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1-2022學年江蘇省鎮(zhèn)江一中等六校高二(上)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中國近代是重塑中華民族精神家園的時代。近代思想家推出了聲勢浩大、影響深遠的國學思潮。對此可以從兩個方面去理解:一方面,近代思想家的國學思想與前人已大不相同,從稱謂、理念到研究內容都大相徑庭;另一方面,近代思想家在對中國學術思想的選擇、側重上不約而同地聚焦先秦,以諸子學為重心。
          近代思想家之所以在對中國學術思想的傳承中熱衷于先秦諸子,原因在于,先秦諸子的思想是國學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除此之外,諸子學還具有其他時期的國學所沒有的特殊價值和重大意義。先秦哲學是中國文化的活水源頭。因此,近代思想家對先秦諸子興趣盎然,帶有追溯中國文化的學術源頭、凝聚民族信仰之義。在近代思想家看來,先秦學術代表了中華文化的高峰之一,有利于提振中國人的文化自信。章太炎認為,先秦諸子是中國最有學問的人。嚴復、康有為和梁啟超等人異口同聲地提到了軸心時代的世界學術,并對諸子學的超邁全球贊嘆不已??梢娊枷爰业闹T子學研究是有意識、有目的地守護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的產物。
          近代諸子學與乾嘉學派的最大不同在于注重思想闡發(fā)而不是文字訓詁,無論康有為的今文經學還是章太炎的古文經學都側重對諸子思想的微言大義的發(fā)揮。這是近代思想家諸子學研究的共性,將西方的新思想、新觀念注入先秦諸子的思想之中是他們的共識。近代思想家一面吸納西學,一面盤點、清理和重新解讀中國固有的學術資源,借鑒西學的思想元素推動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內容轉化和現代化。在吸收西學的過程中,他們根據中國近代的社會現實和自己的哲學理念、政治訴求對西學進行大膽改造,以此推動對諸子思想以及先秦學術的創(chuàng)新性解讀和詮釋。
          近代思想家認識到文化傳承與中國的強弱興衰密不可分,與中國的前途命運休戚相關。他們在投入到如火如荼的救亡圖存和政治斗爭的同時,關注、解讀諸子思想。與此同時,通過厘辨中西文化的關系、比較中西文化的異同優(yōu)劣,近代思想家借助諸子學堅守中國文化立場。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態(tài),借鑒外來文化來豐富、創(chuàng)新中國文化,是近代諸子學留給后世的最大啟示。由于始終不忘初心,近代思想家并沒有因為對西學的借鑒而迷失在歐風美雨之中,反而更清醒、更堅定了對中國學術思想的堅守。
    (魏義霞《近代諸子學研究及其實踐品格》,有刪改)材料二
          乾嘉是經典考據學盛行的時代,學者因探究儒經義理而兼及諸子典籍,其意本在以子證經、釋經,其結果是先秦子書因樸學的興起而復活。乾嘉學者在援引諸子以證經、釋經時,他們關注的是諸子書的材料性價值,而非諸子學所蘊含的形上道體。那么,近代諸子之考證學是如何轉向義理學的?
          首先,諸子學為形而上之道。乾嘉學者在以子證經、釋經中,肯定諸子學的合法性與合理性,在為諸子正名的同時,也將形上道體開放至諸子學,承認諸子之道乃是有得于六經道體之一端,并非異端邪說而已。咸同以降,東西方的相遇將中國帶入了世界的歷史,并遭遇數千年來未有之大變局。盡管強弱的對比并未從根本上動搖士人的儒經信仰,然保教強國的愿望促使國人向西方尋求救亡之道,而開始接納西方的器技之學。為了與西學相格義,人們提出“西學中源”的說法,“源”主要是指“博明萬事”的諸子學,似乎現代的聲光化電等原理,皆可從諸子典籍中找到相關的資源,諸子學因而成了經世致用的器技之學。民國時期,江瑔更是認為諸子學不僅是形而上的道體,且稱諸子之道為“百學之冠”,超越了常道之經。在經學逐漸瓦解的民國初年,這種觀念并非江瑔的一家之言,許多學者均作如是觀。
