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學年遼寧省錦州市渤海大學附屬高級中學高三(下)開學語文試卷(2月份)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李子柒,“現象級”網紅。這位美食博主,以中國傳統(tǒng)美食文化為主線,用時間跨度極大的鏡頭記錄了春耕夏種,秋收冬藏,三時三餐,四季流轉的農家生活,創(chuàng)造了一幅田園牧歌的美好畫卷。令人驚嘆的是,她的視頻在YouTube上備受追捧,收獲735萬粉絲,影響力堪比CNN,無數外國粉絲留言“她讓我愛上中國文化”“求英文字幕跟進”。
不過,相較于外網的齊聲點贊,國內網友則頗多質疑,很多人覺得她的視頻總在中國農村的舊式耕作生活上打轉轉,是展示中國的“落后”,是負面文化輸出。
落后還是先進,很多時候只是相對概念,持有這類看法的網友,其實是在潛意識中將敘事背景設定為超現代的工業(yè)社會,選擇的參照系大概也是發(fā)達國家的大城市。禮贊工業(yè)成果無可非議,可謳歌田園生活就是展示“落后”嗎?事實上,工業(yè)文明和農業(yè)文明,只是人類社會發(fā)展的不同階段,并無絕對意義上的先進與落后。至于質疑李子柒鏡頭下的農家生活不真實,其實更無必要,藝術源于生活必然高于生活,田園牧歌不一定要唯渾身污泥才是真實,美學大家朱光潛早就說過,完全依葫蘆畫瓢把現實復制到藝術作品里,難有美感。
“每個人心中都有一片草原,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城堡?!别B(yǎng)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做紙……李子柒的故事何以無障礙地跨越地理,讓不同文明之間實現對話和交融?與其說是迎合了外國人對中國舊式田園生活的想象,不如說是戳中了在鋼鐵森林中棲居太久的人類對田園詩意的懷念與暢想。“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返璞歸真,愛生活、愛家鄉(xiāng)的樸素情感,往往具有穿透時空的力量,讓不同膚色、語言、文化背景的人們心生共鳴、心有慰藉。
當然,李子柒的爆火并非偶然。視頻高點擊量的背后,其實是西方世界對崛起之中國的好奇。他們以這位網紅博主的視頻為窗口,探尋的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奧秘與魅力。從這個角度來看,李子柒至少是豐富的中華文化對外傳播中的一個剪影。崛起中的東方古國,不僅有高樓大廈、大國重器,還有“一簞食一瓢飲”的田園詩意。
與其糾結李子柒的視頻算不算文化輸出,或許我們更該思考的是:怎樣才能更好地進行文化輸出。任何一種文化,要想被理解,首先得動人。記得在李子柒做“古法長安紙”的視頻下,很多外國人驚詫不已,然后有中國人用英語給他們科普這是中國古老的造紙術。文化輸出是一個潤物細無聲的長期過程,僅憑一人之力肯定無法傳遞全部,還期待更多“李子柒”,從不同角度、不同側面,向全世界展示一個既富有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內涵,又不斷向現代化前行,豐富、多樣、精彩的中國。
(摘編自《北京日報》2019年12月11日)
材料二:
毋庸置疑,李子柒的作品具有濃濃的中國風。三月桃花開,她采來釀成桃花酒,五月枇杷熟,她摘來制成枇杷酥,還有養(yǎng)蠶、繅絲、刺繡、竹藝、木工等,無不具有鮮明的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印記,加之后期制作采用的低沉悠揚的傳統(tǒng)曲風,成功地在視頻中塑造了一種詩意的山居生活情境。這些作品可以讓人們回味中國古人的衣食寢居,暢想一種超脫于消費社會的親近自然的生活方式,在全球化裹挾的現代性問題席卷世界之時,這種生活方式很容易引起各國網友的共鳴?!炯住?br /> 李子柒的海外走紅,與其說是一種“文化輸出”,不如說是一種文化現象,“文化輸出”似乎帶有一種預設的目的和動機,帶有不同文明競逐高下的“文明沖突論”意味?!疽摇坷钭悠庵皇且粋€普通的農村女孩,她不可能承擔起“文化輸出”的重任,事實上,她只是一個抓住了短視頻發(fā)展歷史機遇的創(chuàng)業(yè)者,用自己的勤奮和智慧展示山村生活的美好部分,以期獲得觀眾的認可和關注?!颈慨斎?,從結果上看,李子柒的作品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很好地落地于不同文化語境,傳遞出精致的、文明的、可親的、具有煙火氣和人情味的中國形象,這是一個全媒體時代傳承與傳播中華文化的生動案例,其中具有值得總結的文化傳播規(guī)律。
