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湖南省株洲二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12月份)(B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還是“故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近日,這一爭論沖上了微博熱搜。當現(xiàn)實課本和古籍上都記錄著“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時,許多認定其是“斯人”的網(wǎng)友除了匪夷所思、大為震驚外,或許還有“穿越”回中學翻翻語文書,親自確認一遍的沖動。
經(jīng)考證,不同版本的教材竟然也在這一問題上產(chǎn)生了差異。人民教育出版社語文編輯部回應稱,自該出版社1961年首次收錄孟子的《生于憂患,死于安樂》課文以來,一直采用“天將降大任于是人也”的文本;而冀教版教材卻是“天將降大任于斯人也”?!八谷恕迸c“是人”兩種說法并存于歷經(jīng)嚴格編輯和審定的教材中,是客觀事實。
那么,兩種說法孰是孰非?中華文化浸明浸昌,文脈悠長,流傳下來的典籍不可勝數(shù),經(jīng)過歷朝歷代大范圍地抄錄、轉(zhuǎn)載、著錄,同一篇文獻在不同典籍中可能存在不小的差異。如我們耳熟能詳?shù)奶圃娒洹包S河遠上白云間”,在明代著作《唐詩品匯》中卻作“黃砂直上白云間”;更為人所熟知的《靜夜思》《憫農(nóng)》也存在差別較大的“非主流”版本。在我國文化中類似的“斯人”與“是人”之爭,實際上屢見不鮮。
問題的核心或許不在于“誰更正確”,而在于該如何認識這種普遍存在的變化。須知,文化不是靜止不動的“死物”,語言文字每天都在流變與發(fā)展當中,生機勃發(fā)。兩千三百年前孟子著書之際,我國文字實質(zhì)上并未統(tǒng)一,無論“是人”或“斯人”,其實都是經(jīng)歷了中華語言大變革洗禮和改造之后,被“拋光打磨”的產(chǎn)物。試圖在文化演變當中尋找絕對正確的“唯一真理”,無異于刻舟求劍。
從另一角度來看,人類歷史上有不少語言淪為只能識別,不能運用的“死語”,才真正陷入了只具備考證價值,而無應用或改變可能的悲哀境界。成書于戰(zhàn)國時期的《孟子》在兩千多年后仍然被人們廣泛引用,不斷參與到語言流變的進程中,這是中華文化具有持久生機和活力的佐證。因此,“斯人”還是“是人”的“正統(tǒng)”爭論之聲,恰恰是中華文化的強健心跳。
我們應該認識到,文化是人類交流使用的符號中介,其本質(zhì)在于運用,而非背誦。李海峰教授提出,“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語言文字流變加快,許多詞語都在加速變化,以適應新的語言發(fā)音習慣。“斯人”在發(fā)音便捷程度上較“是人”有優(yōu)勢,也更具備“古韻”,很可能因此獲得了大眾青睞,造成了異于主流教材版本的“集體錯覺”。這是文化變遷的大眾民意選擇,并非簡單的謬誤。
回歸問題的本質(zhì),“斯人”與“是人”之爭,并非大眾記憶的“錯漏”,而是富有活力的中華語言在近現(xiàn)代社會正常變遷的結果,是語言文明流變的一次“被目擊”。傳統(tǒng)文化不是已然作古的“死文化”,而是現(xiàn)代中華文化的根本和“來路”,它與中國人今日的生活融為一體,不可分割,自然也會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發(fā)展日新月異。
因此,我們不能抱著“唯一真理觀”,死守三墳五典中“祖宗之法不可變”的說辭故步自封?!抖Y記?大學》說:“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卑l(fā)揚和傳承中華傳統(tǒng)文化,應該在嚴謹考證、完好保留、堅持揚棄的精神指導下,悅納文化生長中產(chǎn)生的分歧和枝丫,鼓勵理性爭論,保養(yǎng)傳統(tǒng)文化在當代繼續(xù)發(fā)展創(chuàng)新的土壤和空間。
(《“是人”“斯人”之爭》) 材料二:
既然“斯”與“是”的意思區(qū)別不大,是否還有必要較真呢?當然有必要。中學語文老師對于古文學習經(jīng)常是“錙銖必較”,背誦默寫一個字都不能錯,這也是今天網(wǎng)友能夠展開論辯的基礎。對“斯”與“是”的較真,未嘗不是中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延伸。當然更多的,還是出于捍衛(wèi)經(jīng)典原貌的本能,是對“是”的探索,是對“真”的重視。有網(wǎng)友為了找出“斯人”,大量翻找古籍刻本、教材教輔,甚至連漢語語料庫都查了一遍。有疑惑就找證據(jù),有問題就找答案,這種“較真”的意義,其實已經(jīng)超越對“斯”“是”二字的區(qū)分。歷來詩人學者都注重推敲文字,漢語博大精深,每個字都有其特定的用法、豐富的含義,一字之差常常謬以千里,對“斯”“是”的辨析,是考據(jù)傳統(tǒng)的繼承,也是求是精神的傳承。
