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山西省忻州市高二(下)期末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7/9 8:0:8
一、(一)現(xiàn)代文閱讀(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茶,中國最具代表性的文化符號之一,它與瓷器、絲綢等自古以來便共同展示著中華文化的魅力,是傳承中華文化的重要載體,也是文明互動演進的生動佐證。
關于中國茶的起源說法較多,其中影響較大的是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的闡述:“茶之為飲,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眱蓾h三國時期,人們對茶葉的功效便有了初步認知,《三國志》《吳普本草》等文獻對茶葉及茶文化就有記載。兩晉時期,茶文化得以孕育和萌發(fā)。南北朝時期,茶文化有了進一步發(fā)展。唐宋時期,隨著“茶法”的形成、茶馬互市的興起,“以茶治邊”成為中原王朝的一種邊疆經(jīng)略政策,至明代臻于完善。明代郎瑛在《西茶易馬考》中就記載了唐代回“以馬易茶”之事。茶馬互市的另一重要見證則是綿延于世界屋脊之上的茶馬古道。它促進了西南各地區(qū)的經(jīng)貿(mào)發(fā)展、文化交流與民族交融,成為溝通不同地域、不同民族政治、經(jīng)濟、文化的紐帶。中國茶葉的傳統(tǒng)制茶技藝主要集中于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的江南、江北、西南和華南四大茶區(qū),其中所形成的多姿多彩的茶禮、茶俗更是在全國各地廣泛流布。這些豐富多彩、底蘊深厚的茶文化習俗,是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組成部分,已成為中華民族共有共享的文化遺產(chǎn)。
古往今來,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等,中國茶已經(jīng)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成為人類文明共同的財富。在傳播過程中,中國茶融入各國各地風俗,形成獨具特色的地方茶飲文化,“英式下午茶”便是突出代表。“下午茶”是英國民眾的重要飲食文化,也是一種休閑文化。目前全球有60多個國家種茶,160多個國家和地區(qū)有喝茶習慣。
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中國茶文化博大精深,海納百川,是中國智慧“大道至簡”的體現(xiàn)。當代,以“茶”為橋,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互鑒,依舊意義非凡。
(摘編自趙國棟《中國茶:人類文明的共同財富》)材料二:
2022年11月29日,“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12月,習近平總書記作出重要指示,“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對于弘揚中國茶文化很有意義。要扎實做好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的系統(tǒng)性保護,更好地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推進文化自信自強。
堅定文化自信,離不開對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與當代先進文化基本的了解和認知,否則就不可能真正感受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獨特魅力,也就缺少了文化自信的基礎。茶起源于中國,發(fā)于神農(nóng),聞于周公,興盛于唐宋時期,改進普及于明清時期。鴉片戰(zhàn)爭后是中國茶文化的轉(zhuǎn)型時期,外國資本的融入對茶與政治、經(jīng)濟、社會的關系變化產(chǎn)生了重大影響。新中國成立后,特別是改革開放40多年來,傳統(tǒng)茶文化與當代茶文化不斷碰撞融合,為中國茶文化注入了新時代的理念,使中國茶文化從復興走向振興。我們通過對中國茶文化形成與發(fā)展的學習了解,彌補了對傳統(tǒng)歷史文化不自知的缺陷,并對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內(nèi)涵有了更為理性的認知,進而筑牢民族文化自信的根基。
