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天津市南開區(qū)高三(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0 15:0:3
一、(9分)
-
1.閱讀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小說的情節(jié)不斷走動,我們仿佛聽到金屬指針每分每秒制造的尾音,懸念和陡峭的轉折隨時隨地( ?。┢渲?。散文通常如何處理時序?是站在終點位置,平行回望,從一到十,( ?。┑刂厥?。正在進行時的好處是什么?把讀者凌空抓起來,直接扔進敘述的情境中。 散文以正在進行時態(tài)來構思和描寫,就不像過去那么( ),可能出現(xiàn)突然的意外和陡峭的翻轉,少了定數(shù),多了變數(shù),不是直接掀翻底牌,而是懸念埋伏,更注重過程和細節(jié),而非概括性的總結。文學的魅力就在于此。就像散文長度的變化不僅是字數(shù)的疊加,而且?guī)碇匾慕Y構之變一樣,我認為時態(tài)之變也會為散文讀者帶來更為生動而復雜的審美體驗。
(1)依次填入文中括號內(nèi)的詞語,最恰當?shù)囊唤M是A.醞釀 按部就班 四平八穩(wěn) B.醞釀 循規(guī)蹈矩 穩(wěn)扎穩(wěn)打 C.隱藏 按部就班 穩(wěn)扎穩(wěn)打 D.隱藏 循規(guī)蹈矩 四平八穩(wěn)
A.所謂進行時態(tài)的散文寫作,不是一種手段,而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
B.所謂進行時態(tài)的散文寫作,不僅是一種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一種手段。
C.所謂進行時態(tài)的散文寫作,不是一種思維方式,而更重要的是一種手段。
D.所謂進行時態(tài)的散文寫作,不僅是一種手段,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組卷:16引用:2難度:0.7 -
2.下列文學、文化常識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69引用:3難度:0.7
二、(9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簡言之,“風”有教化諷刺的意思,“雅”是正的意思,“頌”則是形容圣德的意思。如果就《詩》的內(nèi)容實質(zhì)來說,《國風》一般是各地方的歌謠,而《雅》《頌》則是朝廷宗廟的詩歌、舞詩?!讹L》,即“風土之音”,是地方的樂歌,就是各地的土系,大抵是抒情詩,反映了周代各國的風土民俗、男女之情和民間疾苦?!堆拧芬话阏f來是士大夫的詩,是當時最流行的樂章,是宮廷和京畿一帶所演唱的樂歌,大體是敘事詩,反映了政治得失和國勢盛衰;雅樂稱為正樂或正聲,與南方蠻夷的俗樂有所區(qū)別。后來由于時代的不同、音調(diào)的變化和地域的遷移,即有大、小雅之分?!俄灐匪莆枨篌w是祭歌、贊美詩,是統(tǒng)治者用于宗廟祭祀的樂章,旨在鋪張盛美,歌頌祖先的豐功偉烈。當然,《國風》不一定全屬民間文學,如首章《關雎》中,“君子”“淑女”顯系貴族的稱呼;而《雅》《頌》不一定全是貴族文學,《小雅》的《苕之華》《何草不黃》等,就無法說明它不是民間詩歌;而《魯頌》《商頌》和《大雅》也沒有多大的區(qū)別。所以上述三者僅是大致的分類。
(節(jié)選自蘇仲翔《“詩經(jīng)六義”,它指的是什么》)材料二:
從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jié)目。另一方面則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會生活,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語言差不多,當然它更加曲折動人。例如周代有一種“獻詩陳志”的做法,當一些人看到國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壞事,就做一首詩獻給他們,達到頌美或者諷諫的目的。還有人由于個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過詩來發(fā)泄和申訴。應該說明,“獻詩陳志”是要通過樂工的演唱來獻給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獻詩”總和“瞽獻曲”或者“瞍賦”“矇誦”并提。
