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河南省駐馬店市遂平第一高級中學高三(上)入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8/2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創(chuàng)造性叛逆”是對文學翻譯特征的一個很恰切概括。文學翻譯有兩個層面。一是語言轉換層面。在這一層面,強調語言轉換的等值,追求譯作對原作在各方面的忠實,再現(xiàn)原作的精神風貌、文學意蘊和語言特色。二是文學再創(chuàng)造的層面。這一層面指譯者將原作者所創(chuàng)造的意象、意境、藝術風格等等,通過譯者的解讀、體會再度傳達出來,是在原作規(guī)定的有限范圍內的再度創(chuàng)作。雖然譯者在主觀上努力追求全面再現(xiàn)原作,但實際上不可能完全做到。這有兩個方面的原因。第一,譯者的文化心理、文化價值取向、個人的審美心理、文學氣質、認知能力和語言表達水平,都會影響對譯作的“全面忠實”再現(xiàn)。特別是,如果譯者出于政治、意識形態(tài)、審美或道德等方面的原因,有意誤譯原作,這樣,翻譯的叛逆和再創(chuàng)造的特征就會更明顯。第二,也是更重要的一點,文學翻譯不是在真空中進行的,而總是處于一定的文化語境之中。譯語文化中的政治、意識形態(tài)、文學觀念、經濟等因素,不僅影響譯者的翻譯選擇、過程和策略,也影響譯作的文學意義及其接受。
(摘編自查明建《譯介學:淵源、性質、內容與方法——兼評比較文學論著、教材中有關“譯介學”的論述》)材料二:
在文學翻譯中,譯者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有多種表現(xiàn),但概括起來不外乎兩種類型:有意識型和無意識型。具體的表現(xiàn)有以下四種:
個性化翻譯。譯者,尤其是優(yōu)秀的譯者,在從事文學翻譯時大多都有自己信奉的翻譯原則,并且還有其獨特的追求目標。譬如同樣是拜倫的詩,馬君武用七言古詩體譯,蘇曼殊用五言古詩體,而胡適則用離騷體。不同的詩體不僅賦予拜倫的詩以不同的中文面貌,更重要的是,它們還塑造了彼此不同的詩人拜倫的形象。
誤譯與漏譯。絕大多數(shù)的誤譯與漏譯屬于無意識型創(chuàng)造性叛逆。例如英譯者在翻譯陶詩《責子》中“阿舒已二八”一句時,把它譯成了“阿舒十八歲”。他顯然不懂漢詩中的“二八”是十六歲的意思,而自作聰明地以為詩中的“二八”是“一八”之誤。這樣的誤譯造成了信息的誤導。與此同時,還存在著有意的誤譯。譬如蘇聯(lián)作家阿,托爾斯泰的名作三部曲《苦難的歷程》的英譯名是《Road To Calvary》(譯成中文為《通往卡爾瓦利之路》),這里英譯者故意用一個含有具體象征意義的地名“Calvary”(出典自《圣經》,系耶穌被釘上十字架的地方)代替了俄文中那個泛指“苦難、痛苦”的普通名詞MyKи。漏譯也分無意與有意兩種。無意的漏譯多為一言半語,通常未產生什么文學影響。有意的漏譯即節(jié)譯,我們將在下面予以分析。節(jié)譯與編譯。造成節(jié)譯與編譯的原因有多種:為與接受國的習慣、風俗相一致,為迎合接受國讀者的趣味,為便于傳播,或出于道德、政治等因素的考慮,等等。例如我國早期翻譯家伍光建在翻譯法國大仲馬的《俠隱記》(現(xiàn)通譯《三個火槍手》)時,壓縮或節(jié)略景物描寫與心理描寫,凡與結構及人物個性沒有多大關系的語句、段落、議論、典故等統(tǒng)統(tǒng)刪去,把原作差不多刪掉三分之一。在某種程度上而言,編譯也是一種節(jié)譯,編譯者與節(jié)譯者一樣,旨在理清原著的情節(jié)線索,刪除與主要情節(jié)線索關系不大的語句、段落,甚至篇章,以簡潔、明快的編譯本或節(jié)譯本的形式介紹原著。編譯與節(jié)譯最大的差別在于:節(jié)譯本中所有的句子都是依據(jù)原本直接翻譯的,而編譯本中的句子,既有根據(jù)原文直接翻譯的,也有根據(jù)原文編寫、改寫的,甚至還有編譯者出于某種需要添寫的。
