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9-2020學年四川省成都外國語學校高二(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駝鈴古道絲綢路,胡馬猶聞唐漢風。”古代絲綢之路架起了一座交流物產、連通人心的橋梁,對我國各民族交流融合、對東西方經(jīng)濟文化交往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古代絲綢之路大體有草原道、綠洲道、茶馬道以及海上道四條。除了漢族,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也是絲綢之路的重要開拓者,他們的馬隊和駱駝隊踏出了一條橫貫歐亞大陸的草原絲路。他們的遷徙浪潮、相互交往以及游牧經(jīng)濟特點,使其自然而然地成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繼月氏、匈奴之后,鮮卑、吐谷渾、吐蕃、回紇、黨項等民族,都曾和絲綢之路結下不解之緣,有的甚至一度控制了草原道和綠洲道,成為經(jīng)營東西方貿易的主角。公元439年,鮮卑建立的北魏政權統(tǒng)一了我國北方,使絲綢之路自漢代以來再度繁榮起來。北魏、西夏占據(jù)河西走廊后,吐谷渾控制的“青海道”和吐蕃控制的“青唐道”成為中原和南方通往西域的通道。因此,“青海道”又稱“吐谷渾道”,“青唐道”又稱“吐蕃道”。再看回紇,其與唐朝貿易換回的綢絹,除了供貴族享用,還通過“草原道”大量轉輸?shù)轿鞣健!鞍彩分畞y”后,吐蕃完全占據(jù)了河西走廊及隴右地區(qū),傳統(tǒng)的絲綢之路東段受到阻遏,唐朝和西域各國的交往一度繞道回紇居住地。因此,這一時期的草原絲路有“回紇道”之稱。
          在肯定我國古代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為絲綢之路的開拓與繁榮做出重要貢獻的同時,更要充分認識中原王朝的主體作用。張騫出使西域之后,漢、唐、元、明各朝代為了經(jīng)營西域,保障絲綢之路暢通,在絲綢之路沿途設置館舍以提供食宿,建立都護府、都督府等以加強治理。這些措施對保障絲綢之路的暢通和安全具有決定性作用。
          絲綢之路密切了我國古代民族關系,也密切了東西方關系。中原、江南以及巴蜀的名茶不僅輸入西域、青藏高原與漠北,也輸入西方。在西夏與宋朝的貿易中,“惟茶最為所欲之物”。同時,西域和中亞、歐洲的物產和文化也傳入內地,今天內地隨處可見的石榴、葡萄、大蒜、菠菜等,都是漢朝時從西域傳入內地的。到了唐朝,絲綢之路的東端終點長安、洛陽成為西域文化的薈萃之地,上至宮廷、下至百姓無不受西域文化的影響,穿胡服、食胡餅、聽胡音成為時尚。到了宋朝,中國的茶葉和絲綢被大量販運到西方,西方的瑪瑙、琥珀、琉璃等被大量轉售到中國。元朝時,中國的雕版與活字印刷術、火藥等通過絲綢之路傳到歐洲,歐洲和阿拉伯的天文、數(shù)學、醫(yī)藥、建筑等科學技術也傳入中國。
          中華民族是諸多民族相互接觸、融合形成的多元統(tǒng)一體,在其形成過程中,絲綢之路是重要的溝通渠道與交流舞臺。絲綢之路像一條紐帶,聯(lián)結著農耕文明和游牧文明,聯(lián)結著內地漢族人民與邊疆少數(shù)民族人民。當前,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續(xù)寫古代絲綢之路的傳奇,它不僅會繼續(xù)描繪我國各民族交流融合五彩斑斕的畫卷,還會進一步架起東西方各民族交流交往的橋梁。
    (摘編自杜建錄《絲綢之路是民族交流融合的舞臺》)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表述,正確的一項是
     