中國是世界茶文化傳播的源頭。世界各地引種的茶種、采用的栽培技術(shù)、加工工藝、品飲方式,以及茶禮茶儀、茶風茶俗、茶藝茶會、茶道茶德,都是從中國由陸、海茶之路直接或間接傳入的。了解了中國茶文化對外傳播及其影響,拓寬了文化自信的視野,有助于激發(fā)自豪感,堅定文化自信,形成凝聚力。
在經(jīng)濟全球化、價值多元化和文明多樣化的當今世界,任何文明的發(fā)展進步都需要加強對外文化交流。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曾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有什么東西可以促進人與人之間關系的話,那便是茶。一個異國的國家元首對茶的社會功能有如此精辟的論述,足以說明茶的文化作用已成為國際性的共同財富。身為國人,無不為中國茶文化對世界的貢獻倍感驕傲。而國人通過對茶文化世界貢獻和影響力的了解,能激發(fā)愛國熱情,堅定民族文化自信。
飲茶,不僅是一種民族習俗,也是一種民族文化、民族禮儀、民族精神的象征,其所蘊含的崇尚自然、天人合一、社會和諧的精神特質(zhì),早已滲透在國人的骨髓和血脈中。以茶文化育人是茶文化所體現(xiàn)出的教育功能。當代人從茶文化中領會和把握茶文化的思想精華、價值追求和道德精髓,汲取豐富營養(yǎng),提升道德情操,增強對民族文化自信的信賴感,進而在社會實踐和個人行動上內(nèi)化為堅定民族文化自信的動力。
中國茶文化有悠久的歷史、完美的形式、豐富的內(nèi)涵,其所蘊含的精神特質(zhì)和做出的貢獻至今仍發(fā)揮著獨特而又巨大的社會作用。
(摘編自徐慶生《從茶文化談民族文化自信》)(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在關于中國茶起源的眾多說法中,人們比較推崇唐代陸羽在《茶經(jīng)》中“發(fā)乎神農(nóng)氏,聞于魯周公”的闡述。
B.“以茶治邊”作為邊疆經(jīng)略政策,雖在唐宋時期不夠完善,但在發(fā)展邊疆經(jīng)濟、促進民族交流溝通等方面發(fā)揮了重大作用。
C.我國是世界茶文化的發(fā)源地,中華民族和世界其他民族之間進行茶文化交流只能通過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來進行。
D.我國茶文化所蘊含的精神特質(zhì)對于國人而言具有很重要的意義,而當代茶文化則為中國傳統(tǒng)茶文化注入了時代精神。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談到了“中國茶文化的發(fā)展歷史”,但兩者所要論證的論點不同。
B.材料一以具體的數(shù)字說明了中國茶文化對于世界各國的影響,增強了說理力度。
C.材料一所列舉的“英式下午茶”的例子有力地證明了中國茶融入各國各地風俗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地方茶飲文化。
D.材料二所引用的馬來西亞前首相馬哈蒂爾之語,論證了在當今世界,各文明之間加強對外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xiàn)材料一中所解說的“中國茶已經(jīng)成為中國與世界人民相知相交、中華文明與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鑒的重要媒介”的一項是
A.在新羅王朝時期,朝鮮從我國唐朝引入茶樹并植于本土,經(jīng)過發(fā)展,逐漸形成了與當?shù)仫L俗文化相交融的茶文化。
B.日本名僧榮西于宋代兩度來中國,帶回中國茶籽并播種,還寫成《吃茶養(yǎng)生記》,這對日本茶道產(chǎn)生了重要影響。
C.英國簡?佩蒂格魯在《茶設計》中專門介紹英國老式茶具,展現(xiàn)了這些英式茶具與中國傳統(tǒng)茶具之間的淵源關系。
D.“中國傳統(tǒng)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成功通過嚴格評審,列入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名錄。
(4)請簡要分析材料一的論證思路。
(5)當下,如何利用我國茶文化來增強我們的文化自信?請結(jié)合材料概括。組卷:0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王四的故事蕭紅 紅眼睛的、走路時總愛把下巴抬得很高的王四,只要人一走進院門來,那沿路的草莖或是孩子們丟下來的玩物,就塞滿了他的兩只手。有時他把拾到了的銅圓塞到耳洞里:“他媽的……是誰的呀?快來拿去!若不快些來,它就要鉆到我的耳朵不出來啦……”他一面搖著那尖頂?shù)牟菝币贿叾紫聛怼?br /> 孩子們搶著銅圓的時候,撕痛了他的耳朵。
