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福建省泉州市南安三中高一(上)月考語文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9/20 18:0:8
一、非連續(xù)性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進入21世紀,互聯(lián)網的發(fā)展使社會生活方式發(fā)生了顛覆性的變化?!拔ⅰ睍r代的文藝批評活動也走進文藝批評的版圖里。
在一個人人都有麥克風的時代,文藝批評活動的主體大大擴張了。朋友圈的點贊、微博的跟帖、“豆瓣”的批注、短視頻的彈幕……都可以視為一種“微話語”批評。有學者將“微”時代的批評主體命名為“微眾”?!拔⒈姟敝黧w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專業(yè)與業(yè)余的界限,超越了過去“批評家/藝術家”的門檻,是媒介時代藝術生產的參與者、欣賞者、評論者、創(chuàng)作者。微眾批評主體完全不同于傳統(tǒng)紙媒的單向性主體,是一種“在線交互主體”。在微圈里,微眾批評就是一種“欣賞者即批評者,批評者即創(chuàng)作者”的在線交互主體活動,因為微圈里批評者之間可能有多次、多層的互動,從而不斷產生新的意義。從嚴格意義上說,只做點贊動作很難說是批評,只能說是一種欣賞,就如古代小說評點中常見的“好”“妙”一樣,因為表明了態(tài)度,從廣義上也構成了批評。欣賞是一種態(tài)度,如果繼續(xù)展開發(fā)表意見與評論,就構成了文藝創(chuàng)作,更不用說通過剪輯來臧否作品了。微眾批評常常是通過接收、反饋、回應等在線互動來產生意義的。
微眾批評的活動形態(tài)在文體上的表現(xiàn)往往與紙媒有很大差異,它零散、簡短、即時,語言幽默且?guī)еS刺性,有時甚至是顛覆性的。微眾批評的丈體與傳統(tǒng)意義上的專業(yè)批評,尤其是刊物的長篇大論相距甚遠,但從適應傳媒時代和技術時代的發(fā)展看,這種文體恰恰也構成了一種革命,或者是一種“破體”。伊格爾頓說過:“革命的藝術所改造的不止是藝術生產的內容,也包括它的形式?!睆挠∷⑽幕瘯r代到電子媒介時代,為適應讀者接受的需要,文藝批評也根據媒介時間的分布改造自己的文體。當下,短評、彈幕、跟帖、批注、視頻剪輯與重組等就成為新的批評文體。在人機不離、媒介時間分成若干片段的當下,還有誰能花半個小時或者一個小時去讀一篇一萬字的文學評論呢?除非是學院派批評家與職業(yè)批評家。就連文學批評專業(yè)刊物的微信公眾號也要對長文做節(jié)選發(fā)表,以拉近與讀者的距離。報紙上的文學批評專欄,也提倡兩千字以內的短文。批評家們開始主張將學術文章、文學批評、散文隨筆、演講談話等融會一體,進行“破體寫作”。文章的破體化、簡短化已經成為當今微眾批評的趨勢。
微眾批評的活動動機也呈現(xiàn)出多樣與復雜,而不僅僅是為了批評。自娛、社交與刷存在感相融合是微眾批評的首要動機?!皬椖弧痹谝曨l播放某一節(jié)點,討論劇情、品評人物、聚焦細節(jié),這種互動方式使彈幕不同于一般針對劇情和表演進行評價的文藝評論,而顯示出參與式文化的特征。視頻內容成為引發(fā)話題的媒介,觀眾借助參與式對話,或展示知識儲備、或尋求文化認同、或制造相互陪伴的氛圍。可以說,彈幕是對過去客廳式集體觀劇、閑聊式社交文化的虛擬化轉換,是一種新型網絡社交文化?!钡诙€動機是賺流量。有流量才有關注度,這導致大量以短視頻剪輯進行的文藝評論以賺流量為主要目的。第三個動機是商業(yè)性,如豆瓣影評,如抖音直播夾帶廣告。當然,不可否認,微眾批評中也有超越這些動機的比較純粹的文藝批評。
微眾批評主體的多元化與在線交互主體性批評活動形態(tài)的破體化與簡短化,以及活動動機的多樣化,改變了文藝批評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拔ⅰ睍r代的文藝批評,如何走向正向建構,獲取它的價值與意義?
