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編版五四制八年級上冊《第3課 “飛天”凌空》2023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9/28 11:0:2
一、選擇題
-
1.選擇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方法的一句話( ?。?/h2>
組卷:307引用:6難度:0.9 -
2.下列各句中標點符號使用有誤的一項是( ?。?/h2>
組卷:996引用:4難度:0.8
三、現(xiàn)代文閱讀
-
6.閱讀課文《“飛天”凌空——跳水姑娘呂偉奪魁記》,回答問題。
(1)這篇文章主要記敘了
(2)作者把呂偉連貫的跳水動作分解成
(3)“她已經(jīng)展開身體,像輕盈的、筆直的箭,‘哧’地插進碧波之中,幾串白色的氣泡擁抱了這位自天而降的仙女,四面水花則悄然不驚”運用了
(4)文中寫外國記者的贊嘆,觀眾震耳欲聾的掌聲、歡呼聲以及一個印度觀眾“了不起,你們中國的人才太多了”的話有什么作用?
(5)下列關(guān)于這篇文章的分析有誤的一項是
A.這是一篇出神入化的人物特寫,把呂偉的高難動作分解成一連串的特寫鏡頭、慢鏡頭,描摹出呂偉精彩剎那的具體形象。
B.這篇文章沒有寫整個比賽緊張曲折的過程,但是中國健兒的拼搏精神卻在這短短五百字內(nèi)得到了充分的體現(xiàn)。
C.本文極有層次地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飛天”畫卷:從“輕輕一蹬”到“凌空翔舞”;由“疾如流星”到“插進碧波之中”,跳水姑娘輕盈似箭、瀟灑自如的身姿讓人盡收眼底。
D.文章有起有伏,動靜穿插自如。飄浮的白云、飛鳥與呂偉的“沉靜自若”形成鮮明的對比;一個“托”字猶如“定格”在空中,與“疾如流星”形成強烈反差,以動襯靜,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組卷:2引用:2難度:0.5 -
7.課外閱讀。
特殊的捐贈 ①下午3點剛過,門廳接待捐款的劉云杰老師告訴我:“王鏡師傅又來了!”王鏡——就是那位住在北京黃杉木店周轉(zhuǎn)房,撿破爛向希望工程和其他社會福利事業(yè)捐款萬元的退休老工人。
②我搖下手頭工作趕忙走到前廳:“大冷的天,這么遠您怎么來了?”我問。他迎過來,右手拿著200塊錢一揚:“這不,我把這錢捐了?!?br /> ③今天出現(xiàn)在我眼前的王鏡老人,無論從臉色上,還是穿著上,都和以往來時大不一樣了:他的臉黑中透出紅潤,而且胖了;身穿黑色棉外套、土黃色新工作罩褲,足下一雙黑色包頭膠底棉鞋,顯得干凈利落。
④我請老人坐下,沒等我xū___寒問暖,他就滿臉堆笑地說:“這不,人家知道我困難,給我寄來200塊錢,好人哪!我怎么能要人家的錢呢?”我接過話茬:“你節(jié)衣縮食,撿破爛把1萬元都捐了,這200塊錢人家給您,您留下用也是應(yīng)該的。”老人立即反駁道:“不能!無論如何我也不能要。人家一片好心。退休費我足夠用了,還是捐給希望工程,給貧困山區(qū)辦教育吧。”說著,他轉(zhuǎn)過臉對劉老師說:“你一定要寫人家的名字,我把收據(jù)給他寄去,好好謝謝人家。這情我領(lǐng)了?!薄拔易聊?,退回去也太不近人情??晌矣植荒芤€是給希望工程,頂好!”
⑤我一邊líng___聽,一邊湊過去接過老人手中的一個信封,那上面寫著:河南洛陽一拖公司油泵廠安環(huán)科高防。我明白了,這200塊錢就是素不相識的高防同志看了《中國青年報》1994年12月19日刊登的《黃杉木店陋室銘》后匯給王境老人的。
⑥這就是數(shù)天前發(fā)生在北京北新橋香餌胡同3號——希望工程北京捐助中心捐款大廳的一幕動人情景。
(選自“淘豆網(wǎng)”)(1)看拼音寫漢字。
①xū
②líng
(2)第①段中破折號的作用是
(3)第③段主要運用了
(4)作為新聞特寫,本文主要運用了
(5)下列對“特殊的捐贈”中“特殊”一詞理解有誤的一項是
A.捐款的人特殊,他是一位靠撿破爛捐款且已經(jīng)捐過萬元的老人。
B.捐的款特殊,他是把高防贈送給他的錢捐了出去。
C.捐款的方式特殊,他自己捐款,寫的卻是高防的名字。
D.捐款的動機特殊,他是在替高防捐款。組卷:74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