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2022-2023學年黑龍江省哈爾濱市雙城區(qū)兆麟中學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8 8:51:1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材料一:
          禮儀文化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重要內(nèi)容,在推動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構(gòu)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上具有先天優(yōu)勢,理應(yīng)在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上積極作為。
          禮儀文化是以禮儀為內(nèi)核的文化觀念、文化規(guī)范、文化器物等的總稱,內(nèi)蘊著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思想理念與價值追求。與其他國家和民族的禮儀文化相比,中華禮儀文化具有獨特的內(nèi)涵。
          作為“禮儀之邦”,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修齊治平”就與禮儀息息相關(guān):“修身”就是要造就彬彬有禮的君子;“齊家”就是要長幼有序,家庭和睦;“治國”就是重視禮儀熏陶,實現(xiàn)以禮治國;“平天下”更要以禮服人,實現(xiàn)天下太平。這種獨特的傳統(tǒng)文化代相傳,深深鐫刻在中國人的心靈里,成為中華民族的代表與象征。
          中華禮儀文化是各民族文化的集大成者,在各民族文化稟賦、宗教風俗、價值體認等差異存在的前提下,生活在中華大地的各個民族,經(jīng)過長期的彼此接觸、相互融會、協(xié)同內(nèi)聚,在禮儀文化上逐漸呈現(xiàn)出共同發(fā)展、交融一體的趨勢,形成了“共同的歷史記憶”,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就打下了深厚根基。
          以禮儀文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必須將禮儀教育作為一項重要抓手。教育的力量是無窮的,應(yīng)當高度重視禮儀文化的育人功能,大力開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教育,將理論教育與實踐教育相結(jié)合,顯性教育與隱性教育相結(jié)合。傳承弘揚優(yōu)秀禮儀文化,進一步優(yōu)化禮儀教育課程、豐富禮儀教育實踐活動,形成家庭、社會、社會教育主體合力。通過禮儀文化教育,用共同的民族文化凝聚民心,推動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入腦入心,匯聚成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fù)興的磅礴力量。
    (摘編自蔣璟萍《以禮儀文化推動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材料二:
          作為四大文明古國之一,中國傳統(tǒng)禮儀以周為最,中國禮儀的起源可以追溯到西周。周公制禮作樂,就是要讓人的精神世界坦露出來,并將它們規(guī)范于用禮和樂編制成的網(wǎng)絡(luò)中,通過這張有形的網(wǎng)絡(luò)來約束和控制人們的道德、倫理和修養(yǎng)以及情感、思想和欲念。
          在《論語》中,孔子幾次強調(diào)“不知禮,無以立”,意思就是一個人如果不懂得禮儀,就無法在社會上立身。這也是儒家認為人與動物的最大區(qū)別,就是懂不懂禮儀。《禮記》中有這樣一段話:“鸚鵡能言,不離飛鳥。猩猩能言,不離禽獸。今人而無禮,雖能言,不亦禽獸之心乎?”可見,中國古代很早就認為,要想成為一個文明人,懂禮儀是先決條件。時至今日,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作為國學的精華,民族文化的基因,與道德融合在一起,其“齊民化俗”的功能影響著普羅大眾,深入作用于中國社會。
          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從遙遠的歷史走來,早已滲透到中國歷史的方方面面。它曾被作為一種制度被記錄和推廣,不僅僅作用于廟堂之上、殿陛之間,也同樣影響著江湖民間、市井陋巷。但是傳統(tǒng)禮儀文化也不是完美的,隨著時代的變遷,日月更迭,總有一些傳統(tǒng)禮節(jié)已經(jīng)無法適應(yīng)當今這個年代。因此在傳承禮儀這個問題上,還是要有所講究的。今天在學習中國傳統(tǒng)禮儀的時候,要去其糟粕取其精華,從傳統(tǒng)禮儀里面尋找真正適合現(xiàn)代社會、注入了我們民族靈魂的東西。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中的尊老敬賢、儀尚適宜、與人為善、禮尚往來、容儀有整等,都是可以傳承下來的,將這些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精髓,跟當今我們提倡的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互融合,才能對家庭、社會乃至整個國家的和諧穩(wěn)定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引導(dǎo)作用。