一是處理好個人意見與公共空間的關系?!拔ⅰ睍r代的文藝批評雖然是個人發(fā)表意見,有時是即興的,但話語一旦出口,就進入了公共空間,每個人的虛擬空間既是獨立的又是共通的話語空間。網絡文藝批評可以以個體化的表達方式呈現(xiàn),但不能違背公共空間應有的道德、法律底線。如果一味地強調個人意見,為“博位”而“出圈”,就有可能失范。
二是要處理好專業(yè)批評與非專業(yè)批評的關系。微眾批評大多數(shù)是非專業(yè)的、即興的批評,要求它具有專業(yè)性也不現(xiàn)實,但是從接受者的角度看,許多人還是希望有專業(yè)性的批評或者帶有專業(yè)性的批評存在。缺乏文本細讀的批評,沒有學理性基礎的批評,難以滿足接受者的閱讀需要。學院派批評家要向微眾批評中的優(yōu)秀者學習,積極介入媒介分眾化時代,適應微眾的文化與審美需要。而微眾批評中的非專業(yè)批評,也要向專業(yè)化批評學習。承認微批評存在的合理性與現(xiàn)實性,并不一定就排斥文藝批評的專業(yè)性。只有專業(yè)化,批評才能走近藝術、推進藝術。在“微”時代,提倡專業(yè)性與非專業(yè)性的融合才是“自我調控”的最好途徑。單小曦也強調要“實現(xiàn)新媒介文藝批評的新專業(yè)化”,形成“內外綜合”的模式,調和數(shù)字文化背景下的粉絲批評家和學者批評家身份,做到“粉絲學者化”和“學者粉絲化”。
(摘自蔣述卓《“微”時代文藝批評活動的定位與正向構建》,有刪改)
材料二:
文學批評是對作品的價值判斷,它需要的是審美判斷力。這個能力,一方面是天賦,即對文學藝術的直覺;另一方面也需要后天培養(yǎng),就是大量讀書,讀好書,開闊視野,提高自己的學養(yǎng)。梁實秋說:“在中外文學史上尚沒有一個人能??坎艢舛蔀榕u家的。批評家必須多少具備一點‘學者’的氣質,對于文藝作品不僅要博覽,而且要精研,對于文藝發(fā)展的歷史必須有系統(tǒng)的探討,對于有關文藝的學科必須有相當徹底的領悟?!?br /> 從事文學批評,對文本的感覺才是關鍵。文學批評回到文本,做文本細讀,這是真正的批評之路。當下的文學批評太社會化、文化化、心理化,甚至人情化了,洋洋灑灑,文采飛揚,但都是不及物的批評,把里面的作品和作家,換一個其他的,這篇文章照樣成立。優(yōu)秀的批評家,需要豐厚的學養(yǎng),要讀很多經典作品,要讀很多理論書,但最關鍵的是要將這些理論化成自己的血肉,化成自己的慧眼。
(摘編自楊光祖《文學批評:價值判斷和文本細讀》)
(1)下列對原文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微眾”主體,消除了身份界限,也消除了專業(yè)與業(yè)余的界限,超越了過去“批評家/藝術家”的水平。
B.點贊也是文藝批評,因為表明了微眾的態(tài)度;更是一種欣賞,就如古代小說評點中常見的“好”“妙”一樣。
C.除了學院派批評家與職業(yè)批評家,沒有人會花半個小時甚至一個小時去讀一篇比較長的文學評論。
D.“彈幕”是一種新型網絡社交文化,具有參與式文化的特征,通過多層次的在線互動,產生新的意義。
(2)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人都有麥克風”,形象地寫出了微時代信息傳播的特征;“點贊”“跟帖”“彈幕”等顯示出評論的參與之廣。
B.報紙上的文學批評提倡短文,連專業(yè)刊物的公眾號也對長文做節(jié)選發(fā)表,這說明簡短化成為微眾批評的趨勢之一。
C.“微”時代的文藝批評是即興的,非專業(yè)的,盡管微眾發(fā)表的是個人意見,但也不能違背應有的道德、法律底線。
D.梁實秋先生認為,成為批評家要靠對文藝作品的博覽精研,對文藝學科知識的系統(tǒng)研究與徹底領悟,而不僅靠才氣。
(3)下列選項,不能作為材料二的論據的一項是
