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成都市青羊區(qū)石室中學高三(上)月考歷史試卷(10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共24題,每題2分,共48分)
-
1.約4000~5500年前的福建縣石山文化遺址中發(fā)現(xiàn)的壺、豆等陶器與贛江、鄱陽湖流域的山背遺址同類器物相似?;洊|地區(qū)乃至珠江三角洲口岸有類似縣石山文化的器物,也有良渚文化的玉琮。這體現(xiàn)( ?。?/h2>
組卷:12引用:28難度:0.5 -
2.戰(zhàn)國時秦國商鞅提出“富國貧民論”,認為“富者必治,治者必富。強者必富,富者必強”,在分配社會剩余產品時,應重征賦稅。若民富則不會努力生產,更不會聽政府的驅使。民戶“家不積粟”,剩余的糧食都要集中在國家手中。商鞅的這一主張( ?。?/h2>
組卷:12引用:2難度:0.5 -
3.如表為兩漢時期刺史、州牧的罷置情況,由此可知漢代( ?。?
時期 罷置情況 改制內容 西漢成帝綏和元年 罷刺史置州牧 刺史官秩提升,固定治所,監(jiān)察范圍擴大 西漢哀帝建平二年 罷州牧置刺史 新(王)莽天鳳元年 置州牧、部監(jiān) 州牧行政職權擴大,監(jiān)察功能與州牧完全分離 東漢光武帝建武元年 復置州牧 東漢靈帝中平五年 改刺史為州牧 選尚書、列卿為州牧,完全掌握軍政大權 組卷:0引用:2難度:0.6 -
4.如圖是四川地區(qū)出土的三件東漢市井畫像磚,描繪了東漢市肆情況、市樓(古時建于集市中,上立旗幟,以為市吏候望之所)分布和貿易情景。這些畫像磚( ?。?br />
組卷:17引用:10難度:0.6 -
5.魏晉南北朝時期,民眾心理狀態(tài)呈現(xiàn)出生存的困窘與無奈、死亡恐懼下的心靈皈依、文化碰撞的沖突動蕩以及傳統(tǒng)顛覆后的信仰多元化等特點。他們的宗教活動主要有四個方面:造像、寫經、祭祀以及慈善活動。這說明當時( ?。?/h2>
組卷:9引用:17難度:0.7 -
6.在漢魏時期畫像中,可以隨處找到少數(shù)民族的身影。漢魏畫像對少數(shù)民族賦予“高鼻”、“深目”、“多須”、“披發(fā)”、“尖帽”等形象特征。當少數(shù)民族和漢人在同一幅圖像中出現(xiàn)的時候,漢人有意塑造少數(shù)民族這些形象特征。這些現(xiàn)象體現(xiàn)出當時( ?。?/h2>
組卷:50引用:15難度:0.6 -
7.盛唐邊塞詩是唐詩發(fā)展史上的一座高峰,該詩派或意境高遠,格調悲壯,如“烽火城西百尺樓黃昏獨坐海風秋”,或慷慨激昂,大氣磅礴,如“功名祗向馬上取,真是英雄——丈夫”“萬里不惜死,一朝得成功”。這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22引用:6難度:0.6 -
8.唐朝時期,分布于各地的“行”是手工業(yè)、商業(yè)活動的主要組織形式。下表是有關唐朝時期“行”的部分史料。據(jù)此可知當時( ?。?br />
史料 來源 長安“(東市)內貨財二百二十行,四面立邸,四方珍奇,皆所積集” 《長安志?卷八?次南東市》 洛陽“唐之南市,隋曰豐都市,東西南北,居二坊之地,其內一百二十行,三千余肆,四壁有四百余店,貨賄山積” 《唐兩京城坊考》 唐玄宗時期,北京房山云居寺石經題記中有大量的以經營商品為名的行會,如絹行、布行、米行、生鐵行、肉行、油行果子行、靴行等 《房山石經題記匯編》 西州(今吐魯番東南)的市場物價表中,有六個專營行名,即果子行、米面行、菜子行、帛練行、彩帛行、鐺釜行 大谷吐魯番文書資料 組卷:5引用:3難度:0.5 -
