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福建省漳州一中高二(下)第二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28 17:30:2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19分)

  • 1.材料一:
          人類創(chuàng)造的文化,包括科技文化和人文文化兩大部類,它們分別發(fā)展著工具理性和價值理性??茖W技術作為最富革命性格的生產(chǎn)力,改造著世界,創(chuàng)造著巨大的物質(zhì)財富,為人類提供日益增多的方便與享受,使人類自覺不自覺地產(chǎn)生了一種對科學技術的盲目崇拜。19世紀以降,尤其是20世紀,相當多的人把科學技術視作全知、全能、全在的救世主,以為所有難題,包括精神、價值、自由都可以經(jīng)由科學技術獲得完滿解決。
          但由于科學技術是從研究自然界(尤其是物理世界)中抽象出來的一種“物質(zhì)化”方法,或“非人格化”方法,其應用顯然不足以解決人的精神領域的各種問題。用池田大作的語言來說,“科學之眼”自有其限定性,因為“科學的思維法產(chǎn)生了輕視生命的傾向,容易忽視活生生的人的真實風貌”,因而有賴人文的思想及方法的補充與矯正。
          這首先表現(xiàn)在,對人類的生命意義而言,科學技術的健康走向,有賴人文精神指引。誠然,科技是“價值中立”的,但是作為社會人的科學家卻不應是價值中立的。二戰(zhàn)期間,愛因斯坦與“原子彈之父”奧本海默聯(lián)袂反對使用原子彈,便是從人類良知和社會責任感出發(fā)的。
          科技需要人文文化彌補的又一理由是:科學技術可以提供日益強大、有效的工具理性,卻不能滿足人類對于政治理念、倫理規(guī)范和終極關懷等層面的需求,總之,無法提供人類區(qū)別于禽獸的“價值理性”。而現(xiàn)代人類所面臨的諸多困擾,往往發(fā)生在“價值理性”管轄的領地,發(fā)生在“意義危機”頻頻襲來之際。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人文傳統(tǒng),尤其是在道德層面,有若干超越性的意義,可以成為文明人類公認的生活準則。諸如不忍之心、羞惡之心、惻隱之心、仁愛之心,都是貫通古今、中外認可的?!叭藷o信不立”,何嘗不是成熟的現(xiàn)代市場交易所應遵循的經(jīng)濟倫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是現(xiàn)代社會人際關系須臾不可脫離的黃金法則。
          人文文化的不可或缺,還在于它能夠提供人類所心向往之的審美情趣,這便是中國人將其與“禮”并稱的“樂”。這種功能并不能用現(xiàn)金額度核算,但對于人類而言是絕對需要的。
          從人類整體而論,必須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科學和人文。兩種文化對立,是現(xiàn)代社會分工日益細密的產(chǎn)物,但二者間達成并行不悖、相得益彰的良性互動關系又是完全可能的。費孝通借鑒科學實證主義方法論開展人類學實地調(diào)查和研究,便是人文學者借鑒科學實證原則的 成功一例。
          二者之中,人文文化發(fā)展尤其需要關注。科學將繼續(xù)長足進步,這是可以預期的,因為人類創(chuàng)造的“工具理性”已經(jīng)贏得了無可阻遏的前行勢能;而人類的“價值理性”還較為脆弱,我們并未尋找到安身立命的精神家園。這便是古人所云“禮樂所由起,百年積德而后可興也”,而今天的中國人應當有此“百年積德”的自覺。
    (摘編自馮天瑜《兩種文化協(xié)調(diào)發(fā)展的隨想》)材料二:
