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部編版八年級下冊《第22課 《禮記》二則》2021年同步練習卷(1)

發(fā)布:2024/12/28 22:0:3

一、文言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乙】挾太山以超北海,語人曰:“我不能?!笔钦\不能也。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笔遣粸橐?,非不能也。故王之不王,非挾太山以超北海之類也;王之不王,是折枝之類也。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天下可運于掌。
    【注釋】①挾:(用胳膊)挾著。②語(yù):告訴。③折枝:按摩肢體。④王(wàng):統(tǒng)一天下。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的詞。
    ①不獨其親
     

    ②男有分,女有
     

    ③盜竊亂賊而不
     

    ④貨其棄于地也
     

    (2)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不相同的一組是
     

    A.大道行也/王不王
    B.謂大同/智也
    C.長者折枝/通計一舟,人五
    D.人不獨親其親/王之不王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①選賢與能,講信修睦。
    ②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4)請在【乙】文中摘錄出與“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這句話意思相同的一句。
    (5)①【甲】文提出“大道之行”的目的是實現(xiàn)
     
    的理想社會。②孟子提出“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這一主張的真正目的是
     
    。(用【乙】文的語句回答)

    組卷:286引用:5難度:0.5
  • 2.閱讀古文,完成下列各題
    【甲】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秲睹吩唬骸皩W學半。”其此之謂乎!
    (《雖有嘉肴》)
    【乙】君子曰:學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冰,水為之,而寒于水。木直中繩,輮以為輪,其曲中規(guī)。雖有槁暴,不復挺者,輮使之然也。故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節(jié)選自荀子《勸學》)
    【注釋】①中(zhòng)繩:合乎拉直的墨線 ②輮(róu):通“煣”,用火烤使木條彎曲③暴:通“曝”,曬干。④參:通“叁”,多次。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
    ①不知其
     
    ②然后能自
     
    ③學不可以
     
    木受繩則直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輮使然也/輟耕壟上
    B.不其善也/則明而行無過矣。
    C.有嘉肴/有槁暴
    D.學不思則罔/君子博學日參省乎己
    (3)翻譯下列句子
    ①《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②冰,水為之,而寒于水。
    (4)甲文運用了類比的寫作手法,引出了闡述的論點
     
    ;乙文則開頭就提出了論點“學不可以已”,主要運用的論證方法是
     
    。
    (5)請聯(lián)系學習生活,談談你讀了這兩篇短文后的感受。

    組卷:1279引用:13難度:0.5

一、文言文閱讀

  • 5.閱讀下面語段,完成問題。
    [甲]雖有嘉肴      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雖有至道,弗學,不知其善也。是故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學相長也。《兌命》曰“學學半”,其此之謂乎!
    [乙]孔子學琴      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孔子曰:“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shù)也?!庇虚g,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渲疽?。”有間,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有間,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黑而長,眼如遠視如王天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師襄子辟席再拜,曰:“師蓋云《文王操》也。”
    (選自《史記?孔子世家》,有刪改)[注]①進:繼續(xù)學(新內容)。②益:增加、加深。③有間:過了一段時間。④為人:作曲的人。⑤《文王操》:周文王譜寫的琴曲名。
    (1)請用兩條“/”給文段[乙]中畫線的句子斷句。
    眼 如 遠 視 如 王 天 下 非 文 王 其 誰 能 為 此 也!
    (2)下列加點詞語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①此之謂乎/②丘未得為人也
    B.①知不足,然后能自也/②經綸世務者,窺谷忘
    C.①弗,不知其善也/②孔子鼓琴師襄子
    D.①可遠觀不可褻玩焉/②丘得其為人,黑
    (3)將下列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雖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
    ②丘已習其曲矣,未得其數(shù)也。
    (4)下列對甲乙兩文的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甲乙兩文都是關于學習的,甲文談了“教學相長”的觀點,乙文講述了孔子拜師學琴的故事。
    B.《禮記》,儒家經典之一。秦漢以前各種禮儀論著的選集,相傳為西漢戴圣編纂。
    C.乙文中孔子學琴經歷了熟悉曲子、掌握技法、領會志向(主旨)、融入曲子(理解作者)的過程。
    D.乙文孔子一直不換新內容,是因為他認為《文王操》是最容易學的曲子。
    (5)孔子學琴的故事印證了“學然后知不足”的道理,請結合乙文具體分析。

    組卷:79引用:4難度:0.5
  • 6.文言文比較閱讀
    【甲】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選賢與能,講信修睦。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矜、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yǎng),男有分,女有歸。貨惡其棄于地也,不必藏于己;力惡其不出于身也,不必為己。是故謀閉而不興,盜竊亂賊而不作,故外戶而不閉,是謂大同。
    ——節(jié)選自《禮記?禮運》【乙】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於國都市南門,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復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輒予五十金,以明不欺。卒下令。
          於時太子犯法。衛(wèi)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睂⒎ㄌ?。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明日,秦人皆趨令。行之十年,秦民大說,道不拾遺,山無盜賊,家給人足。
    ——節(jié)選自《<史記>卷六十八?商君列傳第八》【注釋】①布:頒布,公布。②於:同“于”。③卒:終于。④嗣:繼承。⑤刑:處罰。⑥傅:老師。⑦黥:即墨刑。用刀在面額上刺字,再涂以墨。
    (1)解釋下列句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秦民大 說:
     
    ②有一人徙 之:
     
    (2)下面句子朗讀節(jié)奏劃分不正確的一項是
     

    A.故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
    B.故/外戶/而不閉
    C.令/既具,末布,恐/民之不信
    D.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師公孫賈
    (3)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面的句子。
    募民有能徙置北門者予十金。
    (4)乙文衛(wèi)鞅(商鞅)在實施新法令之前,作了“立木南門,徙者獎勵”這件事。他這樣做的目的是
     
    ,甲文中的“
     
    ”二字也能體現(xiàn)這一點。
    (5)有同學讀完乙文后得出“秦國已進入甲文所說的‘大同’社會”的結論,你同意這種觀點嗎?為什么?

    組卷:439引用:8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