“啊哈!這些小東西們,他媽的,不拾起來,誰也不要,看成一塊爛泥土;拾起來,就都來啦!你也要,他也要……好像一塊金寶啦……”
他仍把下巴抬得很高,走進廚房去。他住在主人家里,十年或者也超出了。但在他的感覺上,他一走進這廚房就好像走進他自己的家里一樣,已經(jīng)覺察不出這廚房是被他管理的意思,仿佛已經(jīng)是他的所有了!這廚房,就好像從主人的手里割給了他似的。碗櫥的二層格上扣著幾只碗和幾只盤子,三層格上就完全是藍花的大海碗了。至于最下一層,那些瓦盆,哪一個破了一個邊,哪一個盆底出了一道紋,他都記得清清楚楚。有時候吃完晚飯在他洗碗的時候,他就把燈滅掉,他說是可以省下一些燈油。
他的生活就和溪水上的波浪一樣:安然,平靜,有規(guī)律。主人好像在幾年前已經(jīng)不叫他“王四”了,叫他“四先生”。從這以后,他就把自己看成和主人家的人差不多了。
但,在吃飯的時候,總是最末他一個人吃;支取工錢的時候,總是必須拿著手折。有一次他對少主人說:“我看手折……也用不著了吧!這些年……還用畫什么押?都是一家人一樣,誰還信不著誰……”他的提議并沒有被人接受。再支工錢時,仍是拿著手折。十幾年來,他也就褥子里、枕頭下,換來換去,保護著他的手折。手折也換過了兩三個,因為都是被畫滿了押,蓋滿了圖章。
另外一次,他又去支取工錢,少主人說:“王老四……真是上了年紀……眼睛也花了,你看,你把這押畫在什么地方去了呢?畫到上次支錢的地方去啦……”
王四拿起手折來,一看到那已經(jīng)歪到一邊去的押號,他就哈哈地張著嘴:“他媽……”他剛想要說,可是想到這是和少主人說話,于是停住了。他站在少主人的一邊,想了一些時候,把視線經(jīng)過了鼻子之后,四面掃了一下,難以確定他是在看什么:“‘王老四’……不是多少年就‘四先生’了嗎?怎么又‘王老四’呢?”他走進廚房去,坐在長桌的一頭,一面喝著燒酒,一面想著:“這可不對……少主人怕也變了心腸……今年一定有變?!庇谑怯挚戳丝词终郏骸叭舭咽终蹃G了,我看事情可就不好辦!沒有支過來的……那些前幾年就沒有支清的工錢就要……我看就要算不清。”這次,他沒有把手折塞進枕頭去,就放在腰帶上的荷包里去了。
王四好像真的老了,院子里的細草,他不看見;下雨時,就停在院心的孩子們的車子他也不管了。夜里很早他就睡下,早晨又起得很晚。牽?;ǖ挠白?,被太陽一個一個地印在紙窗上。他想得遠,他想到了十多年前在山上伐木頭的時候……他就像又看到那白楊倒下來一樣……嘩嘩的……他好像聽到了鋸齒的聲音。他又想到在漁船上當水手的時候:那桅桿……那標桿上掛著的大魚……真是銀魚一樣。他又接著想:十五歲離開家的那年……在半路上遇到了野狗的那回事……他摸一摸小腿:“他媽的,這疤……”他確實感覺到手下的疤了。
他常常檢點著自己的東西,應該不要的,就把它丟掉——破毯子和一雙破氈鞋,他向換破東西的人換了幾塊糖球來分給孩子們吃了。
他在掃院子的時候,遇到了棍棒之類,就拿在手里試一試結(jié)實不結(jié)實……有時他竟把棍子扛在肩上,試一試挑著行李可夠長短?若遇到繩子之類,也總把它掛在腰帶上。
閑下來他就坐在井臺旁邊去,一邊結(jié)起那些拾得的繩頭,就一邊計算著手折上面的還存著的工錢的數(shù)目。
秋天的晚上,他聽到天空的一陣陣的烏鴉的叫聲,他想:“鳥也是飛來飛去的……人也總是要移動的……”于是他的下巴抬得很高:“到漁船上去還是到山上去?到山上去,怕是老伙伴還有呢?漁船,一時恐怕找不到熟人,可不知道人家要不要……”站在席子上面,做著張帆的樣子,全身痙攣一般振搖著:“還行嗎?”他自己問著自己。
河上漲水的那天,王四好像又感覺自己是變成和主人家的人一樣了。他扛著主人家的包袱,扛著主人家的孩子,把他們送到高崗上去。
“老四先生……真是個力氣人……”他恍恍惚惚地聽著人們說的就是他,后來他一留意,那是真的……不只是“四先生”,還說“老四先生”呢!他想:“這是多么被人尊敬??!”于是他更快地跑著,直到那水漲得比腰還深的時候,他還是在水里面走著。一個下午他也沒有停下來。
主人們說:“四先生,那些零碎東西不必著急去拿它;要拿,明天慢慢地拿……”
他說:“那怎么行!一夜不是讓人偷光了嗎?”他又不停地來回地跑著。
他的手折,不知在什么時候離開了他的荷包,沉到水底去了。他發(fā)現(xiàn)了自己的空荷包,他就想:“這算完了?!彼桶杨^頂也淹在水里,那手折是紅色的,可是他總也看不到那紅色的東西。他說:“這算完了?!?br /> 他站起來,向著高崗走過來。水濕的衣服冰涼地粘住了皮膚。他抖擻著,他感到了異樣的寒冷,他看不清那站在高崗上屋前的人們。只聽到從那些人們的方向傳來的笑聲:
“王四摸魚回來啦!”“王四摸魚回來啦!”
