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江蘇省常州市前黃高級中學強基班高一(上)學情檢測語文試卷(一)
發(fā)布:2024/9/9 2:0:8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MERGEFORMAT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我們的社會結(jié)構(gòu)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塊石頭丟在水面上所發(fā)生的一圈圈推出去的波紋。每個人都是他社會影響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被圈子的波紋所推及的就發(fā)生聯(lián)系。我們社會中最重要的親屬關系就是這種同心圓波紋的性質(zhì),是根據(jù)生育和婚姻事實所發(fā)生的社會關系,這個關系網(wǎng)絡有一個中心,就是自己。
儒家最考究的“人倫”,就是從自己推出去的和自己發(fā)生社會關系的那一群人里所發(fā)生的一輪輪波紋的差序。孔子最注重的就是水紋波浪向外擴張的推字。他先承認一個己,推己及人的己,對于這己,得加以克服于禮,而后順著這同心圓的倫常,就可向外推了,從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而天下。
在差序格局里,公和私是相對而言的,群己界線從來也是不清不楚的,國也不過是從自己這個中心里推出去的社會勢力里的一圈而已。所以,可以著手的只有己,克己就成了社會生活中最重要的德性。在差序格局中,社會關系是逐漸從一個一個推出來的,是私人聯(lián)系的增加,社會范圍是一根根私人聯(lián)系所構(gòu)成的網(wǎng)絡,因之,我們傳統(tǒng)社會里所有的社會道德也只在私人聯(lián)系中發(fā)生意義。
(摘編自費孝通《鄉(xiāng)土中國》,有刪改) 材料二:
重新審視費孝通水波紋比喻之后的解釋,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費孝通心目中的“差序格局”是一種立體多維的結(jié)構(gòu),既包括橫向的以自我為中心的遠近親疏的“差”,也包含縱向的等級化的“序”。依我看,這個講究尊卑上下的差序格局靠四個基本機制來維系。
第一,通過權(quán)利與義務的失衡來維系尊卑大小的差別,而這種不平衡不對稱又經(jīng)由一系列倫理規(guī)范而加以合法化。在這個機制下,位在上者比位在下者享有更多的權(quán)利,也因此而可以對位在下者施行權(quán)力;而位在下者則對位在上者負有更多的義務,特別是服從或聽話的義務,同時在權(quán)利和權(quán)力兩方面則處于劣勢。例如,君臣、父子、夫妻、兄弟四倫都體現(xiàn)著這種權(quán)利與義務不對稱不平衡的特點。而當朋友關系發(fā)展到結(jié)義兄弟時,上尊下卑的不對稱機制便會通過“兄弟”一倫的規(guī)范而發(fā)揮作用。劉關張?zhí)覉@三結(jié)義之后的關系模式以及梁山泊眾好漢之間的等級差別便是這方面的例子。
第二,通過對資源的控制來維系尊卑大小的差別。以家庭生活為例,家長通過“家產(chǎn)共有”的方式而使其他成員依附于自己。根據(jù)同一邏輯,在帝國時期,皇帝可以隨意剝奪其臣民的私有財產(chǎn),因為“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第三,通過非正式的禮俗和正式的法律來懲罰敢于向尊卑上下差序提出挑戰(zhàn)的社會成員,并因此而進一步鞏固建立在差等之上的秩序。前者如位于下者不可以對位在上者直呼其名;后者如《大清律》規(guī)定,殺夫罪要重于殺妻罪,傷害兄長之罪重于傷害幼弟之罪,而辱罵父母的逆子甚至可以判處絞刑。這里,罪行和懲罰之輕重取決于罪犯與受害者之間的等級關系。以下犯上,自然要罪加一等,因為在私人生活中的犯上往往會埋下在公共生活中作亂的種子。這便是孔子說的:“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者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br /> 第四,通過某種制度化的社會流動渠道使許多人得以逐漸或突然提升自己的社會位置,從而獲得更多的權(quán)力和尊嚴。這種流動機制在改變個人位置的同時強化了尊卑上下的等級結(jié)構(gòu)本身,因為每一個歷盡艱辛爬到上層的人都自然會盡力維護尊卑之差等,以便自己可以充分享受苦盡甜來的滿足。這在私人生活中便是“多年的媳婦熬成婆”之后的變本加厲;在科舉制度中是“十年寒窗苦,終為人上人”式的躊躇滿志;在官場上則是“一朝權(quán)在手,便把令來行”的迫不及待。
