琳至,與刺史王貴顯保其外郭。明徹以琳初入,眾心未附,乘夜攻之,中宵而潰,齊兵退據(jù)相國城及金城。會齊遣大將軍皮景和率兵數(shù)十萬來援,去壽陽三十里,頓軍不進。明徹曰:“兵貴在速,而彼結(jié)營不進,自挫其鋒,吾知其不敢戰(zhàn)明矣。”于是躬擐甲胄,四面疾攻,一鼓而克,生擒王琳。景和惶懼遁走。詔遣謁者蕭淳風,就壽陽冊明徹,于城南設(shè)壇,明徹登壇拜受,將卒莫不踴躍焉。
九年,詔明徹進軍北伐。明徹軍至呂梁,周徐州總管梁士彥率眾拒戰(zhàn),明徹頻破之。因退兵守城,不復敢出。明徹仍迮清水以灌其城,環(huán)列舟艦于城下,攻之甚急。周遣上大將軍王軌將兵救之。軌輕行自清水入淮口,橫流豎木,以鐵鎖貫車輪,遏斷船路。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shù)千前還。明徹仍自決其堰,乘水勢以退軍,冀其獲濟。及至清口,水勢漸微,舟艦并不得渡,眾軍皆潰,明徹窮蹙,乃就執(zhí)。尋以優(yōu)憤遘疾,卒于長安,時年六十七。
(節(jié)選自《陳書?列傳第三》,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shù)千/前還
B.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shù)千前還
C.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shù)千前還
D.諸將聞之/甚惶恐/議欲破堰拔軍/以舫載馬/適會明徹苦背疾甚篤/知事不濟/遂從之/乃遣蕭摩訶帥馬軍數(shù)千/前還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東宮直后,即太子侍衛(wèi)官。太子居東宮,故東宮代指太子,直后為官名。
B.粟麥,是我國北方的主要糧食作物;粟去殼后叫小米,是糧食的統(tǒng)稱。
C.太建,是陳宣帝陳項的年號。漢武帝創(chuàng)年號后每個皇帝只有一個年號。
D.甲胄,即鎧甲和頭盔;胄又稱盔、首鎧、兜鍪,多用來保護將士的頭部。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吳明徹幼年而孤,生性至孝。他感慨親人去世卻沒有好好安葬,家中窮得無力籌辦,于是勤力耕種,秋天獲得大豐收,備足了安葬之用。
B.吳明徹救濟鄰里,仁慈愛民。天下大亂,他見鄉(xiāng)親挨餓,將家中糧食分給他們,盜賊聽聞后也到他這里避亂,許多人靠這些粟麥生存下來。
C.吳明徹涉獵泛,略通天文。他涉獵一些書史經(jīng)傳等典籍,還曾去汝南向周弘正學習天文等,大體掌握了其中的奧秘,贏得了高祖的賞識。
D.吳明徹面臨強敵,當機立斷。進攻壽陽時,他分析形勢,看準時機,突襲王琳;面對皮景和的十萬援軍,他果斷出擊,四面急攻,大敗敵軍。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明徹乃詣高祖,高祖為之降階,執(zhí)手即席,與論當世之務。
②會齊遣大將軍皮景和率兵數(shù)十萬來援,去壽陽三十里,頓軍不進。
(5)吳明徹在呂梁之戰(zhàn)中為何戰(zhàn)敗被擒?請簡要說明原因。組卷:13引用:7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Ⅱ(11分)
-
8.整本書閱讀。
選取《紅樓夢》中“金陵十二釵”中的一個人物進行簡要介紹。要求寫出人物的姓名及具體性格特征。不少于70字。組卷:1引用:2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民族危難之際,我們的先輩將個人與國家、民族命運緊密相連,勇敢地承擔起了時代賦予他們的使命。林則徐“茍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表明了對個人安危與民族重任的思考;顧炎武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號召國人勇于擔當、救亡圖存;魯迅以“我以我血薦軒轅”表達了為民族覺醒甘愿犧牲自我的高尚情……時代在發(fā)展,新時代的青年人更應從先輩的身上尋源、探源、感源,培養(yǎng)擔當精神,增強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使命感。
學校準備開展以“我們的使命”為主題的演講比賽,請結(jié)合以上材料,以及對統(tǒng)編版高中語文教材必修下冊第五單元的學習,圍繞該主題,寫一篇演講稿,談談你的感觸和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5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