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四川省宜賓市敘州二中高二(下)月考語文試卷(4月份)
發(fā)布:2024/5/10 8:0:9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蘇軾對人生價值的多元取向直接導致他文化性格的多樣化,而他人生思考的深邃細密,又豐富了他性格的內涵。千百年來,他的性格魅力令無數(shù)的中國文人傾倒,人們不僅歆羨他在現(xiàn)實世界中的剛直不阿的高尚風節(jié)、民胞物與的灼熱同情心,更景仰其心靈世界中灑脫飄逸的氣度、睿智理性的風范以及笑對人間厄運的曠達。中國文人的內心大都有屬于自己的精神綠洲,正是蘇軾的后一方面,使他與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建立了異乎尋常的親切動人的關系。
蘇軾早年從蜀地進京,原本也心懷惴惴,但其本身又頗有“盆地意識”,作為這種意識的延伸,他又具有狂放不羈的性格特征。文同在《往年寄子平(即子瞻)》中回憶當時兩人的交游情景時說道:“雖然對坐兩寂寞,亦有大笑時相轟。顧子(蘇軾)心力苦未老,猶弄故態(tài)如狂生。書窗畫壁恣掀倒,脫帽褫帶隨縱橫。喧呶歌詩叫文字,蕩突不管鄰人驚?!睘槲覀兞粝铝饲嗄晏K軾任誕絕俗的生動形象。但是,正如蘇軾當時在《送任伋通判黃州兼寄兄孜》中所說的:“吾州之豪任公子,少年盛壯日千里?!彼摹昂馈?,跟他的這位同鄉(xiāng)一樣,主要是“少年盛壯”、揮斥方遒的書生意氣,尚未包含深刻的人生內涵。
到了烏臺詩案發(fā)生前的外任期間,隨著人生閱歷的豐富,他在多次自許的“狂士”中,增加了傲世、忤世、抗世的成分。在《次韻子由初到陳州(其一)》一詩里,他要求蘇轍像東晉周謨那樣“阿奴須碌碌,門戶要全生”,因為他自己已像周謨之兄周顗、周嵩那樣剛直不阿不為世俗所容。細品他此時的傲世,也夾雜畏世、懼世的心情。其言“我本不違世,而世與我殊”,似乎又表達想與世和諧的追求。
烏臺詩案促進了蘇軾人生思想的成熟。巨大的打擊使他深切認識和體會到外部存在著殘酷而又捉摸不定的力量,進而更體認到自身在茫茫世界中的地位。這場直接危及他生命的文字獄,反而使他重視和珍視個體的生命價值,他的“狂”也就從抗世變?yōu)閷Ρ3肿晕艺媛时拘缘淖非?。他在《滿庭芳》中說:“事皆前定,誰弱又誰強。且趁閑身未老,須放我、些子疏狂。百年里,渾教是醉,三萬六千場?!睆乃麑γ\之神飄忽無常的慨嘆,可以看出其對生命的鐘愛,對保持自我本性的追求,而酣飲沉醉是保持自我本性的良方,正如他自己所說“醉里微言卻近真”(《贈善相程杰》)。
蘇軾“狂”中所追求的任性率真,是一種深思了悟基礎上的任性率真。晏幾道有“殷勤理舊狂”的奇句,清代況周頤對此的理解為:“狂已舊矣,而理之,而殷勤理之,其狂若有甚不得已者?!标處椎赖娜涡月收妫顸S庭堅在《小山詞序》中所描述的“四癡”那樣,更近乎一種天性和本能,沒有經過反省和權衡。據(jù)說蘇軾曾欲結識晏幾道而遭拒絕,事雖非可盡信,但其吸引和排拒卻象征著“兩狂”的同異。蘇軾的“狂”是外鑠式的,主要是真率個性的張揚,是主體自覺的肯定和珍愛。
(摘編自王水照《蘇軾的人生思考和文化性格》)(1)下列對原文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蘇軾的性格魅力傾倒了無數(shù)人,其灑脫曠達的精神更影響著一代一代的讀者。
B.蘇軾早年從蜀地進京,受其自身“盆地意識”的影響又具有狂放不羈的性格特征。
C.“烏臺詩案”促使蘇軾深刻反思個體生命價值,這一時期他更加追求自身的“狂”。
D.蘇軾與晏幾道都在天性上追求任性率真,但前者的“狂”還包含著主體自覺。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起筆指出蘇軾文化性格的多樣化,然后在此基礎上重點論述其“狂”的一面。
