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北京市西城區(qū)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11/19 1:0:2
一、多文本閱讀與語文知識運用。(18分)
-
1.閱讀下面的材料一和材料二,完成各題。
材料一
五四時期的新詩并不完全是從傳統(tǒng)內(nèi)部自然生成或裂變出來的,而是在諸多矛盾沖突和磋商對話中建構(gòu)起來的。其中最重要的意義是意識到語言形式問題與內(nèi)容的密切關(guān)聯(lián),在文化符號體系中找到了一條通向現(xiàn)代性的通道。
早期的“新詩”完成的是現(xiàn)代詩歌言說方式的建構(gòu),而不完全是一種詩歌美學的建構(gòu)。當時的詩人,很多是有舊文學根基的人,所作的白話詩仍然像胡適說的,如同“放大了的小腳”,有明顯的舊詩詞的影響。反倒是舊文學根基不深的詩人寫得較為自然活潑。這主要是因為有舊文學根基的人思想和語言觀念是現(xiàn)代的,而寫詩與欣賞詩的習慣卻還是傳統(tǒng)的,它們之間存在著尖銳的矛盾。
比如胡適的大多數(shù)白話詩都是這樣,趣味是舊的,構(gòu)建詩歌情境所使用的意象大多是傳統(tǒng)的自然意象,而詩歌形式也大部分是從古典詩詞中蛻變而來,因此還很難說體現(xiàn)了豐富的材料、精密的觀察、高深的理想和復雜的情感。胡適的白話詩在追求語言和事理的明白清楚時,有意無意地走了“以文為詩”的偏鋒,實際上是借助散文來反抗傳統(tǒng)詩歌的體制化,無論從形式特點或詩歌觀念方面都利用了中國主流詩歌“大傳統(tǒng)”某些方面的資源。
而另一種傾向也與傳統(tǒng)有關(guān),這就是劉半農(nóng)等人對民間謠曲這一“小傳統(tǒng)”自然的襲用。民間謠曲在語言上是口語化的,內(nèi)容上不太受正統(tǒng)道德規(guī)范和文人價值規(guī)范的約束,因而能給白話詩注入清新活潑的意趣和口語化、現(xiàn)實化的品格。
不過不論是在“大傳統(tǒng)”中尋求突破,還是從“小傳統(tǒng)”中開拓新路,“白話詩”本質(zhì)上都還是工具和外在形式的變化,以及題材的時代性遷移,而不是詩歌思維感覺和想象方式的現(xiàn)代轉(zhuǎn)變。這既有白話本身的不成熟,以及運用一種新語言的不熟練問題,更有語言運用的觀念和意識問題。
當時的人們普遍相信,“新詩”與“舊詩”是相對立的,“新詩”之新,必須從外到里,包括語言形式與思想趣味。如果從精神實質(zhì)看,的確是以郭沫若《女神》為代表的詩歌,改變了中國詩歌的取材、想象方式和美學趣味。聞一多曾經(jīng)評價:“若講新詩,郭沫若君底詩才配稱新呢,不獨藝術(shù)上他的作品與舊詩詞相去最遠,最要緊的是他的精神完全是時代的精神——20世紀底時代的精神。”的確,《女神》中不少詩取材于大都市的情景,題材是現(xiàn)代的、世界性的,構(gòu)成詩歌的意象也不再是傳統(tǒng)詩人熱衷的自然意象。更重要的,當然是組織與驅(qū)遣這一切的亢奮、激越地擁抱新世界的情感——這不但是傳統(tǒng)詩歌中沒有的,也是晚清黃遵憲等人的“新派詩”所不具備的。從根本上說,《女神》在新詩上的特殊意義就在于提供了一個中國詩歌中從未有過的“自我”形象,從而為新詩建立了一種以自我抒情為出發(fā)點的詩歌話語交流機制。
(取材于王光明《從“白話詩”到“新詩”》)材料二
以胡適為代表的初期白話詩人并非沒有創(chuàng)作美學。只不過他們的這種美學原則推崇的不是浪漫主義,而是寫實主義;不是個人主義,而是群體主義。
胡適的整個新詩活動基本都是圍繞著“寫實主義”展開的,他自始至終都是把新詩的內(nèi)容置放于新詩形式之上;他一再提倡新詩要表現(xiàn)普通人的生活,普通人的情感;為了更好地張顯詩歌內(nèi)容,胡適在藝術(shù)手法上一直強調(diào)“寫實的描畫”的功能,用敘事的方式來抒情,即所謂敘情。因此從根本上說,胡適是反浪漫主義的,這一點從他的《嘗試集》中也能看出來。
謝冕在談到初期白話詩人的創(chuàng)作特征時說:“他們一開始就不是把目光投向作為個體的自我內(nèi)心。而是投向了個人以外的社會群體。”相比于郭沫若的個人主義話語,以胡適為代表的初期白話詩體現(xiàn)的是一種群體主義話語模式,它的價值尺度指向的是“平民的”,即普通人的日常生活與日常情感。
總之,胡適的《嘗試集》與郭沫若的《女神》原本就是兩套體現(xiàn)著不同詩學話語體系的詩集,一個以描摹、敘述為宗旨,一個以張揚情感和個性為生命。這說明在1921年之前的五四新詩中,存有寫實與浪漫、敘情與抒情兩個不同的美學型構(gòu)。
