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學年重慶市中山外國語學校高三(上)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0/29 11:0:2
一、現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青花瓷發(fā)展的黃金時代是明朝永樂、宣德時期,與鄭和下西洋在時間上重合,這不能不使我們思考:航海與瓷器同時達到鼎盛,僅僅是歷史的偶然嗎?從歷史事實來看,鄭和下西洋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歷史契機。近三十年的航海歷程推動了作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產與外銷,不僅促進技術創(chuàng)新,使青花瓷達到瓷器新工藝的頂峰,而且改變了中國瓷器發(fā)展的走向,帶來了人們審美觀念的更新。這也就意味著,如果沒有鄭和遠航帶來活躍的對外貿易,青花瓷也許會像在元代一樣,只是中國瓷器的諸多品種之一,而不會成為主流,更不會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見,青花瓷崛起是鄭和航海時代技術創(chuàng)新與文化交融的碩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動文明大交融的同時,也推動了生產技術與文化藝術的創(chuàng)新發(fā)展。
作為中外文明交融的結晶,青花瓷真正成為中國瓷器的主流,則是因為成化年間原料本土化帶來了民窯青花瓷的崛起。民窯遍地開花,進入商業(yè)化模式之后,幾乎形成了青花瓷一統(tǒng)天下的局面。一種海外流行的時尚由此成為中國本土的時尚,中國傳統(tǒng)的人物、花鳥、山水,與外來的伊斯蘭風格融為一體,青花瓷成為中國瓷器的代表,進而走向世界,最終萬里同風,成為世界時尚。
一般來說,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文化,而時尚興盛則是社會快速變化的標志。因此,瓷器的演變之所以引人注目,還在于它與中國傳統(tǒng)社會從單一向多元社會的轉型同步。瓷器的演變與社會變遷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這使我們對明代有了新的思考和認識。如果說以往人們所了解的明初是一個復興傳統(tǒng)的時代,其文化特征是回歸傳統(tǒng),明初往往被認為是保守的,那么青花瓷的例子,則可以使人們對明初文化的兼容性有一個新的認識。事實上,與明代中外文明的交流高峰密切相關,明代中國正是通過與海外交流而走向開放和進步的,青花瓷的兩次外銷高峰就反映了這一點。第一次在亞非掀起了中國風,第二次則興起了歐美的中國風??梢?,明代不僅是中國陶瓷史上一個重大轉折時期,也是中國傳統(tǒng)社會的重要轉型時期。正是中外文明的交融,成功推動了中國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的轉型,青花瓷以獨特方式昭示了明代文化的演變過程,成為中國傳統(tǒng)社會從單一走向多元的例證。
(摘編自萬明《明代青花瓷崛起的軌跡》)(1)下列關于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鄭和下西洋推動了瓷器生產、銷售和技術創(chuàng)新,帶來了青花瓷發(fā)展的黃金時代。
B.原料本土化等因素使青花瓷發(fā)展進入新階段,此時青花瓷與外來文化已無關系。
C.明代社會往往被認為是保守的,但青花瓷的風格表明當時社會比較開放和進步。
D.中外文明交融推動瓷器從單色走向多彩,從而推動了當時的社會向多元轉型。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一段通過元明兩代瓷器的比較,論證了瓷器發(fā)展與審美觀念更新的關系。
B.文章從民窯崛起、商業(yè)化和風格變化等方面論述了青花瓷成為世界時尚的過程。
C.文章論述青花瓷崛起的軌跡,為中外交往推動明代社會轉型的觀點提供了例證。
D.文章提出問題之后,分析了青花瓷崛起的原因,并論證了崛起帶來的影響。
(3)根據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如果不是下西洋使青花瓷作為商品大量生產和外銷,青花瓷可能就不會崛起。
B.時尚興盛是社會快速變化的標志,可見青花瓷興盛的成化年間社會變化很快。
C.青花瓷外銷掀起世界性的中國風,可見青花瓷對明代的世界影響起了重要作用。
D.青花瓷在明代引領了世界時尚,由此帶來的啟示是,應注重社會的多元和開放。組卷:23引用:32難度:0.7
(二)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你有多重要
孫道榮 汽車進入了山區(qū),山路崎嶇不平,顛得人五臟六腑都翻騰出來。車上只有十幾個乘客,坐在后幾排的乘客,因為顛得吃不消,都挪到了前排。
他卻主動移到了最后一排,五個座位連在一起,正好可以躺下。他太需要休息了。這段日子,工作丟了,談了好幾年的女朋友也吹了,整個人完全處在心灰意懶中,連續(xù)十幾天吃不下睡不著,他覺得自己走到了人生的絕境,自己是那么渺小,存不存在都不重要。此行,他想回老家看看父母,年邁的雙親培養(yǎng)出他這個大學生很不容易。他決定在了斷自己之前,再看一眼可憐的雙親。
汽車顛簸著前進,乘客都昏昏欲睡。他也恍恍惚惚進入夢鄉(xiāng)。
突然,在一陣劇烈的撞擊后,汽車猛地停了下來。
所有的乘客,都被驚醒了,有人頭撞在了前排椅子扶手上,有人被震碎的窗玻璃割傷,有人被拋出了座位,躺在后排的他,也被高高地彈起,又重重地摔了下來--出車禍了!