文化的融合和文明的傳播是一個奇妙的旅程。中華傳統(tǒng)文化博大精深,其內在的價值理念也具有很多面,我們要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繼承和發(fā)展其中符合社會進步和人類發(fā)展需要的價值理念?!径 坷钭悠獾淖髌凡皇呛甏髷⑹?,其記錄的是一個普通中國人的日常生活,卻恰恰展現了中華傳統(tǒng)文化中的人文精神,而這正是中華文化與世界文明對話的重要價值共識。
(摘編自《經濟日報》2019年12月10日) 材料三:
在很多人的印象中,“文化輸出”是文創(chuàng)領域“高大上”的、有著強烈使命感的一種行為,需要很強大的包裝能力。所以當《功夫熊貓》這部充滿中國元素但卻是由外國人制作的電影火爆市場時,很多人為之遺憾--中國有許多很好的文化資源,但并沒有得到充分的利用。人們開始感嘆,文化輸出是一件很講究技術實力的工作。
套用上面這種邏輯,李子柒顯然不算文化輸出,她只是誤打誤撞,讓很多外國人了解到中國的鄉(xiāng)村生活和美食文化。而且,客觀地說,外國網友關注她可能有著復雜的動機,文化好奇心只是其中一部分,更多的人是帶著某種治愈的目的,尤其是那些在都市強壓力之下生活的人們,需要在這樣的童話世界里尋找慰藉。對于他們而言,李子柒來自哪兒不重要,重要的是看到她的視頻能獲得愉悅、得到放松,僅此而已。
那些認為李子柒不算文化輸出的觀點中,還有一種非常普遍的說法,即李子柒把中國落后的一面展示給了外國人,“中國人不是這樣生活”,李子柒這樣做其實是中國人的罪人。準確地說,這種觀點并非否定李子柒是文化輸出,而是認為李子柒不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那么這里所要討論的就是另外一個問題,也就是我們到底需要怎樣的文化輸出。
呈現中國真實甚至落后的一面到底對不對,這個問題幾十年前就有過討論。1972年,享譽世界的電影大師安東尼奧尼曾受中國政府之邀來到中國,拍攝了一部名為《中國》的大型紀錄片,但因為認為《中國》并沒有展現中國最好的一面,國內并不歡迎此片。而按照安東尼奧尼的說法,“《中國》是一部關于中國人的電影”,他還表示,“我沒有堅持去尋找一個想象中的中國,而是把自己交付給了能看到的現實,我覺得是做對了”。后來這部電影獲得了很多大獎,一直被視為國外了解中國的窗口,即便到今天,它仍然是記錄那個年代的重要的影像資料,極具歷史價值。
如今《中國》已經不再敏感,它成了懷舊的珍貴素材,很多人因此感激安東尼奧尼的工作,從對《中國》的評價的變遷不難看出,一些陳舊過時的觀點正逐漸被拋棄,只是時不時還會冒出來嚇唬人。從《中國》到李子柒,這些成功的案例表明,表現普通人的生活也能打動人、感染人,文化輸出需要打破過去的條條框框。
李子柒用唯美的風格講述鄉(xiāng)村故事,她的拍攝講究商業(yè)技巧,但這只是提升消費體驗,她所講述的那些故事,其“劇本”來自真實的鄉(xiāng)村生活,這才是很多人喜歡她的主要原因,澄清爭議,走出誤區(qū),相信李子柒呈現給國外網友的東西--這種小而美的中國故事所獲得的共鳴,會激勵更多的“李子柒”,因為這是文化輸出,而且是我們所需要的文化輸出。
(摘編自新媒網2019年12月7日)(1)下列對材料一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李子柒的作品在海外異?;鸨趪鴥葏s受到冷落,不斷遭到眾多網友的質疑。
B.國內很多網友質疑李子柒的原因是認為其作品展示了中國落后的一面,而且不夠真實。
C.作者認為李子柒作品是否是文化輸出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對文化輸出的深層思考。
D.文章采用了駁立結合的論證結構,先反駁網友的觀點,然后正面闡述自己的看法。
(2)下面一句話放回材料二中,最恰當的位置是
樓宇烈先生曾指出,“與西方文化相比,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是中國文化最根本的精神,也是一個最重要的特征”。
