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綿陽市英才學校九年級(上)第一次月考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第Ⅰ卷一、(15分)
-
1.下列詞語中加點字注音完全正確的一項是( ?。?/h2>
組卷:4引用:1難度:0.8 -
2.下列詞語中沒有錯別字的一項是( )
組卷:6引用:2難度:0.5 -
3.下列句子中加點的成語使用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h2>
組卷:14引用:1難度:0.8 -
4.下列句子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32引用:4難度:0.5
五、(23分)
-
11.閱讀回答問題。
“魏晉風韻”為何難以超越
嵇紹玉 ①書法史上的魏晉時期留下了無盡的輝煌,以清雅、高選、流美、灑脫為特征的“魏晉風韻”,一直被后期書家苦苦追索。書法演進有種奇特現(xiàn)象:一種審美風格的形成,從萌動、滋生、繁茂、壯大到成熟,往往經(jīng)過漫長時間的孕育,高峰形成后又迅速坍塌。同樣,“魏晉風的”在隋唐后便跌入低俗,雖也不乏書家踵其前賢而光耀千秋,但水準始終難以接近、持平或超越,只能空發(fā)仰慕之思。
②書法特別垂青于魏晉,魏晉書家才情早熟,素養(yǎng)寬博,韻致別具,人才輩出各領風騷。我們從書家行為與心路歷程便可知曉“魏晉風韻”產(chǎn)生的本質和動因。魏晉時期書家大多放浪形骸,舉止超脫,不滯于物,不拘于事。這種外界表現(xiàn)緣于他們充沛的內在感情。他們情感豐富,易于動情,對事對物一往情深,執(zhí)著而癡迷。而這種情感體認與把握,又緣于他們對生命意識的高度敏感。一方面,他們哀嘆生命之倉促短暫。王獻之《桃葉歌》中的“春花映何限,感郎獨采我”,對人生短促一唱三嘆深感于懷,人生如夢、所欣皆為陳跡的悲涼始終縈繞胸際。另一方面,他們感受到生命反復無常。那個時代,誰都可能瞬間抓住偶然的機遇而登朝入室,誰都可能因不測之際而面臨滅頂之災,世事動蕩成為人們存活的強大而酷烈的異己力量?!度龂?鐘繇傳》中記載:“人當?shù)狼椋瑦畚艺咭缓慰蓯?,憎我者一何可憎!”正是社會炎涼極好的寫照。再一方面,他們赦齡生命之虛空無依。謝安在《與支遺書》中說:“人生如寄耳,項風流得意之事,殆為都盡?!鄙S波逐流、風雨飄搖,使得趁時縱欲、及時行樂心態(tài)甚囂塵上。為此,他們反復叩問生命真諦與意義,在心靈深處自覺地認識到,真正的人生就是要以自己的風度、智慧和思想來證明自身的存在與價值,用寬廣曠達的胸懷深情擁抱這個世間。
③這種自覺的“生命之思”,直接導致“魏晉風韻”的形成和發(fā)展。而與之相比較,后世書家再也沒有這種自覺自醒的機緣,失去了原生態(tài)感悟的底蘊,有的僅是享受智慧之果的福報,以此喚醒自己的審美意識“睡他人之榻,被他人喚醒”,正是后期書家無法超越“魏晉風韻”的本質原因。
④從書法史上最接近王羲之、王獻之的書家來分析,我們可以更清晰地看到這一點。
⑤功利目的和生活體驗使智永成為“魏晉風韻”的謝幕者。作為“二王”后裔的隋朝書家智永書藝過人,但他書寫目的十分功利,生活方式也十分怪異,躲進樓閣臨摹40年,只望復興祖上宏業(yè),留芳百代。強烈的功利心和生活際遇使他無關嚴冬酷暑,無關春青秋黃,既不聞外界自然風風雨雨,也不見寺內楊柳岸曉風殘月,這樣的舉止本身就與“魏晉風韻”難以合轍,使之書法相較王羲之筆法的秀潤與圜勁還差一些火候,清健流便稍顯不足,欲傳承祖上鳳韻只能徒生望洋之嗟,僅成為這一脈最后一位杰出的傳承人。
⑥個性追求和創(chuàng)新理解,使米芾成為“魏晉風韻”信奉者。北宋的米芾天資高邁,為人狂放,信仰“魏晉風韻”,心慕手追“二王”書跡,《宣和書譜》中記載:“米芾書學羲之,篆宗史籀,隸法師宜官?!薄端问?文苑傳》中說:“芾特妙于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雖然他一生臨池不輟,但刻意角逐個人筆法,求其特殊而又設法求變,最突出的是他筆法圓轉、豎鉤呈現(xiàn)陡起與“蟹爪”,使書作外形過分竦削。他有“穩(wěn)不俗、險不怪、老不枯、潤不肥”“中和”思想的體驗,但又自稱書寫過程為“刷字”,講究痛快淋漓,欹縱變幻。這種人為的色彩和“魏晉風韻”還是有一段不小的距離。