在網(wǎng)絡時代,求是精神顯得尤為重要。在網(wǎng)絡傳播中,以訛傳訛的情況十分多見。比如最近某影視劇中一句“逆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大為流行,但原句是“朔風如解意,容易莫摧殘”。還有不少網(wǎng)友對多音異形的字望文生義,張口亂讀、隨手亂改、誤用錯用,傷害了字詞原本的意蘊,褻瀆了漢字文化。漢字有其嚴肅性,咬文嚼字既要憑考據(jù)說話,還要辨其含義。字斟句酌中不僅辨了字形,也能夠讓人重新審視古文之美。
一場“斯”“是”之辯,恰是求“是”之辯。帶著思考讀文章,帶著質(zhì)疑看問題,論辯之中,自有真意。
(《“是人”“斯人”之辯,體現(xiàn)求“是”態(tài)度》)(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斯人”與“是人”兩種說法并存于歷經(jīng)嚴格編輯和審定的教材中是客觀事實。
B.因為時間的久遠,歷朝歷代大范圍地抄錄、轉(zhuǎn)載、著錄,同一文獻也存在差別較大的“非主流”版本。
C.文化是人類交流使用的符號中介,其本質(zhì)在于運用而非背誦,所以不要去糾結“斯人”與“是人”哪個是正確的這個問題。
D.人類歷史上的語言如果淪為只能識別不能運用的“死語”,那么就會陷入只具備考證價值而無應用或改變可能的悲哀境界。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由于孟子著書之際,我國文字并未統(tǒng)一,所以無論是“斯人”還是“是人”,其實都是對的。
B.“五四”新文化運動之后,語言文字流變加快,許多詞語都在加速變化,“斯人”在發(fā)音便捷程度上較“是人”有優(yōu)勢,也更有古韻,因此造成了集體錯覺。
C.因為中學語文老師對于古文學習經(jīng)常是“錙銖必較”,背誦默寫一個字都不能錯,所以“斯”與“是”的較真就是中學語文學習習慣的延伸。
D.現(xiàn)在網(wǎng)絡時代,求是精神尤為重要。字斟句酌不僅能辨字形,還能讓人重新審視古文之美。
(3)結合材料內(nèi)容,下列選項中的現(xiàn)象與其余不同的一項是
A.李白的《靜夜思》很多古籍寫的是“床前看月光”。
B.秦觀名句“無力薔薇臥曉枝”,有些版本寫的是“無力薔薇臥晚枝”。
C.蘇軾《念奴嬌?赤壁懷古》中“亂石穿空,驚濤拍岸”,有的就做“亂石崩云,驚濤裂岸”。
D.《論語?泰伯》中“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斷句成“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
(4)材料一中提到了“是語言文明流變的一次‘被目擊’”,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給“語言文明流變”下一個定義。
(5)請結合材料內(nèi)容,談談“斯”與“是”之爭的原因。組卷:1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白丁香
陸穎墨 那是一個月前,我剛從小兒科輪轉(zhuǎn)到骨科實習。帶我的老師就是韋護士。有天她帶著我值小夜班,大概七點多鐘,我倆正在對醫(yī)囑,忽然有個病號慌忙跑過來:“不好了,江川在電視室摔倒了?!表f護士臉色遽變,放下醫(yī)囑夾,匆匆奔向病區(qū)門口,我也跟著小跑過去。
沖進去就看到那個叫江川的病號仰倒在地上,一看就是個小戰(zhàn)士,圓圓臉。他吃力地想起身,一只輪椅,也翻倒在地。韋護士急切地問在地上掙扎起身的江川:“你知道多危險嗎?你的腿要再骨折一次,你又要打多少天石膏?叫你不要亂跑,你偏不聽!”
我心中不忍,趕緊過去挽住他的胳膊,用力朝上拽。他一愣,眼中掠過一絲感激,馬上配合一使勁,起身了!韋護士也伸手扶住黑色的輪椅,拉他坐了上去。江川沖著我輕聲說:“謝謝?!蔽曳_08-1床的病歷夾:“江川——骨癌晚期!”我一陣后怕,幸好剛才沒摔壞,我馬上理解了韋護士的一片苦心。
第三天,我又是小夜班。他的神情有些復雜,突然壓低了聲音:“有人給我?guī)砹藗€秘方,說是能治我這種病,就缺一樣藥引子?!薄笆裁此幰??很珍貴嗎?”他嘆了口氣:“是要熱的鮮豬血!”