車廂里,立即爆發(fā)出一片驚叫聲、哭喊聲。一片混亂之后,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雖然都有不同程度的撞傷,但看來都無大礙。大家稍稍松了口氣,探頭窗外,看看到底發(fā)生了什么事情。這一看,讓他們驚出一身冷汗:車子懸在路邊的半空中,晃晃悠悠,而下面,是一個峽谷!大家這才發(fā)現,車頭車尾不在一個水平面!車頭向下,尾巴翹起。車內再次爆發(fā)出絕望的哭喊聲,混亂之中,傾斜的汽車劇烈地搖晃,隨時都可能墜落。
他看看身邊,最后一排只有他一個人。窗戶開著,他輕輕移到窗前,看看外面。還好,還有近半個車身掛在路牙上,只要從窗戶跳出去,他就獲救了,安全了。
他站起來,探身準備往外跳,可是,因為他的移動,車廂猛烈地顫動了一下。他突然意識到,如果自己跳下去,整個汽車可能因為重心失衡而墜落。前面的乘客發(fā)出驚呼:你不能跳,不然我們可就都完了!
是的,他不能只顧自己跳出去,那將置一車人于死地??墒?,如果不馬上跳出去,汽車可能隨時墜落,那自己將與大家同歸于盡。他不怕死,他這次回鄉(xiāng),就已經做好了死的打算,只是沒想到會是這種死法。
他深深地吸了口氣。
他冷靜地判斷了一下形勢。中學時,他的物理成績就很好,他知道,在現在這種情況下,車頭和車尾重量的稍稍改變,都可能使平衡打破,而致車毀人亡。其他乘客都在汽車的前半部分,車尾只有他一人,他是這個平衡系統(tǒng)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他這一生,從來也沒有這么重要過!
現在,唯一可行的自救辦法是,他保持不動,維持這個平衡,讓前面的乘客,慢慢往后移,再從窗戶逃出險境。
他對大家說,我不動,你們一個一個從前面挪過來。千萬不能擠,不要慌張,一個一個來!
