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江西省贛州市贛縣三中高一(上)強化訓練語文試卷(一)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青春心態(tài):“五四”文學審美心理素描
這個概括來源于徐志摩,《默境》中他寫道:但見玫瑰叢中,青春的舞蹈與歡容,只聞歌頌青春的諧樂與歡蹤。輕捷的步履,你永向前領(lǐng);歡樂的光明,你永向前引,我是個崇拜青春、歡樂與光明的靈魂。
這里青春、歡樂、光明是三位一體的,“五四”作家的宗教就是青春與歡樂、光明三位一體的“青春教”?!拔逅摹弊骷也皇菍g樂當成是一種消費和閑暇來對待的,“五四”作家不是簡單地將光明當作外在于個人的目標來認識的,他們是將歡樂、光明融合在個體的人的生命形態(tài)一一“青春”之中,“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歡樂教。正因如此,“五四”文學開辟出一條以歡樂、光明、青春心態(tài)為宗旨的審美戰(zhàn)線以反對封建文學的自虐、黑暗、老年心態(tài)。
“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倡導者們是以青年為突破口來建設“五四”青春型文化的。1915年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雜志(第一卷名《青年雜志》,第二卷起改名《新青年》),在其發(fā)刊詞《敬告青年》中竭力贊美青年?!缎虑嗄辍冯s志將“改造青年之思想,輔導青年之修養(yǎng)”作為自己的天職;1916年李大釗在《新青年》2卷1號上發(fā)表《青春》一文,認為中國以前之歷史為白首之歷史,而中國以后之歷史應成為“青春之歷史,活青年之歷史”?!拔逅摹毙挛幕\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一場青年文化運動,它標志著中國傳統(tǒng)的長老型文化的終結(jié)和中國現(xiàn)代青春型文化的誕生。由此“五四”文學運動在這一背景中是與整個“五四”文化運動的青春型轉(zhuǎn)向相應和的。
“五四”新文學作家主體是青年,從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體這一角度來說,將“五四”文學說成是青年的文學是完全不過分的。以1918年時“五四”作家的年齡為例,陳獨秀、魯迅兩人算是比較大一些,其余李大釗29歲,周作人33歲,錢玄同31歲,劉半農(nóng)28歲,沈伊默35歲,胡適27歲,都是很年輕的,至于郭沫若、郁達夫、張資平、陶晶孫、馮沅君、廬隱、石評梅、冰心、丁玲等沖上“五四”文壇時許多人只20出頭。他們的出現(xiàn)給現(xiàn)代文壇帶來一股青春風,一掃中國文壇的暮年氣。以哪些作家為主體往往會決定一種文學的性質(zhì),中國古代文學以士大夫為主體,他們寫作常常是從載道或消閑的角度出發(fā)?!拔逅摹蔽膶W則是情感的自燃,青春的激情和幻想,青春的騷動和焦慮,青春的憂郁和苦悶,青春的直露和率真……“五四”文學是青春性的文學,“五四”文學的審美是一種青春心態(tài)的審美。
“五四”文學的青春型審美心理特征不是空穴來風。梁啟超的“新文體”可算是它的精神先兆,梁氏文章“雷鳴怒吼、恣肆淋漓、叱咤風云、震駭心魄”,一掃四平八穩(wěn),老態(tài)龍鐘之氣。1900年他的《少年中國說》表達了希望變老大中國為少年中國的憧憬,前文提到的李大釗《青春》一文與之有著氣脈上的承續(xù)關(guān)系。郭沫若也說,“五四”以后的中國在我的心目中就像一位蔥俊的有進取氣象的姑娘,是“年輕的祖國”,“五四”作家的青春氣息是如此地富有感染力量,主體的氣息投擲于對象的身上,使得對象也變成青春勃發(fā)的了。祖國在更生,是年輕的祖國;時代在變化,是年輕的時代。這種整體的青春氣息在“五四”時代的文學雜志的名稱上也可以明確地看出,《新青年》《新潮流》《少年中國》《猛進》《創(chuàng)造》《狂飆》等等都是一種青春風格的命名。“五四”文學審美心理上的青春氣息幾乎是不證自明的。
(摘編自葛紅兵《正午的詩學》)(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五四”作家的宗教是青春、歡樂與光明三位一體的“青春教”,由于他們將歡樂與光明融合在個體的生命形態(tài)之中,所以“五四”作家的青春教又是光明教和歡樂教。