          半個世紀前,斯諾《兩種文化》一書指出,人文科學知識分子和科技知識分子以及各自代表的文化正日益分化,彼此逐漸疏遠,有無法溝通之勢。今天,這一隔膜卻似乎變薄了。相伴科學而發(fā)展的技術已漸漸深入一般人的世界,科學似乎不再是實驗室里的高深研究。與此同時,人文學界開始從哲學、文學、史學各個角度,仔細審察科學在人類世界的角色。庫恩從科學發(fā)展史的角度,指陳一代又一代的科學研究經(jīng)常受當時一些主題的約束。在主題轉變時,科學研究的思考方式甚至表達思維的語言,也跟著轉變了。于是,表面上看來是純粹獨立的科學研究,其實往往不能避免受社會的制約。
          相對地說,人文與科學兩個文化之間樊籬必須拆除。將來的世界,文化既是多元的,而文化體系與社會體系中的各個部分又會有更多的互依與糾纏。有些學者,嘗試跨越人文與科學之間的鴻溝,以了解不同學科的語言觀念。另一方面,科學家也正在從人文的角度,嘗試說明數(shù)理科學的內(nèi)容。楊振寧先生在《美與物理學》中借用詩人布萊克的詩句,形容物理學的濃縮性與包羅萬象的特色:
          一粒沙里有一個世界,
          一朵花里有一個天堂,
          把無窮無盡握在手掌,
          永恒寧非是剎那時光。
          他認為,數(shù)學與物理的關系就像是在莖處重疊的兩片葉片,重疊的地方同時是二者之根,二者之源。人文與科學之間又何嘗不是人類心智中分離而又疊合的兩個園地呢?
          我們注意科學各部門間的對話,也在嘗試使不同學科中已經(jīng)發(fā)展的一些觀念彼此對比,找出跨越學科的若干觀念。我們的目的,只在提示同學們,學科的界限其實是暫設的,尋求知識的過程不過在設法了解自己及觀察四周的世界;許多學術的術語,也不過是我們?yōu)榱朔奖阌^察而設計的視角而已。
    (摘編自許倬云《人文與科學之間》)(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科學技術因改造世界的偉大力量而容易讓人們產(chǎn)生崇拜心理,并被許多人當作解決所有難題的有效途徑。
    B.相比科學技術,仁愛、誠信等中國古代優(yōu)秀的人文傳統(tǒng),能夠為解決現(xiàn)代人類的“意義危機”提供更多幫助。
    C.科學漸漸進入普通人的生活,以及科學研究受到時代主題的影響和制約,都導致科學與人文之間的距離逐漸縮小。
    D.人文學者可以從人文的角度來審視科學發(fā)展與社會的關系,而科學家也可以從人文的角度來說明科學的內(nèi)容。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現(xiàn)代細密的社會分工造成科學與人文對立,但文化的多元發(fā)展以及各體系的頻繁互動,要求人們設法減少這種對立。
    B.人類的“工具理性”發(fā)展迅速,“價值理性”發(fā)展則相對滯后,要求人們的關注要從物理世界轉移到精神領域上來。
    C.應倡導人們更多地利用科學的方法來研究人文,或廣泛運用人文的方法來開展科研,以便跨越人文與科學之間的鴻溝。
    D.加強不同學科之間的對話必須研究跨越學科的觀念,想更好地求取知識,就要忽略學科的界限,拋開學術的術語。
    (3)對材料中所引用的論據(jù),下列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池田大作“科學之眼”的論述—為了說明科學無助于解決精神領域的問題。
    B.愛因斯坦與奧本海默反對使用原子彈—為了說明科學家無法保持價值中立。
    C.斯諾《兩種文化》的相關論述—為了引出后文人文與科學距離變近的觀點。
    D.楊振寧借用布萊克的詩句—為了說明數(shù)學與物理兩學科在心智上同根同源。
    (4)同是討論兩種文化的關系,兩則材料的側重點卻有明顯的不同。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
    (5)“科學崇拜”的態(tài)度主要體現(xiàn)在:相信科學的完美,視科學為萬能,只關注科學自身的發(fā)展。為什么說這種態(tài)度是十分錯誤而且有害的?請結合材料合理分析。

