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廣西桂林十八中高一(下)開學生物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
-
1.生長在含鹽量高、干旱土壤中的鹽生植物,通過在液泡中貯存大量的Na+而促進細胞吸收水分,該現(xiàn)象說明液泡內的Na+參與( ?。?/h2>
A.調節(jié)滲透壓 B.組成體內化合物 C.維持正常pH D.提供能量 組卷:447引用:107難度:0.7 -
2.蛋白質是生命活動的主要承擔者,下列有關蛋白質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抗體、酶和激素都屬于蛋白質 B.由96個氨基酸構成的含4條肽鏈的蛋白質分子中,含有的氧原子數(shù)至少為100個 C.細胞分化的過程中,細胞膜上的蛋白質種類和數(shù)量不會發(fā)生改變 D.在細胞癌變過程中,細胞膜上不會出現(xiàn)的不同于正常細胞的蛋白質 組卷:6引用:2難度:0.7 -
3.科學家常用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作為材料來研究細胞膜的組成。這是因為( ?。?/h2>
A.哺乳動物紅細胞容易得到 B.哺乳動物紅細胞在水中容易漲破 C.哺乳動物成熟的紅細胞內沒有核膜、線粒體膜等其他膜結構 D.哺乳動物紅細胞的細胞膜在光學顯微鏡下容易觀察到 組卷:463引用:253難度:0.9 -
4.將甲、乙、丙三個未發(fā)生質壁分離的成熟植物細胞置于同一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持續(xù)觀察它們的狀態(tài),直到細胞形態(tài)不再發(fā)生變化時,三個細胞的狀態(tài)如表所示,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br />
細胞種類 甲細胞 乙細胞 丙細胞 細胞狀態(tài) 剛發(fā)生質壁分離 沒有發(fā)生質壁分離 質壁分離現(xiàn)象明顯 A.細胞形態(tài)不再發(fā)生變化是因為細胞已經死亡 B.實驗前甲、乙、丙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乙>甲>丙 C.實驗后甲、乙、丙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關系是乙<甲<丙 D.細胞形態(tài)不再發(fā)生變化時三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相等 組卷:22引用:2難度:0.8 -
5.如圖表示光合作用示意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h2>
A.①表示O2,④表示CO2 B.暗反應中,CO2首先與C5結合生成C3,然后被還原為(CH2O) C.C3的還原過程中,需要光反應提供的物質只有② D.增加光照強度,C3的含量將減少 組卷:83引用:23難度:0.7 -
6.某小組進行觀察洋蔥根尖分生組織細胞有絲分裂的實驗,下列關于該實驗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鹽酸和酒精混合液主要起固定作用 B.堿性染料吡羅紅(派洛寧)可用于染色體染色 C.觀察到分裂末期細胞內細胞板向四周擴展形成新的細胞壁 D.細胞內染色體的存在狀態(tài)可作為判斷有絲分裂各時期的依據 組卷:383引用:101難度:0.9 -
7.為研究高光強對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響,某同學用乙醇提取葉綠體色素,用石油醚進行紙層析,如圖為濾紙層析的結果(Ⅰ、Ⅱ、Ⅲ、Ⅳ為色素條帶).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h2>
A.強光照導致了該植物葉綠素含量降低 B.類胡蘿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該植物抵御強光照 C.色素Ⅲ、Ⅳ吸收光譜的吸收峰波長不同 D.畫濾液線時,濾液在點樣線上連續(xù)畫3次 組卷:398引用:47難度:0.7 -
8.下列有關細胞相對表面積、對外物質交換速率和細胞新陳代謝強度之間的關系的敘述,正確的是( ?。?/h2>
A.細胞相對表面積越大,物質交換速率越快,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 B.細胞相對表面積越大,物質交換速率越慢,細胞新陳代謝越緩慢 C.細胞相對表面積越小,物質交換速率越快,細胞新陳代謝越緩慢 D.細胞相對表面積越小,物質交換速率越慢,細胞新陳代謝越旺盛 組卷:274引用:61難度:0.7 -
9.如圖為動物細胞分裂中某時期示意圖,下列相關敘述正確的是( )