(取材于姜玉琴《從<嘗試集>到<女神>:兩個不同的新詩傳統(tǒng)》)(1)根據(jù)材料一,下列有關(guān)“大傳統(tǒng)”和“小傳統(tǒng)”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A.“大傳統(tǒng)”支持借用散文的理念以及形式來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
B.“小傳統(tǒng)”是指借鑒民間謠曲的語言特色來進行詩歌創(chuàng)作。
C.兩種“傳統(tǒng)”中都包含著詩人對中國傳統(tǒng)詩歌藝術(shù)的借鑒。
D.兩種“傳統(tǒng)”導致當時詩人對白話文的運用很難熟練起來。
(2)根據(jù)材料一,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
A.“五四”早期的白話詩,有著傳統(tǒng)舊詩詞的痕跡。
B.“五四”早期的詩人,對白話文的運用尚不熟練。
C.胡適的白話詩作,都不能稱之為真正的“新詩”。
D.郭沫若的《女神》,堪稱當時中國“新詩”的代表。
(3)根據(jù)材料一,下列不能體現(xiàn)五四“新詩”中的“新”的一項是
A.寫作群體
B.創(chuàng)作題材
C.想象方式
D.美學趣味
(4)根據(jù)材料一和材料二,胡適與郭沫若所創(chuàng)作的新詩主要有哪些不同特點?組卷:7引用:1難度:0.5 -
2.填入下面文段中橫線處的句子,與上下文銜接最恰當?shù)囊豁検牵ā 。?br /> 阿Q的錢便在這樣的歌吟之下,漸漸的輸入別個汗流滿面的人物的腰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二天,腫著眼睛去工作。
①一直到散場
②站在后面看
③他終于只好擠出堆外
④然后戀戀的回到土谷祠
⑤替別人著急A.③⑤②①④ B.③②⑤①④ C.②①③⑤④ D.⑤②①③④ 組卷:22引用:3難度:0.7 -
3.下列有關(guān)文學文化常識的表述,有錯誤的一項是( )
A.《詩經(jīng)》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詩歌總集,收錄詩歌三百零五篇,又稱為“詩三百”。 B.《楚辭》運用楚地的詩歌形式、方言聲韻描寫楚地風土人情,有濃郁的地方色彩。 C.《蘭亭集序》是為介紹蘭亭集會一事而寫作的序言,其作者是西晉時期的王羲之。 D.《茶館》以裕泰茶館作為中心場景,展示了舊中國前后三個不同時代的社會生活。 組卷:19引用:1難度:0.9
二、課內(nèi)文言文閱讀。(9分)
-
4.閱讀下面的文言文段,完成各題。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猶蒙矜育,況臣孤苦,特為尤甚。且臣少仕偽朝,歷職郎署,本圖宦達,不矜名節(jié)。今臣亡國賤俘,至微至陋,過蒙拔擢,寵命優(yōu)渥,豈敢盤桓,有所希冀。但以劉日薄西山,氣息奄奄,人命危淺,朝不慮夕。臣無祖母,無以至今日;祖母無臣,無以終余年。母、孫二人,更相為命,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1)下列句中加點字的讀音,不正確的一項是A.不矜名節(jié) jīn B.寵命優(yōu)渥 wù C.豈敢盤桓 huán D.朝不慮夕 zhāo A.過蒙拔擢 擢:提拔 B.歷職郎署 職:職務(wù) C.但以劉日薄西山 薄:迫近 D.是以區(qū)區(qū)不能廢遠 廢:停止
A.作者首句提“圣朝以孝治天下”,以此勸諫武帝推行孝道。
B.作者在文中說自己不矜名節(jié),是想以此來打消武帝的疑慮。
C.作者特別提到祖母的身體狀況,想表明自己確實不能出仕。
D.作者用簡潔的語言,申述了自己對祖孫間深厚感情的看重。組卷:7引用:3難度:0.6
九、語文活動與語文表達。(10分)
-
1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語文表達要求。
端午是流行于中國以及漢字文化圈諸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其中蘊含著深邃豐厚的文化內(nèi)涵。在傳承發(fā)展之中,各地的端午活動又因為地域文化的差異而存在著習俗內(nèi)容或細節(jié)方面的差異。
假如你就在某一次端午活動的現(xiàn)場,請用文字描述一下當時的場景。150字左右。組卷:3引用:1難度:0.7
十、寫作。(50分)
-
12.閱讀下面的文字,按照要求作文。
《現(xiàn)代漢語詞典》中,對“投入”這個詞條有如下解釋:①進入某種階段或狀態(tài);②形容做事情聚精會神,全力以赴;③指投放資金;④投放的資金。
請以“投入”為題,選擇自己熟悉的一個方面或角度,恰當運用表達方式,寫一篇有真情實感的文章。文體自選,立意自定。不少于700字。組卷:3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