我找了戰(zhàn)士食堂,說了鮮豬血的事。班長回身把給養(yǎng)員叫了過來。給養(yǎng)員對我說:“讓早上五點半前到肉聯(lián)廠去取,到鐵門口別進去,怕嚇著你,喊一聲劉師傅就行?!?br /> 早上四點半,我悄悄穿好衣服,下樓,出了醫(yī)院大門,一路向西。離大鐵門還有六七米時,我叫了聲劉師傅。不一會兒,一位師傅從鐵門上打開小門,走了過來,把我的小熱水瓶拿了進去。忽然聞到有淡淡的香味,我扭頭一看,好家伙,左邊也是一大片的花苗圃,有好幾十畝地。是丁香花,這花醫(yī)院也有,在門診部門外的花園里,那棵丁香樹高,冠也大,站在樹下,會讓花香籠罩著。只是今年春天暖得晚,大部分花只出現(xiàn)花蕊,香氣也不濃。
第二天凌晨,在等待劉師傅還我小暖瓶的時候,我靜下心來打量這些丁香花。像是對星空的呼應,眼前這么大面積的花海在夜色里,也泛著星星點點的白光,似乎無邊無際,真讓人歡喜。往年醫(yī)院的那棵丁香盛開時,我們會湊在樹下找花朵數(shù)花瓣。大部分花是四辮的,運氣好的,還能找到六瓣的,極稀少的,還找到八瓣的花朵。大家都爭著找八瓣的,說誰找到了,這一年運氣肯定好!
忽然,我心里一動,俯下身去,靠路邊摘下一株花枝,剛開了兩朵,自然是四瓣的,還有七個花苞沒有綻放。
到了病房,我自己找來個空的鹽水瓶灌上清水,把花枝插入,擺到了他的窗臺上。“什么花呀?”他問?!鞍锥∠恪!薄岸∠悖褪且欢↑c香嗎?”我一下笑了。
“過幾天花都開了,會很香的?!薄澳翘昧?!一、二、三、四、五、六、七?!彼媚抗鈹?shù)著花苞,說,“我會看著它們一個一個綻放!”
忽然,我心頭一震,急問:“被子上是什么血?”他趕緊低頭:“壞了,壞了,剛才的豬血。”江川似乎看到了我的焦急,也很緊張。忽然,他側(cè)身打開床頭柜,拿出小刀片,在左手手指上劃了一個口子,有一滴殷紅的鮮血,滴到了被子上。情急之中,我用了對付這種傷口最簡便的消毒止血的辦法,用舌尖舔了一下那傷口。意想不到的事情發(fā)生了:他用右手抓住我的右手,在我手背上親了一口。
天哪,他這是干什么,我簡直嚇癥了,猛地把他推開,厲聲說:“你干什么?”他臉色頓時變得刷白,張了張嘴,想說什么又說不出來。我噙著眼淚,瞪他一眼,出門奔向護士站東邊的盥洗間。
“許森森,怎么回事?!表f護士不知怎么出現(xiàn)在我的身后,我被嚇了一跳。她生氣地把我拉到窗邊,“昨天大夜班護士就告訴我,你一大早去了08病房。小小年紀,不要弄出什么風言風語的。戰(zhàn)士談戀愛是要受處分的,你不是不知道。你還沒畢業(yè),不要把自己的前程毀了。
后來的日子,都是班長每天派人去取血,自己送進病房,一切都變得正常,我的心也寧靜起來。只是,從醫(yī)囑上看,江川的病情并沒有出現(xiàn)奇跡,而且越來越糟。
一天晚上我剛要迷迷糊糊睡著,忽然有人在走廊里喊:“許森森電話,許森森電話?!?br /> 病床邊圍滿了人。我避開眾人的目光,卻又不敢看床上的江川。就在這時,一股濃郁香味把我的目光一下引到了床頭柜上:一只鹽水瓶,一株丁香花。九朵丁香花都綻放了!突然眼睛一亮:八瓣花朵,里面竟有一個八瓣花朵!我頓時有了勇氣,把目光移到江川臉上,他蒼白的兩頰漸漸泛出了紅暈。他張開嘴,吃力地嘟噥了一句。我沒有聽清,隊長馬上對我說:“他說,他看到八瓣花了?!?br /> 我眼窩一熱,心酸地說:“八瓣并沒有給你帶來好運……”他又說了一句,這回清晰了:“遇到你就是我的好運!”