    A.鮮卑、吐谷渾、吐蕃等少數(shù)民族曾一度控制了絲綢之路的草原道和綠洲道,成為當時經(jīng)營東西方貿易的主角。
    B.北方和西北游牧民族與漢族一起用馬隊和駱駝隊踏出了一條橫貫歐亞大陸的草原絲路,成為古代絲綢之路上的重要角色。
    C.絲綢之路的東端終點長安和西安在唐朝時成為西域文化的薈萃之地,當時的朝野上下無不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
    D.深入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有助于推進沿線國家和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促進我國各民族的融合及東西方各民族的交往交流。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篇引用詩詞名句,既交代了論述對象,提出了觀點,又增加了文采。
    B.第三段首句具有承上啟下的作用,引出本段論點,舉鮮卑、吐谷渾、吐蕃等少數(shù)民族的事例證明他們都曾與絲綢之路結下不解之緣。
    C.第四段首句是本段中心句,為了證明該論點,采用舉例論證。作者選取了張騫出使西域,及漢、唐、元、明時的具體事例作為論據(jù)。
    D.唐朝時的長安、洛陽成為西域文化的薈萃之地,宮廷、百姓皆受到西域文化的影響,而中華文明對西方的影響式微。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絲綢之路在漢、北魏、唐、宋、元等朝代比較繁榮,但因戰(zhàn)亂等因素的影響,它在歷史上也有過衰落的時候。
    B.“青海道”“青唐道”和草原絲路之所以又稱“吐谷渾道”“吐蕃道”和“回紇道”,是因為它們曾分別被吐谷渾、吐蕃和回紇控制過。
    C.在西夏和宋朝的貿易中,“惟茶最為所欲之物”,這說明當時西夏人已有飲茶的習慣,可見物產上的互通有無也可改變人們的生活方式。
    D.從生活中常見的胡桃(核桃)、胡瓜(黃瓜)、胡豆(蠶豆)、胡蘿卜等農產品的名稱可以看出,它們很可能是從西域傳入中原的。

    組卷:6引用:3難度:0.7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自5G面世以來,人們最關注的話題就是,5G技術跟傳統(tǒng)的3G、4G技術有什么區(qū)別?
          全國政協(xié)委員、北京交通大學教授鐘章隊介紹,傳統(tǒng)的3G、4G技術主要影響人們的通信方式,而5G主要應用于“人-機-物”互聯(lián),將解決人與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溝通,更多的是實現(xiàn)與垂直行業(yè)融合,提升垂直行業(yè)信息化水平。“5G的大規(guī)模應用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社會信息化水平將顯著提升。人們每時每刻都能享受高速寬帶網(wǎng)絡沖浪服務,打破環(huán)境、時間限制。”
          技術的進步往往是層累疊加,比如越來越快的處理器,越來越清晰的屏幕,以及越來越快的網(wǎng)絡速度。這些變化甫一出現(xiàn),便將帶來革命,科技創(chuàng)新無疑會使這場革命加速。
          2019年將是5G元年,也將是5G競爭真正開始的一年……
          網(wǎng)絡與交換技術國家重點實驗室副主任、北京郵電大學教授彭木根示,“人-機-物”互聯(lián)未來將成為常態(tài),物聯(lián)網(wǎng)或成為最大的主戰(zhàn)場,各種物聯(lián)應用將層出不窮。同時,彭木根也提醒,5G技術在為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因其特有性質,也將帶來信息安全和用戶個人隱私等方面的問題。