(摘編自閻云翔《差序格局與中國文化的等級觀》) 材料三:
當社會急劇轉(zhuǎn)型、農(nóng)村迅猛發(fā)展的時候,我們還可以從《鄉(xiāng)土中國》的閱讀中得到頗具價值的啟示。因為,作者所關注的并非只是當時的農(nóng)村問題,而是整個中國文化傳統(tǒng)問題,是中國文化傳統(tǒng)與社會變遷的問題。
我們可以引用梁治平在其《古代法:文化差異與傳統(tǒng)》一文中所說的一段話來印證上述觀點:“一個被稱作傳統(tǒng)的東西,如果確實符合傳統(tǒng)這個詞的真實含義,那么,它就不僅僅是一個歷史上曾經(jīng)存在的過去,同時還是個歷史地存在的現(xiàn)在。因此,我們不但可以在以往的歷史中追尋傳統(tǒng),而且可以在當下生活的折射里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今人對于歷史的關注和對傳統(tǒng)的興趣,恐怕主要是從這里來的?!辟M孝通先生在《鄉(xiāng)土重建》中也表達了上述觀念:“傳統(tǒng)的方式不但有記載可按,而且有現(xiàn)實的生活可查……”
明白了“傳統(tǒng)”的這一層面的意義,我們便可重新看待和挖掘《鄉(xiāng)土中國》的當代價值。如在《鄉(xiāng)土中國》中,費孝通提出了用不同標準來對待和自己關系不同的人的傳統(tǒng)社會的“差序格局”,但是局限于鄉(xiāng)土社會的層面,在此書中的“差序格局”僅主要適用于親屬關系及其投影的地緣關系。這一鄉(xiāng)土社會理論中的“差序格局”概念可能無法適用于當代日趨復雜的人際關系。但是黃光國在其書《人情與面子:中國人的權(quán)力游戲》中繼承發(fā)展了“差序格局”理論,將人際關系分成工具性關系、混合性關系和情感性關系,三種不同的人際關系則分別適用著不同的交際法則——公平法則、人情法則以及需求法則,以此來分析中國人情關系中的游戲規(guī)則及其思考過程。這種聚焦于現(xiàn)實生活中人際關系法則的研究,是從現(xiàn)實中發(fā)現(xiàn)中國人注重人情與面子的人際交往關系的傳統(tǒng),并延續(xù)和發(fā)展“差序格局”理論的一種很好的例證。
(摘編自胡成《<鄉(xiāng)土中國>與傳統(tǒng)文化的重建》)(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費孝通認為,中國社會結(jié)構(gòu)的格局是“差序格局”,是從自己這個中心向外推出去的,從己到家,由家到國,由國而天下。
B.閻云翔認為,費孝通的“差序格局”不僅有橫向上的親疏遠近的關系,而且有著縱向上的講究尊卑上下的等級化特征。
C.閻云翔認為,差序格局中不同等級的權(quán)利與義務是失衡的,這種失衡性會經(jīng)由一定的倫理規(guī)范調(diào)整加以均衡化。
D.梁治平與費孝通觀點相似,他認為傳統(tǒng)不只是曾經(jīng)的過去,也是當下的存在,傳統(tǒng)可以在歷史中追尋,也可以從當下發(fā)現(xiàn)。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用形象化的比喻,闡述“差序格局”同心圓波紋的性質(zhì),接著論述了這一社會結(jié)構(gòu)格局“推己及人”的聯(lián)系方式,強調(diào)了“克己”成為重要德性的原因。
B.材料二從倫理規(guī)范、資源控制、獎懲機制以及社會流動諸方面,闡明講究尊卑上下等級差異的傳統(tǒng)社會結(jié)構(gòu)“差序格局”得以維系的原因。