轉譯與改編。轉譯,又稱重譯,指的是借助一種外語(我們稱之為媒介語)去翻譯另一外語國的文學作品。這種形式的翻譯,無論中外古今,都很普遍。譬如,我國最早的漢譯佛經所用的術語就多半不是直接由梵文翻譯過來的,而是間接經過一個媒介——有學者認為可能是天竺文字或西域文字。在大多數(shù)情況下,轉譯是不得已而為之的,尤其是在翻譯小語種國家的文學作品時,因為任何國家也不可能擁有一批通曉各種小語種的譯者。然而文學翻譯又是如此復雜,譯者們在從事具有再創(chuàng)造性質的文學翻譯時,不可避免地要融入譯者本人對原作的理解和闡述,甚至融入譯者的語言風格、人生經驗乃至個人氣質,因此,通過媒介語轉譯其他國家的文學作品之所以會產生“二度變形”,也就不難理解了。更何況媒介語譯作中還存在一些不負責任的濫譯本,以及存在一些有獨特追求的譯本。改編經常出現(xiàn)在詩歌、劇本的翻譯之中。如林紓把易卜生的劇本《群鬼》改譯成文言小說《梅孽》,方重用散文體翻譯喬叟用詩體寫成的《坎特伯雷故事集》,朱生豪用散文體翻譯莎士比亞劇本中的人物對白(原作為無韻詩體),等等。
(摘編自謝天振《論文學翻譯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文學翻譯過程中,追求譯作對原作在各方面的忠實并再現(xiàn)原作的精神風貌、文學意蘊和語言特色,實際上不可能完全做到。
B.創(chuàng)造性叛逆是由客觀層面的文化語境和主觀層面的文化傾向、認知表達水準等造成的,兩個層面中前者的規(guī)避難度更大。
C.《苦難的歷程》的英譯名《Road To Calvary》是英譯者有意為之,這使得該書的英譯本和原著相比多了一層宗教色彩。
D.創(chuàng)造性叛逆分為有意識型和無意識型兩種類型,節(jié)譯與編譯形成原因復雜,是兩種類型兼而有之的一種文學翻譯形式。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二采用總分結構,先總寫創(chuàng)造性叛逆有多種表現(xiàn),再分寫其在翻譯中的具體類型。
B.馬君武等采用不同語言形式翻譯拜倫的詩歌,語言形式的背后其實有中華文化的介入。
C.漢譯佛經所用術語多半不是直接由梵文翻譯而來,故中國古代佛經內容上可信度不高。
D.“二度變形”是由前譯者和重譯者在翻譯過程中均有不同程度的創(chuàng)造性叛逆造成的。
(3)根據(jù)材料二內容,下列判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龐德翻譯中國古詩時無視英語語法,省去了介詞,沒有主謂結構,這屬于個性化翻譯。
B.傅東華在翻譯小說《Gone With The Wind》時,中國化了小說中的地名,這屬于誤譯。
C.國內譯者在翻譯小說《查特萊夫人的情人》時,通常會刪減部分情節(jié),這屬于節(jié)譯。
D.紀德與巴羅合作,把奧地利作家卡夫卡的小說《城堡》搬上了法國舞臺,這屬于改編。
(4)兩則材料都涉及創(chuàng)造性叛逆,但論證方法卻有明顯差異。請結合材料內容簡要分析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
(5)2012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有學者說:“葛浩文、陳安娜等西方譯者對莫言作品不遺余力地改寫與重構,是莫言得以走出本土的重要原因?!比绾握J識葛浩文、陳安娜等西方譯者對莫言作品的“改寫與重構”?請結合材料內容談談你的看法。組卷:6引用:3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火
王愿堅 林大媽住在東山島的一個小山上,山前是一列大山嶺,山后靠海處是一片開闊的平地。林大媽的屋后有一片竹林。她和小兒子阿根,就靠這片竹林過日子。
