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浙江省臺州市玉環(huán)市玉城中學高二(上)第一次月考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選擇題(每題僅有一個最佳選項,共25題,每題2分,共50分)
-
1.王夫之認為商周之變和周秦之變是中國古代影響最大的兩次政權更替,中國古代的政治體制曾隨之發(fā)生變化。下列能體現“周秦之變”的有( )
①從傳位賢能到血緣世襲
②從貴族政治到官僚政治
③從地方分權到中央集權
④從禮樂治國到法律治國組卷:2難度:0.7 -
2.中書省是中國古代重要的中央機構。以下對于中書省的描述,按時間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br />①太史公司馬遷曾任中書令
②六部隸屬于中書省
③負責秉承皇帝旨意起草詔敕
④分中書省之權歸于六部組卷:13引用:10難度:0.6 -
3.西漢時,刺史“以小制大”,監(jiān)察地方,東漢繼承了這一制度。東漢靈帝年間爆發(fā)黃巾起義,四方多事,朝廷選派重臣出任刺史,稱“州牧”,掌一州的軍事、財政、民政大權。這一變化帶來的影響是( ?。?/h2>
組卷:33引用:31難度:0.6 -
4.梭倫規(guī)定:除軍事職務外,其他的職位通過抽簽給予。但又規(guī)定:只能從白薦的人們中進行挑選;中選的人還將接受評判官的審查;而且每個人都有權對不合資格的候選人提出指控。這說明當時雅典( ?。?/h2>
組卷:27難度:0.6 -
5.如圖內容是對西方國家古代政治制度的描述,判斷該國家是( ?。?br />
公民大會擁有立法權,是國家最高權力機關;
執(zhí)政官由全體公民選舉產生,主持公民大會和元老院;
所有官職均無薪金,窮人實際上無法出任。組卷:7引用:8難度:0.7 -
6.1302年,法國國王腓力四世因向教會增稅,與教皇博尼法斯八世發(fā)生沖突。為了與教廷對抗,腓力四世聯合擁護國王的勢力,召開了由三個階層代表組成的首屆三級會議。這三個階層不包括( ?。?/h2>
組卷:9引用:4難度:0.6 -
7.在其他國家,現代政治似乎與中世紀割裂,中間缺少平穩(wěn)的銜接;而在口口,現代政治就產生于傳統(tǒng)之中,顯得如此自然、如此吻合。”材料中,口口最可能是( )
組卷:3難度:0.7 -
8.有學者認為:“盡管大西洋把英、美、法三國永遠地分隔開了,但三國的革命作為資產階級革命不僅有一定的聯系,而且也是相互影響、相互促進的?!边@說明三國資產階級革命都體現了( ?。?/h2>
組卷:31引用:44難度:0.6 -
9.有學者在對《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研究中指出:“所謂分權制衡是雙向互動的。操諸參議員之本意,大概是想操政治上之主動制人而不受制于人。殊不知這種做法卻因與其鼓吹的分權制衡理論不相吻合,不但不能收限制行政首腦之效,反而授人以柄引起反對派的激烈反對“作者旨在強調( )
組卷:41難度:0.6
二、材料分析題(共3大題,共50分)
-
27.政治民主化是近代歷史發(fā)展的趨勢。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憲政制度能夠在英國產生,有賴于英國傳統(tǒng)習慣和中世紀分封制度中有豐富妥協(xié)因素……克倫威爾在內戰(zhàn)后借助議會軍建立起來的專制統(tǒng)治使得英國人充分認識到,通過圣潔的革命建立起來的專制統(tǒng)治比傳統(tǒng)君主制度危害更大。
——王從圣《各國民主制度的建立途徑》材料二:《臨時約法》的失敗固然是由于當時的中國社會政治環(huán)境所造成,但其本身存在的嚴重缺陷,乃是導致其失敗的根本原因。由于《臨時約法》的制定在形式上就缺乏代表性,所以在內容上很難反映各階層意見,其內容雖然是先進的,但從其形式來看,科學性、民主性均有所欠缺,憲政在一個國家的確立,往往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絕非一朝一夕所能完成,尤其是像中國這樣一個幾千年專制的國家。
——音正權《<中華民國臨時約法)的主要缺陷》材料三:1940年3月,中共中央在《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的指示中指出,中國共產黨在華北、華中等地建立的抗日民主政權,在政權工作人員中,應規(guī)定為實行共產黨員占三分之一,非黨的左派進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間派占三分之一,這就是“三三制”政權制度。必須保證共產黨員在政權中占領導地位。所謂領導權,不是要一天到晚當作口號去高喊,也不是盛氣凌人地要人家服從我們,而是以黨的正確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說服和教育黨外人士??谷战y(tǒng)一戰(zhàn)線政權的選舉政策,應是凡滿18歲的贊成抗日和民主的中國人,不分階級、民族、黨派、文化程度,均有選舉權和被選舉權。
——摘編自毛澤東《抗日根據地的政權問題》等(1)根據材料一,指出英國建立憲政制度的有利條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為近代英國君主立憲制的確立奠定法律基礎的歷史文獻。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指出辛亥革命未能在中國實現憲政的原因。
(3)根據材料三并結合所學知識,簡述“三三制”原則,并概括其積極作用。組卷:3引用:2難度:0.5 -
28.選官用人關乎國家的長治久安。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唐代科舉考生可以“懷牒自列于州縣”,允許自由報考,當時的取士原則兼顧著士子的平日才學和科場表現,若僅就規(guī)則而言,尚不周嚴。為杜絕舞弊,自宋真宗朝始,各級考試的試卷一律“封彌”、“謄錄”,由皇帝主持的殿試也實行初考、復考、詳定三級評定制度。在宋代,科舉入仕者逐漸增多,成為文職官僚隊伍中的核心力量。趙宋統(tǒng)治者鼓勵敞開言路,士大夫們在處理各類國家事務之際亦敢于負責而直抒己見。
——摘編自袁行霈《中華文明史》材料二 克里米亞戰(zhàn)爭爆發(fā),由于英國政府管理的混亂、低效率,給軍隊造成了相當大的傷亡……1870年6月,英國政府頒布樞密院令。規(guī)定,凡未經考試并持有文官事務員會資格證書者。一律不得從事任何事務官職。從此以后,一切文官職位的任命,都必須根據文官事務委員會的規(guī)定,通過公開競爭考試錄用。
——摘編自杜麗《英國公務員制度形成的歷史與貢獻》材料三在撒切爾執(zhí)政時期,英國政府開始改革文官隊伍,力求使得文官的知識體系更好地與現實需求契合。通過對文官的“通才”選拔中可能存在“專業(yè)缺位”的問題進行改革,英國要求文官在具有豐富知識的基礎上,更要精通某個專業(yè)領域,于是“專業(yè)性”逐漸成為了對文官考核的一個重要方面。
——摘編自吳俊橋《關于英國公務員制度的探討》(1)據材料一,歸納唐宋時期科舉制的發(fā)展趨勢,分析科舉制的進步性。
(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英國公務員制度的作用。
(3).根據材料二、三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近現代英國公務員標準的變化及原因。組卷:2難度: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