    (摘編自《全國兩會“聯(lián)姻”5G:科創(chuàng)引擎轟鳴,強國未來可期》,2019年3月3日,人民網(wǎng))材料二
    我國1G-5G的發(fā)展歷程
    類別 特點 規(guī)模
    1G語音時代 1987年蜂窩移動通信系統(tǒng)正式啟動,標志著移動語音通話的1G時代到來。 不詳
    2G文本時代 具有通話和簡單的文本傳送功能,無法直接傳送電子郵件等信息。 截至2012年底,用戶達8.7億。
    3G圖片時代 傳送聲音及數(shù)據(jù)信息,可無限漫游,處理圖象、視頻等多媒體形式,提供網(wǎng)頁瀏覽、電話會議等信息服務。 截至2014年,用戶達4.85億。
    4G視頻時代 速度更快、通信靈活、智能性更高、費用更便宜,在移動終端隨時觀看網(wǎng)絡視頻,能滿足用戶對無線服務的需求。 截至2018年底,用戶達11.7億。
    5G物聯(lián)網(wǎng)時代 速率高、容量大、時延低,萬物互聯(lián)。
    (摘編自《光明日報》2019年3月6日)材料三
          新華社北京2月28日消息,近期,西班牙、德國、奧地利、阿聯(lián)酋等多國業(yè)界相繼表示,不會排斥中國企業(yè)的5G技術,越來越多的國家表示將向中企5G技術打開大門。
          當前,全球移動通信網(wǎng)絡正面臨從4G向5G過渡的關鍵時刻。5G具有速度高、反應快、容量大等特點,有助于大幅提升溝通效率,在與其他行業(yè)結合后,能夠加速產能轉換與技術創(chuàng)新。5G的到來,將為社會發(fā)展和人類生活帶來重大變革。
          目前,在5G標準版本中,中國企業(yè)占有重要份額,并在大規(guī)模天線、超密集組網(wǎng)、車聯(lián)網(wǎng)等關鍵技術方面具備領先優(yōu)勢。中國有可能成為最先實現(xiàn)5G商用的國家。
          為了搶占先機,世界上沒有一個國家愿意在這個技術進步的潮流中落后。歐洲等地區(qū)業(yè)界以及輿論普遍指出,排斥中國企業(yè)可能導致自身5G普及的速度變慢。
          對于美國等西方國家所謂因“安全原因”而對中企采取壓制的做法,業(yè)界廣泛表示,網(wǎng)絡安全的未來應該取決于事實而非臆斷和憑空指摘。歐盟委員會警告“不要在片面分析事實的基礎上”做出決定。
          一些國家紛紛對中企5G技術打開大門,正是對技術革新的潮流,對互利共贏的潮流“用腳投票”。在貿易自由化、經(jīng)濟全球化的大勢面前,人為設置壁壘不僅有害無益,而且終將被打破。敞開胸懷擁抱合作,破除藩籬交流互通,將讓人類技術的進步之路更加暢通,讓人類共享更多互利共贏的成果。
    (摘編自《新華國際時評:破除人為藩籬,攜手擁抱5G》2019年3月1日)(1)下列對材料二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80年代末國內出現(xiàn)的移動電話屬于1G時代的產物,可移動通話,不可發(fā)送短信。
    B.從1G時代到3G時代,通信技術飛速發(fā)展,傳送速度越來越快,傳送內容越來越豐富。
    C.由于4G技術開始傳送視頻、智能性更高、費用更便宜,其用戶數(shù)比3G時代的兩倍還多。
    D.5G技術與前幾代通信技術相比,不僅速率高、容量大、時延低,而且可促使萬物互聯(lián)。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5G技術的大規(guī)模應用將顯著提升社會信息化水平,為加速產能轉換與技術創(chuàng)新提供可能。追趕此輪技術進步潮流,就可能占據(jù)先機。
    B.中國是全球最早實現(xiàn)5G商用技術的國家,在5G標準版本中,中國企業(yè)占有重要份額,在一些關鍵技術方面具有領先優(yōu)勢。
