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四川省綿陽市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6/21 8:0:1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6分)(一)論述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作為藝術(shù)的重要門類,中國古代雕塑與傳統(tǒng)書畫之間存在緊密聯(lián)系。在相當長的時間里,傳統(tǒng)書畫對古代雕塑的審美取向有著直接的影響,這種影響與中國古代雕塑具有塑容繪質(zhì)的特征相關(guān)。與西方繪畫脫胎于雕塑但最終各行其道的情況不同,中國古代的雕塑與繪畫始終保持著互通互融的關(guān)系。在早期的雕塑實踐者中,有一部分人恰是聞名于世的畫家。如東晉時的戴逵“工書畫”,同時他“既巧思,又善鑄佛像及雕刻”;盛唐時,“塑圣”楊惠之與吳道子同為畫友,他的雕塑作品被認為“奪得僧繇神筆路”。這些畫家在進行雕塑時,不可避免地將繪畫中的審美觀照滲透其中。中國古代的雕塑與繪畫二者之間的互通性主要表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二者都追求線條的審美表現(xiàn);二是中國古代雕塑在色彩方面深受繪畫影響,形成“裝鑾”傳統(tǒng)。自新石器時期的彩陶開始,至兵馬俑、漢俑和唐三彩等皆是融匯色彩因素的雕塑作品。可見,中國古代雕塑與繪畫有著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正是這種聯(lián)系讓傳統(tǒng)書畫能夠?qū)Φ袼墚a(chǎn)生影響,進而讓傳統(tǒng)美學的意象精神在古代雕塑上有所體現(xiàn)。
          中國古代雕塑大致可以分為尚“意”和重“象”這兩類。兩漢六朝時期的雕塑在審美取向上尚“意”,而唐宋時期的雕塑則重“象”。自漢代開始,雕塑的整體面貌逐漸放棄追求形貌上的肖似,呈現(xiàn)出明顯尚“意”的傾向。至六朝時期,中國藝術(shù)領(lǐng)域出現(xiàn)審美自覺,雕塑對“意”的表現(xiàn)達到了相當?shù)母叨?。這種尚“意”的主體意識與漢代哲學中的形神關(guān)系有密切聯(lián)系?!痘茨献印酚醒裕骸爱嬑魇┲?,美而不可說?!边@說明漢代人在評論人物繪畫時已經(jīng)認為展現(xiàn)人物的神采比外形的肖似更為重要。在形神關(guān)系上,漢代的雕塑已把握得十分獨到,如霍去病墓前的系列石刻并未精雕細琢,但表現(xiàn)出對神韻的有意展現(xiàn)。其中《臥馬》《伏虎》等雕塑在僅僅表達物象整體輪廓的情形下,通過對頭部和身體的簡單刻畫便生動表現(xiàn)出對象在某一狀態(tài)下的韻味。總而言之,兩漢六朝的雕塑在造型上崇尚淳樸自然,并不熱衷于對物象外形的細致描摹,更注重對神韻的表達。
          自唐代開始,雕塑的重心再次向“象”轉(zhuǎn)變。這一時期出現(xiàn)了肖像類雕塑,并且流行于社會各階層,這類肖像雕塑的肖似大致體現(xiàn)在兩個方面:一是人物的面容,二是人物的外形輪廓。唐朝畫家楊惠之曾于京兆府畫優(yōu)人留杯亭像,“像成之日,惠之亦手裝染之,遂于市會中面墻而置之,京兆人視其背皆曰:‘此留杯亭也?!睏罨葜畠H通過塑像的外形輪廓便準確把握了留杯亭的特征。由此可見,唐代的繪畫與雕塑對人物形貌的描摹已達到相當?shù)某潭取_@種重“象”的雕塑風潮延續(xù)至宋代,并達到了高峰。在雕塑領(lǐng)域,宋朝時期的人物雕塑既具有肖像性質(zhì)的面容,在舉手投足的造型上又最為生動傳神,尤其是對衣飾在體與面上的塑造及其裝鑾日益精美。重觀宋明時期雕塑的意象結(jié)構(gòu),其表現(xiàn)為重“象”卻未輕“意”,“意”沉浸于“象”之中。

