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三中高一(上)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10 19: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26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0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數(shù)字人文是采用數(shù)字技術來解決人文領域研究問題的新型學科。中國古代文學研究目前至少存在著資料離散和時空分離兩大難題,不借助數(shù)字人文技術就較難突破和解決。
文獻資料的離散,有“同類異處”和“異類分隔”兩種狀態(tài)。“同類異處”是指同一專題、同一領域、同一學科的材料,往往分散在不同的文獻里?!爱愵惙指簟笔侵R分類造成的資料分離。由于人類知識的廣泛性、豐富性和復雜性,不同性質、不同領域的文獻資料總是分門別類收藏和存儲。比如,書寫梅花的文學作品,收藏在文學領域的總集、別集里,而介紹梅花生物特性、栽培技術的知識,則在植物學著作里。無論是“同類異處”還是“異類分隔”的文獻資料,人力都難以改變其離散狀態(tài)。
古代文學研究的時空分離,體現(xiàn)在兩個層面。在觀念意識層面,是時間意識強烈,而空間意識淡薄。文學史研究,注重時間的變化進程,而忽視空間的離合分布:時間進程的描述多,作家活動、作品創(chuàng)作的地理空間分布的考察相對少。作家年譜、別集編年箋注和文學編年史之類的著作,注重時間編年而不注重空間系地,時間信息具體而空間信息模糊,時間感強而空間感弱。
在實踐操作層面,受思維方式和紙本載體功能的限制,文學史和文學編年史的呈現(xiàn),只能是單向呈現(xiàn),而不能多向呈現(xiàn)。按照時間序列呈現(xiàn)文學史的發(fā)展歷程,就難以兼顧空間序列的分布和變化。如果按照空間序列來呈現(xiàn)各地文學圖景,又難以從時間序列上觀察和呈現(xiàn)一代文學的發(fā)展進程。簡言之,以時間為軸心,空間秩序就被割裂;以空間為軸心,時間的序列就被打斷。比如我們從《杜甫年譜》知道,天寶十三年杜甫在長安過著“朝扣富兒門,暮隨肥馬塵”的窘迫生活,但我們無法知道,這一年李白在哪里,岑參在哪里,高適在哪里。《蘇軾年譜》可以告訴我們蘇軾一生到過杭州、密州、黃州、儋州等地,但不能告訴我們,在蘇軾生前和身后,還有哪些作家到過這些地方,寫有什么作品。
怎樣運用數(shù)字人文技術解決資料離散和時空分離這兩大難題呢?以運用數(shù)字人文技術開發(fā)的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平臺為例,它旨在囊括歷年來有關唐宋作家作品編年的成果信息,包括年譜、別集箋注、考訂論文等。要讓計算機能夠識別處理這些編年文獻資料,
并在地圖中可視化呈現(xiàn),需要經(jīng)過數(shù)據(jù)建模、數(shù)據(jù)轉化、數(shù)據(jù)關聯(lián)和呈現(xiàn)三個階段。數(shù)據(jù)建模,是為數(shù)據(jù)挖掘、信息提取建立模板。而建立什么樣的模板,取決于平臺的要素和功能。唐宋文學編年地圖平臺包含時間、地點、人物、事件、作品這五大要素,需要實現(xiàn)瀏覽檢索、關聯(lián)生成、數(shù)據(jù)統(tǒng)計、時空定位和可視化呈現(xiàn)這五大功能。不同要素只有形成一定的結構之后才能產(chǎn)生功能,因而需要圍繞時、地、人、事、文這五大要素來設計數(shù)據(jù)模板。
數(shù)據(jù)轉化,是根據(jù)數(shù)據(jù)模板,挖掘提取文獻資料中的時間、地點、人物、事件和作品等有效信息,轉化為計算機系統(tǒng)可以識別、關聯(lián)和統(tǒng)計的數(shù)據(jù)。
數(shù)據(jù)關聯(lián)及呈現(xiàn),是將各類數(shù)據(jù)進行融合,開發(fā)成關系型結構化數(shù)據(jù)庫。作家作品的數(shù)據(jù)通過編年和系地兩個屬性,可形成關聯(lián)數(shù)據(jù)。借助GIS(地理信息系統(tǒng))地圖技術及軟件編程技術;將數(shù)據(jù)融合成一體。數(shù)據(jù)關聯(lián)融合后,文學編年地圖平臺就能可視化呈現(xiàn)作家行跡。既可以呈現(xiàn)一時一地一個作家一生的行跡,也可以展現(xiàn)不同時間多個地方多位作家的活動行跡。時空一體,在這里得到初步實現(xiàn)。
(摘編自王兆鵬、邵大為《數(shù)字人文在古代文學研究中的初步實踐及學術意義》)材料二:
段海蓉:數(shù)字人文給科研工作者帶來研究便利的同時,可能帶來哪些問題?