A.甲
B.乙
C.丙
D.丁
(3)根據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二認為李子柒只是一個普通的農村創(chuàng)業(yè)者,她的作品雖然讓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落地于不同文化語境,但算不上真正的文化輸出。
B.《功夫熊貓》的例子證明,中國有非常豐富的文化資源,只要充分開發(fā)和利用,便可以為世界各國文化的交融貢獻中國智慧。
C.安東尼奧尼拍攝的《中國》最初在國內并不受歡迎,但是因為它的真實性,最終獲得了廣泛認同,這種經歷與李子柒很相似。
D.材料三認為,李子柒的成功會激勵更多的人主動承擔文化輸出的責任,真實記錄日常生活,事讓世界了解中國。
(4)根據三則材料,概括李子柒的作品能夠火爆的原因。
(5)綜觀三則材料,李子柒的故事對中國文化輸出有怎樣的啟示?組卷:17難度:0.5
(二)現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聆聽井岡山
素素 井岡山,盈眼皆為綠色。我就想,如果綠色是井岡山的蓋頭,那么我們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開它梢上的綠,去尋覓它蕊里的紅吧。
接下來的日子,果然就是這樣。我們一路走過無數個地方,無論山上、水邊,還是村鎮(zhèn)之畔,無處不踩著潮濕的綠意。屬于井岡山的紅,一部分陳列在各類博物館或紀念館里,一部分涂寫在小村或古鎮(zhèn)的墻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寫在井岡山墻壁上的紅,它其實是紅軍當年留下的標語。數量極其可觀,不只是一條兩條,而是成百上千條;顏色斑駁而多樣,或是紅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跡也隱顯各異,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難辨,有的影影綽綽。像一支支從不同方向趕來的隊伍,個個張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態(tài)呼喊著,而這一條條光影斑駁的拷貝,就懸浮在露天的墻壁上,眩暈了我的眼睛。
盡管有人告訴我,墻壁上寫有標語的村鎮(zhèn),就是紅軍當年的駐地。我仍無法想象,大敵當前,戰(zhàn)爭殘酷,在少有的那么一點空隙里,竟有人一筆一畫地往墻壁上寫出這么多大字。我去過的地方叫寧岡,叫東固,不論是街巷、祠堂,還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書寫的地方,幾乎被標語給密集地覆蓋了。也就是說,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紅軍之手的標語,把整個井岡山都染紅了。
革命需要鼓動。紅軍當年要不斷地吸收新戰(zhàn)士,井岡山人管這叫“擴紅”,當然離不開標語和口號。革命需要打勝仗。紅軍與白軍發(fā)生過的戰(zhàn)斗不勝其數,光是大規(guī)模的反圍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圍追堵截的白軍,也離不開標語和口號。革命需要農民的支持。紅軍戰(zhàn)士大多是農民出身,他們正是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參加了紅軍,要動員一貧如洗的百姓擁護紅軍,更是離不開標語和口號。
毛澤東曾說:中國這個國家,離開農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來。這應該是他有感而發(fā)的肺腑之言。摩爾說過的話,應算是一種站在世界高度的評斷:在中國,農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過了俄國,他們?yōu)樽罱K摧毀舊秩序提供了炸藥。偉人和學者的話,純樸中透著真理。每一句,我都隱約聽見了與井岡山標語口號相類似的聲音。
