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資陽市樂至中學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3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緣情說”是中國古代天人合一哲學觀念的產物,表現了天與人、心與物的同情同構。它不同于重視個人、自我和主體的西方浪漫主義情感理論,也不是西方學者所認為的“抒情說”。一些西方學者曾以“抒情說”來定義中國詩學傳統(tǒng),這脫離了中國文化的歷史語境,是在用西方抒情詩的概念和模式來看待中國文學,將中國的詩歌解釋為主觀的、側重于個人情感的自我表白。存在這樣的理論偏失,除了受“以西律中”的思維模式影響之外,還在于對中國詩學的“情”之產生缺乏深入的體認。
對中國古代詩學“情”之產生的體認,可以用魏晉文學家陸機提出的“詩緣情”這一觀點來概括。陸機將詩歌創(chuàng)作的緣起歸結為一個“情”字,這在中國詩學史上是第一次。陸機是在比較詩和賦的不同時提出這一觀點的?!熬壡椤钡摹熬墶笔恰捌稹薄耙颉钡囊馑?,說的是詩歌產生的動因在于情,情為詩歌之生命本源,它反映了中國古代詩論家對“情”的認識的高度自覺。不過,對“緣情說”的認識不能停留于此,更重要的是把握“緣情說”所規(guī)定的“情”的內涵。陸機在《文賦》中說“遵四時以嘆逝,瞻萬物而思紛。悲落葉于勁秋,喜柔條于芳春。”從他關于“緣情”的描述可見,“緣情”的基本含義是“感物”,是感物興情,“緣情”的“情”即“物感之情”。以“感物”和“物感之情”來解釋“緣情”并非陸機個人的看法,鐘嶸在《詩品序》中也曾提到“氣之動物,物之感人,故搖蕩性情,形諸舞詠”。陸機所說的“物感之情”主要指向自然事物,與個人對時間季節(jié)變化和自然事物的體驗相關,鐘嶸等人所理解的“物感之情”與陸機所說的“物感之情”也有不同,他將其擴展到人倫社會領域,強調詩歌要抒發(fā)對社會人生的真情實感。如鐘嶸《詩品序》所說的“物感之情”就蘊含著豐富廣闊的社會內容:“或負戈外戍,殺氣雄邊,塞客衣單,孀閨淚盡;或士有解佩出朝,一去忘返……凡斯種種,感蕩心靈,非陳詩何以展其義,非長歌何以騁其情?”
“緣情說”在魏晉時期出現有著多方面的原因,包括社會的動蕩、儒家經學的衰落、士子文人生命價值的發(fā)現等等。但其中最重要的原因是受漢代天人合一、物我相感的哲學觀念的影響。漢代哲學的基本觀念是天人感應,認為宇宙天地在本質上是一個可以與人的心理和性情感應溝通的世界,將自然界的事物與人的生命對應起來,將天地萬物看成一個有情的世界?!熬壡檎f”就是建立在這一哲學觀念基礎上的,體現了感物興情的中國詩學傳統(tǒng)。中國詩學的許多重要概念如“興”“感興”“意興”“情景”“意境”“意象”等,也都是建立在這一哲學基礎上的。比如,賈島曾說:“興者,情也。謂外感于物,內動于情,情不可遏,故曰興?!边@是將“興”看成心與物的自然契合和人與物的情感相通的結果。
綜上所述,自然不能將“緣情說”與西方文學中那種重視個人和自我的情感學說等同起來?!熬壡檎f”的意義在于它強調了天與人、主體與客體的情感相通,而不像西方詩歌那樣將主體突出出來,將主體情思的傾訴和個人情感表達放在突出的位置。
(摘編自毛宣國《“緣情說”和“性情說”——中國詩學“情”之內涵探討》)
(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一些西方學者在研究中國文化的歷史語境后發(fā)現,中國詩學“情”的內涵本質是浪漫主義精神。
B.陸機在《文賦》中強調自然萬物和社會百態(tài)都能觸發(fā)詩人感情,并基于此提出了“詩緣情”理論。
C.“緣情說”認為詩歌產生的動因在于情,詩人之情因外物而生,詩人之心與外在世界是感應關系。
D.中國古代詩學家在漢代天人合一的哲學觀念影響下,提出了“情景”“賦”“意境”等詩學概念。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論及了中西方詩歌特點的不同,并且認為以“抒情”來定義中國詩學傳統(tǒng)并不準確。
B.“人稟七情,應物斯感,感物吟志莫非自然”(劉勰),可作為論據支撐“緣情說”觀點。
C.作者將“詩”與“賦”進行了比較,之后對“緣情說”中“情”的兩層內涵進行了論述。