鄭永曉:比如相關論文中各種數(shù)據(jù)、圖表的泛化現(xiàn)象,用“檢索代替研究”“技術偽裝學問”等就是突出的問題。此外,還涉及研究成果中文獻利用或者說引用的規(guī)范性、版權問題等。古代文學研究,需要我們研究者與古代作家建立心靈的對話,需要對作品有良好的感悟能力,才能對古代文學現(xiàn)象作出有深度的闡發(fā)。前《文學遺產(chǎn)》主編陶文鵬先生就對滿篇都是逼過檢索羅列的各種文獻,而沒有思想、沒有藝術分析的論文很不滿,斥之為“電腦體”,我對此很贊同。
我們提倡關注數(shù)字人文研究,不能只有數(shù)字而沒有人文,歸根到底它應該還是人文研究,需要保持人文研究的根本屬性和基本特點。技術和數(shù)據(jù)驅動是為了讓我們的研究建立在更堅實的科學依據(jù)之上,是為了讓我們的學術觀點更具有說服力,也是為了讓人文研究在新時期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段海蓉:我們是否應該擔心數(shù)字人文會對人文精神造成戕害?
鄭永曉:這種擔心有一定道理,關鍵是如何趨利避害。數(shù)字人文的目的是通過新的方法去解決一些傳統(tǒng)方法不能解決或解決不好的問題,并非要完全取代傳統(tǒng)人文研究,也不可能完全取代傳統(tǒng)研究。如果運用得當,數(shù)字人文應能夠促進人文精神的弘揚而不是阻礙、妨害人文精神。以最具個性化的也是最具人文特點的文學作品鑒賞為例,我們借由作品與古代作家進行的心靈對話,似乎與冷冰的計算機毫無關系,但是有計算機的幫助效果可能不一樣。比如我們讀納蘭性德的“片帆何處,南浦沉香雨”,稍有文學常識的人會聯(lián)想到屈原的“送美人兮南浦”,白居易的“南浦凄凄別”等。但計算機可能做得更多,它會把與“南浦”相近似的“灞橋”“長亭”等聚在一起,分析這些表達離別的意象的相似、相異之處,統(tǒng)計它們被歷代作家使用次數(shù)的多寡,并將這些信息共同呈現(xiàn)給讀者。有了數(shù)字人文的幫助,讀者對文學作品的理解會更為深入,而不是相反。
我以為,避免數(shù)字人文產(chǎn)生弊端的最有效辦法是學者必須具備深厚的人文學術修養(yǎng)。只有在具備深厚人文修養(yǎng)、精通傳統(tǒng)人文學科的研究體系和研究方法的基礎上,同時深入了解計算機科學的特點和數(shù)字人文的長處,從問題出發(fā),將傳統(tǒng)人文科學方法與數(shù)字人文有效整合,才能將二者的優(yōu)勢結合起來,趨利避害,在學術上開辟出新的天地。
(摘編自《古籍數(shù)字化、數(shù)字人文與古代文學研究——訪中國社會科學院鄭永曉教授》)(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人們往往根據(jù)知識分類的不同存儲文獻資料,這導致了文獻資料的“異類分隔”。
B.傳統(tǒng)的文學史和文學編年史很難打破時空局限,無法兼顧時間序列和空間序列。
C.文學編年地圖平臺要可視化呈現(xiàn)作家行跡,可借助GIS地圖技術和軟件編程技術。
D.技術和數(shù)據(jù)驅動是人文研究的基礎和依托,可以讓人文研究煥發(fā)出新的生命力。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古代文學研究的時空分離,與研究者的觀念意識、思維方式和紙本載體等有關。
B.讀者可以從《蘇軾年譜》中獲得杭州、密州、黃州等地的文學創(chuàng)作和發(fā)展情況。