          其次,“子學即哲學”的命題。20世紀初,東漸的西學由偏重格致學而走向多元化的譯介,其中“哲學”概念與西洋哲學書籍的傳播與接受,啟發(fā)了中國學者以“哲學”定義諸子學的知識性質。近代諸子學研究從樸學轉向義理,大概發(fā)生在1903至1906年間,當時學者相繼提出和論證了“子學即哲學”的命題。關于這一學術現象,我們暫且稱為“義理的轉向”,它標志著近代諸子學研究的轉型。至于這一轉型的原因,一方面是進入20世紀初,西學的譯介從洋務、維新時期的偏重自然科學書籍,逐漸擴大至哲學、文化學、社會學、人類學等人文社科領域,新知識的傳播開闊了中國學者的學術視野,也促使他們采用新觀念、新思想來詮釋傳統(tǒng)學術。另一方面,先秦諸子學原是明道之學,人們將子學與西洋哲學相格義,既是回應西哲的沖擊,也是應用西哲來創(chuàng)造性地詮釋和轉化中國傳統(tǒng)學術。
          再次,義理的詮釋。章太炎在與胡適討論諸子學研究方法時,特別強調“說諸子之法與說經有異”,經學家實事求是的訓詁方法,那是諸子學研究的“最初門徑”,探究字音所蘊含的形上道體或哲學智慧,才是諸子學研究的根本宗旨。王國維、梁啟超、劉師培等人應用西洋倫理學、邏輯學、宗教學及各種哲學理論,由此闡發(fā)周秦諸子的哲學,為現代諸子學研究開示了義理(哲學)詮釋的路徑。
          近百年來的諸子學研究,基本上是遵循“子學即哲學”的理論范式,從而使諸子學研究取得極大成就的同時,也受到了很多限制,如先秦諸子關于器技方面的學問,又如子部中關于天文、歷算、術數、醫(yī)學、農學等方面的實用性知識,仍有待深入而系統(tǒng)的研究。
    (黃燕強《近代諸子學研究的義理轉向》,有刪改)(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代思想家熱衷于研究先秦諸子,是因為諸子思想是中國人的精神家園,研究它帶有追溯中國文化的學術源頭、凝聚民族信仰之義。
    B.乾嘉學派諸子學研究的只注重文字訓詁,而不進行思想闡發(fā),因而無法推動對諸子思想以及先秦學術的創(chuàng)新性解讀和詮釋。
    C.近代諸子學留給后世的最大啟示是要想豐富、創(chuàng)新中國文化,就需要秉持兼容并包的心態(tài),借鑒外來文化。
    D.民國時期,許多學者認為諸子學不僅是形而上的道體,而且稱諸子之道為“百學之冠”,超越了歷史上占統(tǒng)治地位的經學。
    (2)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
     

    A.近代思想家借助諸子學堅守中國文化立場,始終不忘初心,并沒有因為對西學的借鑒而迷失于西方文化之中。
    B.歷史上曾有人認為諸子之道為異端邪說,而乾嘉學者肯定了諸子學的合法性,為諸子正名,承認其有合理價值。
    C.近代諸子學研究從樸學轉向義理,當時學者相繼提出和論證了“子學即哲學”的命題,標志著近代諸子學研究的轉型。
    D.經學家實事求是的訓詁方法只是諸子學研究的“最初門徑”,表明諸子學研究的難度和價值要高于經學研究。
    (3)結合材料內容,下列選項中不能證明材料二觀點的一項是
     

    A.梁啟超在《新民叢報》刊發(fā)《墨子之論理學》等文章,旨在闡述墨家的邏輯學、宗教思想等。
    B.譚嗣同對三代之前的周公之法和孔子之學頂禮膜拜,將“復興古學”奉為拯救中國的必由之路。
    C.章太炎發(fā)表《諸子學略說》,提出“子學是主觀之學,要在尋求義理”,諸子學猶西洋之哲學。
    D.王國維呼吁國人研究中國固有之哲學,他撰寫了多篇論著,以詮釋孔、孟、荀、老等人的思想。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馮友蘭認為研究傳統(tǒng)文化是“照著講”與“接著講”的過程?!罢罩v”主要指對經典的整理和實證研究,并發(fā)掘歷史上思想家的思想內涵。“接著講”主要指形成創(chuàng)造性的思想。請結合材料,談談你對此的理解。

    組卷:9引用:6難度:0.1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主角(節(jié)選)
    陳彥
          茍老師把第三遍妝化完的時候,還是不滿意,但時間已不允許再化了。他就提了眉,包了大頭,穿了行頭。要不是知道他性別的人,還真看不出這是男扮女裝呢。