B.文章列舉蘇軾在不同人生時期“狂”的表現(xiàn),有助于更全面地論證中心觀點。
C.文章多處直接引用蘇軾的詩,并對其加以簡單解釋和評論,逐步推進論證。
D.文章結尾將蘇軾和晏幾道進行對比,是為了論證兩人的“狂”具體不同的特點。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的是
A.青年蘇軾的任誕絕俗是其“豪”的表現(xiàn),這種“豪”是沒有包含深刻人生內涵的書生意氣。
B.整篇文章中,作者通過聯(lián)系蘇軾所生活的時代對其人生思考進行了縱橫交錯的探究。
C.隨著年齡的增長、人生閱歷的豐富,蘇軾產生了畏世、懼世的心理,因此他轉而追求與世和諧。
D.蘇軾在命運飄忽無常時選擇以酣飲沉醉的方式保持自我本性,這是其外鑠式的“狂”的表現(xiàn)。組卷:9引用:5難度:0.6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問題。
森林的樞紐
戎可 紅日待升,晨霧縹緲,遠山如幻。林中某處,啄木鳥凌厲的叫聲一如既往,轉眼間百鳥齊鳴,如歌如潮。百鳥來朝是人類的想象,天下萬物實在無高下之分。但是確實,某些物種似乎更加重要,如同樞紐。試想一下,如果沒有了啄木鳥,森林將會怎樣?
《辭源》說:樞紐,“比喻事物互相聯(lián)系的中心環(huán)節(jié)”。這個中心環(huán)節(jié)如樞如紐,本身并不起眼,然而一旦缺失,整個系統(tǒng)卻會發(fā)生重大改變。1969年,美國華盛頓大學的生態(tài)學家羅伯特?佩因提出了關鍵種的概念,它的英文是keystone species,其中keystone的本義是指石拱門上方中間的那塊石頭,它在所有組成拱門的石頭中受力最小,但沒有它,拱門就會傾倒,keystone的含義與漢語里的“樞紐”異曲同工。
關鍵種的概念并非憑空而來,佩因教授分析了一系列的例證,特別是他在 1966年發(fā)表的一項研究。
這項研究開始于1963年,他在離西雅圖不遠的馬考海灣做了一個有趣的“去除實驗”。馬考海灣在太平洋東側,滿是石岸而無沙灘。佩因選擇了一塊海灘作為樣地調查底棲生物。樣地的中段——中潮間帶,布滿了貽貝、藤壺和一種稱為“茗荷兒”的節(jié)肢動物,這些動物都固著在巖石上。有一種海星以這些動物為食,哪種動物增多,海星便優(yōu)先取食哪種,所以沒有誰能占據(jù)絕對優(yōu)勢。
實驗中精彩的部分來了,佩因取走了樣地里的海星。3個月后,原本只分布在低潮間帶的那種藤壺,竟然占據(jù)了樣地60%~80%的空間。隨后的9個月里,小個頭兒的貽貝和茗荷兒迅速生長,到處都是它們。再往后,茗荷兒也消失了,遍地貽貝。它們侵占了幾乎所有的巖石,其他生物無處附著。這樣演替的結果,雖然生物量大大提高,但物種數(shù)卻從15種迅速降到了8種,甚至更少。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物種數(shù)目減少的問題在于,一旦環(huán)境變得不適于這區(qū)區(qū)幾個物種的生存,整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將面臨崩潰。而這一切,僅僅是因為去除了幾只能夠控制固著生物生長的海星。
這個例子里的海星,便可稱之為“關鍵種”。它們雖數(shù)量不多,卻對生態(tài)系統(tǒng)有至關重要的影響。關鍵種這個概念的意義在于,如果我們能夠找到一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關鍵種,并保護好這個物種,那么生態(tài)系統(tǒng)就能夠在相當長的時間里,自我維持著它的結構和功能。而從理論上講,保護一個關鍵種,所花費用應該不大,四兩撥千斤,何樂而不為?