走在寫有標語口號的村鎮(zhèn)里,另一種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岡山現為吉安所轄,而吉安地區(qū)古稱廬陵。這里是兩宋宰相文天祥、胡銓的故里,也是文學家歐陽修、詩人楊萬里、《永樂大典》主編解縉的家鄉(xiāng)。史上曾出21位宰輔、18位狀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進士,素稱“文章節(jié)義之邦”,更榮享“金廬陵”之美名。歲月蹉跎,世態(tài)炎涼。廬陵光芒卻至今仍閃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國學經典和家教名句,隱約還留在書院或祠堂的門楣上,而這些書院或祠堂就是當年紅軍機關的所在地。在名門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訓和楹聯旁邊,可能就是紅軍戰(zhàn)士的標語口號,現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歷史文化,在這里形成了既相沖突又相輝映的文化奇觀。
井岡山不只是標語紅,山歌也紅。它是革命的搖籃,也是山歌的搖籃。山歌大概可算歌謠的一種,故井岡山的山歌,也被稱為紅色歌謠。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紅》,他以此書榮獲諾貝爾文學獎。我曾經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岡山的名字叫紅”。我寫的是井岡山的紅色標語,我寫的是井岡山的紅色歌謠。可是,我沒有明目張膽地去抄襲帕慕克,還是決定以聆聽的姿態(tài),向我心目中的井岡山致意。
在此之前,與井岡山有關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紅》和《紅星照我去戰(zhàn)斗》。一支是悠長的女聲,一支是明快的男聲,雖然都很抒情,卻不能說是原汁原味的山歌??伤麄兊纳ひ艟陀羞@樣的魔力,只要聽到了這兩支歌,心就隨之飛往那片開滿杜鵑花的山岡上,飛往那只順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岡山采風,聽山歌是一個重要內容。記得,在那天的見面會上,有一個女子竟唱著山歌從后排走上前臺。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滿鳳。人長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說很老土,雖只三十多歲,中年婦女的疲憊和操勞,滿滿地寫在了那張被曬黑了的臉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時候,她的歌聲就把我那點說不出口的優(yōu)越給鎮(zhèn)住了:
啊呀嘞,紅軍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頭,碰到阿哥的腳指頭,疼在老妹的心哪頭……
歌沒聽完,我的眼淚就流出來了。后來知道,江滿鳳的爺爺就是井岡山的紅軍,搜集整理了許多紅軍歌謠。他的犧牲地在井岡山的下莊村,留給家里唯一的遺物,就是一個記錄了30多首紅軍歌謠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滿鳳,就跟著父親學唱這些歌謠。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帶有很濃的客家味。這別具一格的山歌卻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著《紅軍阿哥你慢慢走》,被電視劇《井岡山》主創(chuàng)者無意中聽到了,立刻就決定讓她帶著這支歌去北京,給他們在片中唱插曲?!毒畬健窡岵ブ?,江滿鳳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來要她去工作,還給她更體面的活兒干。她卻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歡在山上給游客“打山歌”。別人問她,你為什么喜歡唱山歌?她說,她想讓更多的人記住井岡山,記住紅軍先烈。