    組卷:31引用:11難度:0.1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麻雀
    周立波
          三天以前,上海提籃橋西牢五層樓上九號房間的小陳,在午睡時間,捉住了一只飛進鐵門里來的麻雀。他從白色斜紋布的囚衣的袖子上,撕下兩片小布條,纏住它的腳和翅膀根,藏在疊著做凳子坐的三條絨毯的背后。晚飯后,這件事情被許多人知道,近邊幾個房間里的年輕點的人都要求傳過去看看。在外面,誰都不會喜歡麻雀這種過于平常的小鳥,但在囚房里,它變成了詩里的云雀和黃鸝。
          傳到我們房里來,我把它放在手掌上,要它嘗嘗我們特別為它留下的飯粒。它不吃,眼睛只望著鐵窗子外的一小塊還很明亮的天空,拍動它的小翅膀,想飛出去。它真像一個第一次被捕的囚人,沒有食欲,而且是極度的不安和焦躁。
          大家決定把麻雀留到第二天中午再放,并且請它順便帶封信出去。寫上這樣一句話:“請愛惜你的每一分鐘的自由,朋友。提籃橋監(jiān)獄囚人啟。”
          我們發(fā)出快樂的笑聲,這是在牢監(jiān)里的十分愉快的一晚。麻雀從后面的房間傳回,傳到十二號房間的隔壁,小柳伸手到門外去接,沒有接到麻雀,手被一個人的皮鞋踢了一下,通夜不熄的昏黃的電燈的光亮里,二十七號英國人的高大肥胖的身子顯現(xiàn)在他的房間的前面。
          二十七號是獄卒里面的有名的人物,他的有名,不是因為他聰明,而是因為全監(jiān)獄的所有的橡皮鞭體罰,都是由他來執(zhí)行。他的樣子不兇惡,紅潤的、豐滿的臉上倒是常露著笑容。但他有一個特別的脾氣,常常是出人意外地,他停止在什么人的房間的前面,用生硬的中國話問道:“喂喂,講把我聽聽,豬頭三是啥意思,嘿?”剛說完就走,并不等待著回答。顯然的,他只是在欣賞自己說的這句中國話的發(fā)音。和別的英國人一樣,他常常無緣無故地打打人玩玩,和別人不同的地方是他不用手打,總是打開囚房的鐵門,從黃色制服的褲袋里拖出粗短的黃色警棍來,手捏著棍身,用那系在柄端的白色細麻的繩圈,在你的手背上、眼角上隨意地抽打兩三下。給你留下兩三條精致的、紅色的鞭痕以后,他用生硬的上海話,囑咐你:“下次當心?!本完P上鐵門,心滿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陣風。
          麻雀就是落在他的肥大的手掌里,他把它丟在走廊上,用他穿著硬底皮鞋的右腳踩在它身上,抄下小柳的號碼,他心滿意足地走了,在他的背后,留下一陣風。那一夜,我們都睡得很遲,也再沒有人說話。這狹小的囚房顯得更加的狹小,這三面深綠色的墻壁,一面深黑色的鐵門,好像都在追攏來,迫得人透不過氣。
          第二天早晨,打掃走廊的囚人撿起麻雀的尸體,拋到了窗子外,我們好像看見我們對于自由生活的一個黃昏的快樂的夢想也被拋到了窗子外,剩下來的只是鐵門、饑餓、無聊、英國人的皮鞋。
          第二天,小柳被判決吃三天冷水飯。冷水飯是一個恰當?shù)拿~。翻譯這名詞的人,一定是一個有著精妙的感覺的人。這不是在你吃的米飯里放些冷水的意思,而是原來只能吃到半飽的定量的米飯,每頓再要減少一半,或三分之二。兩三口吃完一頓飯以后,眼睛貪饞地望著空的盛飯的洋銅罐,全身真像淋了一大瓢冷水。
          去年冬天很冷。小柳扯下了牢牢地縫在棉褲腰上的一條緊褲的帶子,每天晚上用來扎緊蓋在腳上的絨氈,免得被揪開,透進風來,吹得全身整夜都冰冷。后來二十七號查到了這一條帶子,他認為這是小柳想要自殺的證據(jù),他很鄭重地從別的牢監(jiān)里叫了一個懂得外國話的囚人,替他做翻譯。他首先問小柳為什么忽然想要上吊了。小柳很吃驚,說他做夢也沒有想到要這樣,只是怕冷。他不相信。小柳告訴他,自殺的行為是和他的人生觀絕不相容的。還是不相信。不知道為什么,二十七號在那天顯得特別的仁慈、和藹和聰明,非常愛說話。他向小柳開始了一篇相當長的,關于“家庭和自殺”的講演,首先他贊美中國人濃厚的家庭觀念的可貴,其次說明了英美的家庭和中國的家庭的不同,這中間,為了增加他的演辭的風趣,他還用上低音唱了一曲不知誰作的《甜蜜的家》的短歌,并且引證說,孔夫子也曾經(jīng)說了“甜蜜的家”是很重要的??追蜃釉谑裁吹胤?,什么時候說過“甜蜜的家”的呢?我沒有讀過《論語》,不知道。
          那一番對話,只引到了那個預備好了的判斷,就是,小柳一定會自殺,而且就在當天的晚上。當一個人的青春的生命的火簇正熊熊地燒著,正在渴想著自由和生活,對祖國和人類光明的愿景抱著熱切的希望的時候,另外一個人走到你面前,帶著悲憫的眼睛,說你一定會上吊,而且就在當天的晚上,你會以為這是和你開玩笑,但是,這一切在這里面都是只能叫作嚴肅的,而且這一切,都只是為了冬天太冷了,為了一條小小的褲帶的緣故。
          為著“人道”,也許是為要替中國革命“保存”干部的緣故,那一次二十七號灌了小柳三天冷水飯。這一次因為麻雀的案子,又是三天。小柳拒絕了我們代吃冷水飯的請求,他說:“我這幾天也實在吃不下飯去,我好像有點神經(jīng)衰弱的樣子,總想著那只麻雀……”
    (有刪改)(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革命者們曾寄希望于麻雀往牢監(jiān)外帶信,聯(lián)通外界,獲得營救和自由。
    B.小麻雀沒有食欲,表現(xiàn)出極度的不安,暗示了它將死于非命的悲慘結局。
    C.獄卒的中國話不很流利,但他喜歡說,并不是因為他愿意與犯人們交流。
    D.小柳曾經(jīng)兩次受到吃冷水飯的懲罰,心情不一樣,第二次是心甘情愿的。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麻雀死后牢獄中“再沒有人說話”,與前文“快樂的笑聲”對比強烈,小說氛圍由此發(fā)生變化,情節(jié)也由此轉折。
    B.小說詳細地描寫了制服和警棍的顏色以及繩圈的材質(zhì),說明鞭打給犯人留下了深刻的記憶,從而表現(xiàn)了獄卒的冷血和暴戾。
    C.小說在講述故事的過程中,不時會以“我”的口吻發(fā)兩句議論,對翻譯“冷水飯”的人的感慨,意在突出這種刑罰的殘酷。
    D.小說寫獄卒平時殘忍地對待閃犯,又會耐心勸慰他認為要自殺的小柳,展示人性的復雜,避免了人物形象的符號化。
    (3)小說運用多種手法以取得語言上的諷刺效果,請從文中舉出兩處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簡要分析。
    (4)主角是囚房里的革命者,小說卻花費大量筆墨寫麻雀和獄卒,作者為什么這樣處理?請結合全文談談你的理解。

