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江西省撫州市臨川一中高一(上)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2/1 12: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①家庭在西洋是一種界限分明的團體。如果有一位朋友寫信給你說他將要“帶了他的家庭”一起來看你,他很知道要和他一同來的是哪幾個人。在中國,這句話是含糊得很。在英美,家庭包括他和他的妻以及未成年的孩子。如果他只和他太太一起來,就不會用“家庭”。在我們中國“闔第光臨”雖則常見,但是很少人能說得出這個“第”字究竟應當包括些什么人。
②為什么我們這個最基本的社會單位的名詞會這樣不清不楚呢?在我看來卻表示了我們的社會結構本身和西洋的格局是不相同的,我們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每個人在某一時間某一地點所動用的圈子是不一定相同的。
③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丟石頭形成同心圓波紋的性質。親屬關系是根據(jù)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從生育和婚姻所結成的網絡,可以一直推出去包括無窮的人,過去的、現(xiàn)在的和未來的人物。這個網絡像個蜘蛛的網,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以“己”為中心,像石子一般投入水中,和別人所聯(lián)系成的社會關系,不像團體中的分子一般大家立在一個平面上的,而是像水的波紋一般,一圈圈推出去。在這里我們遇到了中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了。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
材料二:
①親戚關系,過去被認為是重要的社會聯(lián)結,如今正在青年之中式微,他們以一種逃離的心態(tài)遠離傳統(tǒng)的親戚關系甚至“斷親”。這里所說的“斷親”一般理解為跟直系親屬、同輩之間乃至與長輩之間日常的互動頻率降低,或者沒有交往,不是法律上所指的絕對的割斷親戚關系。
②傳統(tǒng)社會中,不管是農村還是城市,因為生產力、收入和生活水平低下,人們總是要互助才能活下去。我們從傳統(tǒng)社會走向現(xiàn)代社會,更多以市場經濟為主。我們現(xiàn)在越來越處在逐漸富足的狀態(tài),導致了每家每戶都有一種比較典型的“家庭獨立”的生存方式。包括發(fā)達的市場經濟、好的政策和社會保障體系,使得我們不需要依賴傳統(tǒng)的親緣關系,來獲取我們的生存機會。
③另外,新世紀以來,中國社會的快速變化導致了各種內卷。尤其是教育的內卷,使孩子的大量時間都被各種輔導班和作業(yè)消耗掉了,他們從小到大都在“內卷化”的教育體系內生長生活,基本獨立于擴大化的家庭。這種內卷化的社會生長環(huán)境,對于青少年而言,休閑生活被極大地壓縮,社會交往特別是走親戚形態(tài)的交往更少。與此同時,青少年從小就以學習為主,從小就與學校朋輩同學的見面、交流、互動顯著增加,使得他們有了情感替代,用同學、朋友關系替換了親緣關系。而且,圍繞著孩子的教育,家長們形成了一個圈子,造成“朋友圈”的替代,也就把原來的那些親戚關系逐漸拉遠。
④作為中國典型的互聯(lián)網“元世代”,00后在現(xiàn)實中越來越個體化、原子化和生活半徑的緊縮化。互聯(lián)網讓00后青年群體更加享受“人與網”的日常生活方式,而不是現(xiàn)實中的“人與人”的生活方式,互聯(lián)網搶占了青年的時間、空間和心理,造成了青年世代的交往惰性,“斷親”因沉溺網絡生活方式而堂而皇之地上演。
⑤最近幾十年,中國產生了大規(guī)模的城市化和社會流動。這種社會流動造成人們可以在不同的城市乃至國外選擇工作和成家立業(yè)。這種居住地的遠距離分化,導致了表兄弟妹甚至親兄弟妹之間也沒法頻繁交往。
⑥盡管互聯(lián)網世代的青年呈現(xiàn)了比以往世代更加獨立的個性和獨自生活的適應能力,“斷親”的社會環(huán)境、時代條件和家庭結構,在短期內不會發(fā)生顯著變化,但隨著00后世代的年齡增長,他們將成家生子,之后形成自己的核心家庭,而結婚帶來新的親戚關系,他們要不斷適應成年人的親戚網絡,也將喚起新的親緣。我把這個稱為“親緣喚醒”效應,只有親自體驗才能喚醒。這種心理也可以擴展到親緣關系或朋友關系認知層面,即有的年輕人只有自己做了父母,才知道血緣、親緣與學緣、地緣同樣重要,或許更重要。
⑦還有一個變化是,由于國家推行二孩三孩政策,未來很多年輕人會有二孩、三孩,獨生子女的現(xiàn)狀會有很大變化。那么他們又有了兄弟姐妹了,下一代就會有二代的表兄弟姐妹。這種回歸,當然不一定是完全復原,但某種親情喚醒的回歸效應應該是會出現(xiàn)的。
