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16-2017學年貴州省黔東南州凱里一中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9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說“孝”
    許天笑
          兩千多年前神州大地上一對師徒的對話,揭開了人類這條河流之所以生生不息的秘密。徒弟子路在河邊問道:“老師,我想聽聽您的志向?!崩蠋熆浊鹣肓讼?,說了十二個字:“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笨鬃拥倪@三句話,也可以用三個簡單的字概括:老者安之,是“孝”;朋友信之,是“信”;少者懷之,是“慈”。請注意,為什么孔子把孝而不是信、慈排在了首位?同樣,為什么此后世世代代的中國人,也同樣把孝稱為百善之首呢?
          也許有人會說,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輩需要向老人學習,以傳承各種知識和技能,所以當然要孝敬老者。然而此情非中國獨有,世界上各個文明都是如此,這一點不足以說明孝在中國具有至高地位,而且考古資料也表明“孝為首”的情況未必自遠古就如此。 在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的我國最早文字--甲骨文中并沒有“孝”字,“孝”字出現(xiàn)于更晚些時候的商周金文中。
          我們不妨先看看荀子對人類生存處境的一段論述。荀子認為,“人生不能無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人類相對于其他物種,在力量、速度上都沒有什么優(yōu)勢,卻能在嚴酷的生存環(huán)境中勝過其他動物,是因為人懂得群體合作。人為什么能做到群體合作,就在于每個人都知其本分,各行其正,各安其所。所以,人不能無群,既在群體中,就不能不講本分,否則,就不免會陷于紛爭、動亂和瓦解。無疑,為了群體的共存,人還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來。
          孟子曾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種合作、利他的因素,稱為“四端”: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岸恕保瞧瘘c的意思。僅僅有一個起點,當然是不夠的,關鍵在于這些合作、利他的因素,通過怎樣的道路,滲透到人們點點滴滴的生活實踐中去。似乎正是在這一點上,中國文明和世界上的其他文明,漸漸走上了不同的道路。在基督教文明等神教文明和佛教文明等相信輪回的文明中,合作性的因素在一定意義上是以來世許諾的形式向信眾頒布的。人們安守本分,很大程度上是因為他們相信,只有誠實善良,“不殺人”,“不偷盜”,才能在死后獲得拯救去往天堂,或修得善果減除后世輪回之苦。
          然而在中國,在熱衷鬼神祭祀的商代被周代取代之后,人們似乎漸漸形成了關注現(xiàn)實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傳統(tǒng)??鬃拥摹安恢?,焉知死”,便是對這一傳統(tǒng)的精練表達。相應地,中國人摸索到了一條立足于現(xiàn)實世界、發(fā)揚合作利他天性的道路。這條道路,自然要從一個人出生時最先相遇的兩個人--父母開始,從自己和這兩個人無法割舍的關系開始。如此設想,我們似乎就容易理解,“孝”為什么被無數(shù)中國人作為修身的起點,成為百善之首。
          在人類社會中,代際關系具有不可選擇性。人能夠選擇職業(yè)、住所、生活方式,卻不能選擇自己的父母。這一不可選擇的事實從消極的一方面理解,是無法逃避的深深的無奈。不過,從積極的一面來理解,代際關系的不可選擇性,恰恰使“孝”在中國文化中成為修身的起點,成為百善之首。每個人都無可回避地處于與父母的實際關系中,正因為如此,“孝”是每個人都不能不終生面對的事情,同時也就為每個人的合作利他品德的修養(yǎng)提供了牢固的依靠。你想修養(yǎng)你的德行,成為一個仁慈、有合作精神的人嗎?請從那個你一出生起就必須與之合作的人開始,請從“孝”開始。
          現(xiàn)在,我們再來看看“孝”字的結(jié)構(gòu):上面是一個老人,下面是一個孩子。老在上,子在下?!靶ⅰ钡暮x,就這樣清晰地呈現(xiàn)著。
    (摘自《國學》,有刪改)(1)下列對“孝”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是每個人都不能不終生面對的事情,因為每個人都無可回避地處于與父母的實際關系中。
    B.孔子說的“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可以用“孝、信、慈”三個字來概括,以“孝”為先的思想影響了世世代代的中國人。
    C.一個人從一出生,最先遇到和自己無法割舍的兩個人--父母,這樣看來,“孝”成為百善之首,是因為無數(shù)中國人把它作為修身的起點。
    D.甲骨文中并沒有“孝”字,孝字出現(xiàn)于更晚些時候的商周金文中,“孝為百善首”也未必自遠古即有,但這并不能說明孝在中國不具有至高地位。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A.基督教、佛教是以來世許諾的形式向信眾頒布合作、利他因素,這似乎讓中國文明和西方文明逐漸有了差距,從而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B.商代熱衷鬼神祭祀,周取代商以后,傳統(tǒng)發(fā)生了變化??鬃拥摹安恢?,焉知死”的說法就是對人們關注現(xiàn)實世界、慎言死后世界的傳統(tǒng)的精練表達。
    C.孟子把人的天性中固有的四種合作、利他的因素,稱為“四端”,但僅有“惻隱之心、羞惡之心、辭讓之心、是非之心”是不夠的,還需要在實踐中表現(xiàn)出來。
    D.“人生不能無群”,“人能群,彼不能群也”,這是荀子對于人類能勝過其他動物以適應嚴酷生存環(huán)境的原因的論述,群體的合作讓人類能夠在生存劣勢中獲得發(fā)展。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孝”字的結(jié)構(gòu)本身就很好地詮釋了孝的含義。“孝”有助于培養(yǎng)我們的合作精神,讓人變得仁慈、有愛心。
    B.人需要把自己天性中那些合作、利他的因素利用起來,對這些因素的利用就是群體合作,是為了群體的共存。
    C.有人說,老人是智慧的化身,后輩需要向老人學習,來傳承各種知識和技能,但這不能成為孝敬老者的根本原因。
    D.孔子以孝為先的說法、孟子的四端說、荀子的合作說,他們關于孝的內(nèi)涵的理解和認識,對我們今人有非常好的啟示作用。