像海星這樣,通過捕食穩(wěn)定了生態(tài)系統(tǒng)結構的例子有很多,比如地上的老虎、天上的雄鷹和海邊的海獺,這也是我們?yōu)槭裁刺貏e強調保護這些動物的意義所在。但是關鍵種至少還有另外兩種可能的形式,其中一種是基于互利共生關系的關鍵種。比如在澳大利亞西部,食蜜鳥給很多種植物傳粉,也取食它們的花蜜,彼此互惠互利、互相依賴。但當橡子山龍眼開花的季節(jié),它的花卻是食蜜鳥的唯一蜜源。在這種情況下,橡子山龍眼就成了關鍵種,因為一旦它開不了花,食蜜鳥種群就會衰落,其他的植物也將跟隨著無法繁殖。
與上面兩類關鍵種不同,生態(tài)工程師為其他生物創(chuàng)造生態(tài)位,是另一種形式的關鍵種。比如啄木鳥,它在樹上鑿出的大大小小的洞,為真菌、昆蟲的生存提供了便利,給各種小型獸類、鳥類的隱蔽和繁殖提供了空間。
關鍵種是個美麗的保護生物學概念,但在真實的世界找到這樣一個樞紐卻難上加難,這是因為物種間的復雜關系,往往遠超常人的想象。我們能做的,就是到森林里多走走,多觀察、多體會、多分析,大自然會告訴我們答案。也許,這就是荒野精神。
(選自《中國科學報》,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關鍵種在英文里的意思與樞紐的意義相近,它所起的作用也和樞紐一樣,一旦缺失,整個系統(tǒng)就會發(fā)生重大改變。
B.佩因教授所做的“去除實驗”,在去除實驗樣地的“關鍵種”海星后,導致生物量提高,而物種數(shù)卻迅速減少。
C.由于物種間的復雜關系,因此要在現(xiàn)實世界里保護一個關鍵種比發(fā)現(xiàn)更難,可見關鍵種只是保護生物學的一個概念。
D.如果能保護好一處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關鍵種,那么這個生態(tài)系統(tǒng)就能自我維持著它的結構和功能,較長久地存在下去。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以“紅日待升,晨霧縹緲,遠山如幻”的描寫,表現(xiàn)百鳥和鳴的美好景象,目的是激起人們對美妙大自然的熱愛和向往。
B.在提出“關鍵種”概念時,文章先引用《辭源》中對“樞紐”的解釋,再用其英文的構成,準確地說明其含義,這體現(xiàn)了科普說明文的特點。
C.作者以海星的去除實驗為例,通過說明海星在維護海灘生態(tài)系統(tǒng)多樣性上的不可或缺的作用,證明海星就是海洋世界的關鍵種。
D.關于佩因教授的去除實驗,文章主要采用敘述和描寫的表達方式,詳細地講解了實驗的樣本特點和實驗的過程,讓讀者能夠清楚地理解其實驗的意義。
(3)在生態(tài)環(huán)境中,關鍵種有哪些作用?請結合材料舉例分析。組卷:3引用:2難度:0.6
三、文學類閱讀-單文本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草木深
曉寒 ①在我的認知里,村莊是存在于一種秩序中的,山和水,土地和房屋,各安其間,井然有序。村莊里的草木,同樣遵從一種秩序,沿著時間之足穿過風,穿過雨水,穿過很多東西,從來不知道偷懶,也不會有所偏倚,一生都在通向一條春榮秋謝的路。它們以不同的姿勢貼近村莊,把村莊覆蓋,假使一個陌生人像翻書一樣把它們輕輕地揭開,村莊的秘密便會毫無緩沖地暴露在眼前:黛色的屋頂,炊煙,牛羊,一壟一壟的稻子,彎著腰勞作的農人。
②我是在草木里長大的,我從來不懷疑草木的忠誠,它們不會讓一個外來者輕易地窺探,習慣了用自己的枝枝葉葉,守護著村莊的秘密。
③進入城市以后,我經常會在無眠的夜里找尋最初的記憶,希望以此來安慰不斷入侵我內心的懷想,但在一番搜腸刮肚之后,發(fā)覺我小時候的事情早已忘得一干二凈。我只記得端午節(jié)時插在大門邊的蘄艾、菖蒲,還有纏繞的葛藤,它們看著我進進出出,有時候像惡作劇一樣,借助穿堂風把泥土的氣息塞進我的呼吸,令我猝不及防。有些事情,連我自己都覺得不可信,縱使生活困窘,我的童年也應該有意想不到的斑斕,幾種平常的草木,怎么就這樣輕松地收買了我那一段記憶?