          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傳承,最終是要落在每個人的身上。個人要做到有禮行天下,就需要先懂禮儀,講禮貌。
          首先要心中有禮,心存肅敬。心中有禮的人,講究獨善其身,如果沒有從心里面真正做到講禮儀,就是沒有做到自律,沒有自律之心,在他人面前表現(xiàn)的所謂禮儀也就不過是逢場作秀而已。心存肅敬,就是心里要尊重人,對待任何人或者任何事都不怠慢;不怠慢就不會為所欲為,會考慮對方的感受,不會將自己的意志強加于對方身上。心存肅敬的人,會凡事都以尊重對方為出發(fā)點,既振作了個人的精神面貌,又尊重了對方的感受,就做到了人我相協(xié)相悅。
          其次要學禮儀,學為人處事??鬃诱f只有懂得用“禮”的道德規(guī)范來約束自己的行為,才能“文質(zhì)彬彬,然后君子”。我們可以通過學習國學經(jīng)典來傳統(tǒng)禮儀,諸如《論語》《禮記》等古典書籍,閱讀中國古代關(guān)于禮儀的經(jīng)典著作可以讓人明禮向善;同時,可以發(fā)掘生活中的優(yōu)秀榜樣,所謂“見賢思齊,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多向謙和有禮的人學習,以其為師,自然可以更好地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舉止。
          最后要做文明人,行文明事。生活中要待人以誠,尊重別人?!皭廴苏呷撕銗壑慈苏呷撕憔粗?,你要想獲得別人的尊重,就要先學會尊重別人。在社會交往中,人與人之間彼此尊重,才能保持和諧、愉快的關(guān)系。在禮貌方面要做到平等待人、語氣平和、使用文明禮貌用語等,在禮節(jié)方面要做到熱情主動、稱呼得體、主次有序等,在儀表方面要講究衛(wèi)生、衣著得體、儀表端莊,在儀式方面,要懂得基本的儀式常識,就不會那么容易鬧笑話。
    (摘編自王培國《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及其傳承》)(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中華禮儀文化內(nèi)涵豐富而獨特,且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修齊治平”息息相關(guān),故而中國被稱為“禮儀之邦”。
    B.中華各民族文化存在差異,但在禮儀文化上逐漸呈現(xiàn)出共同發(fā)展、交融一體的趨勢,這有助于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鑄就。
    C.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在中國社會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無論是廟堂、殿陛,還是江湖、市井,都深受其影響。
    D.真正心中有禮、心存肅敬的人,講究獨善其身和自律,會凡事以尊重對方為出發(fā)點,做到人我相協(xié)相悅。
    (2)根據(jù)材料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材料一與材料二都談到了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及其傳承,但二者論述的側(cè)重點有所不同。
    B.西周時期的禮樂有效地約束和控制了人們的思想和欲念等,所以在傳承時必須完整保留。
    C.儒家認為是否懂禮儀關(guān)涉到一個人能否立身處世,懂禮儀是成為一個文明人的前提條件。
    D.將傳統(tǒng)禮儀文化的精髓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融合,有助于引導(dǎo)家國、社會的和諧穩(wěn)定。
    (3)下列選項,最適合作為論據(jù)來論證“禮儀重要性”的一項是
     

    A.《管子》:“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br />B.《論語?里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nèi)自省也?!?br />C.顏元:“國尚禮則國興,家尚禮則家大,身尚禮則身正,心尚禮則心泰?!?br />D.《禮記?曲禮》:“禮尚往來。往而不來,非禮也;來而不往,亦非禮也?!?br />(4)請簡要概括材料二的論證特點。
