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新疆巴音郭楞州兵團第二師八一中學高二(下)期末歷史試卷

發(fā)布:2024/7/7 8:0:9

一、選擇題

  • 1.2019年1月,山西絳縣橫水墓地M2158發(fā)掘取得階段性成果,墓中隨葬品豐富,青銅器種類基本齊全……考古工作者認為該墓具有濃厚的商、周時代特征。下列關于商周時代特征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h2>

    組卷:5難度:0.6
  • 2.有學者提出中華文明起源的“重瓣花朵”模式說,中原為花心,四鄰為花瓣,花心和花瓣是不能分離的。各文化區(qū)都有自己的特色,同時又有不同程度的聯系。這反映了中華文明(  )

    組卷:22難度:0.7
  • 3.春秋戰(zhàn)國時期,華夏族與各少數民族融合的實質是( ?。?/h2>

    組卷:1引用:2難度:0.7
  • 4.《論語》中孔子認為西周繼承發(fā)展了夏、殷兩代的制度,開創(chuàng)了輝煌的西周文明,因而十分推崇周制。三代文明對儒家思想的主要影響在于( ?。?/h2>

    組卷:4引用:2難度:0.6
  • 5.在皇帝制度下,皇帝成為天下權力的源頭,“天下之事無小大皆決于上”。這說明皇帝制度( ?。?/h2>

    組卷:12引用:3難度:0.6
  • 6.費正清在《中國:傳統(tǒng)與變遷》中寫道:秦統(tǒng)一后,原六國舊貴族仍忠于他們的王室,精英知識分子也對禁錮諸子學說的政策不滿,平民百姓不堪遠征和大興土木的負擔,秦王朝便分崩離析了。他意在強調( ?。?/h2>

    組卷:134難度:0.7
  • 7.漢興之初,崇尚黃老之學,推行無為而治的治國方略,而70年后強行罷黜了“黃老百家之言”,這種文化政策變化的路徑實際上反映了(  )

    組卷:9引用:15難度:0.7
  • 8.西漢絲綢之路初通時,絲綢之路咽喉要地河西地區(qū)還是“習俗頗殊,地廣民稀”,到東漢初年,河西已是“兵馬精強,倉庫有蓄,民庶殷富”。據此可得出(  )

    組卷:23引用:34難度:0.9
  • 9.漢武帝設置十三州刺史以監(jiān)察地方,并將豪強大族“田宅逾制”作為重要的監(jiān)察內容,各地財產達300萬錢的豪族被遷到長安附近集中居住。這表明(  )

    組卷:4引用:1難度:0.5
  • 10.2019年,在河南淮陽發(fā)掘出一處距今約4000年的龍山文化遺址,其中有各種形制的圓形遺存分布于人工建筑的臺基之上,經考古專家初步判斷,很可能是當時糧倉的遺跡。如判斷無誤,這一遺存可實證( ?。?/h2>

    組卷:63引用:51難度:0.8
  • 11.北魏建立時,太祖拓跋理令“有司定行次,正服色,群臣奏以國家繼黃帝之后,宜為土德,故神獸如牛,牛土畜……服尚黃,犧牲用白。祀天之禮用周典”,這反映出當時北魏( ?。?/h2>

    組卷:12引用:5難度:0.5

二、材料分析題

  • 32.政治制度是現實的,每一制度,必須針對現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適應。閱讀下列材料。
    材料一 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制?!瓭h有天下,矯秦之枉,徇周之制,剖海內而立宗子,封功臣。
    ——柳宗元《封建論》材料二 郡縣之制,垂二千年而弗能改矣,合古今上下皆安之,勢之所趨,……則分之為郡,分之為縣,俾才可長民者(“長民者”指管理百姓的人)皆居民上,以盡其才,而治民之紀,亦何為而非天下之公乎?
    ——王夫之《讀通鑒論?卷一》材料三 行省雖然擁有經濟、軍事、行政等權力,但這些權力都是元廷讓渡給地方的,最終的決定權還操控在中央的手中,因此行省權力大而不專,這決定了它只能為朝廷集權服務。而行省行政區(qū)劃中采取犬牙交錯的劃分原則,又從客觀上瓦解了地方割據的地理條件?!?br />——中國論文網材料四 任何制度,斷無二三十年而不變的,更無二三百年而不變的。但無論如何變,一項制度背后的本原精神所在,即此制度之用意的主要處則仍可不變,于是每一項制度,便可循其正常軌道而發(fā)展。此即是此一項制度之自然生長。
    ——錢穆《中國歷代政治得失》請回答:
    (1)材料一論述到的西周、秦朝和漢初的三項政治制度分別是什么?
    (2)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郡縣之制”的歷史作用。
    (3)據材料三說明元朝行省制度為什么能加強中央對地方的有效控制?
    (4)政治制度“針對現實”“時時刻刻求其能變動適應”,但其“本原精神”“仍可不變”。綜合上述材料,說明材料四中的“本原精神”是指什么?

    組卷:8引用:11難度:0.5
  • 33.“百家爭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奠定了中國思想文化發(fā)展的基礎。閱讀以下材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孔子極力倡導仁人君子之道。從理想人格的意義講,孔子所謂的仁人君子不僅應關切個人自我道德品格修養(yǎng),具備忠信、孝悌、克己、禮讓、好學、知勇、仁恕等諸美德,而且更應懷抱經世濟民的情懷,“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修己以安人”、“修己以安百姓”。
    ——林存光《孔子新論》材料二 故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傾,音聲相和,前后相隨。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道德經》
    材料三 法不阿貴,繩不撓曲。
    貪如火,不遏則燎原;欲如水,不遏則滔天。 ——《韓非子》
    (1)據材料一指出孔子心目中的“仁人君子”應具備怎樣的品德?
    (2)指出材料二、三中的老子、韓非子分別是哪一思想流派的代表。
    (3)結合所學知識,分析百家爭鳴局面形成的時代背景。

    組卷:22引用:15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用名稱:菁優(yōu)網 | 應用版本:5.0.7 |隱私協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條款
本網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組織的資源外,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請立刻和本網聯系并提供證據,本網將在三個工作日內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