A.劉勰在《文心雕龍》中指出進行文學批評的方法:“凡操千曲而后曉聲,觀千劍而后識器;故圓照之象,務在博觀?!?br />B.王國維在他的文學批評著作《人間詞話》中提出并深入論述了“境界說”,并將“境界”視為詩詞的創(chuàng)作原則和批評標準。
C.朱熹強調要做好詩歌批評,首先應先吟詠四五十遍方可看注,然后再吟詠三四十遍,“使意思自然融液浹洽,方有見處”。
D.有的批評家不細讀作品就理直氣壯地發(fā)言,經常用一些“大詞”評價作品,動不動就“里程碑”“史詩性”“開創(chuàng)性”等。
(4)微眾批評與傳統(tǒng)紙媒的文藝批評相比,有哪些特點?
(5)結合材料分析,怎樣“實現(xiàn)新媒介文藝批評的新專業(yè)化”?組卷:5引用:4難度:0.5
二、文學類閱讀(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掌燈人
閆紅 我五歲那年,搬到父親所在報社的家屬院。我家在巷子里靠西邊,東邊的院子空著,高高地長滿了草,夏天里會開出花朵,有風沒風都輕輕曳動。①我經常一個人溜進去,唱歌,跳自己編的舞蹈,像個原始人,體會那沒有章法的快樂。
空院子朝東是某官員家,再朝東就臨近巷口了,住著王叔一家,他們家異常安靜,只是偶爾會飄出琴聲,是他們家女兒在練琴。王叔是副刊編輯,恢復高考后第一屆大學生,在二十世紀80年代初,算得上高學歷。有幾回,我在我爸辦公室里寫作業(yè),王叔閑閑地踅進來,丟過來一本《詩歌報月刊》或是別的什么知名刊物,上面往往是他的新作,讓我心氣極高的老爸,也為之嘆服。
在當時普遍雞飛狗跳的生活中,王叔一家活出了某種優(yōu)裕的規(guī)整,我本能地有一種距離感,遠遠看見了心里也會犯難,不知道該不該像對別的叔叔伯伯那樣打一聲招呼。我隱隱感到,他看不上這些俗世規(guī)矩,②況且,許多時候,他的眼神也是飄忽的,我就是打招呼,他也看不見吧。
這種狀況到我十四歲那年被打破。那年我讀初二,學習成績一般,唯有作文寫得還行,五四青年節(jié)前,班主任囑我寫首詩在學校的慶?;顒由侠收b,我花了一節(jié)數(shù)學課的時間,寫了出來。在家里試著朗誦時,被我爸聽到了,他當然認為這是一首佳作,但殘存的理性告訴他,還是應該聽一聽業(yè)內人士的意見。他拿著這首詩,來到王叔家,王叔看完后,說:“不錯,不錯?!?br /> 這讓我爸更加興奮,說王叔向來眼高于頂,能說兩個“不錯”,那一定是真不錯。又過了幾天,我爸說,王叔讓他轉告我,把那首詩謄抄給他,可以在副刊上登一下。
那是我發(fā)表的處女作。我心中感謝王叔,卻還是很畏懼他,要不要打招呼這件事,比以前更加困擾我,但無疑,我寫作的熱情提高了,開始在閑暇時寫點自己想寫的東西。
有一次,我寫了一篇對于三十歲的向往的文章,以我如今四十歲的高齡,看三十歲的姑娘都是少女,但在我十四歲的時候,卻覺得三十歲的女人,已經飽經滄桑,只是那滄桑是美麗的,因此讓我向往。
我爸作為第一讀者讀完,完全找不到北,只好又拿去給王叔看。在我爸回來之前,我心里一直是忐忑的,我想他會怎么說呢?矯情?無病呻吟?大人不會懂這種感受,何況,我自己也覺得,我有意無意地將某種情緒放大了。
我爸很快就回來了,讓我跟他一塊兒去王叔家。當著我的面,王叔嘲笑了我爸審美落伍,說他不能看懂這種文字里的“情懷”,又從書架上取下幾本書,讓我拿回去看看,其中有兩本是三毛的,還有一本是都德的《磨坊文札》。一個新世界就此打開,我的閱讀和寫作,進入了一種全新的狀態(tài),我想寫什么就寫什么,想怎么寫就怎么寫,那些不易說出口的心事,言過其實的情緒,以及突兀得不合乎語法的表達,王叔都能看出好處來。有的,他還會拿去發(fā)在報紙上。
此外,王叔還有一種讀書人罕見的慷慨,他把自己才買的書《文化苦旅》借給我看。③有時,王叔也不是很認真地薦書,但三言兩語中就能讓我有種領悟。比如,他說杜甫好,我原本是喜歡王維和李白更多一點的,對于杜甫,只知道《石壕吏》這些政治正確的“史詩”,但王叔將“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隨口一念,我也頓感驚心。
