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西省大同市渾源中學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23 8:0:1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0分)(一)(共1小題,12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作為最貼近時代、直接反映社會現(xiàn)實的報告文學,其創(chuàng)作是建立在真實社會生活的基礎之上,是以文學的藝術手法來報告社會生活中真實的事件和人物。
在報告文學創(chuàng)作的實踐中,首要解決的問題是為什么而寫?寫什么?思想感情的著落點和創(chuàng)作的立足點在哪里?夏衍的報告文學作品《包身工》樹立了一個榜樣。這部作品主要反映了1932年“一?二八”事變到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前夕國民黨統(tǒng)治區(qū)的社會黑暗情況。作者的思想感情是站在同情社會弱者的立場,創(chuàng)作的立足點面向平民,甚至是不起眼的“小人物”。
《包身工》充滿感情、帶有溫度,其旋律仍然是積極向上的博愛。作者筆下散發(fā)出博愛情懷,對女童工有著深切的同情,對她們遭遇的不公和悲慘命運進行直接揭露。夏衍的筆像是一把鋒利的手術刀,解剖著那個時代的“膿瘡”,對那個社會進行“刮骨療毒”,把他的所見、所聞、所感、所想以形象的方式記錄下來,他要告訴世人那里的世界究竟是怎樣的世界,是怎樣的真相,進而呼喚善良的人起來抗爭。1959年,夏衍在《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中寫道,他“感到‘靈魂的震動’”“感到憤怒”“覺得非把這個人間地獄揭發(fā)出來不可”。
《包身工》之所以成為經(jīng)典,除了作者飽含真情之外,還在于作品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文章開頭有這樣的內容:
“拆鋪啦!起來!”穿著一身和時節(jié)不相稱的拷綢衫褲的男子,像生氣似的呼喊,“蘆柴棒,去燒火!媽的,還躺著,豬玀!”
七尺闊、十二尺深的工房樓下,橫七豎八地躺滿了十六七個“豬玀”。跟著這種有威勢的喊聲,在充滿了汗臭、糞臭和濕氣的空氣里面,她們很快地就像被攪動了的蜂窩一般騷動起來。打呵欠,嘆氣,尋衣服,穿錯了別人的鞋子,胡亂地踏在別人身上,叫喊……
這段文字,無論是語言描寫、環(huán)境描寫、動作描寫,都注重細節(jié)的刻畫,給人以身臨其境之感。
《包身工》的藝術感染力還表現(xiàn)在充分運用和借鑒小說、散文、戲劇、電影等藝術樣式的表現(xiàn)手法。有些評論家甚至把《包身工》作為小說來研究。創(chuàng)作《包身工》時,夏衍把敘述、描寫、議論、抒情多種表現(xiàn)方法熔于一爐,交錯運用,并銜接得恰如其分。尤其是小說手法的運用。他著重描寫了有一定典型意義的人物,如蘆柴棒、小福子和不知姓名的小姑娘,通過對他們的刻畫,揭露了包身工制度的罪惡。除了人物描寫,值得研究的還有他對寫作對象生活場景還原式的描繪,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勞動為線索,串起一個個場景,結構嚴謹,情節(jié)生動,畫面具有沖擊力,特別是某些鏡頭式的具體描繪,如包身工們早晨喝粥的情景描寫,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和寫實性。
無論是謳歌時代,還是記錄社會,報告文學作家都要為社會的進步貢獻文學力量,以有溫度的作品感動讀者,進而凝聚人心,激發(fā)更大的前行動力。
(摘編自曾散《以有溫度的文字探索光明--讀夏衍的<包身工>有感》)(1)下列有關《包身工》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包身工》以包身工一天的生活勞動為線索,反映了當時社會“小人物”的真實生活狀態(tài)。
B.《包身工》強大的藝術感染力表現(xiàn)在飽含真情、注重細節(jié)刻畫和綜合運用多種表現(xiàn)手法上。
C.有些評論家把《包身工》作為小說來研究,這與《包身工》借鑒和運用了小說手法有關。
D.《包身工》采用電影的表現(xiàn)手法,一些鏡頭式的具體描繪增強了作品的可讀性和寫實性。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不只是提出問題、分析問題,還有關于報告文學對時代、社會發(fā)展意義的思考,富有深度。
B.文章引用夏衍在《從<包身工>引起的回憶》中的話證明作者的創(chuàng)作飽含真情。
C.《包身工》開頭的語言、環(huán)境、動作等描寫說明作品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
D.本文創(chuàng)作的目的是從報告文學的特點入手,深入探究《包身工》成為經(jīng)典的原因。
(3)根據(jù)原文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報告文學的創(chuàng)作,如果作者不是基于對社會的真情實感,不是基于發(fā)自內心深處的召喚,那么作品就很可能是蒼白無力的。
B.夏衍創(chuàng)作的《包身工》站在同情弱者的立場,散發(fā)出博愛的情懷,他要揭露包身工制度的真相,呼喚善良的人起來抗爭。
C.報告文學是以文學的藝術手法來表現(xiàn)生活的,因此,為了更好地反映社會現(xiàn)實,在具體創(chuàng)作中可以采用小說的手法虛構人物。
D.報告文學或謳歌時代,或記錄社會,報告文學作家應有人文情懷,以有溫度的作品為社會的進步貢獻文學力量,激勵后輩。組卷:28引用:7難度:0.6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細菌的衣食住行
高士其 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件大事,不但人類如此,就是細菌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有人是這樣講究罷了。
細菌是極微極小的生物,是生物中的“小寶寶”。這個“小寶寶”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住在哪里?怎樣行動?我們不妨見識一下。
好哇,請細菌出來讓我們瞧一瞧!
