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2018學(xué)年廣西欽州市欽州港經(jīng)開區(qū)中學(xué)高一(上)開學(xué)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小題。
美麗《詩經(jīng)》
《詩經(jīng)》是一個謎,它有太多的秘密沒有揭開??墒牵鼘嵲谔懒?,使我們在殫精竭慮不勝疲憊的解謎失敗之后,仍然對它戀戀不舍。
《詩經(jīng)》與我們的距離主要體現(xiàn)在我們對它的無知上。我可以稍微武斷一點地說,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現(xiàn)有“學(xué)術(shù)成果”大多數(shù)是出于推斷與猜測。對很多問題我們都各持見解而互不相讓。即便有些問題看來已被“公認”,但那也正是全體的無能為力。我舉幾個例子。
正如大凡神圣人物總有一個神秘出身一樣,《詩經(jīng)》的出身也頗撲朔迷離。為了解答這個問題,便有了“采詩說”和“獻詩說”。班固和何休都有“采詩”之說,且都說得極有詩意。但仔細推敲他們的說法,卻并無任何歷史根據(jù)。司馬遷就沒有這種說法,《左傳》中也無這種說法。但我們卻又無力駁斥班固和何休,因為他們的說法雖然缺乏證據(jù),卻是一個合理的推斷。更重要的是,否定這個說法,我們并不能提供一個更合理的說法。
與國風(fēng)“采詩”說相配合的,便是大、小雅的來自“公卿至于列士”的“獻詩”。這種說法也只有《國語》“召公諫厲王”中的一個孤證,且這“公卿至于列士獻詩”之“詩”是否為公卿列士自作也成問題。況且,就一些尖銳的諷刺之作看,像《小雅?十月之交》中對皇父等七個用事大臣的點名揭批,大約也不是“獻詩”的好材料。
《詩經(jīng)》的搜集固然是一個問題,然而集中起來的詩,要把它按一定的規(guī)則編排成書,又是哪些人?最后畢其功的人是誰?司馬遷說此人是孔子,這當(dāng)然是最好的人選,但司馬遷并沒說明他這么說的證據(jù)。這個說法也受到后人的質(zhì)疑。
就《詩經(jīng)》本身,它的作者是一個更大的問題,但學(xué)術(shù)界已不把它當(dāng)作問題,大家一致得過且過了??箲?zhàn)前,朱東潤先生在武漢大學(xué)《文哲季刊》上對“國風(fēng)是民歌”的說法提出理據(jù)充分的質(zhì)疑,卻不見有什么反響。1981年朱先生又出版《詩三百篇探故》,仍沒見什么回應(yīng)。我私下認為這種尷尬其實很好理解:大家都不愿再惹事,得過且過。
上述種種學(xué)術(shù)疑問并不影響我們對《詩經(jīng)》的欣賞和喜愛。正如一位絕世佳人,她吸引我們的是她的美麗和風(fēng)韻,而不是她的身份和背景。
據(jù)《世說新語》載,東晉謝安曾問子弟《詩經(jīng)》中何句最佳。他的侄子謝玄答:“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這是《小雅?采薇》末章的幾句,確實很美,但如果謝太傅問我,我一定回答《陳風(fēng)?月出》: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糾兮,勞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憂受兮,勞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紹兮,勞心慘兮。(月亮出來明晃晃啊,那個美人真漂亮啊。步履款款身苗條啊,我的心兒撲撲跳啊。)
我曾用“天堂的三個元素”來評述這首詩。美是一種沒有峭壁的高度,她不壓迫我們,但仍讓我們仰望;她不刺戮我們,但我們?nèi)匀皇軅?。她如此接近我們,卻又如此遠離我們;如此垂顧我們,卻又如此棄絕我們。這個美麗的女子,是月夜的一部分,或者說,月夜是她的一部分,她與月已經(jīng)構(gòu)成了圓滿,我們已無緣參與其間,但她如皎月瀉輝般輻射出來的美,還是灼傷了我們的心。對這澄澈圓融的境界,我們能介入其中的,不,能奉獻與之的,也只是這顆怦然而動的心……明月、美人和我們的心,是這首詩的三個主要意象。要知道,自然、美人和我們:天堂只要這三個元素就夠了。
