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shù)學實驗室:有一個直角三角形紙板,∠C=90°,AC=40cm,BC=30cm.小明計劃以三角形的一條邊為直徑所在的邊,先剪出一個最大的半圓,用這個半圓圍成一個圓錐的側面,然后在剩下的紙板上再剪出一個完整的圓,用這個圓作為圓錐的底面圓.如圖1,小明首先以斜邊為直徑所在的邊進行嘗試,發(fā)現(xiàn)無法實現(xiàn)他的計劃,他打算換成直角邊來繼續(xù)實驗.

(1)請你在圖2中,任選一條直角邊為直徑所在的邊,幫小明畫出一個最大的半圓(請使用無刻度的直尺和圓規(guī)完成作圖);
(2)如果小明按照你選的直角邊繼續(xù)往下操作,他能否順利得到這個圓錐的底面圓?如果能,請說明理由;如果不能,那么換另一條直角邊能否實現(xiàn)?同樣請說明理由.(友情提醒:請利用圖3完成題(2)的解答)
【答案】見試題解答內容
【解答】
【點評】
聲明:本試題解析著作權屬菁優(yōu)網所有,未經書面同意,不得復制發(fā)布。
發(fā)布:2024/6/27 10:35:59組卷:473引用:3難度:0.2
相似題
-
1.如圖,在“7×7”的方格中,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線段AB的兩個端點均在格點上(在小方格頂點上的點稱為格點),按如下要求畫圖:
(1)在圖1中畫一個以線段AB為對角線的平行四邊形ACBD,要求點C,D在格點上,平行四邊形ACBD的面積為6;
(2)在圖2中畫一個以線段AB為邊的平行四邊形ABEF,要求點E,F(xiàn)在格點上,平行四邊形ABEF有一個內角的度數(shù)為45°.發(fā)布:2025/5/23 23:30:1組卷:213引用:3難度:0.5 -
2.利用圖形的分、和、移、補探索圖形關系,是我國傳統(tǒng)數(shù)學的一種重要方法.如圖1,BD是矩形ABCD的對角線,將△BCD分割成兩對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和一個正方形,然后按圖2重新擺放,觀察兩圖,若a=4,b=2,則矩形ABCD的面積是 .
發(fā)布:2025/5/24 1:0:1組卷:2443引用:20難度:0.4 -
3.圖①、圖②均是6×6的正方形網格,每個小正方形的邊長均為1,每個小正方形的頂點叫格點.△ABC的頂點均在格點上,只用無刻度的直尺,在給定的網格中,分別按下列要求畫圖,保留作圖痕跡.
(1)在圖①中畫△ABC的中位線DE,使點D、E分別在邊AB、BC上;
(2)在圖②中畫△ABC的高線BF.發(fā)布:2025/5/23 23:0:1組卷:66引用:1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