④草木毫不費力地占領了我記憶的一端,但并不見得我那時多喜歡草木。有很長一段時間,我都覺得村莊的草木是一種不必要的存在。我厭倦它們,它們長在路邊,打濕早行人的褲腳;把枝丫伸向屋頂,吞噬陽光;堵塞瓦楞的溝壑,讓雨水漏進屋來;潛入稻田和菜地,挖空心思搶莊稼的風頭。我拿著刀去砍它們,背著鋤頭去鏟,用手使勁拔,連根拔掉,我大概還想過,要是能像趕牛羊一樣,把村莊里的草木趕得一根不剩,只留下純粹的莊稼、一條條光溜溜的泥巴路,天與地之間坦蕩如砥,這樣,村莊里的人便能省略大把的汗水。
⑤就在我開始構思這個宏大理想的時候,我的喉嚨突然痛了起來,沒有任何征兆,痛得連喝水都要小心翼翼。祖父見了說,沒事,是上火了。他從山上挖來一種樹根熬成水,端到我面前,笑著說趕緊喝了吧,喝了就好了。當時我并不相信這種土辦法能緩解我的疼痛,我切一段稻草當吸管,一點點吸進去,苦、澀、酸,好像所有人類難以接受的味道都集中在這水里,弄得我頭暈目眩,只是沒想到幾天后,我竟然好了。
⑥從那時起,我感到了草木的神秘,我覺得它們的身上蘊藏著一股強大的力量。我開始審視周圍的草木,村莊里到底有多少草木呢?到處都是,從一座山頭撲向另一座山頭,沒有人數(shù)得清,連年紀最大的老人也弄不清。 我想它們大約是被風吹來的,一陣大風,從山那邊吹過來,它們落戶以后,忙著開疆拓土,攻占所有的空隙,連一條石頭縫都不放過。它們帶著露水,披著煙靄,把村莊攬在懷里。村莊累了,困了,就躺在它們的懷抱之中,草木歌唱,歌聲把村莊帶進沉沉的夢鄉(xiāng)。
⑦祖父有一雙巧手,他會用稻草和梧桐樹皮做草鞋,半天的工夫做一雙,穿上去軟綿綿的。他還會用山棕織蓑衣,用箬葉織斗笠。我看過他織蓑衣,用一個五齒耙撕扯棕片,一點點地扯,扯出的絲像女人長長的頭發(fā),他弄一點水把手掌打濕,將絲搓成一根根細細的繩子,然后在屋坪里打開一床曬墊,把棕片鋪好,操起鋼針飛針走線,他半蹲著,身子往一側傾斜,右手不停地來回,鋼針和繩子隨著他的手穿過來繞過去,像一個老漁夫在織網一樣。偶爾他也會站起來拿著他那根長煙桿抽煙,在煙霧里打量自己的作品,似乎在想哪里要擋風,哪里要遮雨。陽光把祖父的影子壓彎,他再一次穿針引線,好像要把陽光也一起織進去,用儲存的陽光來驅趕風雨。外出干農活,穿戴祖父織的蓑衣斗笠,我成了江南的“蓑笠翁”,風雨不止一次拖拽著寒冷、疲憊,在天空之下洶涌而來,試圖淹沒一切,而每一次,我都憑著草木構筑的溫暖,從容地穿過了層層疊疊的糾纏。
⑧母親會在一家人閑著的時候,突然從屋角搬出一壇浸熟的野柿子,或者一大把板栗,煮熟的苦珠,一袋子酸棗糕。餐桌上也經常變換花樣,一碗香噴噴的蘑菇,橡子豆腐,一盆子艾葉粑粑。日子困頓,母親以自己的力量為一家人驅逐著貧窮的陰影。霜降時節(jié),父親照舊從對面的山上挑回來一筐筐木炭,木炭烏黑,每一根都閃著光澤,還保留著樹干的雛形,一根根木炭在寒冬里復活,變成亮堂堂的爐火,變成臘肉的香,最終以一種笑容的形式停留在我們的臉上。
⑨草木賜予了我們一種不可復制的生活,成為我們獲取快樂的源頭,離開了草木,我們只能接受生活的種種非難,即使愿意傾我所有,也難以抵御接踵而來的暗淡和荒蕪。
⑩時間固執(zhí)地改變著一切,草木長高,村莊變矮,我在草木之下勞作、歇息,枕著泥土仰望草木,我看到陽光從它們身上流過,鑲上一層綠油油的底色,我看到雨在上面冒出白煙,我看到不斷改變的色彩,如同一萬只蝴蝶的跌落,那是大地之上的一場蝴蝶雨。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愛,村莊屬于草木,草木也屬于村莊,我們把自己交給草木,在草木的深處獲得心靈的皈依。