          二十世紀,西方美術(shù)的引進使中國古代雕塑的傳統(tǒng)一度失去話語權(quán),意象結(jié)構(gòu)的內(nèi)核被逐漸遺忘。面對西方傳統(tǒng)的寫實雕塑和令人眼花繚亂的現(xiàn)當代雕塑,部分雕塑實踐者們沉醉于觀念和媒材的更新,造成了創(chuàng)作目的與手段之間的斷裂。不過,好在中國古代雕塑的傳統(tǒng)基因并未因此而斷裂。早在二十世紀初,一些留學海外的雕塑家便在中西藝術(shù)的比較學習中,深刻認識到中國傳統(tǒng)文化更具美學價值。改革開放之后,在對“文化認同”“民族身份”的反思過程中,越來越多的雕塑家在作品中注入傳統(tǒng)“意”“象”的美學精神。習近平總書記告訴我們“文藝創(chuàng)作不僅要有當代生活的底蘊,而且要有文化傳統(tǒng)的血脈”??梢姟⒌袼艿膫鞒泻秃霌P,不僅需要在造型語言上向傳統(tǒng)追本溯源,而且需要繼承傳統(tǒng)美學的血脈,使中國寫意精神在全球化時代和跨文化語境中更具適應力和生命力。

    摘編自(吳昌明《對傳統(tǒng)美學與寫意雕塑的認識》)(1)下列關(guān)于原文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西方繪畫脫胎于雕塑藝術(shù),中國古代雕塑也與繪畫相關(guān),有些雕塑者也是著名的畫家。
    B.受彩陶藝術(shù)的影響,匠人們在制作兵馬俑、漢俑和唐三彩時,喜歡使用艷麗的色彩。
    C.自中國藝術(shù)領(lǐng)域從漢朝開始出現(xiàn)審美自覺之后,雕塑作品在造型上更重視展現(xiàn)神韻。
    D.中西方雕塑各具特點,西方雕塑重“象”輕“意”,中國雕塑則重“意”輕“象”。
    (2)下列對原文論證的相關(guān)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首段從線條和色彩兩方面論述了古代雕塑與繪畫互通性的表現(xiàn),其中色彩更具代表性。
    B.文章所引用的《淮南子》中的內(nèi)容,證明了漢代雕塑開始從尚“意”向重“象”轉(zhuǎn)變。
    C.從第三段舉的唐朝畫家楊惠之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唐朝肖像畫更追求人物面容上的肖似。
    D.文章結(jié)尾論及了西方美術(shù)的引進對中國雕塑的消極影響,并提出雕塑藝術(shù)應重視傳統(tǒng)。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霍去病墓前的石刻不追求外形肖似,雕刻者通過對石刻造型的整體把握展現(xiàn)了雕塑神韻。
    B.唐代繪畫和雕塑都重視對人物形貌的描摹,其中人物形貌包括人物的面容和外形輪廓等。
    C.雖然重“象”的雕塑風潮在宋代達到高峰,但其人物雕塑依然崇尚淳樸和簡約的風格。
    D.唐昭陵六駿石刻以肖似的外形來展現(xiàn)戰(zhàn)馬形象,這應該與唐代重“象”的創(chuàng)作傾向有關(guān)。

    組卷:0引用:1難度:0.7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2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細菌的衣食住行
    高士其
          衣食住行是人生的四件大事,不但人類如此,就是細菌也是如此,只不過沒有人是這樣講究罷了。
          細菌是極微極小的生物,是生物中的“小寶寶”。這個“小寶寶”穿的是什么?吃的是什么?住在哪里?怎樣行動?我們不妨見識一下。
          好哇,請細菌出來讓我們瞧一瞧!