          易青娥知道,茍老師為演這兩折戲,幾個月瘦下來幾十斤,不僅天天演練,而且還節(jié)制了飲食,甚至還用吃大黃拉肚子的方式,直減到現在二尺二的腰身。自打瘦起腰身來,皮膚就慢慢塌陷了。他一直在嘆息:這老臉,對不起李慧娘,對不起觀眾,尤其是對不起當年看過他戲的老觀眾了。
          正式開演前,不停地有一些老漢老婆子,到后臺化妝室來,要看茍存忠,說他當年的李慧娘,可是把好多觀眾弄得“三天不沾一粒糧,也要買票看慧娘”的。但茍老師有交代,說在他沒演完以前,任何人都是不見的?;陫y穿好行頭,茍老師就一個人面對墻壁,安靜下來,一句話不說了。
          演出終于開始了,易青娥到門口看,觀眾特別多,連過道都站滿了人。都在說,當年住在五福戲樓,連演了三個月《李慧娘》的茍存忠,今晚又披掛上陣了。易青娥也為她師父驕傲著。這么多年過去了,竟然還有這些老觀眾是深深記著師父的。
          在一聲長長的鬼的嘆息聲中,她師父出場了。
          師父穿著一身白衣,披著一件長長的白斗篷,飄飄蕩蕩地來到了人間。他在哀怨,在痛斥,在訴說,在尋找。突然間,易青娥甚至模糊了師父與李慧娘之間的界限,也不知他是他還是她了。一個年近花甲的老人,硬是在飄飄欲仙的身段中,全然掩藏住了性別、年齡的隔膜,將一個充滿了仇恨與愛憐的鬼魂,演得上天不得、入地不能地可悲可憐了。就在慧娘面對凄凄寒風,無依無靠地瑟瑟發(fā)抖著,一點點蜷縮著身子時,茍老師使用了一個“臥魚”動作。這個動作要求演員必須有很好的控制力,是從腿部開始一點點朝下臥的。易青娥練這個動作整整三年,才能用三分鐘完成。而一般沒有功夫的,幾十秒鐘都堅持不下來。茍老師平常是能用兩分鐘朝下臥的,可今天,也許是太累,在易青娥心里數到一百一十下時,他終于撐不住,全臥下去了,并且在最后一刻,雙腿是散了架的。好在燈光處理得及時,立即切暗了。劇場里響起雷鳴般的掌聲。《鬼怨》終于演完了。
    《殺生》是比《鬼怨》難度更大的一折戲,老觀眾都知道的“秦腔吹火”,就是這一折戲的靈魂。茍老師為練這門“絕活”,十二三歲就把眉毛、頭發(fā)全燒光了。茍老師老對她說:“娃,唱戲是個苦活兒、硬活兒。師傅這輩子,還就是看大門的那十幾年,活得消停。一旦把主角的鞍子架到你身上,那就是讓你當牛做馬來了,不是讓你享福受活來了?!?br />      易青娥明顯感到,師傅今晚的力氣,是有些不夠用了。今晚,師父特意要求她在側臺仔仔細細地看著他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口火吐出來,她都要認真研究師父的氣息、力量,以及渾身的起伏變化。她覺得她比平常任何時候學的東西都要多,并且更具有茅塞頓開、點石成金的效用。也就在師父一步步將演出推向高潮時,她似乎也完成了一次演戲的啟蒙。她甚至突然覺得,自己是能成一個好演員,成一個大演員的。
          終于師父開始吐最后一道火了,也就是那三十六口“連珠火”。師父控制著氣力,一口,兩口,三口……由慢到快,由弱到強,直到“連珠火”,將賈似道和賈府全部變成一片火海!繼而,天地澄靜,紅梅綻開。
          觀眾的掌聲已經將樂隊的音樂聲全都淹沒了。鼓師幾乎使出渾身解數,將大鼓、大鑼、大鐃、吊镲全都用上了,可觀眾的掌聲,還是如浪濤一般,滾滾擁上了舞臺。
          就在臺上賈府人相互于火海中掙扎時,茍老師被人攙扶下來了。易青娥發(fā)現,師父已經使完了人生最后一點力氣,奄奄一息了。朱團長急忙過來,幫忙把他平放在一排道具箱子上。茍老師渾身顫抖著在呼喚:
          青娥,青娥……
    “師父,師父,我在這里,我在這里?!币浊喽鹁o緊抓著師父的手。
          茍老師抖抖索索地摸著她的手說:
    “娃,娃,師父……可能不行了。記住……吹火的松香,每次……要自己磨……自己拌。記住比例……”
          在說比例的時候,茍老師向她示意了一下,易青娥明白,是要她把耳朵附上去。她就把耳朵貼上去。茍老師輕聲給她說:
    “十斤松香粉……拌……拌二兩半……鋸末灰。鋸末灰要……柏木的。炒干……磨細……再拌……”
          勉強說完這些話,茍老師就吐出一口血來。
          舞臺監(jiān)督喊:“咋辦?底下觀眾喊叫要茍老師謝幕呢?!?br />      朱團長說:“謝不成了,快關幕?!?br />      只見茍老師身子動了動,意思是要起來,但又起不來了。
          團長就緊急決定說:“青娥,你跟舞臺監(jiān)督一起把你師父抬上去!”
