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安徽省蕪湖市無為市華星學校高二(上)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11/13 1:30:2
一、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共計48分)
-
1.古代羅馬人、希臘人也同中國一樣注重孝道,但隨文明程度的增加,他們的孝道觀念便逐漸淡漠,而中國古代的孝道文化卻日益發(fā)展,成為民族性格和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孝道文化這一特點形成的主要原因是古代中國( ?。?/h2>
組卷:37引用:11難度:0.5 -
2.唐代進士科舉不僅依據試卷來錄取及第者,而且還考察應考者平時的文學作品,參考其社會聲望,并且允許人們同主考官一起推薦優(yōu)秀人才,當時稱為“公薦”和“通榜”。據此可知,通榜公薦法( ?。?/h2>
組卷:29引用:15難度:0.5 -
3.“女學生已經開始覺悟,抵制學校開設的列女傳(修身課)……她們常常聚在一起,爭得面紅耳赤,后來由爭論變成抗婚、逃婚,以實際行動反抗舊禮教,爭取婚姻自由?!边@則材料反映了( )
組卷:2難度:0.5 -
4.我國古代的一個重要王朝,吸取前朝地方無權、人浮于事的教訓,采取有效措施加強地方管理以加強中央集權。這個王朝和它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h2>
組卷:6引用:6難度:0.7 -
5.漢初“七國之亂“后景帝對諸侯王國進行了調整,如對參加叛亂的吳楚等七國進行處置,繼續(xù)大力推行削藩,令“請侯不得復治國”,廢除諸侯王的經濟特權等,這些做法( ?。?/h2>
組卷:13引用:7難度:0.5 -
6.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指出“紅軍、游擊隊和紅色區(qū)域的建立和發(fā)展,是半殖民地中國在無產階級領導之下的農民斗爭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農民斗爭發(fā)展的必然結果;并且無疑義地促進全國革命高漲的最重要因素?!睂Υ私庾x正確的是( )
組卷:16引用:26難度:0.7 -
7.關于清朝首批自開商埠。有的學者根據“為開放之先驅的即1871年之拱北,此系前清以上諭形式開放的”得出拱北是最早開放的口岸;又有的學者根據赫德的《總稅務司通札》中得出“吳淞口為最早自開商埠,標明開埠時間是1881年,而拱北、南寧等開埠則在1897年”對前者進行反駁。據此可知( ?。?/h2>
組卷:0引用:1難度:0.7 -
8.1560年到1580年,佛羅倫薩的毛織品產量平均每年是30000匹,但在1590年至1600年間卻下降到13000匹,而到1650年只有6000匹。造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原因是( ?。?/h2>
組卷:4引用:6難度:0.6 -
9.據《國語?晉語》記載,晉文公即位之初,采取了“輕關易道,通商寬農”等措施,以壯大國家的經濟實力。晉悼公時,又實行“國無滯積”“公無禁利”的政策,開放山澤之利,鼓勵民眾經營這反映出當時( ?。?/h2>
組卷:0引用:2難度:0.5
二、材料解析題(共52分)
-
2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52年,中國的工農業(yè)生產不僅達到了戰(zhàn)前的最高點,而且超過了1949年產量的77.5%.……該計劃(第一個五年計劃)號召建設694個工業(yè)項目,其中的156個工廠將在蘇聯援助下修建?!陬A算總支出中,58.2%投入工業(yè)建設,19.2%投入交通、郵政和電訊業(yè),7.6%投入農業(yè)、林業(yè)和水利業(yè),7.2%投入文化、教育和衛(wèi)生事業(yè)。
1956年的工業(yè)產量出現了突飛猛進的增長,超過了前一年25%,同時資本投入也增加了60%,雖然增長步伐在1957年慢了下來,但根據“1952年的固定物價”,第一個五年計劃仍超額完成了原有目標的17%,鋼產量達530萬噸,生鐵產量達580萬噸,電力產量達190.3億千瓦-各項產量均比原有指標增長了25%。
-摘編自徐中約《中國近代史】材料二 1928年,斯大林開始實行由國家計劃委員會制定的一系列一年五年計劃中的第一個五年計劃。在農業(yè)方面,……雖從蘇聯政府成功地消滅了幾乎所有的私人農場,但集體化農業(yè)的產量卻被證明是非常令人失望的。蘇聯農場用多出50%的土地耕種,用多出10倍的人力勞動,但其產量卻只有美國農場產量的四分之三。
這里應該強調指出的一點是,蘇聯經濟的發(fā)展是在不顧蘇聯公民的愿望、使他們受損的情況下取得的;蘇聯公民被迫為將來而努力工作,忍受現在的貧困--當時消費品不僅匱乏而且昂貴并且質量低劣。
盡于蘇聯取得了五年計劃的成就,但蘇聯社會在大多數西方人看來,似乎并不是一個值得仿效的社會主義樂園。不過另一方面。大多教西方人也都要承認,沒有在五年計劃下的工業(yè)的增長,蘇聯就不可能為在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中打敗希特勒做出那么大的貢獻。
-摘編自(美)斯塔夫里阿諾斯《全球通史》(1)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蘇兩國開始實施五年計劃的相似歷史背景,并指出兩國實施計劃過程中各自的特點。
(2)根據材料一、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中國完成“一五”、蘇聯完成“二五”計劃的不同影響。組卷:37引用:6難度:0.5 -
27.材料:屠呦呦,1930年出生于浙江寧渡。20世紀60年代,對抗瘧疾的傳統(tǒng)藥物奎寧療效降低,全球瘧疾的發(fā)病率上升。1967年,屠呦呦接受了國家瘧疾防治研究項目并擔任項目組長。屠呦呦通過整理中醫(yī)藥典籍、走訪名老中醫(yī),最終將重點放在了對青蒿的研究上。1971年,屠呦呦帶領團隊攻堅克難,在失敗了190次之后,最終成功提取出青蒿素。青蒿素問世40多年來,使超過600萬人逃離瘧疾的魔掌。2015年屠呦呦獲諾貝爾生理學或醫(yī)學獎時說:“青蒿素是人類征服瘧疾進程中的一小步,是中國傳統(tǒng)醫(yī)藥獻給世界的一份禮物?!笔佬l(wèi)組織全球瘧疾項目主任佩德羅?阿隆索在評價屠呦呦的抗瘧貢獻時說:“青蒿素聯合療法對全球瘧疾防控做出卓越貢獻,這與中國政府提出的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行動倡議主旨高度一致。”至今這位年近90歲的老科學家,仍然將全部的精力花在青蒿素的科研上,努力把中國中醫(yī)科學院青蒿素研究中心打造為適應新時代發(fā)展要求的現代化科研平臺。
--摘編自徐婧《屠呦呦:一株濟世草,一顆報國心》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屠呦呦作為先進人物體現的時代精神。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屠呦呦的歷史貢獻。組卷:5引用:5難度: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