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學年云南省大理州賓川四中高一(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9分)
-
1.閱讀下面的論述文,完成下列各題。
找回對漢字的熱愛
張頤武 漢字是中國文化的載體,是中國人用于表達思維的文字符號,豐富多彩,博大精深。
中國人有個經(jīng)典的說法,叫“讀書必先識字”。漢字是中華文化存在的基礎(chǔ)。漢字承載了許多歷史記憶,每個字都有文化內(nèi)涵和很長的演化傳承;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和符號,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漢字起的作用,所謂“書同文”;漢字是當代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載體,它的文化內(nèi)涵豐富豐厚。
在我看來,漢字之美,首先是形之美,一點一畫,精妙組合。其次是意之美,漢字是表意文字,造字有六法,許多字都有自己的內(nèi)涵和復雜的演變歷史,其中的意蘊很美。再次是聲韻美,漢字組合成詩文,聲韻組合很美。
二十世紀至今,漢字的書寫方式發(fā)生了兩次重大變化,從軟筆到硬筆,從書寫到輸入。兩次變化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應用漢字的方式。當然,簡體字成為規(guī)范的正體字也是漢字在二十世紀的重大的、不可逆的深刻變化。簡體字是今天全球漢字應用的主流,也是漢字的現(xiàn)代規(guī)范寫法。這些變化之中,不變的是漢字本身。
如今,雖然漢字的普及程度,即識字率比過去任何一個時代都大有提高,但我們對漢字的使用情況卻大不如前,胡亂書寫、使用漢字的狀況層出不窮,更別提遣詞造句的水平。比如微博,不過一百多字,但這一百多字卻缺乏美感,乏味、單調(diào),常出現(xiàn)成語使用不當、錯別字等現(xiàn)象。還有一種情況更為普遍,那就是提筆忘字,認得字卻想不起如何書寫。這種情況在成年人身上更為常見。
技術(shù)的發(fā)展帶來了便利,使用電腦打字讓撰寫文章、與他人交流都變得更為快捷。但同時,這種便捷卻無形中阻礙了我們對漢字的興趣。追求速度的心態(tài)讓我們一味求快,卻忽視了漢字本身的意蘊。莫言就曾說過,使用電腦敲字撰文會使他常順手選用電腦提供給他的一些詞匯,而無法組織出具有獨特意蘊的新詞匯,所以他最終放棄使用電腦進行創(chuàng)作。另外,如今學生普遍課業(yè)重、壓力大,常為了考試而囫圇吞棗地接收學校老師授予的一切知識,這些知識不經(jīng)過消化吸收、沒調(diào)動興趣,很容易學了便忘。
我們總以為漢語、漢字是我們的基本技能,如同吃飯走路一樣無需投入過多學習精力。這種認識偏差常導致我們在學習過程中,主觀地輕視學習漢字、漢語的重要性,一味追求數(shù)理化或英語能力的提高,最終導致我們在學生期間就不曾打下牢固的應用漢語、書寫漢字的能力。我常遺憾地發(fā)現(xiàn),一些中文系、新聞系的大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非常糟糕。
當然,隨著經(jīng)濟的發(fā)展,我們在解決了最基本的溫飽需求、完成了最基本的文化學習后,也開始逐漸意識到傳統(tǒng)文化的缺失,對知識有了精益求精的追求,因此社會開始重視漢字的讀寫。在這樣的背景下,一些相關(guān)的電視節(jié)目應運而生。這是一個好現(xiàn)象,是一個好的開始。
我學中文出身,卻也常感于自己文學水平、文字使用能力的不足,也會出現(xiàn)提筆忘字的情況。因而,我覺得漢字、漢語是需要終身學習的。我們需要找回對漢字的熱愛,找回對母語的熱愛。
(選自《新湘評論》2013年第24期,有改動)(1)下列選項不屬于“漢字”作用的一項是
A.漢字承載了許多歷史記憶,每個字都有文化內(nèi)涵和很長的演化傳承。
B.漢字是中華文明的載體和符號,中華文明的連續(xù)性很大程度上得益于漢字。
C.漢字造字有六法,許多字都有自己的內(nèi)涵和復雜的演變歷史。
D.漢字的文化內(nèi)涵非常豐厚,是當代文化傳播和交流的載體。
(2)下列做法不屬于“找回對漢字的熱愛”措施的一項是
A.領(lǐng)悟漢字本身的意蘊,體會漢字的形之美、意之美和聲韻美。
B.加強對傳統(tǒng)文化重要性的認識,推出漢字讀寫的電視節(jié)目。
C.掌握漢語、漢字的基本技能,提高應用漢語、書寫漢字的能力。
D.減輕學生課業(yè)負擔,減輕學習壓力,呼吁學生少上網(wǎng)和少發(fā)微博。
(3)下列說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二十世紀至今,漢字的書寫方式發(fā)生了兩次重大變化,每次變化都深刻地改變了我們應用漢字的方式。
B.我們總以為學習漢語、漢字無需投入過多的精力,這種認識偏差使得中文系、新聞系的大學生遣詞造句的能力都非常糟糕。
C.使用電腦打字讓撰寫文章、與他人交流都變得更為快捷,但這種便捷最終導致了人們忽視漢字本身的意蘊。
D.當今社會,胡亂書寫、使用漢字的狀況層出不窮;提筆忘字,認得字卻想不起如何書寫的現(xiàn)象則更為普遍。組卷:4引用:5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游褒禪山記