D.從賈島關于“興”的闡述,可看出“興”這一詩學概念和“物我相感”的觀念密切相關。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詩歌注重突出個人主體地位,中國古代詩歌側重把情感和自然社會相聯(lián)系,這一差異與中西方文化背景相關。
B.魏晉時期,社會動蕩讓詩人更重視自我表達,將情感的直接抒發(fā)放在突出位置,這是“緣情說”產生的重要原因。
C.孟浩然《秋登南山寄張五》“愁因薄暮起”和岑參《巴南舟中夜市》“見雁思鄉(xiāng)信”都體現了“緣情說”理論。
D.本文對詩歌相關理論進行了介紹,在論述的過程中,如果能列舉出具體的中西方詩歌作品,則更利于讀者理解。組卷:12引用:4難度:0.5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對話杜志雄、王秀東 嘉賓:杜志雄 中國社會科學院農村發(fā)展研究所黨委書記、研究員
王秀東 中國農業(yè)科學院戰(zhàn)略研究中心副主任、農業(yè)經濟與發(fā)展研究所研究員
主持人: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再次強調了糧食安全的重要性。我們在新時代新形勢下強調糧食安全、保障糧食安全、端牢中國飯碗有何意義?
杜志雄:首先,這是鄉(xiāng)村振興的底板,是全面推進鄉(xiāng)村振興、促進農業(yè)農村現代化的首要任務。其次,這是推進國家安全體系和能力現代化的重要內容。在中國這樣一個人口與土地、水等基礎性資源匹配度較低的大國,保障糧食安全從來都不僅僅是一個簡單的農業(yè)產業(yè)發(fā)展的經濟問題,更是一個事關國家整體安全的政治問題。
主持人: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如何理解“全方位”的含義?
杜志雄:這一新的重大提法,以“全方位”高度概括和濃縮了夯實糧食安全根基、保障糧食安全的全過程、多領域、各方面和系統(tǒng)性的措施,同時也全面明確地界定了我國糧食安全目標以及確保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措施和重點任務。
從糧食全產業(yè)鏈看,在糧食產業(yè)前端,要確保糧食種子安全、糧食生產的物質投入品安全,其中最為關鍵的是要打贏種業(yè)翻身仗。在糧食產業(yè)產中階段,要通過家庭農場和合作社等農業(yè)生產主體培育,確保始終有人種糧種地。在糧食產業(yè)后端,既要抓好糧食生產儲備運輸體系建設,更要抓好糧食產后減損和遏制糧食消費環(huán)節(jié)的浪費。
王秀東: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要立足當前,著眼長遠,將加強糧食綜合生產能力與加強糧食綜合流通能力、糧食國際貿易調節(jié)能力、糧食市場宏觀調控能力有機結合起來,用現代科技、現代裝備武裝糧食產業(yè)及其關聯(lián)產業(yè),堅持科技創(chuàng)新驅動,實現有限資源下的糧食增產增收,提高農業(yè)生產效率,將“藏糧于地”“藏糧于技”與“藏糧于種糧農民和糧食主產區(qū)種糧積極性”結合起來,激發(fā)糧食產業(yè)利益相關者形成保障糧食安全的合力。
主持人: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整體如何?我們要如何平衡糧食自主生產與進出口之間的關系?
杜志雄:當前,全球糧食安全形勢復雜嚴峻。一是全球谷物產量和糧食貿易量下滑。二是全球糧價一路持續(xù)走高。我國人多地少,適度進口是必要的。但首先,要“以我為主”應對全球糧食市場沖擊,堅持糧食生產自主。其次,要把握好糧食進口與國內糧食自給率之間的平衡點,平衡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第三,要拓展多元化糧會進口渠道。
主持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我們在種糧用地方面還存在哪些短板?要如何守住18億畝耕地紅線?怎樣更好地提升耕地保障水平?