仔細思量,這絕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話。井岡山的山歌再多,也沒有在井岡山犧牲的先烈多。不論在露天的陵園,還是在紀念館的墻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數字,曾讓我不忍舉目端看。記得,解說員曾反復地強調說:在井岡山犧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說是成千上萬,其實何止是成千上萬啊。
夜半三更喲盼天明,寒冬臘月喲盼春風。若要盼得喲紅軍來,嶺上開遍喲映山紅……
紅軍走遠了,井岡山還在。井岡山在,紅軍就在。因為我聽見了,他們都在。不信,你也側耳去聽——
(1)下列對文章思想內容的分析與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
A.井岡山的墻壁上之所以有數量極為可觀的標語,是因為當年紅軍不但要用標語鼓舞戰(zhàn)士,而且要用標語動員百姓,贏得擁護。
B.當年紅軍在極端殘酷的形勢下還能一筆一畫寫標語,表現出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也體現出當地豐厚的歷史文化對戰(zhàn)士的影響。
C.江滿鳳作為老紅軍的后人,不圖名利,為讓更多的人記住井岡山和革命先烈,堅持在山上給游客“打山歌”,確實難能可貴。
D.文章強調在井岡山犧牲的烈士之多,不僅表明了革命勝利來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們要永遠銘記歷史,珍惜現在的幸福生活。
(2)下列對文章藝術特點的理解與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點出“盈眼皆為綠色”,突出井岡山無處不在的綠意,巧妙地引出了井岡山滿山的紅。
B.文中引用偉人和學者的話,突出農民在中國革命中的作用,同時交代井岡山標語口號的來源。
C.“井岡山不只是標語紅,山歌也紅”這句話在文中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使文章過渡順暢自然。
D.本文的語言很有特色,運用了排比、比喻、比擬等多種修辭手法,表達生動形象,富有感染力。
(3)散文的特點是“形散神聚”,你認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過哪些“形”來突出“神”的?結合文章加以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刪去?為什么?組卷:106引用:23難度:0.5
二、古代詩文閱讀(35分)(一)文言文閱讀(本題共1小題,20分)
-
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題。
令狐楚,字殼士,自言國初十八學士德榮之裔。祖崇亮,綿州昌明縣全。父承簡,太原府功曹。家世儒素。楚兒童時已學屬文,弱冠應進士,貞元七年登第。觀察使王拱愛其才,欲以禮辟召,懼楚不從,乃先聞奏而后致而。楚以父掾太原,有庭闈之戀,又感拱厚意,登第后徑往桂林謝拱。不預宴游,乞歸奉養(yǎng),即還太原,人皆義之。李說、嚴綬、鄭僱相繼鎮(zhèn)太原,高其行義,皆辟為從事。自掌書記至節(jié)度判官,歷殿中侍御史。楚才思俊麗,德宗好文,每太原奏至,能辨楚之所為,頗稱之。鄭儋在鎮(zhèn)暴卒不及處分后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huán)之令草遺表:楚在白刃之中,搦管即成,讀示三軍,無不感泣,軍情乃安自是聲名益重。丁父憂,以孝聞。免喪,尊拜右拾遺,改太常博士、禮部員外禮母憂去官。服闋,以刑部員外郎征,轉職方員外郎、知制誥。大和二年九月,征為戶部尚書。六年二月,改太原尹、北都留守、河東節(jié)度等使。楚久在并州,練其風俗,因人所利而利之,雖雇歲旱。人無結伝楚始自書生,隨計成名,皆在太原,實如故里。開成元年上巳,賜百僚曲江亭宴。楚以新誅大臣,不宜賞宴,獨稱疾不赴。以權在內官,累上疏乞解使務。其年四月,檢校左仆射、興元尹,充山南西道節(jié)度使。二年十一月,卒于鎮(zhèn),年七十二,冊贈司空,謚曰文。楚風儀嚴重,若不可犯;然寬厚有禮,門無雜賓。嘗與從事宴語方酣,有非類偶至,立命徹席,毅然色變。累居重任,貞操如初。未終前三日,猶吟詠自若。
(節(jié)選自《舊唐書?列傳一百二十二》)(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