(摘編自何國盛《“斷親”青年:誰還在走親戚?》)(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家庭”在西洋是一個有很明確指向的概念,而在中國這一概念包含的范圍則很含混。
B.中國人的親屬關系是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能涉及無窮多的人的一張網絡。
C.材料所談及的“斷親”現(xiàn)象更多的是一種情感心理意義上的,而不是法律意義上的。
D.可以預期,00后的年輕人結婚成家以后,必將喚起新的親緣,傳統(tǒng)的親緣關系也會復原如初。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費孝通先生“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的比喻形象地表明了西洋社會結構的基本特性,即“團體格局”。
B.“家庭獨立”的程度往往與社會的發(fā)展程度、人們生活的質量水平成正比,與對傳統(tǒng)親緣關系的依賴成反比。
C.現(xiàn)實中血緣、親緣關系遠遠要比學緣、地緣關系重要得多,所以年輕人必須重視“親緣喚醒”。
D.當今社會教育的內卷嚴重地壓榨了年輕人親緣交往的時間,這是年輕人“斷親”的一個重要原因。
(3)根據(jù)材料的相關內容,下列選項中的現(xiàn)象與相應結論的表達正確的一項是
A.吳局長把眾多微信群中的“工作群”置頂,然后才是“家族群”“同學群”等等。這種排序體現(xiàn)了費孝通先生《鄉(xiāng)土中國》中提及的“差序格局”。
B.因為老宅拆遷,本來關系親密的張甲和張乙兩兄弟,因拆遷費用分割問題而導致關系惡化,親情隔斷,這也是一種“斷親”現(xiàn)象。
C.王同學和李同學的家長為教育孩子等問題而成為微信好友,關系密切,這表明傳統(tǒng)的親緣關系已經被現(xiàn)在的各種“朋友圈”所替代。
D.浙閩有的地方在富裕起來之后新建了大量的祠堂,加強了大家族之間親緣的交往。可見經濟發(fā)達、人們生活富足會增強人們對傳統(tǒng)親緣關系的依賴性。
(4)請簡要分析材料二的論證思路。
(5)“親緣喚醒”是解決當前“斷親”問題的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請結合材料和現(xiàn)實生活,談談有哪些方法可以“喚醒”逐漸疏遠的親緣關系。組卷:15引用:1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三月香雪
鐵凝 ①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寫過一篇名叫《哦,香雪》的短篇小說發(fā)表在《人民日報》上,一個關于女孩子和火車的故事,小說的主人公叫香雪。
②上世紀八十年代初,我曾在山區(qū)農村有過短暫的生活。還記得那是一個晚秋,我從京原線(北京-太原)出發(fā),乘火車在京冀交界處的一個小村下了車。站在高高的路基向下望,就看見了村口那個破敗的小學校:沒有玻璃、沒有窗紙的教室門窗大敞著;一群衣衫襤褸的小學生正在黃土院子里做著手勢含混、動作隨意的課間操;幾只黑豬白豬就在學生的隊伍里穿行……貧瘠的土地和多而無用的石頭禁錮了這里的百姓和他們的日子,他們不知道四周那奇妙峻美的大山是多么誘人,也不知道一只雞和一斤掛面的價值區(qū)別——這里無法播種小麥,白面被認為是至高無上的。于是就有了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車,攜帶掛面到這里換雞的奇特交易:一斤掛面等于一只肥雞!這小村的生活無疑是拮據(jù)寒酸的,滯重封閉的,求變的熱望似乎不在年老的一代身上,而是在那些女孩子的眼神里、行動上。
③我在一個晚上發(fā)現(xiàn)房東的女兒和幾個女伴梳洗打扮、更換衣裳。我以為她們是去看電影,問過之后才知道她們從來沒有看過電影,她們是去看火車,去看每晚七點鐘在村口只停留一分鐘的火車。這一分鐘就是香雪們一天里最寶貴的文化生活。為了這一分鐘,她們仔細地洗去勞動一天蒙在臉上的黃土,她們甚至還洗腳,穿起本該過年才拿出來的家做新鞋,也不顧火車到站已是夜色模糊。這使我有點心酸——那火車上的人,誰會留神車窗下邊這些深山少女的腳和鞋呢。然而這就是夢想的開始,這就是希冀的起點。她們會為了一個年輕列車員而吃醋、不和,她們會為沒有看清車上某個女人頭上的新型發(fā)卡而遺憾。少女像企盼戀人一樣地注視無比高大的火車,火車也會借了這一分鐘欣賞窗外的風景——或許這風景里也包括女孩子們?;疖嚿系娜藗冇肋h不會留神女孩子那刻意的打扮,可她們對火車仍然一往情深。
④于是就有了小說主人公香雪用一籃子雞蛋換來火車上乘客的一只鉛筆盒的“驚險”。為了這件樣式新穎、帶有磁鐵開關、被香雪艷羨不已的文具,她冒險跳上火車去交易,火車開動了,從未出過家門的香雪被載到下一站。香雪從火車上下來,懷抱鉛筆盒,在黑夜的山風里獨自沿著鐵軌,勇敢地行走三十華里回到她的村子。以香雪的眼光,火車和鉛筆盒就是文明和文化的象征,火車沖進深山的同時也沖進香雪的心。