林大媽已是六十多歲的人了,背彎,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偏偏不服老,每天拄著拐杖,夾著彎刀,鉆到竹林里,這里掃掃爛竹葉,那里給筍芽松松土,一磨蹭就是一天,有時不小心踩斷了一棵筍芽,她就心疼得一天吃不下飯去。
林大媽這樣沒死沒活地干,她是有打算的,這個打算在她心里已有十幾年了。十幾年前,她老伴臨死的時候,對她說:“你跟著我苦了一輩子……咱倆受點苦也算不了啥,只要孩子……無論如何得給他成個家,抱個孫子……”從那時起,林大媽就想積蓄點錢,好給孩子成家??墒牵齽偡e了幾個錢,要給大兒子阿桂成親,卻碰上蔣軍撤退,阿桂被抓去了,幾年的積蓄被搶得一干二凈,林大媽只好帶著小兒子過著苦日子。
但是,不管日子多么苦,林大媽給兒子成家的念頭始終沒有斷。蔣軍抓去大的還有小的,現(xiàn)在小兒子也長大了,當上了民兵;聽說在山下村里還找了個對象呢。
于是,林大媽干得更起勁了,把那又壯又直的好竹子一根根地揀出來,捆好放在一邊存起來,一有空就來看看竹垛,點點根數(shù),數(shù)數(shù)捆數(shù),心里盤算著:“到時拿幾捆換木料搭三間房子,剩下的賣給合作社,買布、買豬肉一定把喜事辦得風風光光的。”
就在這個時候,東山島的戰(zhàn)斗打響了。林大媽家前的那座大山上成了戰(zhàn)場,數(shù)不清的解放軍戰(zhàn)士攻上山去打敵人。
夜里伸手不見五指,阿根到民兵隊去集合了,林大媽靠在竹子垛上,摸著心愛的竹子。大炮“咕咚咕咚”震得人心跳,林大媽望望戰(zhàn)場,想起了那些抓走大兒子的蔣軍又來了,這群狗東西啊,我這竹子……
忽然,一陣腳步聲從竹林后面?zhèn)鬟^來,越來越近,接著幾十條黑影竄過來,為頭的壓低嗓子喊:“什么人?過來!”
林大媽嚇壞了,她哆哆嗦嗦地走過去,一下被那家伙抓住了。
“快說,這山上有沒有你們的解放軍?”
林大媽告訴他們,這山上沒有別人,只有她一個孤老婆子。
那人推她一把說:“去,燒開水!”
“沒有柴火!”林大媽稍微清醒了些。
“這里有!”外面的人拉進一捆竹子,“咔嚓咔嚓”折斷了,丟給她。
竹子,就是林大媽的命啊!現(xiàn)在,她忍住心痛,慢吞吞地把鍋里添上水,剛要擦洋火,一個將軍拉住她:“把門關起來,不要讓火光露出去!”林大媽關上門,點起火來。竹子在火里燒得啪啪地響,每響一聲,林大媽的心就抖一下,這不是燒竹子,簡直是燒她的心。
就在這時候,將軍們忙起來了。將軍軍官說:“再過半個鐘頭就開始,我們從海上摸到這里,要從后面打他們!只要打下前面的那個大山頭,”他用手朝大山一指,“我們就能占領全島。聽明白了沒有?”那個將軍軍官瞟了林大媽一眼,林大媽連忙轉過臉去,向灶坑吹了幾口氣,假裝沒聽見。
將軍的話,林大媽雖說不能全聽懂,但是意思是知道了。她閉著眼,心里好像燒滾了的鍋:這些土匪就是抓走大兒子阿桂的蔣軍!現(xiàn)在又來了!我得趕快去報告!可是怎么去呢?要是阿根在家就好了。
她想:我死了倒沒啥關系,只要人民解放軍能保住東山島,往后阿根就有好日子過。
她想著想著,忽然眼前一亮,聽見“啪”的一聲。她睜眼一看,原來將軍們正在搶水喝,一個將軍踢著了竹火,照得滿屋亮堂堂的。那個蔣軍軍官火了,就打了那家伙一個耳光。
這時,林大媽心里一下子亮了,她暗暗罵道:“畜生,你們怕火呀!”她有辦法了,趁著蔣軍不留意,拿著一盒火柴,偷偷地溜出屋子。
摸呀,摸呀,竹垛摸到了,她的心跳得很厲害,手也在發(fā)抖。她想這竹子就是準備給孩子辦喜事用的,只要火柴一擦,就要燒個精光,可是一想到屋里這些可恨的蔣軍,立刻把心一橫:“不,一定得燒,一定得讓解放軍知道!”她咬緊牙根,抓出三根火柴并在一起,“嚓!”一道亮光,焦干的竹葉一點就著,火苗著旺了?;鸨伙L一吹,一會兒,火柱沖上天空。
火光把敵人嚇壞了,一個將軍像瘋狗一樣撲向林大媽,因為怕解放軍聽見,沒敢放槍,林大媽掄起拐杖,拼上全力向將軍打去,接著一頭撞到將軍的懷里……
她醒來的時候,是大白天了,原來自己躺在擔架上,身邊站著阿根和一個姑娘,還有一大群解放軍同志!