王秀東:目前種糧用地方面,主要存在以下短板:隨著糧食生產重心北移,糧食主產區(qū)進一步集中,北方糧食主產區(qū)資源超載風險和糧食安全風險加劇,耕地數量減少疊加質量退化制約糧食增產潛力。糧食生產逐漸向主產區(qū)集中,黑龍江、河南、內蒙古、吉林、安徽5?。▍^(qū))的糧食產量占全國糧食產量的比重從2000年的25.96%上升到2021年的38.62%。
杜志雄:一方面,要持續(xù)提升耕地質量,嚴格落實耕地保護硬措施,要把高標準農田建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逐步把永久基本農田全部建成高標準農田。另一方面,要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和農村金融改革。著力解決家庭承包地的細碎化問題,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遏制糧食生產成本隨著耕地流轉價格上升而過快增長的勢頭。同時,深化農村金融改革,為規(guī)?;r業(yè)和糧食生產者提供金融支持,緩解其糧食規(guī)?;a的資金約束。
主持人:保障糧食生產的合理收益,就是在保護糧食生產者和糧食主產區(qū)的生產積極性。對此,我們還能做些什么?
王秀東:保護糧食生產者和糧食主產區(qū)的生產積極性,關鍵在于建立能夠促進糧食生產的利益引導機制,提升政策制定和執(zhí)行的精準性與穩(wěn)定性。一是適度提高農業(yè)補貼規(guī)模,并按照適度的標準遞增,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二是完善農業(yè)保險與農業(yè)補貼互補的農戶收入保障機制,實現三大糧食作物完全成本保險和種植收入保險主產省產糧大縣全覆蓋,適時推進價格保險。三是加大農田水利、土地整理和農業(yè)綜合開發(fā)等建設項目補貼力度,探索新增高標準農田建設補貼主產區(qū)由中央財政支持、主銷區(qū)由地方財政重點支持的政策,確保各類農業(yè)基礎工程項目高標準高質量實施。
主持人:“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我們要全面把握、準確理解“全方位”的內涵,不斷提升糧食綜合生產能力,端牢中國飯碗。感謝兩位嘉賓分享精彩觀點。
(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正確的一項是
A.保障糧食安全,在糧食產業(yè)前端,就要保障糧食種子安全,打贏種業(yè)翻身仗是關鍵。
B.構建“以我為主”的糧食安全體系,就要堅持糧食生產自主,因此要逐步減少糧食進口。
C.保障糧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但是耕地數量減少疊加質量退化使得我國糧食已無法增產。
D.加強農村產權流轉交易市場建設,就能遏制糧食生產成本隨耕地流轉價格上升而增長的勢頭。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保障糧食安全不僅關乎我國鄉(xiāng)村振興、農業(yè)農村現代化,更關乎國家整體安全。端牢中國飯碗,可以提升我們應對風險的底氣。
B.我國糧食生產重心集中在北方,大力建設高標準農田就能化解北方糧食主產區(qū)資源超載風險和糧食安全風險。
C.為保障農民種糧收益,提升農民種糧積極性,政府可以適度提高農業(yè)補貼規(guī)模,推進農作物價格保險。
D.“全方位夯實糧食安全根基”的“全方位”既指全過程、多領域、各方面和系統(tǒng)性,也指目標、措施和任務。
(3)作為××中學的學生代表,你現場聆聽了這次訪談,會后,你將在主題班會上向同學們傳達,請列出你的發(fā)言提要。組卷:18難度:0.5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六羨歌①
蒙福森 一望無際的崇山峻嶺中,猿猴難攀、飛鳥盤旋的懸崖峭壁上,有一棵高聳入云的茶樹,葳蕤郁蔥,蒼翠欲滴,籠罩在雨靄云霧之中。山色空蒙,細雨如煙,正是江南最美的時節(jié),在這舉世聞名的天柱山,奇峰突兀,峭立如柱,處處靈氣四溢,連一塊石頭、一條山溪、一樹一草、一花一鳥,都有著與眾不同的盎然生機。站在山嶺上遠眺,煙嵐縹緲,群峰若隱若現,恍如一幅水墨畫。
這是一個尋常的日子,斜風細雨,云霧繚繞。在密林深處,苦苦尋訪了一個多月的朝廷使者終于見到了身著箬笠蓑衣、爬在樹上采茶的陸羽。
見有人來,陸羽停了手中的活兒。
“你,就是陸羽?”使者問。
“正是?!?br />“皇上召你立刻進宮,不得有誤。”
陸羽搖頭:“草民過慣了閑云野鶴的日子,恐將辜負圣恩?!?br /> 使者說:“先生的恩師智積禪師正在宮中做客,先生以為如何?”