    組卷:17引用:19難度:0.9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 2.鮑勃。迪倫:迷人之謎
    柏琳
          鮑勃。迪倫是誰?
          1985年,電影導演斯科特?科恩采訪鮑勃?迪倫時這樣描述他:桂冠詩人,身穿摩托夾克的先知,神秘的游民,衣衫襤褸的拿破侖,一個猶太人,一個基督徒,無數(shù)的矛盾集合體。完全不為人所知,像一塊滾石。他曾經(jīng)被分析、定級、分類,釘在十字架上,定義、剖析、調(diào)查、檢驗、拒絕;但是從來沒有被弄明白過。
          1941年5月24日,迪倫出生于美國明尼蘇達州,原名羅伯特?艾倫?齊默曼。少年時他便顯示出音樂天賦,10歲自學了吉他、鋼琴、口琴等樂器。高中時,他就加入了一個小型搖滾樂隊。
          1959年,他進入明尼蘇達大學。同年,他讀到杰克?凱魯亞克的《在路上》,也讀到另一本“垮掉的一代”的著作《裸體午餐》.他說:“我完全愛上垮掉的一代、波希米亞、咆哮那群人、凱魯亞克、金斯堡、柯索、費林格提……他們對我的影響就如同貓王對我的影響一樣?!币苍S是受到某種感召,這個少年在剛滿20歲時從大學輟學,孤身一人來到紐約,即將開始一段美國民謠的傳奇。去紐約之前,他給自己起了“迪倫”的藝名。
          1962年,他發(fā)行處女專輯《鮑勃?迪倫》.1963年,他第二張專輯中的《答案在風中飄》成為20世紀中下葉美國民權(quán)運動和反戰(zhàn)運動的“圣歌”。
          1964年,《時代變了》發(fā)行,被認為是迪倫的“抗議專輯”。他的朋友艾倫?金斯堡在聽到那首《暴雨將至》時號啕大哭,“薪火傳承到了新的一代,從早期的波西米亞和垮掉的一代,到尋找光明和自我激勵的這批年輕人。這些詩詞簡直就像《圣經(jīng)》箴言一樣,撼動人心?!薄洞鸢冈陲L中飄》和《暴雨將至》等作品,使他迅速成為民權(quán)運動的音樂代言人。這些表達對核武器軍備賽的擔憂,以及有關貧困、種族歧視、監(jiān)獄、沙文主義、戰(zhàn)爭、反思原教旨主義等內(nèi)容的歌曲,迪倫只花了20個月就全部寫完了。
          此后,他對于加之于身的各種標簽都感到厭倦,刻意要與60年代轟轟烈烈的反叛文化運動保持距離,他說:“我不想再為任何人寫歌,不想成為什么代言人,我只想從我的內(nèi)在出發(fā)來創(chuàng)作音樂?!?964年另一張專輯《鮑勃?迪倫的另一面》中,已經(jīng)不見抗議歌曲的影子。
    “我不是任何一代人的宴會司儀”,當人們期待迪倫能成為民權(quán)運動的旗幟時,他這樣回答。他走了另一個極端--1965年的新港音樂節(jié)上,鮑勃?迪倫給民謠音樂插上了電。1965年美國迎來了抗議運動的高潮,迪倫卻帶上一把電吉他,給一個彷徨的時代診斷了病癥:“那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是一種什么樣的感覺!你孑然一身,你無家可歸,你默默無聞,像一顆滾石?!边@首收錄在專輯《重返61號公路》里的搖滾樂,叫做《像一塊滾石》,幾十年后被《滾石》雜志評為500年來最佳歌曲的第一名。當時,迪倫不僅在政治上被視為脫逃的懦夫,也被視為民謠的叛徒。但對迪倫來說,這首歌不僅意味著他找到了文學和音樂間的通道,更意味著一場掙脫--從一個“抗議歌手”的軀殼逃往自己靈魂深處。此時,他的興趣轉(zhuǎn)移到了詩歌和小說上,因為這不受歌詞長度限制。他呆在紐約的公寓里,埋首大堆書籍,陷入了瘋狂的詩歌閱讀中,讀蘭波也讀布萊希特,喜歡艾略特,還曾為愛倫?坡的《鐘》譜上吉他曲?!拔揖瓦@樣訓練自己的思維,丟掉不好的習慣,并學著讓自己沉靜下來。我讀了整本的拜倫的《唐璜》,從開始到結(jié)束都集中精神,同時還有柯勒律治的《忽必烈汗》?!?0年代末,當嬉皮士文化與政治風潮過去后,人們更關注他的詩歌天賦。