在他的指揮下,離他最近的一位乘客,一點一點,向車尾爬過來。汽車輕輕搖晃著,每一次抖動,都揪著大家的心。
第一位乘客,成功地移到他身邊,從窗戶跳了出去。又一位乘客,爬了過來。十幾位乘客都獲救了。受傷的司機,也從駕駛室爬了出來。他最后一個從窗戶跳了出來。汽車晃了晃,沒有墜落。
驚魂未定的乘客們,都安全獲救了??粗鴵u搖欲墜的客車,大家的臉上,流露出劫后余生的欣慰。等大家定下神來,才想起坐在最后一排的那個小伙子。如果沒有他的沉著和勇敢,不敢想象,會是怎樣不堪的后果。大家四處找他,要向他表達謝意,卻沒有找到。
他已經悄悄走了。他的家就在離此地只有幾公里的山坳里,上中學時,為了省路費,他就常常一個人從這條山路步行回家。十年前,也是從這條山路,他走出了大山,他是他們山寨里出的第一個大學生,他曾經令多少人為之自豪啊。而眼前的挫敗,相比以前,是多么微不足道。而他也終于明白:每個人在這個世界上都很重要,即使是一粒微塵。
落日的余暉灑滿山林。他拐進一條小路,這樣可以早一點到家。歸巢的鳥兒們,成群結隊,從頭頂掠過。他要從這里,重新開始自己的生活。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第一段對山路崎嶇難走的描述為下文車禍的發(fā)生埋下伏筆;車上其他乘客都挪到了前排則為后文車禍發(fā)生后車內的驚險狀況做了鋪墊。
B.車禍是小說情節(jié)上的一個轉折,同時也是主人公人生的轉折點。經歷車禍后,他認識到先前挫折的微不足道,也重新發(fā)現了自己的價值。
C.文中“他深深地吸了口氣”體現出主人公內心的矛盾和掙扎,如果不及時跳窗逃生,自己會有性命之憂;如果跳出去,整車人將失去生還的機會。
D.小說中人物的行動、心理等描寫除了刻畫人物形象,也有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的作用,并使作品更具真實而驚心動魄的藝術效果。
(2)小說標題“你有多重要”有哪些含義?請結合文章簡要分析。
(3)小說最后一段有何作用?請結合全文進行分析。組卷:179引用:21難度:0.6
一、(三)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3.閱讀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題。
材料一:
隨著時代的變遷、城市的擴張,不少承載著鄉(xiāng)土文化和歷史記憶的傳統(tǒng)古村落面臨著被破壞甚至消亡的壓力。加上“仿古建筑,小吃一條街”的瘋狂“造街”,不僅使古村落因過度開發(fā)失去原真,而且陷入同質化、低水平重復建設的“怪圈”。
浙江省對古村落的開發(fā)保護值得各地借鑒。以建德市新葉村為例,該村是我國首批傳統(tǒng)村落,是國家文物局保護與利用綜合試點推進的6個村落之一。新葉村在保護利用的基礎上,適度開發(fā)文化旅游項目,為古村落保護提供經濟補償基礎,形成保護、開發(fā)的良性循環(huán)。在保護過程中,積極采取“規(guī)劃新區(qū),保護老區(qū),有序過渡,和諧共生”的辦法,來降低老區(qū)的人口密度,同時引導村民發(fā)展相關的旅游事業(yè)。
(摘編自2018年6月28日《廣州日報》)材料二:
大量古村落因人去屋空而破敗甚至消失,意味著文明的斷裂,現代人在享受幸福生活時如果喪失了“文化之根”,這種幸福只能是不完整的,因此,國家肩負著保護古村落、振興古村落的責任。黨的十九大將鄉(xiāng)村振興作為一項重要工作推進,保護、振興古村落自然是其中的應有之義。
一個古村落能夠長久地保存下去,關鍵在于這個村落要能夠人丁興旺,只有有了足夠的人氣才能讓古村落有生氣。一些列入了保護名錄的古村落,被開發(fā)成了旅游景點,能夠吸引到一些旅游資源,在這方面已經有了成功的樣板,如江南地區(qū)的烏鎮(zhèn)、周莊等古鎮(zhèn)。但是更多的古村落并不具備像這些名鎮(zhèn)那樣的豐富資源,很難吸引到足夠的客流,而一些新造的旅游景點也不足以體現傳統(tǒng)文化。因此,保護古村落,更重要的是要讓古村落能夠留得住人,說得具體點,就是能夠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摘編自2017年12月11日《澎湃新聞》)材料三:
資料顯示,目前我國公布了4批“中國傳統(tǒng)村落”名錄,共4153個傳統(tǒng)村落。然而,中國有2800多個縣級行政區(qū),平均每一個縣被收錄的古村落不足2處。據調查統(tǒng)計,2000年,中國有360萬個自然村,到2010年,自然村減少到270萬個。10年里有90萬個村子消失,相當于一天之內就有250個自然村落消失。至今,全國的自然村已只有約200萬個。