    (5)如何更好地傳承中國傳統(tǒng)禮儀文化?請結(jié)合材料談?wù)勀愕目捶ā?/h2>

    組卷:10引用:3難度:0.6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題。
    甥舅倆
    李春雷
          一千多年前的那天,曾鞏三歲,王安石剛滿周歲。
          彼時,他們還是嬰幼兒。幾十年后,他們出類拔萃,都成為時代的人杰。一千多年后,大浪淘沙,他們更是成了歷史的巨人。
          來到撫州,必須拜謁王安石和曾鞏。
          大師巨匠總是比肩攜手。比如宋六大家,四川三人是父子,江西三人則是師生。而兩位學生輩的王安石與曾鞏,不僅是同鄉(xiāng),是朋友,還是甥舅。
          他們不僅是親戚,更是好朋友。
          兩家是世交,曾父與王父是同學。王安石得遇歐陽修并受到賞識,緣于曾鞏的介紹。而王安石對曾鞏的文章,更是倍加推崇,其祖母、父親、母親、岳父去世后,皆由曾鞏撰寫墓志銘。
          雖是好朋友,追求與風格,卻完全不同。
          政治上,王安石胸懷天下,銳意變法,敢吃螃蟹,敢闖禁區(qū),大刀闊斧,舍我其誰;曾鞏則屬于保守派,身處基層,兢兢業(yè)業(yè),踏踏實實,為官一任,造福一方,是一個標準的勤吏。
          文學上,也如此。
          王安石為了實現(xiàn)政治理想,強調(diào)文學的現(xiàn)實功能:“所謂文者,務(wù)為有補于世而已矣。”其散文雄健簡練、奇崛峭拔、筆如刀鋒、字字點穴。最著名的《讀孟嘗君傳》,不足百字,卻否定了歷朝觀點,實屬千秋名篇。
          曾鞏的文風集司馬遷,韓愈之長,古雅本正,溫厚典雅,章法嚴謹,無論敘事、議論都沖和平淡、委曲周詳,開闊、承轉(zhuǎn)、起伏、回環(huán)皆有法度。其代表作有《墨池記》贈黎安二生序》《王平甫文集序)等。
          對于對方,兩人都有著透徹的認識。
          王安石比曾鞏小兩歲,走上仕途卻早十幾年,政治經(jīng)驗更豐富,觀人識才最老辣。他雖然稱賞曾文,卻又看到了其弱點,遂在早年的贈詩中明言:“借令不幸賤且死,后日猶為班與揚?!边@兩句,簡直就是對曾鞏人生的預(yù)言和定位;不適合官場,卻可以成為一個名垂青史的文學家。
          而曾鞏,在宋神宗召見時,詢問王安石的缺點,曾鞏直言“吝”,即執(zhí)拗、小氣之意。這個評價,可謂一針見血,后來,人們戲稱王安石為“拗相公”,正是“吝”的另解。
          他們根本上相同又相通,都是君子。
          兩人雖是親戚加朋友,但王安石身為宰執(zhí),從未提攜曾鞏,曾鞏身為下屬,并未攀附王安石。他們堅持各自的政見,互不妥協(xié)。政見不睦,徒說無益,那就不見面、不爭吵。許多年里,他們甚至中斷了聯(lián)系,但是從未互相攻擊,只是保持沉默。
          沉默中,沿著自己的路徑,走向各自的高峰。
          王安石,委實是一個千年不遇的天才。一介文人,卻又通透政治,并主導(dǎo)了中國歷史上繼商鞅之后的又一次轟轟烈烈的變法運動。雖然失敗,卻為中國政治文明留下了巨大財富。而曾鞏在仕途清淡的同時,于文學上追求更高,揣摩玩味,在文本上做到了極致。
          他倆和老師歐陽修以及文友三蘇一起,高擎古文運動的大旗,提倡散文,反對駢文,力抵萎靡文風,堅持文以明道,使中國散文正本清源、蔚為大觀,從而改變了文學史。
          就這樣,煙云散盡、落日輝煌時,他們又走到了一起。
          元豐六年春,曾鞏扶母親靈柩乘船南歸,王安石特意迎到江邊吊唁。此時,曾鞏已病重,到達江寧后便臥床不起。那段日子里,王安石常常探望,執(zhí)手傾談。兩位老親戚老朋友,相好如初,就像少年時那樣。
          不久之后,二人相繼謝世。
          不要以為去世,一切就結(jié)束了。
          他們又同樣被歷史誤會。
          從南宋至元明清,王安石變法基本被否定,他甚至被視為奸臣。按照傳統(tǒng)評價,變法有“急政”或“苛政”之嫌,引起激烈“黨爭”,導(dǎo)致北宋亡國。有人在評判兩宋時,將王安石與秦檜并列:“國家一統(tǒng)之業(yè),其合而遂裂者,王安石之罪也;其裂而不復(fù)合者,秦檜之罪也?!?br />      轉(zhuǎn)機出現(xiàn)在近代。國人面對西方列強的船堅炮利,急欲變法而富國強兵,遂開始重新認識王安石。從此,對他的肯定評價才成為主流。
          史學家稱,王安石變法,是人類思想反抗的文明成果。正是這些成果,才使人類有了擺脫野蠻統(tǒng)治的可能和方向。由此,王安石被稱為“千古一相”。
          而曾鞏,他的文章最初并沒有被格外重視,直到明初,文壇才開始將其列入“唐宋八大家”,但排名最后。進入清代,最富影響的桐城派作家群,更注重“義法”,遂將曾文奉為楷模。康熙年間出版的《唐宋八大家文鈔》,共選錄文章316篇,唯一入選超過百篇的作家就是曾鞏,計128篇,數(shù)量遠超其他七人。
          經(jīng)過幾百年時光的淘洗,這甥舅倆,都成為歷史甄定的巨人。
          在他們?nèi)ナ谰虐俣嗄旰?,我來到撫州,瞻仰先賢。
          那一天,武夷余脈群峰青翠,天上白云悠悠,陽光雪亮,清風香甜,令人想到徐徐流動的歷史。