          1996年鮑勃?迪倫正式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垮掉的一代”中最杰出的作家艾倫?金斯堡在推薦信中寫道:“他的作品幫我們恢復了音樂與詩歌之間至關重要的聯(lián)系?!?br />      迪倫的文學傳統(tǒng)是深厚的。2000年,曾被譽為“每個詩人夢寐以求的評論家”的克里斯朵夫?瑞克斯曾在迪倫演出后臺問他最近讀什么書,迪倫脫口而出:莎士比亞。瑞克斯后來撰寫了《迪倫對原罪的先見之明》,將迪倫稱為“當代美國最好的用詞專家”。
          80年代至今,迪倫逐漸減少了發(fā)行唱片的數(shù)量,他全身心愛上了巡回演出,重新回到了行吟歌手的傳統(tǒng)。懷舊者鮑勃?迪倫,用巡演的方式,做回了一個吟游詩人。事實上,這才是偉大文學的源頭所在--無論是西方的《荷馬史詩》還是東方的《詩經(jīng)》,文學最初是用來歌唱的。
          歌唱者本就是詩人,而詩人鮑勃?迪倫的靈魂,也是文學的靈魂。
    (選自2016年10月15日《新京報?書評周刊》,有刪改)
    相關鏈接:
    ①在諾獎歷史上,曾數(shù)次把獎項授予“非文學”人士,最出名的當屬英國哲學家伯特蘭?羅素(1950年)和英國首相溫斯頓?丘吉爾(1953年),而2015年的諾獎得主阿列克謝耶維奇,嚴格意義上也是一個記者,并非作家。但是,把文學獎頒給一個歌手,卻是頭一次。2016年諾貝爾文學獎評委會給予鮑勃?迪倫的頒獎辭是:“在偉大的美國歌曲傳統(tǒng)中創(chuàng)造了新的詩歌形式?!?br />②鮑勃?迪倫的傳記作者戴維?道爾頓稱他為“最多變的靈魂”,但迪倫認為:“我確實從來都只是我自己:一個民謠音樂家,用噙著淚水的眼睛注視灰色的煙霧,寫一些在朦朧光亮中漂浮的歌謠?!?br />(1)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二戰(zhàn)之后,“垮掉的一代”風靡美國,這對年輕的迪倫有很深刻的影響。這種挑戰(zhàn)體面的傳統(tǒng)價值標準的思想或許催促著迪倫擺脫傳統(tǒng)的教育模式,尋找屬于自己的傳奇。
    B.作為“垮掉的一代”作家群中的代表,艾倫?金斯堡在思想上與迪倫產(chǎn)生了高度共鳴,非??隙ǖ蟼愐魳返膬r值與意義。
    C.搖滾樂《像一塊滾石》是迪倫的代表作,它體現(xiàn)了歌手對自身靈魂的探索,使迪倫迅速成為民權(quán)運動的音樂代言人。
    D.音樂與文學對于迪倫來說,具有相通性,都意義非凡,兩者的價值與魅力在他身上得到了圓融體現(xiàn)。
    (2)作者為什么稱鮑勃?迪倫是“迷人之謎”?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
    (3)鮑勃?迪倫受到諾貝爾文學獎青睞的原因是什么?請結(jié)合材料簡要分析。