          不行,細菌是肉眼看不見的東西,它只有我們眼珠的二萬分之一大小。好在幾百年前終于有人發(fā)現(xiàn)了它們,這個人就是來自荷蘭的列文?虎克。列文?虎克一生的嗜好就是磨鏡片,在他屋子里存著好幾百架自制的顯微鏡,他天天在鏡頭下觀察各種微小東西的形狀。有一天他研究自己的齒垢,忽然看見好些微小的生物在唾液中游來游去,好像魚在大海中游泳一般。這些微小的生物就是我們現(xiàn)在所要介紹的細菌。
          我們起初以為細菌沒有“衣服”,后來經(jīng)過仔細觀察,才曉得它們個個都穿著一層薄薄的“衣服”,科學的名詞叫作“莢膜”。這種衣服的成分是“蠟”,要把它染成紫色或紅色才看得清楚。細菌很怕熱,若將它們抹在玻璃片上,放在熱氣上烘,頃刻間這層蠟衣就融化了。細菌又很愛體面,當它們來到人類或動物的體內(nèi)游歷,或在牛奶瓶中游弋之時,穿得格外整齊,這層蠟衣也就顯得格外分明。細菌的種族很多,其中以“莢膜桿菌”“結(jié)核桿菌”及“肺炎球菌”三族的衣服穿得特別厚,穿得特別講究,特別容易為我們所認識。
          細菌的吃最為奇特而復雜,我們?nèi)魧⑺鼈冊斣敿毤毜胤治鲆幌拢部梢詫懗梢徊渴辰?jīng)。在這里不便將它們的全部秘密泄露,只略選其大概而已。細菌是貪吃的小孩子,它們一見了可吃的東西便搶著吃,吃個不休,直到吃得精光為止。它們中有吃葷的,也有吃素的,但大多數(shù)的細菌都是葷素兼吃的,也有的細菌葷素都不吃而去吃空氣中的氮,或無機化合物如硝酸鹽、砸硝酸鹽、一氧化碳等。更有專吃死肉不吃活肉的腐菌和專吃活肉不吃死肉的病菌。一些平常住在水里或土壤里的細菌,到了人或動物的身上就容易被餓死。結(jié)核桿菌及鼠疫桿菌等這些窮兇極惡的病菌就很調(diào)皮,它們離開寄主之后,又能暫吃別的東西以維持生存。在吃的方面,細菌還有一種和人類差不多的脾性,就是太酸的不吃,太咸的不吃,太干的不吃,太淡而無味的也不吃,大凡合人類胃口的也就合細菌的胃口。所以人類正吃得有滋有味的時候,想不到它們也在那里不露聲色地偷著吃。
          多數(shù)細菌的住是和食連在一起的,吃到哪里就住到哪里,在哪里住就吃哪里的東西,它們吃的范圍越廣,它們住的區(qū)域也就越大。而且有些細菌可以隨風飄游,這樣,它們的子孫便散布于各地了(從前德國有一位科學家曾特意坐氣球到天空去尋找空中的細菌,他發(fā)現(xiàn)離地面4000米之高還有好多細菌在那里徘徊)。大部分的細菌都是將土壤作為歸宿,而以糞土中所住的細菌為最多,大約每一克重的糞土中住有近1億個細菌。由土壤而入于水,便以水為家,到了人及動植物身上,便以人及動植物的身體為家。還有一種細菌叫作“愛熱菌”,在溫泉里也可以存活。
          好多種細菌身上都有一根或多根活潑而輕松的鞭毛。這鞭毛鼓舞起來,它們便可在水中飛奔,傷寒桿菌能于1小時之內(nèi)渡過4毫米長的路程。這一點路在細菌看來實在遠得很,因為它們的身長尚不及2微米,而4毫米是2微米的2000倍?;魜y弧菌飛奔得更快,它們可于1小時之內(nèi)走過18厘米長的路程,這一路程比它們的身體長9萬倍,別的生物都不能跑得這樣快。然而細菌若專靠它們自己的鞭毛游動畢竟走得不遠。它們是喜歡旅行,喜歡搬家的,于是不得不利用別的法子。它們發(fā)現(xiàn)蒼蠅附在馬尾能日行千里,老鼠伏在船艙里猶能從歐洲搬到亞洲,心想何不就附在蒼蠅和老鼠身上,這樣不是也可以游歷天下嗎?于是蚊子蒼蠅就成了它們的飛機,臭蟲跳虱就成了它們的火車,魚蟹蠔蛤就成了它們的輪船,它們便自由自在地到處觀光。不僅如此,它們還會把人作為交通工具,從這個人跳到另外一個人身上。你看,在電車上,在戲院里,在一切公共的場所,這個人吐了一口痰,那個人說話口沫四濺,都是它們旅行的好機會呀。