王叔也跟我說魯迅好,也是隨口念出幾個句子,我曾經有口無心地背下來的句子,被他念出了奇妙的質感,我再去看魯迅的文字,果然如香菱學詩所形容的,仿佛舌尖上有個幾千斤重的橄欖。有一段時間,我讀魯迅讀得如醉如癡,如今看魯迅,不再全盤接受,但我依然愛他銀鉤鐵畫般的文字,感謝王叔,讓我早早感受到那種美。
我再大一點的時候,他又對我說,不要再讀三毛了,其實她有一點矯情。他交給我的書,是《異端的權利》和《人類群星閃耀時》。有時,他也會把最新出的《讀書》交給我,說里面有篇什么什么文章,你可以看看。
他不只是這樣待我,那幾年,小城里但凡寫得好一些的作者,都會被他所注意,我常常會聽他愉快地說起,誰誰寫得不錯,雖然俗了一點,但那種俗有俗的好;誰誰讀書很多,筆法艱澀,但像書法里的枯筆,也是一種美。他的那種孜孜然,超出了一個編輯的本分,我不知道是什么讓他樂此不疲。下面縣市的作者經過小城時,甚至都住在他家里。
在1999年底,感覺很難在合肥生存下去,給王叔打電話,想回小城到他手下謀個生計——他時任某周刊總編,他卻堅決地說,你不要回來,你回來干嗎?
在當時,我是有點怨艾的。數(shù)年后,才覺出他的用心良苦,我只身一人,為什么不走得更遠一點呢?我感謝他當時堅定的拒絕。
這幾年,我跟王叔見面不多,有一次,他途經我家,同行者為一對夫婦和一個小姑娘,他說這小姑娘擅長寫劇本,他帶他們去找他的一個同學,看看能否有更多機會。我心中失笑,在這個女孩身上,我看到當年的自己。
我慶幸我在那條巷子里遇見王叔,在人的一生中,有許多次遇見,遇到友誼,遇到愛,遇到懂得,遇到崇拜……遇到一個領路人尤其重要。
④在如吸墨紙一般,隨便吸收個什么就能暈染得一塌糊涂的年紀,遇到一個有水準、可信任而且還助人為樂的人是多么好,他讀過的書,走過的路,看過的云,起伏過的心思,都有可能成為你的某個起點,你一下子就站到那里,然后走下去。
而王叔最讓我敬重的地方是,他總希望,有一些人,能走得比他更遠。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叔對于“我”作品的肯定,以及讓我看《磨坊文札》《文化苦旅》之類的書,對于我的寫作生涯起到了很好的引領作用。
B.王叔經常在一些有名刊物上發(fā)表作品,父親也時常拿著女兒的作品向王叔請教等都表現(xiàn)出王叔業(yè)務精湛,有水準。
C.文章寫王叔評價小城里的作者時,提到其“孜孜然”和“樂此不?!?,前者凸顯行為上的勤勉,后者則強調精神上的快樂。
D.從文章結尾部分可知,所有遇見中,遇見領路人尤為重要?!拔摇睉c幸見王叔,由于他的引領,“我”比他走得更遠。
(2)對文中畫線句子的分析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語句①中的“溜進去”“像個原始人”“沒有章法”凸顯作者兒時充滿活力,天真爛漫。
B.語句②中“飄忽”一詞寫出王叔眼神的不集中、不固定,表現(xiàn)其清高、自以為是的特征。
C.語句③中的“也不是很認真”并非指的是敷衍塞責,而是“隨意”“若不經意”之意。
D.語句④中的“一塌糊涂”本來指狀況極其糟糕,此處更強調對于所接觸事物的無法把握。
(3)根據文本內容,簡述“我”在與王叔交往時的情感變化過程。
(4)文章題目為“掌燈人”,可是主體中并未出現(xiàn)“掌燈人”一詞,以此命名是否合理?請談談你的看法并闡述理由。組卷:19引用:3難度:0.5
六、選擇題組(本題共2小題,15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江南河港交流,且又地濱大海,湖沼特多,故空氣里時含水分;到得冬天,不時也會下著微雨,而這微雨寒村里的冬霖景象,又是一種說不出的悠閑境界。你試想想,秋收過后,河流邊三五人家會聚在一個小村子里,門對長橋,窗臨遠阜,這中間又多是樹枝槎椏的雜木樹林;在這一幅冬日農村的圖上,再灑上一層細得同粉也似的白雨,加上一層淡得幾不成墨的背景,你說還夠不夠悠閑?若再要點些景致進去,則門前可以泊一只烏篷小船,茅屋里可以添幾個喧嘩的酒客;天垂暮了,還可以加一味紅黃,在茅屋窗中畫上一圈暗示著燈光的月暈。人到了這一個境界,自然會胸襟灑脫起來,終至于得失俱亡,死生不問了。我們總該還記得唐朝那位詩人做的“暮雨瀟瀟江上村”的一首絕句罷?詩人到此,連對綠林豪客都客氣起來了,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