C.若要實現(xiàn)數(shù)字人文平臺的各項功能,需圍繞時、地、人、事、文設計數(shù)據(jù)模板。
D.將傳統(tǒng)人文科學方法與數(shù)字人文結合起來,就能趨利避害,開辟新的學術天地。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各項中最適合運用數(shù)字人文技術解決的一項是
A.對《水經(jīng)注》進行輯補、校對和注釋。
B.研究魏晉詩歌版圖的靜態(tài)分布和動態(tài)變化。
C.考證《四庫全書》的底本及成書過程。
D.分析李清照詩詞中的細膩柔婉的女性風格。
(4)請指出材料一的論證結構并簡要分析。組卷:0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山前該有一棵樹
張者 ①這是個啥地方嘛,都是光禿禿的石頭,裸山。
②樹不知道跑哪去了,草也難覓蹤跡,花兒那些嬌慣的美麗都躲在人們的記憶里了。
③這是一個礦區(qū),屬于天山深處的神秘所在,一個不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墒牵捎谡业搅艘环N神秘的石頭,兵團突然從三個建制團中抽調了近千人,集結到了這里,并起名506礦。506礦到底有什么礦?我第一次聽到它的傳說是在晚上熄燈后,我那剛上一年級的弟弟從被窩那邊爬到我這頭,然后對我耳語道:“你知道506礦是什么礦嗎?”我問什么礦?他神秘地說“是鈾礦?!扁櫟V是什么礦呢?弟弟又降低聲音回答:“鈾礦是造原子彈的?!?br /> ④原子彈的赫赫威名誰不知道,于是,我們生活的地方就有了一種神秘色彩,哪怕是喝著苦泉水也不覺得苦了,因為我們的父母正干著一件天大的事情。
⑤父母被調入礦山后,我們這些孩子就跟隨著父母上了山,這樣,一個簡陋的學校就在山前用石頭搭建了起來,屋頂用的是紅柳枝和油氈。每天的上課鈴聲讓正在開礦的父母們十分安心,只是他們開山的炮聲卻讓我們十分驚恐。在炮聲隆隆中上課,飛石砸在房頂上,如天神的戰(zhàn)鼓。胡老師正領讀課文《曾判論戰(zhàn)》:“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聽到房頂?shù)倪诉寺暎覀冇幸环N身臨其境的感覺,大家就會心一笑。胡老師也笑,望望房頂說,三而竭了,沒事。同學們就哄堂大笑,疲憊的午后課堂突然就活潑了一下。胡老師是一個大學教授,右派,發(fā)配到新疆就成了我們的小學老師。我們這些在綠洲出生的新疆兵團人的二代,通過胡老師了解到外面的大千世界。他堅持讓我們每周寫一篇作文,比方:《苦泉水》《戈壁灘》等。當他望著遠方的戈壁和漫山遍野的石頭讓我們寫《樹》時,我們不干了,因為我們的眼前根本沒有綠色,更別說樹了。
⑥有同學就喊,胡老師,我們山上連一棵樹都沒有,怎么寫?胡老師就說,眼前沒樹,心中難道沒有樹嗎?回家問問父母吧。
⑦于是,同學們就寫了很多不一樣的樹。有村口的大榕樹,有門前的大槐樹。我爹給我講了老家的大乘樹。他邊講邊咽著口水,說起了小時候吃來罷的故事,那些黑紫的甜蜜安慰了他童年的饑餓和貧困。父母們都是有故鄉(xiāng)的人,他們來自五湖四海,為了屯墾戍邊來到了新疆。他們每一個人心中都有一棵樹,而每一種樹都寄托著他們的鄉(xiāng)愁。比方:寫大槐樹的父母是北京人,寫大榕樹的老家是福建人……我爹是河南人,他給我講了門前大桑樹的故事。
⑧可是,我們這些土生土長的“兵二代”,眼前連一棵樹都沒有。我們望著窗外所有的石頭,喊:“山前該有一棵樹!”
