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章節(jié)挑題

請展開查看知識點列表

>
<
人教部編版: 九年級下
教材版本
人教部編版 人教部編版(2024) 人教部編版(五四制) 人教部編版(五四制)(2024)
年級
七年級上 七年級下 八年級上 八年級下 九年級上 九年級下
更多>>
更新中
分層作業(yè) 助力雙減 夯實基礎(chǔ) 人教部編版
瀏覽次數(shù):1387 更新:2025年02月06日
已完結(jié)
開學(xué)模擬 溫故知新 夯實基礎(chǔ) 穩(wěn)步提升
瀏覽次數(shù):113 更新:2025年02月06日
  • 1101.下列詩句朗讀節(jié)奏劃分有誤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8引用:0難度:0.8
  • 1102.①孔子有一天突然很高興地對他的學(xué)生說:“予欲無言?!弊迂暰徒又鴨査骸白尤绮谎?,則小子何述焉?”孔子說:“天何言哉?四時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②這段贊美無言的話,本來從教育方面著想。但是要想明了無言的意蘊,宜從美術(shù)觀點去研究。
          ③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因為言是固定的,有跡象的;意是瞬息萬變,是縹緲無蹤的。言是散碎的,意是混整的。言是有限的,意是無限的。以言達意,好像用斷續(xù)的虛線畫實物,只能得其近似。
          ④所謂文學(xué),就是以言達意的一種美術(shù)。在文學(xué)作品中,言語之先的意象,和情緒意旨所附麗的語言,都要盡美盡善,才能引起美感。
          ⑤盡美盡善的條件很多。但是第一要不違背美術(shù)的基本原理,要“和自然逼真”。這句話講得通俗一點兒,就是說美術(shù)作品不能說謊。不說謊包含有兩種意義:一、我們所說的話,就恰是我們所想說的話;二、我們所想說的話,我們都吐肚子說出來了,毫無余蘊。
          ⑥意既不可以完全達之以言,“和自然逼真”一個條件在文學(xué)上不是做不到嗎?或者我們問得再直截一點,假使語言文字能夠完全傳達情意,假使筆之于書的和存之于心的銖兩悉稱,絲毫不爽,這是不是文學(xué)上所應(yīng)希求的一件事?
          ⑦這個問題是了解文學(xué)及其他美術(shù)所必須回答的?,F(xiàn)在我們姑且答道:文字語言固然不能完全傳達情緒意旨,假使能夠,也并非文學(xué)所應(yīng)希求的。一切美術(shù)作品也都是這樣,盡量表現(xiàn),非唯不能,而且不必。
    (1)作者是如何引出“無言”這一話題的?作者認為“無言”的意蘊,應(yīng)該從哪方面著手研究?
    答:
     

    (2)結(jié)合本文說說你對“言所以達意,然而意決不是完全可以言達的”的理解。
    答:
     

    (3)作者認為什么是“文學(xué)”?
    答:
     

    (4)作者在文中提到了一個盡善盡美的條件,作為以言達意的文學(xué),能否滿足這個條件?不能達到這個條件,文學(xué)是否還能達到美呢?
    答: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0引用:1難度:0.9
  • 1103.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天下合從      天下合從,趙使魏加見楚春申君,曰:“君有將乎?”春申君曰:“有矣,仆欲將臨武君?!蔽杭釉唬骸俺忌僦畷r射,臣愿以射譬之,可乎?”春申君曰:“可?!?br />      加曰:“異日者,更羸與魏王處京臺之下,仰見飛鳥。更羸謂魏王曰:‘臣為王弓虛發(fā)而下鳥。’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可?!?bdo class="mathjye-underline">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魏王曰:‘然則射可至此乎?’更羸曰:‘此孽也?!踉唬骸壬我灾??’對曰:‘其飛徐而鳴悲。飛徐者,故瘡?fù)?bdo class="mathjye-underpoint">也;鳴悲者,久失群也。故瘡未息而驚心未去也。離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今臨武君嘗為秦孽,不可為拒秦之將也!”
    (選自《戰(zhàn)國策?楚策四》)
    【注釋】①合從:六國聯(lián)合攻秦的策略。②春申君:楚相國黃歇,戰(zhàn)國四公子之一。 ③臨武君:楚國的將軍。 ④以射譬之:用射箭打個比方。譬,譬喻,打比方。 ⑤更羸:戰(zhàn)國時有名的射手。 ⑥孽:災(zāi)禍,在此指有傷。
    (1)解釋文中加點的詞。
    ①好
     