    組卷:68引用:11難度:0.1

三、語言文字應用(9分)

  • 7.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穆勒曾把“痛苦的蘇格拉底”和“快樂的豬”比較。假使豬真知道快樂,那么豬和蘇格拉底也相去無幾了。 ①
     
    ,我們不知道;但是人容易滿足得像豬,我們是常見的。把快樂分肉體的和精神的兩種,這是最糊涂的分析。一切快樂的享受都是屬于精神的,盡管快樂的原因是肉體,上的物質(zhì)刺激。嬰兒初生,吃飽了奶就乖乖地睡,并不知道什么是快活,雖然身體感覺舒服。緣故是嬰兒的精神和肉體還沒有分化,只是混沌狀態(tài)。
          洗一個澡,看一朵花,吃一頓飯,②
     
    ,并非全因為澡洗得干凈,花開得好,或者菜合你的口味,主要是因為你心上沒有掛礙,輕松的靈魂可以專注肉體的感覺。要是你精神上不痛快,比如參加離別的宴席,隨它怎樣烹調(diào)得好,③
     
    。那時刻的靈魂,仿佛害病的眼怕見陽光,撕去皮的傷口怕接觸空氣,雖然空氣和陽光都是好東西。

    組卷:7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察傳》是《呂氏春秋》里的一篇?!安靷鳌奔疵鞑靷髀勚?。文中認為,“言不可以不察,數(shù)傳而白為黑,黑為白”,“聞而審,則為福矣;聞而不審,不若無聞矣。嚴辭多類非而是,多類是而非,是非之經(jīng),不可不分,此圣人之所慎也。然則何以慎?緣物之情及人之情,以為所聞,則得之矣?!贝笠馐牵瑐髀劜豢梢圆粚彶欤牭绞裁慈绻患訉彶靹t不如不聽。所以對于聽到的傳聞,應遵循事物的規(guī)律和人的情理,慎重地審察、深思和驗證,才能得到真實的情況。
          以上論述具有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18引用:2難度:0.1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