C.材料三從傳統(tǒng)文化的角度探索了《鄉(xiāng)土中國》的當代價值,雖然作者否認“差序格局”理論在當代的適用性,但是也有人延續(xù)發(fā)展了這一理論。
D.“差序格局”作為社會學意義上的一個概念,具有豐富的文化意蘊,在當前社會轉(zhuǎn)型的過程中,依然頗具啟示意義。
(3)下列說法中,和“差序格局”中“推己及人”的特征表述不一樣的一項是
A.“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共之?!?br />B.“身修而后家齊,家齊而后國治,國治而后天下平。”
C.“其身正,不令而行。”
D.“各得其所,各安其分?!?br />(4)材料二采用了哪些論證方法?請作簡要說明。
(5)如何有效避免“差序格局”在現(xiàn)代生活中產(chǎn)生消極影響?請結(jié)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6引用:8難度:0.7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陶淵明寫《挽歌》
陳翔鶴 用晚飯的時候,陶淵明看見他兒媳端出兩大盤風雞和糟魚來。“嘿,了不起,哪里來的這許多好東西?”陶淵明驚疑而又奇怪地問?!斑€不是爹帶來的。兩邊都是老人家,真是收下不好,不收下也不好?!边@個聰敏的兒媳婦知道,如果公公一不高興,他是連筷子也都不會去動的,于是她才這樣惴惴地解釋。
近些年來,特別是在有了孫兒以后,陶淵明對于兒媳的神態(tài)不覺已經(jīng)變得柔和、溫存得多了,有時甚至有意去揣摩和投合她的心意?!翱偸沁@樣時常地道謝他老人家。好,有了好菜,我們大家都來喝上幾杯。阿通,你用大碗喝我的菊花酒,我喝糯米酒。媳婦兒也不能不喝。只有一個人喝酒就太沒意思啦!”陶淵明的這種興致,顯然是為了要投合他兒媳的心意。
三人圍著一張矮飯桌,席地坐下。阿通喝起酒來,正同他種莊稼一樣是個能手。他大口大口地喝著,在曬得黝黑的圓臉上,也不時露出一種開朗的笑容來。
在喝過兩杯之后,陶淵明不禁又發(fā)起平日愛發(fā)的感慨來了?!案蓡岚职挚倫壅f這些,讀書有什么用?你看顏延之叔叔做了一輩子官,到頭還不充軍似的到始安郡去做個什么太守。依我看,還是地不哄人,你挖多少鋤就能有多少鋤的收成!”阿通說罷,大大地喝了一口酒,咂了一咂嘴,又用他粗大的手掌去把嘴唇抹了一下。
“爸爸說話,你好好地聽著不好嗎?”那個知書識禮的媳婦想制止丈夫的說話。
“不,不。他說得對,說得很對!顏延之是個好人,就是名利心重,官癮大了點。上回他來,還同我吵架呢。他把自己詩寫得不好,歸于公務太忙,沒有時間去推敲。其實哪里是這樣。他一天到晚都在同什么廬陵王、豫章公這一些人搞在一起,侍宴啦,陪乘啦,俗務縈心,患得患失,哪還有什么詩情?沒有詩情,又哪里來的好詩!他的那幾首《五君詠》,還是他官做得不如意的時候?qū)懙摹3酥?,可就不大高明啦?!碧諟Y明理了理胡須,又滿滿地干了一杯。
“爸爸昨天上廬山見著那個慧遠和尚沒有?”龐家姑娘擔心地問。
“見是見著啦,他們正在做什么法會。這位大法師,就歡喜裝腔作勢,凈拿些什么生啦死啦的大道理來嚇唬人。”
“‘未知生,焉知死?’還是孔老夫子說得對呀?!眱合眿D又在運用她的《論語》知識。
“我所看重慧遠和尚的,就在于三件事情:第一,他寫過五篇《沙門不敬王者論》,而且博通六經(jīng),更懂得老莊的道理;第二,他不許可那個架子很大,拿富貴來驕人的謝靈運加入白蓮社;第三,他竟同那個賊頭兒盧循歡然道舊,一點也不怕得附逆之罪的名聲。這些都是要有點膽量、修養(yǎng)、本領的人才能做得到的。不過我同他究竟還是兩路人。關于生死的看法,我就同他有很大的不同。說來說去還是我在《歸去來兮辭》里面說過的那兩句話,‘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我主要的意見就在‘縱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這四句當中。盡,就是完結(jié)。凡事有頭就有尾,有開頭就得有個完結(jié)這不是很自然的嗎?何況人活在世上多么不容易啊。以咱們家里的事來做個比喻吧,你們死過兩個母親,一個堂叔叔,一個堂姑姑,在我四十四歲的時候大火又把我們的房子燒得精光,在這段時間,幾乎大半要靠向別人借貸口糧過日子。像這樣,沒個完結(jié),行嗎?”