⑤三十五年過去了,香雪的深山已是河北省著名的旅游景區(qū),火車和鐵路終于讓更多的人發(fā)現(xiàn)這里原本有著珍禽異獸出沒的原始次生林,有著可與非洲白蟻媲美的成堆的紅蟻,有著氣勢磅礴的百里大峽谷,有著清澈明麗的拒馬河,從前那些無用的石頭們在今天也變成可以欣賞的風景。從前的香雪們早就不像等待戀人一樣地等待火車,她們有的考入度假村做了服務員、導游,有的則成為家庭旅館的店主。她們的目光從容自信,她們的衣著干凈時新,她們懂得價值……而香雪們的下一代也已成人。
⑥如今,養(yǎng)育我們的山川大地已是日新月異,舊貌換新顏,為什么許多讀者還會心疼和懷念香雪那樣的連什么叫受騙都不知道的少女?我想起當年一位讀者給我的信中寫到,純凈的香雪滌蕩了我們心頭征戰(zhàn)生活多年的灰塵。當我們渴望精神發(fā)展的速度和心靈成長的速度能夠跟上科學發(fā)明的速度,有時候我們必須有放慢腳步回望從前的勇氣,有屏住呼吸審視心靈的能力。遙遠的香雪們身上散發(fā)出來的人間溫暖和清新的美德,就依然值得我們葆有和珍惜。
⑦1983年3月的《人民日報》在我手上已經發(fā)黃發(fā)脆,但我面前呈現(xiàn)的卻是一場晶瑩的香雪過后,如云如煙的山桃花怒放之后,鳥兒鳴唱,滿目青山。
(選自《人民日報》2018年6月16日,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標題“三月香雪”在文中的含義就是實指三月里一場帶著清香的、潔白的雪,文章結尾以“一場晶瑩的香雪”對標題做了照應。
B.文中寫“北京人乘一百公里火車,到山村用一斤掛面換得一只肥雞”的情節(jié),借夸大的物品間的價值落差,突出了山村的拮據(jù)寒酸、封閉落后。
C.第⑥段寫“我想起當年一位讀者給我的信……”看似閑筆,實則表現(xiàn)了人們對溫暖、清新的美德的珍惜,深化了主題。
D.文中作者講述了小說《哦,香雪》的創(chuàng)作動機,開頭寫《哦,香雪》在《人民日報》發(fā)表,結尾又寫到那張發(fā)黃發(fā)脆的《人民日報》,首尾照應。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以20世紀八十年代初發(fā)表的一篇小說《哦,香雪》為線索,串聯(lián)起三十五年來一個小山村的巨變,構思獨特而巧妙。
B.“少女像企盼戀人一樣地注視無比高大的火車”,用擬人手法,生動形象地刻畫了少女們對火車到來的熱切渴望。
C.文章生動描繪“香雪們”梳洗打扮趕著去看七點鐘只停靠一分鐘的火車的細節(jié),突出了她們對火車在“這一分鐘”所呈現(xiàn)的東西的期盼。
D.文章最后一段,作者通過想象,描繪了一幅山村鳥鳴山青圖,寄托了作者對山村的美好懷念與誠摯期待。
(3)本文善用對比手法,請簡要概括。
(4)在鐵凝的《哦,香雪》和本文中,“火車”這一物象被寄寓了豐富的內涵,極具象征性。請結合相關內容談談你對一物象的理解。組卷:50引用:24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生態(tài)文明建設以人與自然和諧發(fā)展為目標。①,離不開科技的力量。無論是優(yōu)化國土空間開發(fā)格局、發(fā)展節(jié)能低碳產業(yè),還是建設節(jié)水型社會、完善防災減災體系、建立自然保護地體系,②??萍紕?chuàng)新和應用已經深度介入環(huán)境治理、生態(tài)保護和綠色發(fā)展的各個環(huán)節(jié)。
提到生態(tài),人們往往想到自然山水,其實作為人類主要生活空間的城市,是生態(tài)文明建設至關重要的區(qū)域。人們經常把生態(tài)城市看成園林城市、綠化城市,但這些只是生態(tài)城市的部分表現(xiàn)。城市的生態(tài)建設不僅是出于美化的需要,③,應該讓生態(tài)融入城市而不僅是點綴城市,從而更好地發(fā)揮其功能。
(1)請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分別用一個否定句概括上文兩段的主要意思。每句不超過20個字。組卷:2引用:2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青春須早為,豈能長少年?!?br />——孟郊“青春是美妙的,揮霍青春就是犯罪?!?br />——蕭伯納“青春不是靠天馬行空的幻想,青春是要靠腳踏實地的奮斗;青春的成長不是一蹴而就,青春是靠在事上打磨的成長,青春是心中永遠不凋零的花朵?!?br />——習近平 作為正值青春、風華正茂的高一學生,你是如何理解、體驗“青春”的?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除詩歌外文體不限。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能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700字。組卷:3引用:6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