    (摘編自《細菌世界歷險記》)(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細菌體積非常小,我們難以用肉眼直接看到,直到列文?虎克通過顯微鏡才發(fā)現(xiàn)了它。
    B.細菌的表面有一層蠟制的“莢膜”,“莢膜”在被染成紫色或紅色后更易被看清楚。
    C.住在土壤里的細菌非常挑食,它們到了其他地方后,就會因缺少適合的食物而餓死。
    D.有些細菌盡管身上長著有助于它們飛奔的鞭毛,但仍需借助外力才能進行長途旅行。
    (2)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不同種類的細菌在衣食住行等方面的特點不盡相同,例如病菌和腐菌有不同的食物喜好,病菌喜歡吃活肉,腐菌喜歡吃死肉。
    B.科學家發(fā)現(xiàn)愛熱菌的生命力極其頑強,它不僅能夠在骯臟的糞土中生存,還可以在氧氣稀薄的高空和溫度較高的熱水中生存。
    C.許多細菌的住是和吃聯(lián)系在一起的,水中如果有食物,它們能夠以水為家,動植物身上有食物,它們也能夠以動植物身體為家。
    D.文章以總分式結(jié)構(gòu)展開,開篇提到細菌和人類一樣也有衣食住行方面的需求,接著分別對這四個方面進行了介紹,邏輯清晰。
    (3)一篇好的科普文的用語在追求嚴謹準確的同時,還應以讀者為中心,既要讓讀者易于理解也要讓讀者產(chǎn)生興趣。本文是如何體現(xiàn)科普文這一用語特點的?請結(jié)合文本最后一段的內(nèi)容,簡要分析。

    組卷:6引用:4難度:0.7

(三)文學類文本閱讀(本題共1小題,15分)

  • 3.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文本一:
    蔡文姬
    郭沫若
          ①(南匈奴,左賢王的穹廬、仲春的早晨。穹廬設在舞臺一側(cè),門外張彩棚,下鋪地毯,設各種必要用具。四周有障屏豎立,間隔成一區(qū)域,當隅處每有缺口,與外通。背景可適當布置胡中景物。時聞馬嘶聲。)
          (蔡文姬,胡裝,其裝束如維吾爾族。獨自一人在彩棚下徘徊,形容憔悴。一時又高興,一時又有愁思不決之狀。事實上她已三天三夜不睡覺。)
          蔡文姬:怎么辦呢?到底是回去,還是不回去?
          ②(胡兒伊屠知牙師,佩弓,腰懸箭束,自穹廬對側(cè)跑出。)
          胡兒:媽?。ㄏ蛭募苋ィ?br />      蔡文姬:(停步)呵,伊屠知牙師,你一早到什么地方去來?
          胡兒:我去打兔子來,我聽見好些人在說,媽,你就要回漢朝去了,是真的嗎?
          ③(蔡文姬遲疑,嘆氣,掩淚……)
          胡兒:(擁抱其母)媽,你在哭嗎?你為什么要哭呢?回漢朝去不是好事嗎?你不是經(jīng)常說,要帶我們回去嗎?我是很高興的啦!
          蔡文姬:(索性哭出聲來了)伊屠知牙師!我的兒?。〒岜Ш鷥海怀陕?。有一會,才哽咽著說)娘這幾天一直沒有告訴你。漢朝的曹丞相派遣了專使來,要把娘接回去,送來了很多的黃金玉器、錦緞綾羅。單于呼廚泉大人已經(jīng)答應了。我已經(jīng)考慮了三天,今天已經(jīng)是第四天了,娘就要做最后的決定啦。
          胡兒:媽,你還沒有決定嗎?你決定了吧,帶我們一道回去,把爹爹,把四姨婆也一道帶回去!
          蔡文姬:娘是很想回去的。我告訴過你“狐死首丘”的故事,一個人到死都是懷念自己的鄉(xiāng)土的。你外公、外婆的墳墓在長安,娘只是十二年前,在來匈奴的途中去掃過一次。娘也很想回去掃墓。特別是你外公有不少的著作,經(jīng)過戰(zhàn)亂遺失了,回去我想總也可以收集得一些。娘十二年來都這樣想,可是總得不到回去的機會?,F(xiàn)在機會來了,娘當然是喜出望外的!