在人民群眾的生活里,詩歌也常用于表情達意,例如《詩經(jīng)?邶風?新臺》和《詩經(jīng)?秦風?黃鳥》等,都是針對具體的現(xiàn)實問題而發(fā)的。古代史傳中還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內(nèi)的“徒歌”,例如《左傳?宣公二年》記載宋國將軍華元被鄭國人捉了去,后來逃回來,人民譏笑這位敗軍之將,做了一個歌兒對他唱。這樣的歌,從性質(zhì)上說和“獻詩陳志”沒有什么分別。不過士大夫獻詩,是特地做了給樂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則先是在社會上流傳,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樂曲,達到統(tǒng)治階級的耳中。
(摘編自金開誠《詩經(jīng)》)材料三:
先秦以至后世的貴族,會依據(jù)《詩經(jīng)》所述來傳遞信息、理解隱義,因識于“事”而做到“邇之事父,遠之事君”。漢代的劉向在《說苑》中就記錄了一則與《詩經(jīng)》有關的“父慈子孝”的故事,魏文侯將自己不太鐘愛的太子擊封于中山,三年間都很少往來,一次太子擊遣舍人趙倉唐向文侯進獻禮物,文侯問太子平常讀什么書,趙答《詩經(jīng)》,文侯又問太子讀哪些篇章,趙答《晨風》《黍離》。熟悉《詩經(jīng)》的文侯當然知道,《晨風》寫的是“未見君子”的憂傷心事,而《黍離》則抒故國之思,于是立刻賜給太子一襲衣裳,并敕令趙倉唐在天明之前一定要送達。太子擊受賜開篋之后,發(fā)現(xiàn)下裳在上、上衣在下,馬上吩咐安排車駕,即要前往晉謁文侯。趙倉唐大惑不解,太子擊解釋道:君侯賜衣,其實不是讓我御寒,而是下令召還,這就是《齊風》中的“東方未明,顛倒衣裳,顛之倒之,自公召之”。果然,太子復歸其位,父子君臣皆大歡喜。可見,接受過《詩經(jīng)》教育的王公貴族,常會使用其中的詩句來“編碼”和“解碼”,由此交流溝通,既能矜持含蓄地傳遞話語,亦使信息交換的過程具有一定的保密性。
(摘編自谷卿《<詩經(jīng)>里的物、事、情、理》)(1)下列對材料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按內(nèi)容實質(zhì)來說,《風》一般是各地民歌,《關雎》雖是士大夫所做,但是一首寫男女之情的抒情詩,所以歸于“風”中。
B.《雅》一般說來是士大夫的詩,是宮廷和京畿一帶所演唱的樂歌;雅樂稱為正樂或正聲,與南方蠻夷的俗樂有所區(qū)別。
C.《魯頌》《商頌》與《大雅》的內(nèi)容沒有多大區(qū)別,由于時代的不同、音調(diào)的變化和地域的遷移才被劃分為不同類別。
D.先秦,詩三百篇是一種配樂演唱的樂歌,這些樂歌可以用于祭祀、宴會和各種典禮,當作儀式的一部分或娛樂賓主的節(jié)目。
(2)下列與“獻詩陳志”相關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所謂“獻詩陳志”,一種情況是指卿士通過貢獻詩歌,向國君或同僚陳述自己的心意,以達到頌美或諷刺的目的。
B.在古籍記載中,卿士獻詩總和“瞽獻曲”“矇誦”等一起出現(xiàn),是因為卿士作詩以后,總是通過樂工的演唱來呈現(xiàn)。
C.上古時候,人民群眾的作品,如果給采訪詩歌的人收集去了,就可能進入詩三百篇中,不然仍然是沒有曲調(diào)、不能演唱的“徒歌”。
D.宋國人民譏笑敗軍之將華元的詩歌,也是用來作為表情達意的工具,所以從性質(zhì)上說,跟卿士的“獻詩陳志”沒有什么不同。
(3)下列對材料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雅》中有的詩篇就是民間詩歌,而非士大夫創(chuàng)作,也不反映貴族生活,所以《詩經(jīng)》中的《雅》分為《大雅》《小雅》。
B.在西周初期到春秋中葉的政治、外交和其他社會生活中,《詩經(jīng)》被當作表情達意的工具,往往能收到平常語言所無法達到的效果。
C.先秦以至后世的貴族,會依據(jù)《詩經(jīng)》所述來傳遞信息、理解隱義,由此交流溝通,能矜持含蓄地傳遞話語。
D.太子擊舍人趙倉唐不解魏文侯賞賜的含義說明,接受過《詩經(jīng)》教育的王公貴族使用《詩經(jīng)》中的語句交換信息具有一定的保密性。組卷:8引用:1難度:0.5
六、(10分)
-
9.請根據(jù)圖中的調(diào)查數(shù)據(jù),概括出主要信息。
組卷:12引用:3難度:0.5
七、(60分)
-
10.閱讀下面兩則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太空不會因為故事感人就向我張開懷抱,人生能有幾回搏。
——神舟十五號航天員鄧清明 能用汗水解決的問題千萬別用淚水。遇到問題,不要試圖用淚水博得同情,而要靠汗水去贏得掌聲。只有日復一日的勤奮和自律,才能幫你面對生活中的挑戰(zhàn)。不要等到錯失機會、為時已晚的時候,才流下悔恨的眼淚。請相信,你的每一滴汗水,都會成為未來的禮物。
你對以上材料有怎樣的思考與感悟?請結合自身體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選角度,自擬標題;②文體不限(詩歌除外),文體特征明顯;③不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組卷:10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