    C.2019年是5G元年,拉開了5G競爭序幕,面對技術革新、互利共贏的潮流,海外各國紛紛對中企5G技術打開大門。
    D.5G技術是把雙刃劍,它為社會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其技術信息安全和用戶個人隱私的問題也受到了美國等西方國家詬病。
    (3)5G時代為什么被稱為“物聯(lián)網(wǎng)時代”?5G時代來臨,我們應如何面對復雜的國際形勢?請結合以上材料,簡要概括。

    組卷:4引用:4難度:0.7
  • 3.(二)文學類文本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楊 家 大 院 周亞鷹      廿八都古鎮(zhèn),潯里街,緩緩前行,不到百米,小弄一拐,便見楊家大院,門樓的氣派超 出了我們的意料。
    跨過門檻,走進院中,院子里卻出奇地陰暗,我們定了好一會神,才看清院子的布局。院落中央有一約三十平方的天井,天井四面各有一廳堂,形成四合院格局,屋檐上雨水全部 落入天井,達成四水歸一肥水不流外人田之寓意。大院角落停著一輛幾欲絕跡的手推獨輪車,
          看車架的破損和陳舊程度,該有些年頭了。房主楊展三老人說,百十年前,有一推獨輪車的 江西廣豐人在廿八都做生意虧了本,欠了楊家不少錢,承諾回鄉(xiāng)后籌錢還債,一年后廣豐人 的兒子推著獨輪車來到廿八都找到楊家,說其父臨終前交代:“有錢還債,沒錢就拿獨輪車 抵債?!边@獨輪車在楊家一放就是上百年,成了楊家教育子孫后代的活教材。
          廿八都地處深山,少受戰(zhàn)亂,鎮(zhèn)上古建筑大多保存完好。楊家先祖清嘉慶年間移民到此,興建了這座院落,當時規(guī)模還大得多。先祖經(jīng)商出身,但信奉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的原則,希望后世子孫位列朝班,光宗耀祖。單看各處木雕,都有寓意的。門頂窗的花紋似石擊冰裂,看上去有寒膚冷骨之意,是教育后人要發(fā)奮讀書,要經(jīng)得住十年寒窗苦以博取功名。四合院 八根柱子上的“牛腿”都雕刻著人物圖案,雕的是“君子八愛”:孔子愛人才,王羲之愛鵝,陶淵明愛菊,東坡愛硯臺,歐陽修愛牡丹,王冕愛荷花,李太白愛酒,林和靖愛白鶴。以教 育后人切勿玩物喪志,而要以八君子為榜樣,培養(yǎng)高雅的志趣。老人如數(shù)家珍,一口氣介紹 完工藝精湛、形象逼真的君子八愛圖雕,又興致勃勃地展示了立柱門衣上“松鼠偷葡萄”的 連環(huán)鏤空雕刻,廂房上寓意“多子長壽保平安”和“四平八穩(wěn)大團圓”的窗雕,并對書房、廂房、跑馬樓、后花園甚至柱礎等一一作了介紹。我們對楊家大院的興趣也越來越濃了,以 我對古鎮(zhèn)老宅的理解和認知,我確定這楊家大院 300 年風雨中必定有不少耐人尋味的故事。果然,在我們刨根式的追問下,楊老先生斷斷續(xù)續(xù)地道出大院的百年滄桑。
          楊家的祖上是大宋“楊家將”楊繼業(yè)的后裔,其中一支遷至浙江江山市廿八都鎮(zhèn)。楊家 在廿八都一度成為望族,老人的父親,抗戰(zhàn)期間曾做過國民黨云南抗日飛虎隊航空總站站長,母親則是中共地下黨員。因這段經(jīng)歷,解放后他們頗受了一些委屈,文革期間更甚。我們在 老人的臥室看到一張十分陳舊的照片,男主人瀟灑俊朗,女主人美麗端莊,楊老說那就是他 的父母親。這么一段極富傳奇色彩且?guī)е羁痰臅r代烙印和政治記憶的往事,楊老卻講述得 如此平靜自若,如此波瀾不驚,他似乎在復述一件跟自己絲毫無關的事??粗E的背影,我幡然醒悟——作為這段往事的親歷者,老人和這古老的楊家大院一起,跟這段歷史已經(jīng)有 機相融了。當然這平靜只屬于他,我卻心意難平。