王安石 褒禪山亦謂之華山。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禪”。今所謂慧空禪院者,褒之廬冢也。距其院東五里,所謂華山洞者,以其乃華山之陽名之也。距洞百余步,有碑仆道,其文漫滅,獨其為文猶可識,曰“花山”。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其下平曠,有泉側(cè)出,而記游者甚眾,所謂前洞也。由山以上五六里,有穴窈然,入之甚寒,問其深,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謂之后洞。余與四人擁火以入,入之愈深,其進愈難,而其見愈奇。有怠而欲出者,曰:“不出,火且盡?!彼炫c之俱出。蓋余所至,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然視其左右,來而記之者已少。蓋其又深,則其至又加少矣。方是時,余之力尚足以入,火尚足以明也。既其出,則或咎其欲出者,而余亦悔其隨之而不得極夫游之樂也。
于是余有嘆焉。古人之觀于天地、山川、草木、蟲魚、鳥獸,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無不在也。夫夷以近,則游者眾;險以遠,則至者少。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之觀,常在于險遠,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隨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與力,而又不隨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為可譏,而在己為有悔;盡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無悔矣,其孰能譏之乎?此余之所得也。
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書之不存,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何可勝道也哉!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四人者:廬陵蕭君圭君玉,長樂王回深父,余弟安國平父、安上純父。至和元年七月某日,臨川王某記。
(選自普通高中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必修2》)(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2)下列句中劃線的詞語與現(xiàn)代漢語意思相同的一項是A.則其好游者不能窮也 好:喜好 B.而世之奇?zhèn)?、瑰怪、非常?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觀 觀:景象 C.至于幽暗昏惑而無物以相之 相:幫助 D.后世之謬其傳而莫能名者 名:名稱
A.比好游者尚不能十一
B.于是余有嘆焉
C.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
D.此所以學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3)下列對文章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記敘與議論相結(jié)合的散文,闡釋了“學者”治學的道理。
B.文章第一、二段是記游,記敘褒禪山的來歷和登山游賞的過程。
C.文章第三、四段是議論,借游賞經(jīng)歷抒發(fā)一番有關(guān)治學的心得體會。
D.文章寫作技巧高明,記游是重點,為后文的議論作了很好的鋪墊。
(4)請把上面文言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唐浮圖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
譯:
②今言“華”如“華實”之“華”者,蓋音謬也。
譯:組卷:12引用:1難度:0.9 -
3.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下列各題
歸園田居(其二)
陶淵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①.白日掩荊扉,虛室絕塵想。
時復墟曲 ②中,披草共來往。相見無雜言③,但道桑麻長。
桑麻日已長,我地日已廣。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注】①輪鞅:指車馬。②墟曲:鄉(xiāng)野。③雜言:塵雜之言,指仕宦求祿等言論。
(1)此詩著意寫鄉(xiāng)居生活的寧靜。前八句是怎樣表現(xiàn)這種寧靜的?請簡要分析。
(2)結(jié)尾四句運用了什么手法?表達了怎樣的情感?組卷:4引用:1難度:0.7
四、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10.參照示例對“和諧”的理解和表達,請你從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個人層面“愛國”“敬業(yè)”“誠信”“友善”中選擇一個,寫出自己的理解。要求至少運用一種修辭手法,不超過30個字。
示例:和諧是一個優(yōu)美的音符,為社會譜寫了動聽的樂章。(修辭:比喻)組卷:19引用:3難度:0.3
五、寫作(60分)
-
11.閱讀下列材料,完成作文。
有報道說,泰國國際航空大眾有限公司在華招空姐面試時,就考了有關(guān)《紅樓夢》的問題。記者問:“為什么要提這樣的問題?”泰航一高層人士回答了記者的提問,“我們這次就是想招具有中國特色的空姐,如果連中國四大名著都沒讀過,怎么能稱得上有中國特色?所以,不知道《紅樓夢》,沒讀過《水滸傳》的,我們堅決不要?!?br />請以“名著”為話題,自擬題目,自定立意,除詩歌外文體不限,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組卷:15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