    組卷:6引用:1難度:0.9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14分)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14分)

  • 3.冬天記憶
    張海生
        雖然時隔久遠,但我卻依然念念不忘。在那物質(zhì)極度貧乏的冬天里,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很自然就成了我患難的伙伴。
          我記憶里的冬天是那樣的寒冷,我穿著厚厚的棉襖棉褲走在上學的路上,寒風打著呼哨撲過來,刀一樣地扎疼我的臉,割疼我的耳朵,順著袖口、脖子、胸口往棉衣褲里鉆。教室里沒有取暖的設備,窗戶上常常沒有玻璃,取而代之的是厚厚的白塑料布或紙袼褙片兒,風刮過來嘭嚓作響,順著縫隙往教室里鉆,坐在教室里,寫字的手凍得拿不住筆卜。晚上睡覺的時候是最受罪的時候,脫了衣服往被窩里鉆,被窩里冰涼冰涼,凍得人渾身哆嗦,大半夜也暖不熱。那時候我曾想,晚上我要能有一個溫暖的被窩該有多幸福呀。
          那些個冬天留給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寒冷。在夢一般的記憶里,我用驅(qū)寒的方式,用尋找溫暖的方式,度過了一個個自由、率真、充滿野趣的冬天。在學校里,下課的鈴聲一響,我們就跑著擠到一堵太陽光照得到的背風的墻根前,一字排開從兩邊往中間擠,使勁的擠,一邊擠一邊高聲喊叫:擠擠,擠老干,擠出老干我喜歡。擠擠,擠老干,擠出老干我喜歡。如果中間的那一位被擠出來了,就迅速的跑到兩端繼續(xù)往中間擠,直到渾身發(fā)熱,渾身出汗。我們還打皮老尖兒、邁大步、推鐵環(huán)、吹雞毛上天。
          放學了,幾個同學一合計,直奔老麥場的麥秸垛,在麥垛的一方掏一個洞,再到地里偷幾個白蘿卜,用竹批兒剝?nèi)ズ窈竦囊粚悠?,躺在麥秸洞里吃得津津有味,辣甜繞口。有時候,我們也會跑到大河塄的格檔堆上,用自制的槍、棒做武器干中美、捉迷藏,我們常常忘記了時間,直玩得天昏地黑。麥場的小庵也是我們常去的地方,我們會在小庵的朝陽背風處挖一個坑,坑沿上壘幾塊土坯或磚塊,然后到地里去拾些樹梢干柴,點上火取暖,有時還用泥包住用彈弓打來的麻雀,放到火里燒烤,等到泥燒干了的時候,剝開泥塊,麻雀的羽毛也會被燒的無影無蹤,燒熟了的麻雀肉熱氣騰騰,再撒上些從家里偷來的鹽,一邊烤火一邊吃,香甜而溫暖。
          在關于寒冷的記憶中,尤其使我難忘的是那些圓溜溜、胖乎乎的鵝卵石,不知從啥時候開始,我冬天的冷被窩里竟有了這些可愛的小伙伴。那是母親去城河里洗衣服時捎回來的,母親選擇了這些大小適中,形狀可愛的鵝卵石洗凈帶回家。傍晚做飯時,母親將幾塊石頭圍在煤火口邊,到了睡覺前石頭已經(jīng)被炕得很熱,母親又把每一塊石頭用一塊包袱布裹住,放進我和弟弟妹妹的被窩。我鉆進暖和的被窩里,腳蹬一塊石頭,懷抱一塊石頭,冬天的寒冷已躲得無影無蹤。
          時光已過去了幾十年,如今我的女兒已將大學畢業(yè),當我和她談起這些往事,她聽得一臉茫然,不知所云。當然我理解女兒,在這個地球逐漸變暖,北方再也找不到大雪,空調(diào)、水暖、電暖、暖水袋隨處可見的年代,讓女兒去理解一塊石頭的作用,理解人與人擠在一起用來取暖的方法,的確愚頑可笑。但我這個從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人,怎么能夠忘記了對一顆蘿卜的回味,對一塊石頭的懷想,對一縷陽光的感恩呢?
    (1)下列對文章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
     