⑨我們是從山下綠洲來的,那里就有樹。有沙棗樹、白楊樹……還有一棵最茁壯的胡楊樹,就生長在勝利渠邊上。水罐車從勝利渠給我們拉淡水,會從那棵孤獨的胡楊樹邊路過。
⑩那棵茂密的胡楊樹孤獨地生長著,在夏季它給我們帶來一片巨大的綠蔭,到了秋天,它那金黃的葉子展開來照亮了荒原。它是那么茁壯,又是那么孤獨,美得卻讓人震撼。
?那次關于樹的作文課,讓我們想起了那棵胡楊樹,大家就齊聲喊,把那棵胡楊樹移到我們山前吧,讓我們回家能找到路,
?胡老師說:“山上沒有水,樹不能活?!?br />?同學們喊:“山上沒有樹,人不能活。”
?大家七嘴八舌地說,我們可以喝山上的苦泉水,用山下拉來的甜水澆灌。胡老師被我們打動了,眼眶有些紅,下課時他沒有和我們告別,就獨自走了。
?沒想到,我們的無理要求有了結果。礦長派出了東方紅拖拉機,拉著爬犁子,還派了一輛水罐車,要去為我們移那棵胡楊樹了。胡老師讓同學們坐上了水罐車,下山去看移樹的過程,讓同學們好好觀察,要寫作文。
?那棵美麗的胡楊樹將移到我們的山前,成為我們的故鄉(xiāng)樹。從此,我們的心里也有一棵大樹了,無論將來走到哪里,那棵樹都會存在。無論我們走多遠,那棵樹都會在山前指引著我們回家。那棵胡楊樹還沒有生葉,只有一些似是而非的萌芽。但我們知道它會有枝繁葉茂的那一天。大人們沿著胡楊樹四周挖了一個大圓圈,然后那圓圈越挖越深,挖了一個很大的坑。樹根終于露了出來,大人們就用稻草繩把帶土的根部綁成了一個大圓球,再然后用撬杠和拖拉機拉動大圓球,讓它滾上大爬犁。
?它實在汰高大了,樹根那個大圓球和樹干被捆在爬犁子上,有一半樹枝還拖在地上。拖拉機拉著爬犁在前,累得直冒黑煙。裝滿了甜水的水罐車跟在后面,整個隊伍開始向山上移動,遠遠望去像一個送親的隊伍。
?胡楊樹被運上山后,就栽在我們小學校操場中央。如果你上山,很遠就能看見它。它高高地聳立著,成了上山者的路標。坐在教室里依窗而望,也能看到它偉岸而又粗壯的樹干,這讓我們安心,給我們帶來希望。栽樹的時候全礦的人都來了,那簡直就是一個節(jié)日。人們眼巴巴地望著從水罐車內放出的甜水澆灌它,用舌頭舔著自己干裂的嘴唇。
?一口水只能解一時之渴,一棵樹卻能帶來永遠的綠蔭。
(有刪改)(1)下列對本文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以我與弟弟的對話交代了506礦的重要性,為故事鋪展出時代背景,也避免了平鋪直敘的乏味,筆法靈活,富有趣味。
B.“山上沒有樹,人不能活”,簡短有力的話語,是礦區(qū)惡劣環(huán)境的側面顯現(xiàn),也是孩子們內心世界的吶喊。
C.孩子們提出要移植胡楊樹,胡老師很感動,但要不要滿足孩子們的要求卻令他很為難,所以下課后沒有和我們告別就獨自離開了。
D.胡楊樹被栽種到校園,全礦的人都來看熱鬧,這一天幾乎成了盛大的節(jié)日,這說明人們有著內在的追求和渴盼,突出主題。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點的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開頭先以口語化的問句起筆,再以擬人的手法形象地描寫了礦區(qū)的自然環(huán)境,渲染氛圍,為下文移植胡楊樹做鋪墊。
B.文中描寫胡楊樹時,反復使用“孤獨”一詞,強調了孩子們對胡楊樹的同情,使后文寫移植樹木顯得合情合理。
C.小說描寫胡老師領讀《曹州論戰(zhàn)》的情節(jié),看似閑筆,卻由開山炮聲引出了孩子們的哄堂大笑,表現(xiàn)了師生們苦中作樂的心態(tài)。
D.小說的故事并不復雜,兒童視角的敘述使讀者產(chǎn)生親切感,在平緩的敘述中穿插多處抒情議論,凸顯了作品的內在意蘊。
(3)文章圍繞“樹”展開敘事,環(huán)環(huán)相扣,見事見情。請結合文本分析,“我們”在此過程中的情感變化。
(4)作者張者曾說“樹,不僅僅是遮蔭那么簡單”,請結合這句話,談談你對小說結尾“一棵樹卻能帶來永遠的綠蔭”這句話的理解。組卷:7引用:4難度:0.5