不行,細菌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它只有我們眼珠的二萬分之一大小。好在幾百年前終于有人發(fā)現(xiàn)了它們,這個人就是來自荷蘭的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一生的嗜好就是磨鏡片,在他屋子里存著好幾百架自制的顯微鏡,他天天在鏡頭下觀察各種微小東西的形狀。有一天他研究自己的齒垢,忽然看見好些微小的生物在唾液中游來游去,好像魚在大海中游泳一般。這些微小的生物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要介紹的細菌。
我們起初以為細菌沒有“衣服”,后來經(jīng)過仔細觀察,才曉得它們個個都穿著一層薄薄的“衣服”,科學的名詞叫作“莢膜”。這種衣服的成分是“蠟”,要把它染成紫色或紅色才看得清楚。細菌很怕熱,若將它們抹在玻璃片上,放在熱氣上烘,頃刻間這層蠟衣就融化了。細菌又很愛體面,當它們來到人類或動物的體內游歷,或在牛奶瓶中游弋之時,穿得格外整齊,這層蠟衣也就顯得格外分明。細菌的種族很多,其中以“莢膜桿菌”“結核桿菌”及“肺炎球菌”三族的衣服穿得特別厚,穿得特別講究,特別容易為我們所認識。
細菌的吃最為奇特而復雜,我們若將它們詳詳細細地分析一下,也可以寫成一部食經(jīng)。在這里不便將它們的全部秘密泄露,只略選其大概而已。細菌是貪吃的小孩子,它們一見了可吃的東西便搶著吃,吃個不休,直到吃得精光為止。它們中有吃葷的,也有吃素的,但大多數(shù)的細菌都是葷素兼吃的,也有的細菌葷素都不吃而去吃空氣中的氮,或無機化合物如硝酸鹽、砸硝酸鹽、一氧化碳等。更有專吃死肉不吃活肉的腐菌和專吃活肉不吃死肉的病菌。一些平常住在水里或土壤里的細菌,到了人或動物的身上就容易被餓死。結核桿菌及鼠疫桿菌等這些窮兇極惡的病菌就很調皮,它們離開寄主之后,又能暫吃別的東西以維持生存。在吃的方面,細菌還有一種和人類差不多的脾性,就是太酸的不吃,太咸的不吃,太干的不吃,太淡而無味的也不吃,大凡合人類胃口的也就合細菌的胃口。所以人類正吃得有滋有味的時候,想不到它們也在那里不露聲色地偷著吃。
多數(shù)細菌的住是和食連在一起的,吃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在哪里住就吃哪里的東西,它們吃的范圍越廣,它們住的區(qū)域也就越大。而且有些細菌可以隨風飄游,這樣,它們的子孫便散布于各地了(從前德國有一位科學家曾特意坐氣球到天空去尋找空中的細菌,他發(fā)現(xiàn)離地面4000米之高還有好多細菌在那里徘徊)。大部分的細菌都是將土壤作為歸宿,而以糞土中所住的細菌為最多,大約每一克重的糞土中住有近1億個細菌。由土壤而入于水,便以水為家,到了人及動植物身上,便以人及動植物的身體為家。還有一種細菌叫作“愛熱菌”,在溫泉里也可以存活。
好多種細菌身上都有一根或多根活潑而輕松的鞭毛。這鞭毛鼓舞起來,它們便可在水中飛奔,傷寒桿菌能于1小時之內渡過4毫米長的路程。這一點路在細菌看來實在遠得很,因為它們的身長尚不及2微米,而4毫米是2微米的2000倍?;魜y弧菌飛奔得更快,它們可于1小時之內走過18厘米長的路程,這一路程比它們的身體長9萬倍,別的生物都不能跑得這樣快。然而細菌若專靠它們自己的鞭毛游動畢竟走得不遠。它們是喜歡旅行,喜歡搬家的,于是不得不利用別的法子。它們發(fā)現(xiàn)蒼蠅附在馬尾能日行千里,老鼠伏在船艙里猶能從歐洲搬到亞洲,心想何不就附在蒼蠅和老鼠身上,這樣不是也可以游歷天下嗎?于是蚊子蒼蠅就成了它們的飛機,臭蟲跳虱就成了它們的火車,魚蟹蠔蛤就成了它們的輪船,它們便自由自在地到處觀光。不僅如此,它們還會把人作為交通工具,從這個人跳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你看,在電車上,在戲院里,在一切公共的場所,這個人吐了一口痰,那個人說話口沫四濺,都是它們旅行的好機會呀。
(摘編自《細菌世界歷險記》)(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細菌體積非常小,我們難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直到列文?虎克通過顯微鏡才發(fā)現(xiàn)了它。
B.細菌的表面有一層蠟制的“莢膜”,“莢膜”在被染成紫色或紅色后更易被看清楚。
C.住在土壤里的細菌非常挑食,它們到了其他地方后,就會因缺少適合的食物而餓死。