          老人和妻子終日守著大院,他現(xiàn)在不缺錢用,四個子女中兩個女兒已經(jīng)出嫁,兒子在北京中關村開公司,最小的女兒也在廈門工作。他現(xiàn)在就是寂寞,因此,他將楊家大院開放供人參觀,門票雖定五元,但給與不給全在客人,最好是有客入住,那樣他也就有了伴了。沒 有客人的時候,老楊就對著正廳一張有著上百年歷史的香案發(fā)呆,就佇立在天井中仰望著牛 腿上的木雕出神,要么就在臥屋里侍弄自己苦心收藏的一大堆“寶貝”。說到寶貝,老人的 眼睛就發(fā)亮,他愛好收藏,什么清代的明朝的宋代的甚至唐朝的魏晉三國的,什么陶碗、瓷 盆、銅器、夜壺、古幣、清代的消防水槍、百年前的借據(jù)、發(fā)黃的官府布告等,數(shù)量之多年 月之久叫人目不暇接嘆為觀止,當然這些藏品多是大院保留的。注目這些豐富的藏品,我的 眼前慢慢地升騰起一幅人聲沸于天井、小童嬉于堂前、歡呼響于廂房、賓客揖于中堂、茶香 漫于案前的祥和的畫面。
          走出楊家大院,天已擦黑,夜色初起,山風輕襲。待回首,楊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個遺落的夢。
    (節(jié)選自《非魚居隨筆》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楊家保留廣豐人的獨輪車做活教材,意在教育子孫,做生意可能有虧有賺,但做人做事千 萬不可失了信用。
    B.作者聽了老人敘述父母的遭遇,雖是與自己毫不相干,但作者仍心意難平,為那段充滿硝煙和波折的往事感慨不已。
    C.大院的窗花門雕,寄予了先祖對子孫讀書出仕光宗耀祖的厚望,但后代因選擇了做生意,愧對先祖,紛紛離開大院。
    D.老人和妻子終日守著大院,守護的不僅是一處院落,還有上一代人的生活習慣,以及祖祖輩輩留傳下來的傳統(tǒng)。
    (2)結合全文,賞析文末畫橫線的句子“楊家大院幽幽地立在那里,像一個遺落的夢”。
    (3)簡要分析本文的構思特點和語言特色。

    組卷:13引用:6難度:0.6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9.閱讀下面的文字,概括“復興號”的核心優(yōu)勢,不超過30個字。
          當前,中國已經(jīng)進入高鐵時代,高鐵已然成為一張閃亮的國家名片。2017年9月21日,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復興號”動車組在京滬高鐵率先實現(xiàn)350公里時速運營,可以在4小時30分鐘內跑完從北京到上海的1200公里,我國成為世界上高鐵商業(yè)運營速度最快的國家?!皬团d號”特別注重運行的安全性,遠程數(shù)據(jù)傳輸系統(tǒng)可以實時監(jiān)控速度,一旦出現(xiàn)異常,監(jiān)控系統(tǒng)會在緊急情況下自動使列車減速。此外,“復興號”的噪聲控制做到了全世界同行業(yè)最高水平,乘客可以在安靜的車廂里享受WIFI全覆蓋,多種照明控制模式還能為旅客提供不同的光線環(huán)境。

    組卷:7引用:19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0.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中國印記”是中國文化的獨特標記。它蘊藏在“梅蘭竹菊”的風骨中;散發(fā)在“筆墨紙硯”的底蘊里;鐫刻在“萬里長城”的脊梁上;騰飛在“神舟七號”的夢想里……小到一草一木,大到國之重器,都可能是“中國印記”的載體。在你的心中,哪一種物承載著獨特的“中國印記”呢?
    請以“我心中的中國印記”為題,寫一篇記敘文。
    要求:自選一物,有細節(jié),有描寫,敘事符合邏輯,不少于800字。

    組卷:7引用:2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