⑦內在情性和自我意念使蘇軾成為“魏晉風韻”突出者。與智永、米芾不同,蘇軾有著自己對生命意義的見解與思考,這正是其《黃州寒食帖》被世人評為“天下第三行書”的重要原因。他理解王羲之的“況修短隨化,終期于盡”,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無限價值創(chuàng)造之中,所以有駭世之言“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他的“生命之思”主要表現(xiàn)在人生不必對流逝的生命作無謂哀嘆,不能把生命絕對化,而應多維度去加以體驗,順則“兼治天下”,逆則“獨善其身”??梢钥闯觯嗟氖菍ν豸酥睦^承與發(fā)展,而且繼承大于發(fā)展,失卻“首創(chuàng)”與“自覺”意義。他將情性和自我意念舉得過高,提出“我書意造本無法,點畫信手煩推求”“書初無意于佳乃佳爾”的書學思想,過分注重書家主觀情感作用,格外追求創(chuàng)作心態(tài)自由。情感濃郁甚于王羲之,有其優(yōu)也有其劣,盡管如此,還是可以認為,在書法的千年歷史長河中,蘇軾是最接近且具有“魏晉風韻”的卓越書家。
⑧時代審美和承續(xù)動機使趙孟頫成為“魏晉風韻”追隨者。元代的趙孟頫直追“魏晉風韻”,耽于“二王”時間最久,潛心研習“二王”功夫最足,明代的王世貞在《弄山堂筆記》中說:“上下五百年,縱橫一萬里,復二王之古,開一代風氣。”他對書法的最大功績便是復興“魏晉風韻”,影響之大在元、明、清三朝中無出其右。但時殊境遷,世人面對現(xiàn)實已無生命嘆喟。而且在藝術形態(tài)上,審美也在發(fā)生著變化,彼時總體上藝術審美風格日趨內斂,氣度日趨狹小,特別是藝術上“逸筆”成熟,使得時代審美更加精致、典雅、秀媚、甜熟。同時,在傳承動機上也值得深究,也許趙孟頫追溯魏晉,有著恢復傳統(tǒng)的民族意識,但更多地為超脫現(xiàn)實環(huán)境之需。所以后世書家批評他“媚”“熟”,如明代董其昌說:“趙書因熟得俗態(tài),吾書因生得秀色?!辈⒎羌馑峥瘫 _@就是趙孟頫對“魏晉風韻”只能步其后塵,而不會為其增色的原因。
(選自2019年12月2日《中國文化報》,有刪改)(1)下列對選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魏晉書家大多灑脫超然,書風追求自由隨性,書作崇尚韻味、清逸流美。
B.“二王”是魏晉書壇杰出代表,后世書家因種種局限難以超越他們。
C.蘇軾認為,只要融入主觀情感,恪守嚴謹法度,就能寫出佳作。
D.選文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結構緊湊,邏輯嚴密,說服力強。
(2)本文的中心論點是什么?請用自己的語言簡要概括。
(3)第⑧段劃線句子運用了什么論證方法?有何作用?
(4)“魏晉風韻”為何難以超越?請簡要作答。組卷:6引用:1難度:0.5
六、(40分)
-
12.聲音有時也是幸福的代名詞。那來自大自然中的——溪流潺潺泠然作響的聲音,樹葉被風吹動颯颯的聲音,蟬鳴夏日不知疲倦的吱吱聲;也有來自生活中的——父母充滿關愛的叮囑聲,祖輩慈愛的念童謠的聲音,朋友到來時輕輕的叩門聲,比賽勝利時吹響的哨聲……在這些聲音中,我們感受到了美好,感受到了愛,感受到了踏實而安心的溫暖。讓我們用眼睛,用耳朵,也可以用嗅覺,用觸覺,用味覺,去書寫那幸福的聲音。
請根據(jù)自己的親身經(jīng)歷或體驗,以“幸福有聲音”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立意自定,題目自擬;②除詩歌外,文體不限;③不少于600字;④文中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⑤不要套作,不得抄襲。組卷:6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