B.“五四”文學運動的轉(zhuǎn)向是指以自虐、黑暗、老年心態(tài)為特征的封建文學向以歡樂、光明、青春心態(tài)為宗旨的“五四”青春型文學的轉(zhuǎn)向。
C.“五四”新文化運動從本質(zhì)上講就是一場青年文化運動,它宣告著中國傳統(tǒng)的長老型文化的終結(jié)和中國現(xiàn)代青春型文化的誕生。
D.“五四”文學的青春型審美心理特征不是憑空產(chǎn)生的,而是具有歷史基礎和時代氣息的。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開篇引用徐志摩《默境》中的詩句,為論述“五四”文學的鮮明特征奠定了昂揚、歡樂的基調(diào)。
B.第二段中的“宗教”其實是指“五四”作家的追求和向往,這里運用了比喻的論證方式。
C.第三段以陳獨秀創(chuàng)辦《新青年》,李大釗發(fā)表文章為例,集中論述了青年在“五四”時的作用。
D.四、五兩段論證思路是相同的,首先提出論點,然后列舉事實加以佐證,很有邏輯力量。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作者開篇引述徐志摩的詩句,主要目的是為了引出青春、歡樂與光明這個話題,為論述“五四”文學的審美是一種青春心態(tài)的審美這一主旨服務。
B.中國封建時代的作家群以士大夫為主體,體現(xiàn)出一種老年心態(tài),因此李大釗認為中國以前之歷史為白首之歷史。
C.“五四”新文學運動與“五四”新文化運動是兩個平等并列的不同的概念,二者是相應和的。
D.“五四”新文學的創(chuàng)作主體是青年,“五四”文學是青年的文學,那么,“五四”新文學的讀者群自然是青年。組卷:5引用:8難度:0.8
二、詩歌閱讀
-
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各題。
路傍老人
耿湋
老人獨坐倚官樹,欲語潸然淚便垂。
陌上歸心無產(chǎn)業(yè),城邊戰(zhàn)骨有親知。
余生尚在艱難日,長路多逢輕薄兒。
綠水青山雖似舊,如今貧后復何為。
[注]①這首詩作于“安史之亂”期間。
(1)下列對這首詩的賞析,不恰當?shù)囊豁検?
A.第二句寫詩人向老人發(fā)問,老人未言先自垂淚,總寫老人的悲苦,由此設下懸念,讓讀者急于了解老人垂淚的緣由。
B.第五句中“余生”既指劫后余生的老人自己,又指幸存下來的人們。這句詩交代了戰(zhàn)禍連綿,民不聊生的社會現(xiàn)實。
C.第六句寫老人在流浪途中經(jīng)常受到“輕薄兒”的欺凌,劫后余生本是幸事,但這欺凌讓老人的處境更為可憐,更加悲苦。
D.這首詩采用現(xiàn)實主義手法,以下層老百姓為主角,通過描寫路旁老人的不幸遭遇,再現(xiàn)了戰(zhàn)爭對老百姓的無情傷害。
(2)詩歌的第二聯(lián)交代了什么事實?表達了什么樣的情感?請結(jié)合全詩簡要說明。組卷:3引用:5難度:0.6
三、默寫。
-
3.補寫下列詩文名句。
(1)悵寥廓,
(2)恰同學少年,風華正茂;
(3)但我不能放歌,悄悄是別離的笙簫;
(4)輕輕的我走了,正如我輕輕的來;我輕輕的招手,
(5)撐著油紙傘,組卷:2引用:1難度:0.9
四、語言文字運用
-
10.下面是李華給即將過五十歲生日的朋友發(fā)的QQ信息的片段,其中有五處不得體,請找出并修改。
后天是您五十生日,我因俗務纏身,百忙之中無法光臨,特惠贈鮮花一束,聊表盛情。恭祝身體健康,萬事如意!另外,我家新房裝修完畢,歡迎您來府上做客。組卷:13引用:8難度:0.8
五、附加題
-
11.作為中央電視臺傾力打造的一個精品節(jié)目,“感動中國”以評選出具有震撼人心、令人感動的人物為主打內(nèi)容,所選的每個人物身上都有一種讓觀眾感到心靈震撼的精神力量。請仿照示例,從下面的人物中選擇一個,結(jié)合他的生平事跡,為其寫一段頒獎詞。
示例:
蘇軾
他半生顛沛,常常行走在貶謫的路上。他的足跡跨越半個中國,遠達時為荒蠻之地的海南島。他屢遭坎坷,卻始終熱愛生命;仕途崎嶇,卻對國家忠愛不渝。他窮得只有靠種地為生,卻怡然自得。
他把苦難研成墨,他把貶謫當成筆,揮毫出一首又一首豪放曠達的辭章。他讓我們領(lǐng)悟到:面對生活坎坷所應有的樂觀態(tài)度,面對人生浮沉所應有的強勁風度。
聽,這個命途多舛的靈魂在唱歌。
英雄人物:荊軻 燭之武 項羽 劉邦 樊噲組卷:3引用:6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