          眼前的世界,熱烈而生動,似一片澎湃的海洋,如一臺無終的大劇,更像一株蒼翠的大樹,春夏秋冬,青青黃黃。每個人,都是一片樹葉或一枚小果,暫時棲居在這株屹立于洪荒的大樹上,蓬勃著,搖曳著,夢想著,成熟著……
          日月無語,天地有心。
          唯有時間,是宇宙間沉默的、永恒的帝王。
    (選自《光明日報》,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幾十年后、一千多年后,兩個時間節(jié)點寫出了王安石與曾鞏不同時期的共同特點,增添了歷史厚重感。
    B.王安石與曾鞏的文章風格完全不同,但王安石總請曾鞏為自己去世的親人寫墓志銘,可見王安石的文章不如曾鞏。
    C.王安石和曾鞏雖然政見不睦,二人在許多年里互不妥協(xié),堅持己見,但從未互相攻擊,而是保持沉默。
    D.文章講述了王安石和曾鞏不同的人生經(jīng)歷,表達了對他們的贊美和崇敬之情,“歷史甄定的巨人”是對二人的高度評價。
    (2)下列對文本藝術(shù)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采用對比手法敘述王安石和曾鞏在政治和文學上不同的追求與風格,意在突出二人在不同領(lǐng)域的高下。
    B.文章第四段點明曾、王二人的關(guān)系,不僅照應(yīng)標題,也為后文兩相對照來寫兩人的經(jīng)歷、品性、追求等內(nèi)容做鋪墊。
    C.本文取材時間跨度大,范圍廣,突顯了“形散”的特點:同時,聚焦于對二人的贊美與崇敬,體現(xiàn)了“神聚”的特點。
    D.本文思路清晰,“追求與風格卻完全不同”“都是君子”“同樣被歷史誤會”等顯示出作者的行文思路。
    (3)文章以“唯有時間,是宇宙間沉默的、永恒的帝王”一句作結(jié),產(chǎn)生了怎樣的文學效果?請結(jié)合全文加以分析。
    (4)作家梁衡提出散文美的“三層次”理論,第一層是描寫敘述之美,即寫景、狀物、述事、傳播信息等準確、干凈;第二層是意境之美,即要寫出感覺、感情、美感;第三層是哲理之美,即要寫出新的思想。請結(jié)合本文對此加以簡要分析。

    組卷:12引用:4難度:0.6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1小題,9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論語》是知識體系?!墩撜Z》包含豐富的、密集的、精練的、非常純粹的文化知識,文化含量非常高。舉例說,一本《論語》五百多則,一萬五千余字,有一百多個成語,成語是最原始的出處,最原始的本義,不是成語字典里的教條?!墩撜Z》里幾百則終生可以引用的格言,包含了大量的人生智慧。這種知識體系,跟今天的教材相比,①_____。讀《論語》一年的孩子,與其他孩子差距有多大,不用考試證明。一個臺階一個臺階往山上走,走得有點吃力,才有提升。每一步走得很輕松,一定是在往山下走。教育也是一樣的道理,往上走還是往下走,②_____:一個在山上,一個在山下。
          現(xiàn)在的孩子,甚至讀到博士了,工作了,③_____。心智成熟需要做到三個方面:一是正確認識自己;二是正確認識他人和環(huán)境;三是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和環(huán)境之間的關(guān)系。真正的成熟很正派、很規(guī)矩,同時溫良恭儉讓。
    (1)下列句子中的“規(guī)矩”和文中最后一句中的“規(guī)矩”,意思相同的一項是
     

    A.《紅樓夢》第七回:“親友知道,豈不笑話咱們這樣的人家,連個規(guī)矩都沒有?”
    B.《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一回:“如今我拿待上司的規(guī)矩待他,他還心上不高興?!?br />C.《荀子?儒效》:“設(shè)規(guī)矩,陳繩墨,便備用,君子不如工人?!?br />D.《第比利斯的地下印刷所》:“靠右的一間正屋住著屋主羅斯托瑪乞維列,一個規(guī)矩的市民?!?br />(2)請在文中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2個字。

    組卷:3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電影《滿江紅》熱播,給多地岳飛廟帶來熱度和流量。但是,有的游客的言行卻變了味,出了格。2023年1月29日,在河南周口市淮陽區(qū)太昊陵岳飛觀里,一名游客突然情緒激動,一腳蹬到岳飛觀前香爐上,高喊:“還我河山!”然后,不顧工作人員再三勸阻,掀起遮蓋香爐的鐵板,砸打秦檜等鑄鐵跪像,并站在跪像臺基上喝問:“下一個誰來?”
          對于以上事情,你怎么看?請表明你的態(tài)度,闡述你的看法。
          要求:請綜合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寫一篇文章,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組卷:9引用:5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