1936年(有刪改)(1)下列關于小說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王四雖然每次說話幾乎都是“他媽的”打頭,但并沒有多大惡意,反倒不乏溫情,例如對孩子們總是那么慈愛:耳洞里掏銅圓,賣破爛,買糖球等。
B.文中三次提到王四把下巴抬得很高,集中表現(xiàn)出王四覺得自己跟主人“一家人一樣”的心理優(yōu)越感,這是家中的其他傭人不可匹及的。
C.文中加點句強調(diào)了王四單方面對成為主人家中的一員的渴望,這也是他一直以一種主人翁的態(tài)度來對待主人家中的大小事務的精神動力。
D.小說結(jié)尾處寫到手折的丟失讓王四感覺到“異樣的寒冷”,這不僅是他身體的寒涼,更是他精神寄托的徹底崩塌。
(2)下列對小說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今年一定有變”是行文中一處關鍵的轉(zhuǎn)折點。少主變心,王四準備離開,手折丟失,都是王四的這一預言預示出來的。
B.結(jié)尾處用反復的手法,強化著人們對王四的看法:摸魚的王四、讓人笑話的王四。這與一直追求身份認同的王四的努力形成鮮明對比,極具諷刺意味。
C.文中使用了很多省略號,意蘊豐富。譬如王四向少主提議不用手折的那一部分,就將王四的猶疑與渴盼、少主的刻意與無情充分展現(xiàn)出來了。
D.行文凸顯了各種變換與不變:主人換了,稱呼換了,手折也換了好幾個;但王四的夢想沒變,主人的階級優(yōu)越感沒變。這其中暗含深意,令人唏噓。
(3)年老的王四回想自己伐木,當水手,被狗咬等青春往事在文中有何作用?請結(jié)合小說具體分析。
(4)“手折”這個中心意象凝聚了小說的意蘊與題旨,請結(jié)合小說進行具體分析。組卷:6引用:4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題。
據(jù)統(tǒng)計,人類傳染病60%來源于動物,50%的動物傳染病可傳染給人類。那么,這些野生動物是病毒的“潘多拉魔盒”嗎?
要想回答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野生動物體內(nèi)的病毒① ?近些年的研究表明,根源主要在于人類和野生動物接觸增多,導致野生動物體內(nèi)的病毒和人類密切接觸,增加變異和在人群中傳播的風險。因此,② ,就會大大降低病毒跨物種傳播的概率。另外,人類活動嚴重破壞了野生動物的棲息地,這也是人畜共患病增加的重要原因之一。
我們經(jīng)常說要保護野生動物,在很多人眼里:它們?nèi)跣?,無助,可憐,需要人類的保護。其實,③ ,是因為野生動物也在保護我們?nèi)祟?。當前,人類開始重新思考與野生動物之間的關系,從流行病傳播的角度來說,只有真正找到病毒的中間宿主,才可能徹底切斷病毒的傳播鏈。
(1)下列選項中,加點的詞語和文中“潘多拉魔盒”所用修辭手法相同的一項是
A.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B.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C.亂石穿空,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
D.舞榭歌臺,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5個字。組卷:10引用:9難度:0.5
六、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山東的農(nóng)民工張淑寶通過11年邊工作邊自學的艱難求學路,考取了3所大學的4個學歷證、2個學位證和6本各類資格證書,“共青團中央”官網(wǎng)、光明網(wǎng)、環(huán)球網(wǎng)、人民日報公眾號、央視新聞客戶端等官媒紛紛點贊。在這些成績背后,到底要多努力只有他自己才能告訴你。
今年40歲的張淑寶在24年前因家庭貧困輟學。11年前,他又重拾書本,一邊工作一邊自學,取得了上述成績的同時,還先后創(chuàng)作出300余篇詩歌、散文等文學作品。
上述材料帶給你什么樣的感悟和思考?請結(jié)合材料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0引用:3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