這時陶淵明已經(jīng)有些醉意了,他立起身來,龐家姑娘就趕忙上前去攙扶著他,把他送入室內(nèi)。
陶淵明一覺醒來,時間只不過三更左右。桌上的一盞黯淡的菜油燈更襯托出這秋夜的蕭索和靜寂。他起身把燈芯撥亮了一下。本來打算下床,將自己早已打好腹稿的三首《挽歌》記下來,可是窗孔間的陣陣秋風,卻使他接連打了兩個噴嚏。他又感覺自己四肢無力,實在站不起來?!肮蝗艘坏角锾毂愦蟛煌税?。腳軟,站不起來,這不正表明我的時間不會太多了嗎?”他心里這樣地嘀咕著,便放棄了要下床去動紙筆的念頭。
他從“有生必有死,早終非命促”起,一直默念到“親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止,本來這三首詩寫到這里,他認為便可完結(jié)了的,可是廬山法會上慧遠和尚那種專門拿死來嚇唬人的情景,驀地又在他的腦子里閃現(xiàn)出來了?!霸僭谶@篇詩里面表示一下我對于生死大事的最終看法吧!”于是他在詩的末尾又加上了“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這兩句?!啊廊ズ嗡?,托體同山阿’。不錯,死又算得個什么!人死了,還不是與山阿草木同歸于朽。不想那個賭棍劉裕竟會當了皇帝,而能征慣戰(zhàn)的劉牢之反而被背叛朝廷的桓玄破棺戮尸?;钤谶@種爾虞我詐、你砍我殺的社會里,眼前的事情實在是無聊至極;一旦死去,歸之自然,真是沒有什么值得留戀的!‘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好,這首詩,就該這樣結(jié)束,不必再做什么添改的啦。”
“‘人生實難,死之如何’!唉,腳都站不起來,老了,看來是真正的老了?。》彩碌糜袀€結(jié)束?!?br /> 想到這里,窗外的雄雞,拍了拍翅膀,已高聲啼唱起來了。
(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見到兒媳端出的風雞和糟魚,陶淵明生出喝上兩杯的興致,這種對兒媳心意的揣摩和投合,是近些年來才產(chǎn)生的變化。
B.陶淵明退隱家園,不免要與兒子同到田間勞作,困頓的生活讓他心生不平,因此常常發(fā)出些“讀書無用”之類的感慨。
C.陶淵明的兒子阿通是種田好手,性情開朗直率;兒媳知書識禮,這可從她的處事方式和言談時引用《論語》內(nèi)容看出。
D.陶淵明在蕭索和靜寂的秋夜感受到強烈的無力感,沒將打好腹稿的《挽歌》記錄下來,而是深入思考了生與死的問題。
(2)下列對小說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通過對阿通飲酒時的神態(tài)進行描寫,表現(xiàn)出其在清貧生活中的樂觀和知足。
B.小說借陶淵明對顏延之和慧遠二人做出的評價,側(cè)面交代出他們的經(jīng)歷和思想。
C.小說截取了陶淵明生活中的片段,通過語言和心理描寫,使故事更具有藝術性。
D.小說的背景是司馬氏集團當政,社會動蕩,身處草房的陶淵明保持了獨立人格。
(3)文章前半部分集中敘寫陶淵明的家庭生活,這對主人公形象的塑造有何作用?