二.古詩文閱讀(37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6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自古明王圣帝猶須勤學,況凡庶乎!此事遍于經(jīng)史,吾亦不能鄭重,聊舉近世切要,以啟寤汝耳。士大夫子弟,數(shù)歲已上,莫不被教,多者或至《禮》《傳》,少者不失《詩》《論》。及至冠婚,體性稍定;因此天機,倍須訓誘。有志尚者,遂能磨礪,以就素業(yè);無履立者,自茲墮慢,便為凡人。人生在世,會當有業(yè):農(nóng)民則計量耕稼,商賈則討論貨賄,工巧則致精器用,伎藝則沉思法術,武夫則慣習弓馬,文士則講議經(jīng)書。多見士大夫恥涉農(nóng)商,差務工伎,射則不能穿札,筆則才記姓名,飽食醉酒,忽忽無事,以此銷日,以此終年?;蛞蚣沂烙嗑w,得一階半級,便自為足,全忘修學;及有吉兇大事,議論得失、蒙然張口,如坐云霧;公私宴集,談古賦詩,塞默低頭,欠伸而已。何惜數(shù)年勤學,長受一生愧辱哉!
梁朝全盛之時,貴游子弟,多無學術,無不熏衣剃面,傅粉施朱,駕長檐車,跟高齒屐,坐棋子方褥,憑斑絲隱囊,列器玩于左右,從容出入,望若神仙。明經(jīng)求第,則顧人答策;三九公實,則假手賦詩。當爾之時,亦快士也。及離亂之后,朝市遷革,銓衡選舉,非復巢者之親;當路秉權,不見昔時之黨。求諸身而無所得,施之世而無所用。被褐而喪珠,失皮而露質,兀若枯木,泊若窮流,鹿獨戎馬之間,轉死溝壑之際。當爾之時,誠駕材也。有學藝者,觸地而安。自荒亂已來,諸見俘虜。雖百世小人,知讀《論語》《孝經(jīng)》者,尚為人師;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yǎng)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
夫明《六經(jīng)》之指,涉百家之書,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諺曰:“積財千萬,不如薄伎在身。”伎之易習而可貴者,無過讀書也。世人不問愚智,皆欲識人之多,見事之廣,而不肯讀書,是猶求飽而懶營饌,欲暖而惰裁衣也。
(節(jié)選自《顏氏家訓?勉學第八》,有刪改)【注】①鄭重:這里指頻繁(舉例)。②隱囊:靠枕。③鹿獨:顛沛流離的樣子。
(1)下列對句中加點詞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A.莫不被教 被:遭遇 B.何惜數(shù)年勤學 惜:吝惜 C.誠駕材也 誠:的確 D.是猶求飽而懶營饌 饌:飯食
A.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yǎng)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B.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yǎng)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C.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yǎng)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D.雖千載冠冕/不曉書記者/莫不耕田養(yǎng)馬/以此觀之/安可不自勉耶/若能常保數(shù)百卷書/千載終不為小人也/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認為士大夫子弟,成年之后應對其中有志向的人加倍訓育引導,讓他們成就一番事業(yè)。
B.作者列舉農(nóng)民、商賈、工巧等多個行業(yè),以此證明人生在世無論從事哪一行,都應當有追求。
C.作者將梁朝的貴族子弟全盛之時與離亂之后進行對比,從而說明只有學習才能有立身之本。
D.作者認為渴望見識廣博卻不肯讀書,這與希望穿得暖和卻懶于裁剪衣服,兩者本質一致。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明經(jīng)求第,則顧人答策;三九公宴,則假手賦詩。
②縱不能增益德行,敦厲風俗,猶為一藝,得以自資。組卷:3引用:1難度:0.5
(二)古詩閱讀(本題共1小題,8分)
-
4.閱讀下面這首詩,完成下列各題。
初夏江村
高啟①
輕衣軟履步江沙,樹暗前村定幾家。水滿乳鳧翻藕葉,風疏飛燕拂桐花。