D.有些細菌盡管身上長著有助于它們飛奔的鞭毛,但仍需借助外力才能進行長途旅行。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同種類的細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點不盡相同,例如病菌和腐菌有不同的食物喜好,病菌喜歡吃活肉,腐菌喜歡吃死肉。
B.科學家發(fā)現(xiàn)愛熱菌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它不僅能夠在骯臟的糞土中生存,還可以在氧氣稀薄的高空和溫度較高的熱水中生存。
C.許多細菌的住是和吃聯(lián)系在一起的,水中如果有食物,它們能夠以水為家,動植物身上有食物,它們也能夠以動植物身體為家。
D.文章以總分式結構展開,開篇提到細菌和人類一樣也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接著分別對這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邏輯清晰。
(3)一篇好的科普文的用語在追求嚴謹準確的同時,還應以讀者為中心,既要讓讀者易于理解也要讓讀者產(chǎn)生興趣。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科普文這一用語特點的?請結合文本最后一段的內容,簡要分析。組卷:6引用:4難度:0.7
(二)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2023年3月,一句“失意書生”的獨白登上熱搜,引來大量年輕人的共情。“孔乙己文學”中的年輕人們一邊懷有“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的優(yōu)越感,一邊承受著① ,進退兩難。
孔乙己的“長衫”是文人脫不下的清高,那么當代大學生脫不下去的“長衫”又是什么呢?央視網(wǎng)認為高學歷是當代青年脫不下去的“長衫”,希望當代青年人放下讀書人的架子,通過勞動改變自身處境。
但更多人表示脫不下去的“長衫”是父母以為我們能熬出頭的殷殷期待和他們十幾年含辛茹苦對我們的培養(yǎng)。十幾年高投入的教育成本和目前低回報的就業(yè)現(xiàn)實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產(chǎn)生了對讀書意義和未來的迷茫。②_____,還代表自己曾為這份學歷所投入的所有金錢、時間和精力。如同《山月記》中所說:“我深知自己本非美玉,故不敢加以刻苦琢磨;卻又深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與瓦礫為伍。”
“大學生目前的就業(yè)窘境應歸咎于他們的眼高手低”,央視網(wǎng)如是說。這句話引發(fā)廣泛爭議,不可否認,是有部分大學生存在這種情況,③_____的原因是成為普通勞動者并不能提高收入過上美好生活。
“長衫”當然要脫下,但你不能讓青年人脫下“長衫”后卻不著寸縷。官方更是要關注“失意書生”背后的社會矛盾和現(xiàn)實困境,為脫下“長衫”的“孔乙己”們備好干凈的新衣,讓其整裝待發(fā),重新啟程。
(1)下列各項中的“是”與文中加點句中的“是”,含義相同的一項是
A.孔乙己的“長衫”是文人脫不下的清高。
B.卻又深信自己是塊美玉,故又不肯庸庸碌碌。
C.“大學生目前的就業(yè)窘境應歸咎于他們的眼高手低”,央視網(wǎng)如是說。
D.官方更是要關注“失意書生”背后的社會矛盾和現(xiàn)實困境。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組卷:0引用:3難度:0.5
六、材料作文(60分)
-
8.閱讀下面的語段,按要求寫作。
北方人喜歡吃饅頭,知道做饅頭除了要面粉新鮮純正,揉面發(fā)酵也講究技巧:為了讓面團柔軟有彈性,富有延展性利于成形,揉面要經(jīng)歷多次搓揉摔打;想要饅頭蓬松柔軟,就要讓面二次發(fā)酵,讓面筋得到充分氧化,這樣做出來的饅頭口感才更佳。
饅頭的制作過程帶給我們很多啟示,引人思考,請結合你的學習、成長經(jīng)歷,寫一篇文章,談談你的體會。
要求:選準角度,立意自定,明確文體,題目自擬,不套作,不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4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