一聽說多年不見的智積禪師就在宮中,陸羽沒有絲毫猶豫,便隨了使者前去。
智積禪師對陸羽來說,如再生父母,豈能不去?陸羽曾是一個棄兒,奇丑,結巴。多年前,一個深秋的早晨,竟陵龍蓋寺的智積禪師路過一石橋,忽聞橋下有鴻雁哀鳴之聲,下去一看,只見一群大雁正用翅膀護衛(wèi)著一個男孩兒。男孩兒凍得瑟瑟發(fā)抖,氣息微弱。出家人以慈悲為懷,智積禪師遂把男孩兒抱回寺中,為之取名陸羽,字鴻漸。那年,陸羽三歲。
十年后,陸羽告別智積禪師,離開龍蓋寺,漂泊流浪,四海為家,去尋找屬于自己的茶?!谥欠e禪師年長日久的熏陶下,陸羽愛上了茶,如醉如癡,嗜茶如命。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陸羽對于茶道比師父用功更深。
一個多月前,智積禪師入宮面圣。唐代宗李豫亦嗜茶,素聞智積禪師善品茶,端起茶碗,輕輕一聞,不用入口,便能分辨出茶的好壞、產地、品種,以及水質的優(yōu)劣、火候是否得當,甚至連泡茶人的心情、脾性、手法也能不見而知。
代宗不信,命太監(jiān)沏了一壺上等好茶,請智積禪師品嘗。智積輕輕地啜了一口,放下茶碗,再也不肯喝第二口。
代宗問:“茶不好?”
智積答:“茶甚好。然自從貧僧喝過弟子陸羽所沏之茶后,天下之茶皆淡如水、味如蠟,索然無味矣。”
代宗半信半疑,偷偷派人去尋找陸羽。
沒過幾日,陸羽隨使者來到了長安。
自龍蓋寺一別,已有十多年了,今日,陸羽要為恩師智積禪師親手沏上一壺茶,一壺上等的好茶。
自然,水要好水,茶要好茶,壺亦是好壺。水,當然至關重要,除了水質要好,還得掌握好火候,一絲一毫不可馬虎。陸羽說:“一、其火,用炭,次用勁薪。二、其水,用山水上,江水中,井水下。三、其沸,如魚目,微有聲,為一沸;緣邊如涌泉連珠,為二沸;騰波鼓浪,為三沸。已上,水老,不可食也。”太監(jiān)問:“茶呢?”陸羽說:“野者上,園者次;陽崖陰林,紫者上,綠者次;筍者上,芽者次;葉卷上,葉舒次?!?br /> 陸羽闖蕩江湖多年,將沏茶功夫與禪道融為一體,茶藝越來越老到,無人超越。
一壺茶端上來了,遠遠地,一股若有若無的茶香氤氳飄溢。智積端起茶碗,輕輕一聞,茶香撲鼻而來,沁人心脾;輕輕地啜了一口,淡淡的甘甜中似有一股苦味,但苦過之后便是悠長的甘甜,苦中帶甘,甘中有苦,仿佛生命深處苦澀后的一縷甘甜與閑逸。茶亦醉人何必酒,從來佳茗似故人。剎那間,智積禪師熱淚盈眶,聲音哽咽:“漸兒茶,漸兒茶??!一定是漸兒來了!”漸兒,是陸羽的小名。
屏風后,陸羽早已淚如雨下?!皫煾浮标懹瘐咱劧?,撲通一聲跪伏在地,放聲大哭。淚水如梅雨天屋檐落下的雨滴,一滴一滴,濡濕了地板。
代宗目瞪口呆,驚訝萬分。隨后,他端起茶碗,輕輕地揭開碗蓋,一陣清香迎面而來,精神為之一爽。他閉眼屏氣,細細地品了一口,頓覺甜潤甘洌,口感獨特,舌下生津。就那么一口,代宗知道,這輩子,他再也無法忘記陸羽沏的茶了。
“此茶只應天上有,不知何故落凡間!如果喝不到陸羽的茶,朕今生今世寧可不喝!”