          易青娥跟舞臺監(jiān)督把“李慧娘”抬了上去。易青娥看見,觀眾熱浪一般,在朝舞臺上狂喊著。被他們抬上去的茍老師,靜靜靠在太師椅上,一動不動。
          那一剎那間,她反應過來:茍老師,可能已經不在人世了。
    (有刪改)(1)下列對這篇小說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老臉,對不起李慧娘,對不起觀眾”這句話表明茍老師對自己的容貌十分關注,擔心觀眾不再喜愛自己的演出。
    B.茍老師表演的“連珠火”,“天地澄靜,紅梅綻開”,這是演出的高潮,也是他藝術生命的極致綻放,極具感染力。
    C.茍老師在生命最后時刻才告訴易青娥松香粉的配方比例,有利于豐富人物性格,表現出老一代藝人授藝時保守的特性。
    D.茍老師“靜靜靠在太師椅上,一動不動”,以生命謝幕,暗示他在舞臺上享受了人生最后的榮光,安詳地離開人世。
    (2)下列對本文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采用插敘的手法,介紹了“秦腔吹火”這門絕活,補充交代了茍老師的從藝經歷和感受,使人物形象更加鮮活飽滿。
    B.“觀眾的掌聲已經將樂隊的音樂聲全都淹沒了?!边@句話用比擬和襯托表現了觀眾對茍老師的熱愛。
    C.小說在情節(jié)設計上頗具匠心,作者在鋪墊與暗示方面安排得非常充分而巧妙,使得故事的結局自然而不突兀。
    D.小說以小見大,以秦腔藝人的際遇反映了中國社會的歷史變遷,也再現了秦腔藝術由興到衰再復興的發(fā)展歷程。
    (3)結合文本分析作者是如何描寫茍存忠這一人物形象的。
    (4)《主角》一書榮膺第十屆茅盾文學獎,“體現出非常茂盛、結實和堅韌的中國傳統(tǒng)藝術根脈”。請分別從茍老師、易青娥、觀眾的角度分析節(jié)選部分是如何體現這一思想的。

    組卷:7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疫情來勢洶洶,防控不可放松。從此次疫情特點來看,一方面波及范圍廣,潛在風險人員跨地區(qū)流動性大,發(fā)展趨勢具有不確定性; ①         ,本起疫情的病毒為德爾塔變異株,部分病例的呼吸道樣本病毒核酸載量高,病毒在暴露人群中引起續(xù)發(fā)傳播的風險高。因此,各地更應搶時間、搶進度,做好社區(qū)防控、嚴格隔離防疫管理等工作,②         。
          必須看到,常態(tài)化不等于正?;惋L險不等于零風險。在疫情防控常態(tài)化背景下,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xù)向好,③         。但外出旅游仍不能任性而為,放松心情不能放松警惕。出門在外必須遵守當地防疫規(guī)定,在人流密集區(qū)必須做好防護,身體不適必須及時就醫(yī)。
          每個人的行為都具有公共性。你我的“呼吸”,不僅關乎自身的健康,也關乎他人的安危?;颊叻e極配合治療,涉及排查的人員主動落實個人報告責任,其他人群注重在日常生活中養(yǎng)成良好衛(wèi)生習慣……每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再兇險的病毒也擊垮不了我們,再艱難的戰(zhàn)役也終將取得勝利。
    (1)根據文中畫橫線的句子,可以推出的一項是
     

    A.如果人們不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那么兇險的病毒就會擊垮我們,抗疫就會失敗。
    B.如果兇險的病毒擊垮不了我們,抗疫最終取得勝利,就說明每個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
    C.如果兇險的病毒擊垮了我們,抗疫失敗,就說明我們不是每個人都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
    D.只有每個人做好疫情防控的第一責任人,那么兇險的病毒才不會擊垮我們,抗疫才會勝利。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的語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0個字。

    組卷:5引用:3難度:0.7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2017年杭州微念成為了“子柒文化”的大股東,投入資本提供資源推廣服務,李子柒品牌的快速發(fā)展由此開始,她不僅在國內成為了短視頻頂流IP,在海外也廣受歡迎。但在運營“李子柒”品牌的公司中,李子柒并無話語權,且收益相對不多。矛盾之下,自今年7月以來,李子柒停更已達三月之久,并于近日向法院提起訴訟。這引發(fā)大批網友的熱議。有人說,沒有李子柒,資本平臺無所加持,自然也就沒有“李子柒”;也有人說沒有所加持的資本平臺,李子柒就是只是李子柒,而不會出現作為“現象級”IP的“李子柒”。
          以上材料有何啟示,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4引用:1難度:0.7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