林大媽望了望那堆竹子灰,兩眼直瞪著兒子,呆了半天,才想到昨夜的事,說:“孩子,我對不住你,你那竹子叫我燒了。”阿根向那個姑娘笑笑,又轉過臉對林大媽說:“媽,你不要心疼那竹子了。你知道,虧你那一把火才保住了咱們東山島哇!”
林大媽望望她那片可愛的竹林,望望解放軍同志,又望望兒子阿根和那個不認識的姑娘,愉快地笑了。
1954年2月2日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六十多歲的林大媽,背彎,眼花,牙也掉了半嘴,可是,她每天拄著拐杖,夾著彎刀,沒死沒活地干,就因為她不服老。
B.林大媽老伴臨死的時候對林大媽的囑托被林大媽一直牢記在心里,她過著苦日子,積了幾個錢,要給當民兵的兒子成親。
C.東山島的戰(zhàn)斗打響,“幾十條黑影竄過來”,林大媽擔心自己心愛的竹子被蔣軍糟蹋,又怕又恨,不由得“哆哆嗦嗦”起來。
D.林大媽望望可愛的竹林,再看看兒子和姑娘,“愉快地笑了”,暗示她已經確定這個姑娘就是兒子的對象,心里特別愉快。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對竹子的描寫貫穿全文,既寫出了竹子對林大媽的重要性,又象征著她正直而有氣節(jié)的精神。
B.“抓住”林大媽,“折斷”竹子等細節(jié)寫出了將軍蠻橫的軍閥作風,是為了與林大媽的勇敢形成對比。
C.本文第四段交代林大媽的家庭狀況,為后文“她醒來的時候”,看到“身邊站著阿根和一個姑娘”埋下了伏筆。
D.小說以東山島戰(zhàn)役為背景,不僅增強了故事的真實性,而且體現(xiàn)了小說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規(guī)律。
(3)本文標題“火”內涵意蘊豐富,請結合全文簡要分析。
(4)請以“林大媽”為例,談談小說塑造人物形象時運用了哪些表現(xiàn)手法。組卷:17引用:7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五代造紙技術承襲隋唐,但因南北封建割據(jù),社會動蕩,各地技術發(fā)展很不平衡。敦煌石窟所出西北地區(qū)制造的麻紙多不精良,書法亦不工。傳世的南方書法家楊凝式的《神仙起居法》用紙亦不精細,這毋寧說是反映了當時社會經濟不景氣的現(xiàn)狀。但當時統(tǒng)治者御用的“澄心堂紙”,
(1)下列句子中的“經濟”和文中畫橫線處的“經濟”,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宋史》中說,王安石“以文章節(jié)行高一世,而尤以道德經濟為己任”。
B.常人記述此事,累千言而不辦:使高手為之,三百字足矣,何等經濟!
C.郭紹虞先生題書,同一冊書買三本,方便剪貼,也因其經濟較為寬裕。
D.制造業(yè)供需回升,表明在疫情影響逐漸減弱后,經濟水平有明顯改善。
(2)請在文中橫線外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組卷:17引用:19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jù)要求作文。
“我深怕自己本非美玉,故而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半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边@句話出自小說《山月記》亦可視為世上無數(shù)才華橫溢卻拙于鍛造、滿懷理想又為現(xiàn)實所困的年輕人所做的自敘。對此,作為新時代的青年學子你有怎樣的體驗與思考?寫一篇文章,談談自己的看法。
要求: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選,題目自擬。②明確文體,不得寫成詩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組卷:9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