A.甲在分裂前期倍增并移向細胞兩極 B.乙和丙在組成成分上差異很大 C.該時期細胞中染色體數(shù)是體細胞染色體數(shù)的兩倍 D.該時期通過核孔進入細胞核的物質減少 組卷:1436引用:108難度:0.5 -
10.某校生物興趣小組用玉米作為實驗材料,研究不同條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和呼吸作用速率,繪出圖甲、乙和丙,圖中A、B、C、D四點中,相關的說法正確的是( ?。?img alt src="https://img.jyeoo.net/quiz/images/202104/63/1e73d01e.png" style="vertical-align:middle" />
A.A點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 B.B點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不相等 C.BC段光合速率大于呼吸速率 D.D點之前,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不進行光合作用 組卷:18引用:2難度:0.7 -
11.下列關于細胞分裂的說法正確的是( ?。?/h2>
A.在植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形成了赤道板 B.真核細胞的增殖方式主要是有絲分裂,原核細胞主要是無絲分裂 C.在動物細胞有絲分裂末期,細胞膜內陷形成兩個子細胞 D.動植物細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的形態(tài)、數(shù)目變化不同 組卷:17引用:2難度:0.7 -
12.端粒酶由RNA和蛋白質組成,該酶能結合到端粒上,以自身的RNA為模板合成端粒DNA的一條鏈。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h2>
A.大腸桿菌擬核的DNA中含有端粒 B.正常體細胞的端粒DNA隨細胞分裂次數(shù)增加而變長 C.端粒酶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 D.正常人細胞的每條染色體兩端都含有端粒DNA 組卷:22引用:5難度:0.7 -
13.某同學觀察植物細胞有絲分裂的過程中,若看到的細胞體積較大、呈長方形、排列較為整齊,但不夠緊密,找不到發(fā)生分裂的細胞,則最可能的原因是( ?。?/h2>
A.染色體著色不深,不便于觀察 B.裝片未制作好,細胞重疊在一起 C.觀察部位錯誤,不是分生區(qū)的細胞 D.細胞周期中分裂間期所占時間更長 組卷:22引用:3難度:0.7 -
14.下列有關藍藻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h2>
A.沒有核膜和染色體 B.進行光合作用,但是沒有葉綠體 C.只含有4種含氮堿基 D.大量繁殖會造成生態(tài)危機 組卷:14引用:1難度:0.8
二、非選擇題
-
43.已知桃樹中,樹體喬化與矮化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D、d控制),蟠桃果形與圓桃果形為一對相對性狀(由等位基因H、h控制),蟠桃對圓桃為顯性。表是桃樹兩個雜交組合的實驗統(tǒng)計數(shù)據:
親本組合 后代的表現(xiàn)型及其株數(shù) 組別 表現(xiàn)型 喬化
蟠桃喬化
圓桃矮化
蟠桃矮化
圓桃甲 喬化蟠桃×矮化圓桃 41 0 0 42 乙 喬化蟠桃×喬化圓桃 30 13 0 14
(2)甲組的兩個親本基因型分別為
(3)根據甲組的雜交結果可判斷,上述兩對相對性狀的遺傳不遵循自由組合定律。理由是:如果這兩對性狀的遺傳遵循自由組合定律,則甲組的雜交后代應出現(xiàn)
(4)桃樹的蟠桃果形具有較高的觀賞性。已知現(xiàn)有蟠桃樹種均為雜合子,欲探究蟠桃是否存在顯性純合致死現(xiàn)象(即HH個體無法存活),研究小組設計了以下遺傳實驗,請補充有關內容。
實驗方案:
預期實驗結果及結論:
①如果子代
②如果子代組卷:196引用:50難度:0.3 -
44.某種植物的花色由兩對等位基因A、a和B、b控制。基因A控制紅色素合成(AA和Aa的效應相同);基因B為修飾基因,BB使紅色素完全消失,Bb使紅色素顏色淡化?,F(xiàn)用兩組純合親本進行雜交,實驗結果如圖。請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上述第
(2)第2組親本紅花個體的基因型是
(3)在第1組、第2組兩組雜交實驗中,白花親本的基因型分別是
(4)讓第1組F2的所有個體自交,后代中紅花:粉紅花:白花的比例為組卷:17引用: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