          胡兒:那么,你為什么不趕快做出決定,把我們一道帶回去呢?我多么想去看看萬里長城,看看黃河,看看長江,看看東岳泰山呵!
          蔡文姬:(徐緩地)能夠回去,我是很高興的。十二年來,我認為無望的希望竟公然達到了。但是,兒呵,娘要回去,……(欲言又止,終于決絕地說出)卻又不得不丟掉你們!
          胡兒:(驚愕)怎么?媽,你說什么?
          蔡文姬:(悲痛)娘要回去,就不能不留你們在這兒,留下你和你的妹妹。
          胡兒:那怎么行呢?媽,難道你不要我們了嗎?
          蔡文姬:不,不是!是你父親不放你們走,他甚至于不想讓我走。
          胡兒:那怎么行呢?我要和爹爹鬧。
          蔡文姬:我已經(jīng)和你爹爹談了三天了。我說,兒女讓我?guī)Щ厝ィ瑳]有母親的兒女是很可憐的。他說,不行,你是漢人,我可以讓步,讓你走;兒女是匈奴人,我不能讓步你不能帶走。
          胡兒:(憤憤然,又含著眼淚地)爹爹這樣不講道理嗎?匈奴人和漢人不是一家人?
          蔡文姬:兒呵,你還小。你爹爹是愛你們的,他不放你們走,你也不能怪他。
          胡兒:哼!我是媽媽的兒,那我要跟著媽媽!我要跟著媽媽!……
          (趙四娘抱著胡女由穹廬中走出。)
          胡兒:(回頭向趙四娘糾纏)四姨婆,你知道嗎?媽媽要回漢朝去了,爹爹不讓我們一道去!
          趙四娘:你也知道了嗎?你媽和我這幾天正為這件事傷心啦。
          胡兒:四姨婆是不是也要回去呢?
          趙四娘:我嗎,我是想回去的。伊屠知牙師呀,你長大了就會知道。一個人誰也要思念自己的故土?!牵乙呀?jīng)想了三天,昨天晚上我同你媽媽講明白了,我要留下來。我留下來照顧你們兄妹倆,讓你們的媽媽好安心地回去。
          (胡兒放聲大哭,叫嚷著要跟媽媽一道回去。文姬、趙四娘也眼淚涔涔。)
          蔡文姬:四姨娘,我,我,我不想回去了。我們一道都留在這兒。
          趙四娘:(苦笑)那,那,那你就太溺愛了!文姬!你應該安心回去。你的兒女,由我在這兒撫養(yǎng),我保管把他們撫養(yǎng)成人,并且要教他們學好。有我在這兒,你安心,就和你自己在這兒是一樣。
          胡兒:我要跟著媽回去,四姨婆你也一同回去?。▎穑?br />      趙四娘:這是沒辦法的,你爹爹左賢王執(zhí)意不肯讓你們走。他甚至于還這樣說,如果要把你們帶走,連你媽媽他也要讓她活不下去!
          胡兒:什么,他要殺媽媽?
          趙四娘:他是那樣說的。他說,你媽媽是漢人,一定要走,他沒有辦法;你們是匈奴人,斷然不能帶走。如果把你們帶走,那他就要把你們統(tǒng)統(tǒng)殺掉!
          胡兒:(憤恨)什么,他要把我們統(tǒng)統(tǒng)殺掉!哼!我要去和他鬧?。ㄗ鲃萦拢?br />      蔡文姬:(一手挽住他)伊屠知牙師,你不能那樣,你怎能和你爹爹鬧呢?他不肯放你們走,也是由于愛你們。……他雖然那樣說,但他對我們是好心好意的。
          胡兒:那么,他為什么不讓我們回去呢?
          蔡文姬:你還小,你還不懂,你爹也上年紀了。他說過,如果讓你們也走,他會活不下去。
          胡兒:我們勸他一道走嘛!
          蔡文姬:(不禁苦笑)不行的,那是辦不到的事呀!
          趙四娘:(插話)伊屠知牙師,你要知道,就跟你媽媽想回漢朝一樣,你爹爹是不想離開匈奴。這是一樣的道理。
          胡兒:四姨婆,那你為什么不回去?