可是,陸羽執(zhí)意要走,哪怕給以高官厚祿、榮華富貴。一生命運多舛的陸羽淡泊名利,安貧樂道,視功名利祿如糞土。寄情山水、放浪形骸、采茶品茗、培育茶樹、著書立說才是他生命的全部。
他賦詩明志,一首《六羨歌》飄蕩在車水馬龍、繁華富庶的長安城的大街小巷中?!安涣w黃金罍,不羨白玉杯。不羨朝入省,不羨暮登臺。千羨萬羨西江水,曾向竟陵城下來。”陸羽辭別圣上,飄然而去。他像一只翱翔云天的大雁,展翅高飛,漸行漸遠,消失在云霧繚繞、煙嵐如黛的密林深處。
(有刪改)注釋:①《六羨歌》為“茶圣”陸羽所做,因其有六個“羨”字而得名。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寫天柱山“奇峰突兀,峭立如柱”的神奇景象,除了交代故事發(fā)生的環(huán)境外,也暗示了陸羽的性格特征。
B.在插敘陸羽出身的過程中,作者虛構了“大雁正用翅膀護衛(wèi)”的神奇經歷,增加了作品的藝術性,也讓故事更富傳奇色彩。
C.小說情節(jié)跌宕,智積禪師一開始“不肯喝第二口”與后來“熱淚盈眶”形成強烈的對比,直接表現出陸羽茶道的出神入化。
D.小說的結尾處有引用,有比喻,在歷史的真實中又穿插藝術的想象,體現了“藝術來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創(chuàng)作理念。
(2)文章寫智積禪師對塑造主人翁陸羽有什么樣的作用?
(3)“茶亦醉人何必酒”,茶如何能“醉人”?請結合文章談談你的理解。組卷:11難度:0.7
三、語言文字應用(2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①_____?它指的是明知問話者的意圖卻故意避開不答,而改用違反邏輯或常理的話語來回答,使問話者的期待落空的一種修辭方式。 ②_____:一是“慣”,即習慣、慣常、常規(guī),是合乎邏輯和事理的話語,這正是問話者所期望得到的答案;二是“撞”,即頂撞、違反、反叛,③_____,這是回答者有意為之的,目的是造成問話者期待值的落空。因此,“撞”常常是一種妙答,顯得機智、幽默而又不落俗套。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下列選項沒有使用“慣撞”修辭的是
A.一人自夸妻美,指一童子問曰:“我家這位娘子,可像一尊活觀音?”童子云:“極像。”又問:“哪里像?”答:“腳像。”
B.甲:“中國到坦桑尼亞有遠?”乙:“二十多公里?!奔祝骸岸喽嗌??”乙:“多一萬多公里?!?br />C.那大嫂看著手中的車票,眼里含著熱淚說:“大兄弟,你叫什么名字?是哪個單位的?”雷鋒笑了笑說:“我叫解放軍,就住在中國。”
D.甲:“你怎么隨便拿人家的東西呢?”乙:“我拿的是人家的東西,又不是你的,你嚷什么呀?”組卷:6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為人處世中示強還是示弱,是一種謀略,更是一種生存之道。《曾國藩家書》中說,見強示強,見弱示弱??梢姺彩聸]有定論。示強,意味著嫉妒的風險,但同時意味著能夠獲得在人際交往中的主導地位,獲得他人的尊重,因為人都有跟隨依附他人的傾向。示弱,能夠規(guī)避被嫉妒的風險,但可能被視為弱者,從而被欺負,因為人性都有看不起弱者、欺負弱者的傾向。大至國家、民族、社會,小至單位、家庭、個人,都必須處理好這一對矛盾。
讀了上面材料,請你結合自己的學習、生活經驗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用規(guī)范漢字書寫,不少于800字。組卷:3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