    A.文章開頭對于“一塊石頭、一堆柴草、一根雞絨毛”的強調(diào),重在突出在物質(zhì)生活極度貧乏的年代,曾經(jīng)帶給自己怎樣的生活體驗,也為下文的寫作埋下伏筆。
    B.第二段關于寒冷的描寫生動形象,作者把自己對于寒冷的深切體驗細致地進行描繪,目的是為與后文寫女兒的生活進行對比,從而表現(xiàn)女兒的茫然無知。
    C.一塊石頭,被母親用來作為驅(qū)走嚴寒的工具,一方面照應了前文的冬天的記憶,另一方面,也表現(xiàn)了母親對子女博大的母愛以及生存的智慧。
    D.本文是一篇回憶性的敘事散文,對于冬天的寒冷記憶,不僅作者的女兒不能體悟,在讀者看來,這也是一篇充滿童趣的生活化氣息濃厚的文章,讓作者忘卻痛苦。
    E.文章結(jié)尾“但我這個從貧窮年代走過來的人,怎么能夠忘記了對一顆蘿卜的回味,對一塊石頭的懷想,對一縷陽光的感恩呢?”這是本文的主旨所在。
    (2)文章中多處運用細節(jié)描寫,請找出兩處進行賞析。
    (3)作者以“冬天的記憶”為題,作者有哪些冬天的記憶?請結(jié)合作品簡要分析。