面對急劇消失的古村,“救火式的奔走根本跑不贏古村消失的腳步”,公益組織的力量似乎分外薄弱。
2014年11月,湯敏辭去城市規(guī)劃師的工作,在深圳發(fā)起成立“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愿者網絡”,著手建立“全國古村落保護與活化聯盟”,嘗試用“互聯網+公益”的方式為古村保護積蓄能量。
湯敏認為,在“互聯網+”語境下,利用扁平化與便捷快速的社群鏈接,既讓社會創(chuàng)新走向多維立體生態(tài),也能讓“古村之友”聚合出巨大的價值增量。
“一個人干出100分,就只是100分,一萬個人干出70分,那就是70萬分。”湯敏說,如今,古村落保護不缺政府的支持,也不缺商業(yè)的力量,缺的是公眾參與,“對古村落最好的保護方法,就是讓老百姓自己來保護,引導大眾的文化自覺,使大眾對傳統(tǒng)文化的保護成為習慣。而如今,互聯網正讓這一切變得更加容易和可能?!?br />(摘編自2018年1月23日《人民日報》)材料四:
(摘編自中國高陵網)(1)下列關于“古村落保護”相關情況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傳統(tǒng)古村落往往承載著鄉(xiāng)土文化和歷史記憶,從一定意義上講,保護古村落就是保護和傳承文化之根。
B.保護古村落、振興古村落是黨的十九大提出的鄉(xiāng)村振興戰(zhàn)略中的重要一環(huán),也是國家肩負的歷史重任。
C.古村落保護過程中人是關鍵因素,要讓古村落擁有足夠的吸引力,能夠留得住在此居住、生活的人群。
D.大力增加“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中國傳統(tǒng)村落”數量,是當前應對古村落急劇消失現狀的根本之舉。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大量同質化、低水平重復“造街”的做法,違背古村落保護初衷,屬于過度開發(fā),難以對古村落真正起到保護作用。
B.浙江省建德市新葉村堅持在保護利用的基礎上適度開發(fā),形成保護、開發(fā)的良性循環(huán),因而入選我國首批傳統(tǒng)村落。
C.古村落破敗消失與不斷加快的城市化進程不無關系,只要放緩城市化進程,就能有效遏制古村落的破敗消失。
D.“古村之友全國古村落志愿者網絡”等網絡組織的成立,使得“互聯網+公益”的方式成為古村保護的主要途徑。
(3)結合材料內容,談談如何才能更好地保護古村落。組卷:2引用:4難度:0.7
二、古代詩文閱讀(34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19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李進,保定曲陽人。幼隸軍籍,初從萬戶張柔屯杞之三叉口,時荊山之西九十里曰龍岡者,宋境也。歲庚戌春,張柔引兵筑堡岡上。會淮水泛漲,宋以舟師卒至,主帥察罕率軍逆戰(zhàn),進以兵十五人載一舟,轉斗十余里,奪一巨艦,遂以功升百戶。
戊午,元憲宗西征,丞相史天澤時為河南經略大使,選諸道兵之驍勇者從,遂命進為總把。是年秋九月,道由陳倉入興元,度米倉關,其地荒塞不通,進伐木開道七百余里。冬十一月,至定遠七十關,其關上下皆筑連堡,宋以五百人守之,巴渠江水環(huán)堡東流。天澤命進往關下說降之,不從。進潛視間道,歸白天澤曰:“彼可取也。”是夜二鼓,天澤遣進率勇士七十人,掩其不備,攻之,脫門樞而入者二十人。守門者覺,拔刀拒之,進被傷,不以為病。夜將旦,進遂得其堡,守之,關路始通,諸軍盡度。進以功受上賞。
己未春二月,天澤兵至行在所,圍合州釣魚山寨。夏五月,宋軍由嘉陵江以舟師來援,始大戰(zhàn)三槽山西。帝立馬東山,擁兵二萬,夾江而陣,天澤乃號令于眾曰:“聽吾鼓,視吾旗,無少怠也。”頃之聞鼓聲視其旗東指諸軍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鋒潰走戰(zhàn)艦繼亂順流縱擊死者不可勝計。帝指顧謂諸將曰:“白旗下服紅半臂突而前者,誰也?”天澤以進對,賞錦衣、名馬。八月,又戰(zhàn)浮圖關,前后凡五戰(zhàn),皆以功受上賞。