《詩經(jīng)》305首,美麗的詩篇觸目皆是,我只是舉了一例?!对娊?jīng)》畢竟是“詩”,我們要把它當(dāng)“詩”來讀。只有這樣,才能挽救被學(xué)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譽。
(1)作者認為,“有關(guān)《詩經(jīng)》的現(xiàn)有‘學(xué)術(shù)成果’大多數(shù)是出于推斷與猜測”。下列不屬于其依據(jù)的一項是
A. 班固和何休提出了《詩經(jīng)》起源的“采詩說”,但司馬遷和《左傳》都沒有提到。
B. 關(guān)于《詩經(jīng)》,司馬遷雖然說到孔子是《詩經(jīng)》的主編者,但沒有提供依據(jù)。
C. 我們想駁斥班固和何休的觀點,但是我們并不能提供一個更為合理的說法。
D. 雖然學(xué)術(shù)界對《詩經(jīng)》各抒己見,但這不影響我們對《詩經(jīng)》的欣賞和喜愛。
(2)文中用了比較多的筆墨寫《陳風(fēng)?月出》,對其作用的表述最正確的一項是
A. 是為了解說作者對詩歌的評價標(biāo)準(zhǔn),美麗的詩篇必須符合“天堂的三個元素”。
B. 是為了說明《小雅?采薇》末章的幾句不是《詩經(jīng)》中最美的,《詩經(jīng)》最美的詩篇應(yīng)該是《陳風(fēng)?月出》。
C. 是為了說明《詩經(jīng)》的美麗,《詩經(jīng)》畢竟是“詩”,我們要把它當(dāng)“詩”來讀。
D. 是為了說明對《詩經(jīng)》的學(xué)術(shù)研究無關(guān)緊要,不影響我們對《詩經(jīng)》的欣賞和喜愛。
(3)根據(jù)本文提供的信息,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與國風(fēng)“采詩說”相配合的是“獻詩說”,但這種說法只有《國語》中的一個孤證。
B. 學(xué)術(shù)界對《詩經(jīng)》的種種學(xué)術(shù)疑問得過且過,是因為這種疑問不影響我們喜愛《詩經(jīng)》。
C. 朱東潤先生對“國風(fēng)是民歌”的說法曾提出過理據(jù)充分的質(zhì)疑,但學(xué)術(shù)界少有反響。
D. 我們只有把《詩經(jīng)》當(dāng)“詩”來讀,才能挽救被學(xué)者們弄得面目可憎的古代詩歌的清譽。組卷:9引用:2難度:0.9
二、古代詩文閱讀(46分)
-
2.文言文閱讀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題。
曾公亮,字明仲,泉州晉江人。舉進士甲科,知會稽縣。民田鏡湖旁,每患湖溢。公亮立斗門,泄水入曹娥江,民受其利。以端明殿學(xué)士知鄭州,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囊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之者廋耳索之果然 公亮明練文法,更踐九,習(xí)知朝廷臺閣典憲,首相韓琦每咨訪焉。仁宗末年,琦請建儲,與公亮等共定大議。密州民田產(chǎn)銀,或盜取之,大理當(dāng)以強。公亮曰:“此禁物也,取之雖強,與盜物民家有間矣?!惫虪幹?,遂下有司議,比劫禁物法,盜得不死。契丹縱人漁界河,又?jǐn)?shù)通鹽舟,吏不敢禁,皆謂:與之校,且生事。公亮言:“萌芽不禁,后將奈何?雄州趙滋勇而有謀,可任也?!笔怪I以指意,邊害訖息。英宗即位,加中書侍郎,兼禮部尚書,尋加戶部尚書,帝不豫,遼使至不能見,命公亮宴于館,使者不肯赴。公亮質(zhì)之曰:“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使者即就席。熙寧三年,拜司空兼侍中,河陽三城節(jié)度使,明年,起判永興軍。居一歲,還京師。旋以太傅致仕,元豐元年卒,年八十。帝臨哭,輟朝三日,公亮方厚莊重,沉深周密,平居謹(jǐn)繩墨,蹈規(guī)矩;然性吝嗇,殖貨至巨萬。初薦王安石,及同輔政,知上方向之,陰為子孫計,凡更張庶事,一切聽順,而外若不與之者。常遣子孝寬參其謀,至上前略無所異,于是帝益信任安石。安石德其助己,故引擢孝寬至樞密以報之。蘇軾嘗從容責(zé)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