    ②引
     

    ③也
     

    (2)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文中畫線的句子。
    ①有間,雁從東方來,更羸以虛發(fā)而下之。
    ②離弦音,引而高飛,故瘡隕也。
    (3)用自己的話說說,魏加是如何運用類比一步步游說春申君,最終達到目的的?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4引用:0難度:0.9
  • 1104.下列加點詞解釋不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h2>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7引用:0難度:0.8
  • 110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安陵君受地于先王而守之,雖千里不敢易也,豈直五百里哉?
    譯文:
     

    (2)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頭搶地爾。
    譯文: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16引用:0難度:0.9
  • 1106.補寫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或按要求完成填空。
    (1)秋瑾《滿江紅》中,使用典故暗示自己和國家的危難處境,并表達思鄉(xiāng)之情的句子是“
     
    ,
     
    ”。
    (2)范仲淹《漁家傲?秋思》中,“
     
    ,
     
    ”表現(xiàn)了征人們思念家鄉(xiāng)卻又不甘心無功而返的矛盾心理。
    (3)《送東陽馬生序》中,“
     
    ,
     
    ”交代了作者能夠博覽群書的原因。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35引用:0難度:0.9
  • 1107.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47引用:0難度:0.8
  • 1108.一般人常常以為,對任何問題不求甚解都是不好的。其實也不盡然。我們雖然不必提倡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但是,盲目地反對不求甚解的態(tài)度同樣沒有充分的理由。
          ……
          列寧就曾經(jīng)多次批評普列漢諾夫,說他自以為熟讀馬克思的著作,而實際上對馬克思的著作卻做了許多曲解。我們今天對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經(jīng)典著作,也應(yīng)該抱虛心的態(tài)度,切不可以為都讀得懂,其實不懂的地方還多得很哩!要想把經(jīng)典著作讀透,懂得其中的真理,并且正確地用來指導(dǎo)我們的工作,還必須不斷努力學(xué)習(xí)。要學(xué)習(xí)得好,就不能死讀,而必須活讀,就是說,不能只記住經(jīng)典著作的一些字句,而必須理解經(jīng)典著作的精神實質(zhì)。
          在這一方面,古人的確有許多成功的經(jīng)驗。諸葛亮就是這樣讀書的。據(jù)王粲的《英雄記抄》說,諸葛亮與徐庶、石廣元、孟公威等人一道游學(xué)讀書,“三人務(wù)于精熟,而亮獨觀其大略”。看來諸葛亮比徐庶等人確實要高明得多,因為觀其大略的人,往往知識更廣泛,了解問題更全面。
          當然,這也不是說,讀書可以馬馬虎虎,很不認真。絕對不應(yīng)該這樣。觀其大略同樣需要認真讀書。只是不死摳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不為某一局部而放棄了整體。
          ……
          經(jīng)驗證明,有許多書看一遍兩遍還不懂得,讀三遍四遍就懂得了;或者一本書讀了前面有許多不懂的地方,讀到后面才豁然貫通;有的書昨天看不懂,過些日子再看才懂得;也有的似乎已經(jīng)看懂了,其實不大懂,后來有了一些實際知識,才真正懂得它的意思。因此,重要的書必須常常反復(fù)閱讀,每讀一次都會覺得開卷有益。
    (1)本文屬于議論文中的駁論文。文中所反駁的觀點是什么?
    答:
     