(4)“聊乘化以歸盡,樂乎天命復奚疑”和“死去何所道,托體同山阿”都體現(xiàn)了陶淵明的生死觀。從本文來看,這兩句詩表達的意思有何異同?組卷:32引用:7難度:0.1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蘇軾字子瞻,眉州眉山人。母程氏親授以書,聞古今成敗,輒能語其要。嘉佑二年,試禮部,主司歐陽修驚喜,殿試中乙科,后以書見修,修語梅圣俞曰:“吾當避此人出一頭地?!变洌浌獾撠?。既除喪,還朝,以判官告院,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軾上書論其不便。新政日下,軾于其間,每因法以便民,民賴以安。徙知密州。司農(nóng)行手實法,不時施行者以違制論。軾謂提舉官曰:“違制之坐,若自朝廷,誰敢不從?今出于司農(nóng),是擅造律也?!碧崤e官驚曰:“公姑徐之。”未幾,朝廷知法害民,罷之。元祐元年,軾以七品服入侍延和,即賜銀緋,遷中書舍人。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鋪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四年,積以論事,為當軸者所恨。軾恐不見容,請外,拜龍圖閣學士、知杭州。既至杭,大旱,饑疫并作。軾請于朝,免本路上供米三之一,復得賜度僧牒,易米以救饑者。明年春,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軾曰:“杭,水陸之會,疫死比他處常多?!蹦速隽w緡得二千,復發(fā)橐中黃金五十兩,以作病坊,稍畜錢糧待之?;兆诹?,更三大赦,遂提舉玉局觀,復朝奉郎,軾自元祐以來,未嘗以歲課乞遷。故官止于此。建中靖國元年,卒于常州。軾師父洵為文,既而得之于天。嘗自謂:“作文如行云流水,初無定質(zhì),但常行于所當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彪m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節(jié)選自《宋史?蘇軾傳》)(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B.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C.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D.三年/權(quán)知禮部貢舉/會大雪苦寒/士坐庭中/噤未能言/軾寬其禁約/使得盡技巡輔內(nèi)侍/每摧辱舉子/且持曖昧單詞/誣以為罪/軾盡奏逐之/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主司既可指主管某項事務的官員,又可特指科舉的主試官,文中指后者。
B.殿試是中國古代科舉制度中最高一級的考試,在殿廷舉行,由丞相主持。
C.司農(nóng)是官名,又稱為大司農(nóng),主要掌管農(nóng)桑、倉儲、租稅等相關事務。
D.當軸,指做官處在重要的位置,當軸者則指身居顯赫職位的當權(quán)官員。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自幼聰穎,深受時賢賞識。母親親自為他授課,他往往能說出要點。歐陽修十分看重他,曾對梅圣俞表示,應當避開此人讓他出人頭地。
B.蘇軾因勢利導,利用新法便民。當時王安石創(chuàng)行新法,他上書論其不便;新政下達,他常常設法使這些法令有利于百姓,百姓生活得以安寧。
C.蘇軾直面饑疫,解救受災百姓。他在任職杭州時遭遇旱災病疫,減免上供米三分之一紓緩災情;同時又集貯錢糧、建造治病場所以防備疫病。
D.蘇軾天賦異稟,為文得心應手。他從父習文,又極具才華,作文如行云流水,行止有度,嬉笑怒罵之辭,皆可書而誦之,最終成為一代文宗。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又減價糶常平米,多作饘粥藥劑,遣使挾醫(yī)分坊治病,活者甚眾。
②其體渾涵光芒,雄視百代,有文章以來,蓋亦鮮矣。
(5)蘇軾自元祐以來雖頗有政績,為什么沒有得到升遷?組卷:10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近幾年人們對健康日益重視,越來越多的人開始意識到______。雖然如此,但是如何科學地減,卻是一個值得探討的話題。有些人覺得,減鹽很簡單,炒菜時少放一勺鹽就可以了。這一想法很片面。在飲食上,科學“減鹽”是一項復雜的“系統(tǒng)工程”。
首先,要做到廚房里科學用鹽。可以在廚房準備一把限鹽勺,根據(jù)家庭成員年齡及身體的具體情況而制定每天的鹽攝入量。其次,要對味精、醬料等調(diào)味品多加注意。______,顯性鹽就是日常生活中的烹調(diào)用鹽,隱性鹽包括醬油、醬類等調(diào)味品和餅干、咸菜等高鹽食品。再次,除了攝入的鹽要控制外,______。飲食中要增加蔬菜、水果的比例,這些食物含鈉元素較少,水分也多,對排鹽有一定幫助。為了徹底排鹽,吃鹽較多的人需要多運動、多喝水,通過汗液、尿液把身體內(nèi)多余的鈉離子排出,進一步清理人體的內(nèi)環(huán)境。
(1)在上文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請依據(jù)上文,為社區(qū)“健康生活”宣傳欄擬寫宣傳語,要求列舉科學減鹽的三條措施,每條不超過9個字。組卷:17引用:16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同樣面對時代的艱難,曹操選擇了“憂”,陶淵明選擇了“悠”,李白選擇了“游”……他們的選擇展現(xiàn)了不同的人生理念和生活方式,對當代青年的人生選擇具有重要的啟迪意義。
以上材料使你想到了哪些人哪些事?觸發(fā)了你怎樣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1、自擬標題,文體不限 ( 不要寫成詩歌 );2、不少于800字;3、不得套作,不得抄襲。組卷:9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