就在這時,他把右手伸了過來,張開,說:“對不起!”那雙眼睛里,充滿期盼,似乎在乞求我的回應。面對江川的目光,我無法不把手伸出去,就在這時,韋護士拉住我衣袖,悄聲說:“千萬別和他握手!”我停頓了一下,又看到了那眼神,避開,又看到了他父母的眼神,他的戰(zhàn)友們的眼神。我都無法拒絕!我伸出右手握住了他的右手,他的手上的勁一下子也大了起來,把我的手緊緊握住。我也用了下勁,緊緊握住他的手。他臉上露出了欣慰而幸福的笑容,天真爛漫,像嬰兒一樣。我們四目對望,都想說些什么,但什么也說不出來……
終于,屏幕上拉成了一條直線。江川的笑容依然。
我不知不覺走出了病區(qū),走出了病房樓,到了炊事班門口,那輛買菜用的自行車就在面前。我把它推開,右腳伸進三腳架,騎了起來。
今夜月色很好,把四周照得猶如一個童話世界。一路向西,我騎到了那片丁香花前。一個星期沒來,和醫(yī)院里那棵大樹一樣,花已經(jīng)全都開了,潔白的一片片一團團的,在月光下靈動而又燦爛,形成了花的海洋、花的波浪、花的漣漪。濃郁的香味,像要把我吞噬融化。我看了一眼那個肉聯(lián)廠的大鐵門,現(xiàn)在是深夜,工人還沒上班,一切都是靜悄悄的。
再一次回望這片丁香花,雙眼已經(jīng)模糊,眼前白茫茫的一片,無邊無際。
(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韋護士深諳人情世故,表面上她對“我”和江川要求嚴格,實則體現(xiàn)出她對這兩人的關心和保護。
B.和江川一樣,“我”相信這個偏方能夠救命,不辭辛勞,凌晨趕往郊區(qū)拿鮮豬血,惹出了風言風語。
C.為了不惹麻煩,江川情愿割傷自己的手,而“我”情急之中的消毒止血舉動,令江川大受感動。
D.不顧韋護士的提醒,“我”毅然握住江川的手,表明我對他之前冒犯的釋懷和他即將離世的悲痛。
(2)關于文中丁香花作用的理解與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最初見到的丁香花海寄托著“我”對生命美好的希望。
B.插在病房里的丁香花見證著“我”與小戰(zhàn)士的情誼。
C.八瓣丁香花的出現(xiàn)凸顯出兩人的相逢是最美的遇見。
D.熱豬血之于丁香花,完美地詮釋了世俗與純潔的相融。
(3)本文對江川臨死場景作了細致描寫,請分析這樣安排的好處。
(4)作者曾說,他曾經(jīng)花很大氣力寫江川在患病前的諸多優(yōu)秀,但后來都刪除了,聯(lián)系全文,探究其原因。組卷:7引用:2難度:0.5
三、語言文字運用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眾所周知,鹽和糖攝入過多對健康不利。然而,鮮為人知的是,鹽和糖常常結伴而行。放鹽多了,只要再加點糖就可緩解咸味,使咸味變得柔和,不刺激。而當糖的濃度達到一定程度時,味覺就開始麻痹,嘗不出太濃的甜味了。 ①
市面上還有很多糖和鹽含量都很高的食品,大家要格外注意。像果脯蜜餞。比如酸酸甜甜的話梅讓人欲罷不能,但吃進 10個,攝入的鹽就占一天總量的56%。你可能吃的時候并不覺得咸,這主要是因為 ③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2)根據(jù)上文內(nèi)容,給大家在烹飪或購買食物時提供合理建議,要求使用包含因果關系的句子,不超過70字。組卷:4引用:4難度:0.7
四、寫作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2022年是中國共青團建團100周年。共青團是青年的組織,見證了百年來中國青年的奮斗。
過去,有胸懷救國夢想建團的青年先驅(qū),有在“12.9”運動中振臂高呼的愛國青年,有讓“北大荒”變“北大倉”的墾荒青年,有投身改革開放的弄潮青年;如今,有大眾創(chuàng)業(yè)、萬眾創(chuàng)新的創(chuàng)業(yè)青年,有毅然逆行、奮不顧身的抗疫青年,有精雕細琢、精益求精的青年工匠,有上天攬月、蛟龍入海的青年科學家,有守國戍邊、保家衛(wèi)國的青年軍人,有實現(xiàn)自我、為國爭光的體育健兒……
“少年強則國強”,每一個時代,都有澎湃的后浪,奮斗的青年!
在建團100周年之際,《中國青年》開辟“百年傳承,今朝青年”的專欄,邀請你以“新時代,新青年”為主題,寫一篇文章,給專欄投稿。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學校名稱與姓名等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1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