    (2)文中在具體論述“不求甚解”的含義時,作者引用了兩個事例,各是什么?
    答:
     

    (3)“絕對不應(yīng)該這樣”一句中的“這樣”是指什么?
    答:
     

    (4)根據(jù)“不求甚解”的正確含義,本文在論述讀書的方法時,又具體論述了哪兩種方法?
    答: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6引用:1難度:0.2
  • 1109.給下列加點的字注音。
    又何
     
    肉食者
     
    犧牲玉
     
    下視其
     
    而望
     
    望其旗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21引用:0難度:0.9
  • 1110.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問題。
          趙惠文王時,得楚和氏璧。秦昭王聞之,使人趙王書,愿以十五城請易璧。趙王與諸大臣謀: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見欺;欲勿予,即秦兵之來。計未定,求人可使報秦者。宦者令繆賢曰:“臣舍人藺相如可使?!?br />      于是王召見,問藺相如曰:“秦王以十五城請寡人之璧,可予不?”相如曰:“秦強而趙弱,不可不許?!蓖踉唬骸叭∥徼担挥栉页?,奈何?”相如曰:“秦以城求璧而趙不許,曲在趙。趙予璧而秦不予趙城,曲在秦。均之二策,寧許以負秦曲。”王曰:“誰可使者?”相如曰:“王必無人,臣愿奉璧往使?!?br />      ……相如視秦王無意償趙城,乃曰:“璧有瑕,請指示王。”王授璧。相如因持璧卻立,倚柱,怒發(fā)上沖冠,謂秦王曰:“大王欲得璧,使人發(fā)書至趙王,趙王悉召群臣議,皆曰:‘秦貪,負其強,以空言求璧,償城恐不可得?!h不欲予秦璧。臣以為布衣之交尚不相欺,況大國乎?且以一璧之故逆強秦之歡,不可。于是趙王乃齋戒五日,使臣奉璧,拜送書于庭。何者?嚴大國之威以修敬也。今臣至,大王禮節(jié)甚倨;得璧,傳之美人,以戲弄臣。臣觀大王無意償趙王城邑,故臣復(fù)取璧。大王必欲急臣,臣頭今與璧俱碎于柱矣!”相如持其璧睨柱,欲以擊柱。秦王恐其破璧,乃辭謝,固請,召有司案圖,指從此以往十五都予趙。相如度秦王詐佯,乃謂秦王曰:“和氏璧,天下所共傳寶也。趙王送璧時齋戒五日,今大王亦宜齋戒五日,設(shè)九賓于廷,臣乃敢上璧?!鼻赝醵戎?,終不可強奪,遂許齋五日,舍相如廣成傳舍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璧歸趙。
    (取材于司馬遷《廉頗藺相如列傳》,有刪改)[注]①均:衡量。②負:倚。③逆:拂逆,觸犯。④嚴:尊重,敬畏。⑤修敬:致敬。⑥睨(nì):斜視。⑦有司:職有專司的官吏。⑧案圖:查明地圖。⑨舍:安置。⑩廣成傳(zhuàn)舍:廣成,賓館名。傳,傳舍,賓館。
    (1)請用斜線“/”標出下面句子的朗讀停頓(限兩處)。
    臣 以 為 布 衣 之 交 尚 不 相 欺
    (2)請寫出下列句子中加點詞的意思。
    ①使人趙王書
     

    ②即秦兵之來
     

    寡人之璧
     

    ④乃
     

    (3)請用現(xiàn)代漢語寫出文中畫線句的意思。
    相如度秦王雖齋,決負約不償城,乃使其從者衣褐懷璧歸趙。
    譯文:
     

    (4)請結(jié)合文章內(nèi)容,用自己的話簡要分析藺相如其人。
    答:
     

    發(fā)布:2024/7/2 8:0:9組卷:11引用:0難度:0.9
login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