(節(jié)選自《宋史?曾公亮傳》
(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 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B. 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C. 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D. 為政有能聲/盜悉竄/他境至夜戶不閉/嘗有使客亡橐中物/移書詰盜/公亮報/吾境不藏盜/殆從者之廋耳/索之/果然/
(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 首相指宰相中居于首位的人,與當(dāng)今某些國家內(nèi)閣或政府首腦的含義并不相同。
B. “建儲”義為確定儲君,也即確定皇位的繼承人,我國古代通常采用嫡長子繼承制。
C. 古代朝廷中分職設(shè)官,各有專司,所以可用“有司”來指稱朝廷中的各級官員。
D. 契丹是古國名,后來改國號為遼,先后與五代和北宋并立,與中原常發(fā)生爭端。
(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 曾公亮初入仕途,為民興利除弊,他進士及第后任職會稽縣,當(dāng)時湖水常常外溢,民田受害,他興修水利工程,將水引入曹娥江,民眾因此得益。
B. 曾公亮久經(jīng)歷練,通曉典章制度。他熟知朝廷政務(wù),首相韓琦每每向他咨詢;密州有人偷盜民田產(chǎn)銀,他認為判處死刑過重,據(jù)理力爭,最終改判。
C. 曾公亮防患未然,止息邊地事端。契丹違約在界河捕魚運鹽,他認為萌芽不禁終將釀成大禍,派使者偕同雄州趙滋前往調(diào)解,邊地雙方得以相安無事。
D. 曾公亮老謀深算,暗中為子孫計。他為人深沉,思慮周密,曾舉薦王安石,安石受到寵信,他考慮子孫前程,不露痕跡地處處隨順安石,終于得到回報。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①錫宴不赴,是不虔君命也。人主有疾,而必使親臨,處之安乎?
②蘇軾嘗從容責(zé)公亮不能救正,世譏其持祿固寵云。組卷:5引用:1難度:0.9 -
3.閱讀下面這首宋詞,完成問題。
瑞鷓鴣
辛棄疾
期思①溪上日千回,樟木橋邊酒數(shù)杯。人影不隨流水去,醉顏重帶少年來。
疏蟬響澀林逾靜,冷蝶飛輕菊半開。不是長卿終慢世②,只緣多病又非才。
【注】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饒市。罷官后的辛棄疾長期閑居并終老于此。②長卿慢世:漢代辭賦大家司馬相如字長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態(tài)度對待世事。
(1)這首詞描寫了作者罷官后怎樣的生活?請簡要分析。
(2)下闋最后兩句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情緒?是怎樣表達的?請簡要分析。組卷:26引用:8難度:0.5
四.語言文字運用
-
10.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 )
組卷:1引用:3難度:0.5
五、作文(60分)
-
11.“揮手自茲去”出自李白《送友人》,意思是“揮揮手,從此離開”。初讀,平淡無奇;細品,意蘊豐厚?!豆陋氈谩分校判】祽?zhàn)勝孤獨,走向成熟,告別原來的自己,揮手自茲去;《最后一課》里,小弗朗士幡然醒悟,悄然蛻變,遠離過往的生活,揮手自茲去……“揮揮手,從此離開”的,也許是一個人,一個地方,一段時光;“揮揮手,從此離開”時,或許有一點無奈、一絲灑脫、一份期待……
請以“揮手自茲去”為題,寫一篇文章。
要求:①要有真情實感;②自定立意,自選文體(詩歌除外);③不少于700字;④不得抄襲套作;⑤不得出現(xiàn)真實的人名、校名和地名。組卷:10引用:8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