A.鄭儋在鎮(zhèn)暴卒/不及處分后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huán)之/令草遺表
B.鄭儋在鎮(zhèn)暴/卒不及處分后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huán)之/令草遺表
C.鄭儋在鎮(zhèn)暴卒/不及處分后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huán)之/令草遺表
D.鄭儋在鎮(zhèn)暴/卒不及處分后事/軍中喧嘩/將有急變/中夜十數騎持刃迫楚至軍門諸將環(huán)之/令草遺表
(2)下列對文中加點的詞語相關內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
A.弱冠,古時:男子20歲,需要行冠禮,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
B.丁父憂,指遭逢父親的喪事,古代朝廷官員如若父母去世,需要辭官守孝。
C.征,指的是中央官署的高級官員或地方政府的官吏任用屬吏,再向朝廷推薦。
D.上巳,指上巳節(jié),俗稱三月三,是古代舉行“祓除畔浴“活動中重要的節(jié)日。
(3)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令狐楚懂得感恩,行為注重節(jié)義。為了感謝王拱的厚愛,他考中進士后徑直去向王拱致謝,他也沒有參加朝廷的宴飲活動,而是返回太原奉養(yǎng)雙親。
B.令狐楚才氣過人,撰文文思敏捷。德宗能從太原來的奏章中辨別出他擬制的,并頗為贊賞。脅迫之下,利刃圈中,他為鄭脩起草遺表,揮毫即成。
C.令狐楚品行正直,做事講究原則。他認為新近誅殺大臣不應該賞賜歡宴,直接拒絕參加。由于朝廷權柄落在了內官之手,他接連上疏請求辭去職務。
D.令狐楚儀態(tài)莊重,凜然不可侵犯。他長期官居要職,家無閑雜外客。曾有志趣不同的人偶至,打攪他與屬官的聚宴交談,他讓人撤去宴席,臉色大變。
(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
①懼楚不從,乃先聞奏而后致聘。
②楚久在并州,練其風俗,因創(chuàng)利而利之。
(5)“風儀嚴重,若不可犯”的令狐楚為什么在軍官的脅迫下替鄭脩寫遺表?請簡要說明。組卷:57難度:0.4
三、語言文字運用(20分)
-
8.請對下面這段新聞報道的文字進行壓縮。要求保留關鍵信息,句子簡潔流暢,不超過50個字。
昆蟲是什么時候開始傳播花粉的?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給出的答案是:一億年前。近日,該研究所的古生物學家們與美國學者合作,發(fā)現了一枚為被子植物傳粉 的昆蟲標本。這一研究成果日前發(fā)表在權威科學期刊《美國科學院院報》上,古生物學家們 認為,該發(fā)現直接營昆蟲傳播花粉的歷史向前推進了5000萬年。組卷:37引用:34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現在社會上流行著一種“快樂教育”的說法,一些專家主張學校教育要多多踐行快樂教育的理念,讓孩子多些快樂。教育的目的應當使孩子成為一個快樂的人,孩子在快樂的時候,學習知識更加容易。
但對此也有很多反對的聲音。一位清華教授曾憤慨地說過:中國教育的最大騙局就是快樂教育,這根本不符合教育規(guī)律。很多人認為,從來沒有快樂教育,好的教育都是需要吃苦的,正如古諺云: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請從下列任務中任選一個,以規(guī)定的身份完成寫作。
①假如你們學校舉行一場題為“教育需要快樂還是需要吃苦”的辯論賽,請你選擇一方寫一篇辯論發(fā)言稿。
②請你以一名高中生的身份給主張“快樂教育”的專家或反對“快樂教育”的清華教授寫一封信,交流自己的看法。
要求:自擬標題,自選角度,確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7引用:4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