9.有學者對中國古代歷史某一時期的特征進行了如下總結。(6)處應是( ?。?br />
(1)貴族政治讓位于君主獨裁。
(2)農民脫離貴族或國家的束縛,土地等私有得到承認。
(3)科舉普遍化與官僚政治成熟。
(4)朋黨由貴族核心過渡到政治斗爭。
(5)貨幣大量流通,貨幣經濟盛行。
(6)__________________
(7)文學藝術自由化、平民化色彩加重。組卷:26引用:6難度:0.8
[歷史—選修1:歷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
27.材料:明武宗時期,朝政極度混亂,引起了明代社會嚴重危機,世宗嘉靖皇帝即位后,重用張璁對社會時弊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張璁把百官的次序排列為內閣→九卿→鑒司→守令,并明確了各自的權責;張璁深感科舉之弊,要求考試文風“務要平實爾雅”,派遣京官主考各地鄉(xiāng)試;倡行“三途并用”,強調用官不只是進士還有舉人和貢生也要提拔使用,推行“內官外放”把京官調到地方鍛煉。為了整治宦官、外戚魚肉百姓,在全國清查貪污舞弊,至嘉靖九年,已查勘京畿勛戚莊田計5.7萬余頃,其中2.6萬余頃返還給業(yè)主,至嘉靖十年,浙江、兩廣、山西、四川等處的鎮(zhèn)守太監(jiān)因“貪縱害事”皆被裁革。與此同時,他還對賦役制度進行了改革,把田賦和徭役合起來,征收銀兩,按畝折算繳納。張璁改革以最大限度掃除了百余年來的明代積弊,激發(fā)了明統(tǒng)治階層的活力,遏制并扭轉了國勢日衰的趨勢,萬歷年間張居正改革是對張璁變法的延續(xù)和深化。
——摘編自田澍《嘉靖革新研究》(1)根據(jù)材料,概括張璁變法的主要措施。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析張璁變法的影響。組卷:1引用:1難度:0.5
[歷史—選修4:中外歷史人物評說]
-
28.材料:約翰?卡伯特(1455-1499)早年在伊斯蘭國家做生意,他在那里得知香料來自遙遠的東北方。堅信地圓學說的他認為,只要向西航行就能到達神秘的香料產地。1494年,卡伯特舉家遷至英國布里斯托爾,并醞釀自己的航海計劃。當時的英國既想要參與海上探險以獲得豐厚的利益,又擔心競爭不過西班牙遭到報復,因而航線方向應避開好望角向西北探險,這種想法與卡伯特不謀而合。1496年,約翰?卡伯特父子向英王亨利七世申請航海特許權獲準。英王在特許狀聲明:他們可以在任何基督徒所不知道的世界的任何地區(qū)豎起國旗,他們可以占有支配航行中所增加的任何收入,但要將主要收獲物上交五分之一給國家。1497年5月20日,一艘僅50噸重的小型三桅帆船向西航行。同年6月24日,卡伯特一行首次發(fā)現(xiàn)大陸。經過一系列的考察,卡伯特斷言這里將會成為英國人最為需要的新漁場??ú睾胶w來時轟動倫敦,英王授予其海軍上將稱號,并將其到達的地方命名為“Newfoundland”(即紐芬蘭)。盡管卡伯特最終抵達的并不是亞洲的東海岸,但他間接為英國開辟了一條新的貿易通道。他的航行探險對于研究英國以及歐洲殖民北美地區(qū)的歷史具有重要意義。
——摘編自李涵鈺《16世紀英國北極航線開發(fā)與英俄海上貿易研究》(1)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卡伯特海上探險取得成功的原因。
(2)根據(jù)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評卡伯特的海上探險活動。組卷:6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