    組卷:2引用:1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19分)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 4.何承矩字正則。幼為棣州衙內(nèi)指揮使,從繼筠討劉崇,擒其將胡澄以獻,論功授閑廄副使。太平興國五年,知河南府。時調(diào)丁男百十輩轉(zhuǎn)送上供綱,承矩以為橫役,奏罷其事。徙知潭州,疏為政之害民者數(shù)十事上之,悉被容納。凡六年,囹圄屢空,詔嘉獎之。米信知滄州,以其不習吏事,命承矩知節(jié)度副使,實??ぶ?。時契丹撓邊,承矩上疏曰:“若于順安砦西開易河蒲口,導水東注于海,資其陂澤,筑堤貯水為屯田,可以遏敵騎之奔軼。其無水田處,亦望選兵戍之,簡其精銳,去其冗繆?!碧诩渭{之。屬霖雨為災,典者多議其非便。承矩引援漢、唐屯田故事,以折眾論。乃以承矩為制置河北緣邊屯田使,俾董其役。由是自順安以東瀕海,廣袤數(shù)百里,悉為稻田,民賴其利。淳化四年,擢知雄州。契丹精騎數(shù)千夜襲城下,伐鼓縱火,以逼樓堞。承矩整兵出拒,遲明,列陣酣戰(zhàn)久之,斬馘甚眾,契丹遁去。滿,召還,拜引進史。州民百余謁闕貢馬,乞借留承矩,賜金紫,詔許再任。真宗嗣位,以事有緩急,難于勻濟,命承矩為四路都轉(zhuǎn)運使,要切之務,俾同規(guī)畫。丁內(nèi)艱,時以邊兵稍息,農(nóng)政未修,起復授置緣邊安托使,且詔邊民誘其復業(yè)。承矩曰:“契丹聞之,必謂誘其部屬也?!蹦艘自t文為水旱流民之意。王欽若時知樞密援漢蟲達周仲居改詔請罪承矩帝曰承矩任邊有功當優(yōu)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稟進止。景德元年,入朝,進領英州團練使。時議防秋北鄙,承矩猶屢表請行,上以其老閔之,不許。三年卒,年六十一。特贈相州觀察使,賻錢五十萬,絹五百匹,中使護葬。
    (選自《宋史?列傳三十四》,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王欽若時知樞密/援漢蟲達/周仲居/改詔請罪承矩/帝曰/承矩任邊有功/當優(yōu)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稟進止/
    B.王欽若時知樞密/援漢蟲達/周仲居改詔/請罪承矩/帝曰/承矩任邊有功/當優(yōu)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稟進止/
    C.王欽若時知樞密/援漢蟲達/周仲居/改詔請罪承矩/帝曰/承矩任邊有功/當優(yōu)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稟進止/
    D.王欽若時知樞密/援漢蟲達/周仲居改詔/請罪承矩/帝曰/承矩任邊有功/當優(yōu)假之/第詔自今朝旨未便者/奏稟進止/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太平興國”是皇帝的年號,年號是歷代封建王朝用來紀年的一種名號,一個皇帝所用年號少則一個,多則十幾個。
    B.“金紫”,指“金印紫綬”,即黃金印章和系印的紫色綬帶,借指高官顯爵。唐宋后指金魚袋及紫衣,是唐宋的佩飾和官服。
    C.“秩”的本意是根據(jù)官員的功過確定的官員俸祿,引申為俸祿?!爸葷M”是指官員在年終評定時獲得了最高等級。
    D.“轉(zhuǎn)運使”,是封建王朝主管運輸事務的官職。宋初為集中財權(quán),置諸路轉(zhuǎn)運使掌一路財賦,“都轉(zhuǎn)運使”一般由官高位重者擔任。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何承矩作戰(zhàn)勇敢。年輕時他擔任棣州衙內(nèi)指揮使,跟隨著何繼筠討伐劉崇,捉住了他們的將領胡澄來進獻,論功被提拔了官職。
    B.何承矩愛惜百姓。做河南府知府,上奏停止征調(diào)壯丁轉(zhuǎn)送上交朝廷的貨物的差役;做潭州知州,上奏施政中危害百姓的事達數(shù)十件。
    C.何承矩善于謀劃。為了增加水田,他建議掘開河道,同時可以遏制契丹騎兵;他率軍打退契丹數(shù)千騎兵;并為恢復邊塞農(nóng)業(yè)做過貢獻。
    D.何承矩熟習政務。太宗曾多次采納他的建議,并下詔褒獎;真宗讓他謀劃重要事務,即使朝廷大臣彈劾他私自改動詔書,也不予追究。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其無水田處,亦望選兵戍之,簡其精銳,去其冗繆?!碧诩渭{之。
    ②時議防秋北鄙,承矩猶屢表請行,上以其老閔之,不許。

    組卷:9引用:14難度:0.7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11.閱讀下面這段文字,提取出三條最重要的信息。(每條不超過15個字)
    今年7月份以來,受國內(nèi)外多種因素影響,以農(nóng)產(chǎn)品為主的居民生活必需品價格上漲較快,社會各界廣泛關注,也引發(fā)了部分居民對通貨膨脹的擔憂。這種擔心可以理解,但是我們也可以有把握地說,目前我國完全有能力有條件保持價格總水平的基本穩(wěn)定。
    ①第一條信息:
     

    ②第二條信息:
     

    ③第三條信息:
     
    。

    組卷:11引用:5難度:0.3

四、作文(60分)

  • 12.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報為了發(fā)掘有溫度和人情味的新聞,引導讀者以溫暖的視角看待社會,開設了《暖聞》專欄。編輯部收到三則新聞:
          一位賣油條的青年多年堅持不用有害的“復炸油”炸油條,給顧客提供新鮮健康的油條,被網(wǎng)友稱贊為最帥的良心“油條哥”。
          國慶假期期間,江蘇南京中山陵游人如織,一位老人走累了,他的兒子便一把把他抱起來,這一抱被網(wǎng)友稱為“最帥一抱”。
          某地舉辦珍品畫展,一位男孩探身觀賞時不慎跌倒,損壞了一幅珍貴名畫;主辦方認為男孩只有12歲,又不是故意的,因此僅備案而未報案,希望男孩的心理不要受到影響。
          從以上三則新聞中選擇一則刊登在《暖聞》專欄上,你認為哪一則更合適?請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作文,體現(xiàn)你的思考、權(quán)衡與選擇。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組卷:26引用:50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