一提到雨,也就必然地要想到雪?!阿賍____”自然是江南日暮的雪景?!阿赺____”,則雪月梅的冬宵三友,會合在一道,在調戲酒姑娘了?!阿踎____”,是江南雪夜,更深人靜后的景況。“④_____”,又到了第二天的早晨,和狗一樣喜歡弄雪的村童來報告村景了。詩人的詩句,也許不盡是江南所寫,而做這幾句詩的詩人,也許不盡是江南人,但這幾句詩來描寫江南的雪景,豈不直截了當,比我這一枝愚劣的筆所寫的散文更美麗得多?
(1)下列各項中,和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使用的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B.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C.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D.想當年,金戈鐵馬,氣吞萬里如虎。
(2)給文中畫橫線的部分填上恰當?shù)脑娋?,符合原文意境的一項?nbsp;A.①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②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③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B.①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②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③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C.①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②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④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D.①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開 ②晚來天欲雪,能飲一杯無? ③寒沙梅影路,微雪酒香村 ④柴門聞犬吠,風雪夜歸人 組卷:0引用:1難度:0.5
八、話題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文字,根據要求作文。
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田間完成了偉大的創(chuàng)造,挑起全球的飽食之擔;全國勞動模范張秉貴用他心頭的“一團火”溫暖別人,照亮別人;鐘揚教授的足跡延伸到植物學家的“無人區(qū)”,投身于科普、教育工作……試問,哪一個偉大的成就不是源于內心的熱愛?
請結合自己的經歷、體驗或感悟,以“因為熱愛”為話題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議論文。立意自定,標題自擬,不得抄襲,不得套作。組卷:9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