(有刪改)(1)下列關于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第②段寫草木不會讓一個外來者輕易地窺探村莊的秘密,表現(xiàn)了草木對村莊的庇護和忠誠,揭示了草木和村莊的密切關系。
B.文章第⑩段說“我再一次感到秩序的可愛”,在結構上與文章開頭進行呼應的同時,又揭示了傳統(tǒng)鄉(xiāng)村歷史發(fā)展演進的規(guī)律。
C.文章行文圍繞“我”對草木的情感變化展開,從不見得多喜歡草木到草木成為我們獲取快樂的源泉,引發(fā)了讀者的深入思索。
D.本文融記敘、議論、抒情于一爐,飽含深情地回憶了草木在我成長歷程中的重要作用,同時在追憶中流露出對鄉(xiāng)村生活的懷念。
(2)請以第④段為例概括并賞析本文的語言特點。
(3)文章的標題叫做“草木深”,請?zhí)骄科渲小吧睢钡囊馓N。組卷:12引用:5難度:0.5
(二)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什么是恐懼?恐懼就是對于外部發(fā)生的危險做出的一種心理反應。有時,這種反應更近乎一種本能,例如遭遇到火災、泥石流等危機時本能地逃跑,或是被人迎面打來一拳時本能地架起手臂防御,等等。這些因恐懼而產生的行動是對我們自身的保護,① 。不過,② ,我們就會變成厚厚盔甲下的“套中人”——過度、非理性、持續(xù)地害怕某種物體、現(xiàn)象、活動或場合,并夸大可能的危險,那就會給我們的日常生活帶來許多不必要的麻煩。
如何克服恐懼心理呢?一般說來,對恐懼的東西了解越多,莫名的恐懼感就有可能越少。動物學家不怕和蛇、蜘蛛等動物接觸,在高樓表演雜技或修筑高樓的建筑工人不會恐高,盡管他們日常工作時就要面對這些危險,但是,通過知識的學習,技能的訓練,他們已經掌握了自我保護的方法,并了解到遭遇危險應如何自我救助,因此③ 。所以,你若想要擺脫對某一事物的恐懼,就從積累知識并充分了解那件事物本身開始吧!
(1)下列句子中的“你”和文中畫橫線處的“你”,用法相同的一項是
A.你要是覺得這部電影不好看,就不去看唄。
B.請你選出一套禮服來參加此次晚會。
C.她們姐妹二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都不回答。
D.華為企業(yè)的“狼性”團隊精神,叫你不得不佩服。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組卷:2引用:5難度:0.5
四、材料作文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山是樹之基,無山則樹失去依托難以扎根;樹是山之表,無樹則山體裸露于狂風烈日下,易風化和被暴雨洗刷。
高山有好水,澗水潤萬物;無山則水難以積儲,只能匆匆而過;無水則山少了靈性,笨拙而顯呆滯。
山體儲水而萬木生,萬木蔥蘢而云霧繞。
神奇的大自然,總能教給我們很多人生道理。上面的材料,給了你什么啟示?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xiàn)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結合材料,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20引用:4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