          趙四娘:我不是說過了嗎?我是愛你們,也是愛你們的媽媽。我要讓你們媽媽把我愛故鄉(xiāng)的情感承擔回去,我要讓我自己把你們媽媽愛兒女的情感承擔下來。我是孤孤單單的一個人,年紀已經(jīng)老了,我如果能夠把你們撫養(yǎng)成人,在我就心滿意足了。
          蔡文姬:四姨娘,二十年來我們形影不相離,你比我親生的母親還要疼我,我怎么能夠再把做母親的責任加在你的身上?唉!我回去又能夠做些什么呢?
          趙四娘:(含譴責意)你總愛那樣說!以你的才華,能做的事情多著呢!你難道還不相信我嗎?呵,我告訴你,我雖然已經(jīng)六十歲,但我至少還想再活十五年,我一定要把你的兒女撫養(yǎng)成人,由他們的一代,來代替他們父親的一代,一定要看到匈奴和漢朝真正成為一家。
    (節(jié)選自同名話劇第一幕,有改動)文本二:
          沒有矛盾沖突就沒有戲劇。戲劇中的矛盾沖突既包括人與人之間的矛盾也包括人物內(nèi)心的矛盾。戲劇要求在有限的空間和時間里能夠突出展現(xiàn)這些矛盾沖突。
    (1)下列對本文相關(guān)內(nèi)容和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以“怎么辦呢?到底是回去,還是不回去?”作為開場,既表現(xiàn)了蔡文姬當時矛盾的心理,同時又能很好地吸引觀眾的注意。
    B.胡兒有著好奇、多問的天性,他不停地向蔡文姬和趙四娘提出問題,故事情節(jié)也正是通過他的一個個問題,不斷地向前發(fā)展。
    C.趙四娘年事已高且故鄉(xiāng)沒有親人,而蔡文姬對她有恩,因此她決定留下來照顧蔡文姬的兒女,這樣也能讓自己將來老有所依。
    D.胡兒能說出“黃河”“長江”等中原地名,可以看出蔡文姬經(jīng)常對他講述起故土的故事,從側(cè)面反映了蔡文姬對故土的思念。
    (2)舞臺說明是劇本不可缺少的內(nèi)容。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畫線的三處舞臺說明的作用。
    (3)請結(jié)合文本一的內(nèi)容,談談你對文本二中內(nèi)容的理解。

    組卷:5引用:3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8.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生椰”是甜品中的“萬金油”,管你是啥,都能拉來配一配。常見的有“生椰奶茶”“生椰拿鐵”“生椰抹茶”,現(xiàn)在甚至還出現(xiàn)了“生椰檸檬茶”。這個超級火爆的“生椰”是未自椰子嗎?它是我們平時喝的椰子水嗎?①_____,但并不是我們平時喝的椰子水。這里的“生椰”指的是“椰奶”。椰子水和椰奶其實很好區(qū)分,②_____,而椰奶是人工制造出來的。一顆椰子,可以分為外果皮、中果皮、內(nèi)果皮、液體胚乳和固體胚乳。其中液體胚乳就是清澈透明的椰子水,而固體胚乳就是肥厚的椰肉。椰肉是制作椰奶的主要原料。在正常情況下,椰子生長得越久,③_____,而固體胚乳部分則會逐漸增多,椰子也就從青椰變成了老椰。青椰通常直接可以喝,而老椰的椰肉厚實,就可以用來制作椰奶、椰漿、椰子奶粉等椰子制品的原料。椰奶通常呈乳白色,入口有濃濃的奶香味,口感柔滑而不厚重,也難怪它能成為甜品界的“萬金油”了。
    (1)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請進行修改,使語言表達準確流暢??缮倭吭鰟h詞語,不得改變原意。

    組卷:2引用:1難度:0.6

四、作文(60分)

  • 9.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有人認為,人生而好奇,激發(fā)“求知欲”與保持“探索精神”的最好方式,就是讓人的天性能得以“釋放”。
          也有人認為,人是唯一有欲望又能克制欲望的動物,“克制”是一種意志、一種修養(yǎng)、一種境界,是人必需具備的品質(zhì)。
          上述材料,引發(fā)了你怎樣的思考?請寫一篇議論文,談談你的看法。
          要求:結(jié)合材料,選好角度,確定立意,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2引用:1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