世祖即位,入為侍衛(wèi)親軍。中統(tǒng)二年,宣授總把,賜銀符。二十三年秋,海都及篤娃等領軍至洪水山,進與力戰(zhàn),眾寡不敵,軍潰,進被擒。從至摻八里,遁還。二十五年,授蒙古侍衛(wèi)親軍都指揮使司僉事。明年,改授左翼屯田萬戶。元貞元年春,卒。
(選自《元史?李進傳》,有刪改)(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頃之/聞鼓聲/視其旗/東指諸軍/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鋒潰走/戰(zhàn)艦繼亂/順流縱擊/死者不可勝計
B.頃之/聞鼓聲/視其旗東指/諸軍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鋒潰走/戰(zhàn)艦繼亂/順流縱擊/死者不可勝計
C.頃之/聞鼓聲/視其旗東指/諸軍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鋒潰走/戰(zhàn)艦繼亂/順流縱擊/死者不可勝計
D.頃之/聞鼓聲/視其旗/東指諸軍/遂鼓噪而入/兵一交宋/前鋒潰走/戰(zhàn)艦繼亂/順流縱擊/死者不可勝計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的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庚戌,是干支紀年,在古代還有用年號紀年的,如文中的“中統(tǒng)”與“元貞”。
B.百戶,金初設置,為世襲軍職;元代相沿,設百戶為百夫長,隸屬于千戶。
C.二鼓,即二更,我國古代有打梆子或敲鑼巡夜報時的?!犊兹笘|南飛》中有“仰頭相向鳴,夜夜達五更”的詩句。五更,即丑時,相當于現在的3點到5點。
D.行在所,又叫“行在”,指皇帝所在的地方,后專指皇帝行幸所至之地。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進跟隨張柔,初建軍功。張柔引兵與察罕率領的水軍在淮河交戰(zhàn),李進率兵輾轉作戰(zhàn),奪取宋軍大艦,因戰(zhàn)功升為百戶。
B.李進擔任總把,有智有勇。李進被史天澤封為總把,跟從作戰(zhàn),在七十關趁夜襲擊宋營,受傷也不在意,最終取勝。
C.李進作戰(zhàn)勇猛,屢次受賞?;实塾H臨前線,李進因交戰(zhàn)時表現突出,被賜錦衣、名馬;在浮圖關作戰(zhàn),李進被賞賜五次。
D.李進被俘逃回,仍受信任。李進在洪水山與敵人作戰(zhàn),寡不敵眾,兵敗被擒,行至摻八里逃回,仍接連被授官職。
(4)把文中劃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天澤命進往關下說降之,不從。進潛視間道,歸白天澤曰:“彼可取也?!?br />②帝指顧謂諸將曰:“白旗下服紅半臂突而前者,誰也?”天澤以進對,賞錦衣、名馬。組卷:6引用:6難度:0.5
八、解答題(共2小題,滿分11分)
-
11.仿照下面畫線的句子,寫一個表達對故土或親人思念之情的句子。
國古典詩歌內蘊豐富,很能激起人們的聯想和想象。“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吟詠著膾炙人口的詩句,誰不為春回大地后祖國母親多姿多彩的面貌而自豪?組卷:15引用:4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近一段時間以來,社會上連續(xù)發(fā)生多起滴滴司機殺害乘客、性侵、性騷擾事件,特別是8月24號發(fā)生的浙江溫州樂清女孩乘坐滴滴順風車途中被害案件,引起社會高度關注和極大憤慨。
8月31日,交通運輸新業(yè)態(tài)協同監(jiān)管部際聯席會議第二次會議決定從今天起在全國范圍內對所有網約車順風車平臺公司開展進駐式全面檢查。目的是以“8?24”樂清案件為切入點,立即開展安全專項檢查--要堅持“全面覆蓋、突出重點”的原則;要強化部門協同配合,形成檢查合力;要以安全為核心,開展全面檢查;要強化對存在問題的整改與問責;要加快形成安全監(jiān)管的長效機制。
要求:綜合材料內容及含意,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少于800字。組卷:0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