渡頭正見橫漁艇,林外時聞響緯車②。最是黃梅時節(jié)近,雨余歸路有鳴蛙。【注】①高啟(1336—1374):字季迪,明初著名詩人。此詩作于高啟回到吳淞青丘鄉(xiāng)間隱居時。②緯車:巢車,抽繭出絲的工具。
(1)下面對本詩的分析和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詩歌首句“步”字寫出詩人在鄉(xiāng)間行走時輕腳細步、悠閑自得的情狀;頷聯(lián)中“翻”與“拂”寫出水鳥、飛燕的生氣和自在。
B.詩歌第二句是說詩人發(fā)現(xiàn)前面綠樹掩映的地方是一個小村子,認為里面一定會住著幾戶人家,寫出了山村景色的朦朧深遠之美。
C.詩歌五、六句寫江村富有生活情趣的畫面,其中“渡頭正見橫漁艇”一句化用了韋應物《滁州西澗》中“野渡無人舟自橫”的詩意。
D.詩歌前三聯(lián)選取視覺角度寫詩人步行所見,尾聯(lián)補充聽覺角度寫詩人所聞,視覺與聽覺相結合,再現(xiàn)了江南雨季來臨時的鄉(xiāng)村景象。
(2)全詩營造了怎樣的意境?抒發(fā)了詩人怎樣的情感?組卷:7引用:2難度:0.5
(三)名篇名句默寫(本題共1小題,每小題13分,共13分)
-
5.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短歌行》中“
(2)陶淵明《歸園田居(其一)》中“
(3)《夢游天姥吟留別》中用“
(4)杜甫在《登高》中,從空間、時間兩方面著筆,把久客最易悲秋、多病獨自登臺的感情融入詩句中的句子是“
(5)《琵琶行》中,描述作者的被貶之地有音樂之聲,但因其刺耳難聞而讓作者難以承受的詩句是“
(6)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
(7)韓愈《師說》中表述師生關系的句子“
(8)《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中,“
(9)李清照《聲聲慢》中,表現(xiàn)氣候變化無常,忽暖忽寒,人難以調養(yǎng)身體的句子是“
(10)《勸學》中論證借助外物的重要性時說,終日殫精竭慮思考,卻“
(11)在《赤壁賦》中,蘇軾用“
(12)蘇軾在《赤壁賦》中以“
(13)在《登泰山記》中,“組卷:4引用:1難度:0.9
三.基礎部分(27分)
-
1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①現(xiàn)在大多數(shù)家長在關注孩子身高時,往往更多地考慮遺傳、營養(yǎng)、運動、疾病等因素,卻忽略了情緒對身高的影響,其實好心情也是促進孩子長高的重要因素。如果經(jīng)常嚇唬、訓斥甚至打罵孩子,孩子的情緒就會受到不良影響,這會影響生長激素的分泌,影響孩子長高。
②除了情緒,睡眠也是一個重要因素。生長激素夜間分泌達到最高的頂點,睡眠促進體力恢復,促進骨鈣沉積。促進吸收營養(yǎng)物質。固定的入睡和起床時間有利于孩子形成規(guī)律穩(wěn)定的睡眠周期,刺激人體分泌更多的生長激素,能更高效地幫助孩子長高。對于那些睡得晚的孩子,家長也不必操之過急,應該循序漸進幫孩子建立一個規(guī)律的睡眠周期。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2)請用一個反問句概括第①段內容,用一個否定句概括第②段內容。每句不超過15個字。組卷:19引用:9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15.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一天,山上忽然燃起大火。一只曾經(jīng)在山上居住過的鸚鵡遠遠地看見了,就跳進水里沾濕羽毛,飛去灑向大火。天神說:“你雖然有救火的好意愿,但是你這樣做能起什么作用呢?”鸚鵡回答說:“雖然知道沒有用,可是我曾經(jīng)在這座山上居住過,山上的飛禽走獸都很善良,全都像我的兄弟一樣,我不忍心看它們被燒死?!碧焐袷艿礁袆樱嫠鼘⑸交饟錅缌恕?br /> 要求:選準角度,明確立意,自選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16引用:2難度: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