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學年重慶市縉云教育聯(lián)盟高三(下)月考語文試卷(2月份)
發(fā)布:2024/7/4 8:0:9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材料一:
書院萌芽、肇始于唐代,定型、興盛于宋代,普及于明清,最終在清末因學制改革而從制度層面退出歷史舞臺。
作為教育制度創(chuàng)新的產物,書院在漫長的發(fā)展歷程中形成了自身獨特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文化傳統(tǒng)、教育理念、辦學風格,逐漸積淀凝練為一種具有特定內涵的精神價值,這就是書院精神。雖然不同時代、不同書院的書院精神各有異同,但總體而言,書院精神可以包括如下幾個方面的內容:第一,以“成人之道”為主旨,重視人格養(yǎng)成的人文精神。從朱熹的《白鹿洞書院揭示》到眾多書院的學規(guī)、書院記等各類文獻中,我們可以看到書院對人格修養(yǎng)、品德養(yǎng)成的高度強調;第二,擔當天下、傳道濟民、教化社會的經(jīng)世精神。書院要培養(yǎng)的,是具有高度文化使命感和社會責任感、具備致君澤民能力的經(jīng)世之才,而不是汲汲于功名利祿的、“天崩地解,落然無與我事”的陋儒;第三,窮本探源、極深研幾、實事求是的探索精神。書院士人窮理盡性,關注對大本大原問題的探究,致力于深入的理論探討,努力為重建秩序、安頓人心奠定堅實的理論基礎;第四,不囿成說、不斷超越、與時偕行、引領學術思潮的創(chuàng)新精神。書院獨特的氛圍,自由的學風,激發(fā)了士人的創(chuàng)新意識。宋代以后中國思想史上的幾次學術創(chuàng)新,都是與書院相聯(lián)系的;第五,有教無類、自由講學、兼容并包的開放精神。許多書院招收學生不拘一格,沒有出身、地域限制。同時邀請不同學派學者講學論辯,包容、接納不同的學術觀點。第六,鼓勵學生自主學習、師生之間質疑問難的自主精神。書院在尊師重道的同時,尊重學生主觀能動性,將老師視為學生求學問道的同路人,師生之間平等交流。疑難之處,師生互相探討論辯,學生的自主性得到充分體現(xiàn)。
書院最為核心的功能和主要目標是人才培養(yǎng),提出了立德為先、修身為本、經(jīng)世致用的教育理念,體現(xiàn)了與以科舉功名為目標的“俗學”分野,抓住了教育的本質。在宋代前期,因為國家對人才需求的迅速擴大而官學不振,書院教育定位于從數(shù)量上補充學校教育的不足,但辦學模式上仍趨同于官學,衡量書院辦學成就的標準也主要是學生在科舉考試中的表現(xiàn)。但是到南宋時期,在士人學子愈發(fā)熱衷于科舉功名,追求功利之風日益熾盛的情況下,不少有識之士對當時教育的弊病進行了理性而深刻的反思。朱熹曾說:“熹竊觀古昔圣賢所以教人為學之意,莫非使之講明義理,以修其身,然后推以及人,非徒欲其務記覽為詞章,以釣聲名取利祿而已也?!敝祆浠谌寮业慕逃硐耄伎冀逃淖谥?,指出教育的目的應當是明理修身、經(jīng)綸世務,而不是謀取聲名利祿。而當時主教岳麓書院的大儒張栻也在《潭州重修岳麓書院記》一文針砭時弊,對學子殷殷勸勉:“侯之為是舉也(指劉珙重修岳麓書院),豈將使子群居佚談,但為決科利祿計乎?抑豈使子習為言語文辭之工而已乎?蓋欲成就人才,以傳斯道而濟斯民也。”明確提出了以“成就人才,傳道濟民”為導向的教育宗旨與目標。這些教育理念的提出,重塑了書院教育的靈魂,提升了中國古代教育的品質,使書院教育得以回歸根本,面貌煥然一新。
(摘編自肖永明《古代書院教育的理念與方法》)材料二:
光明智庫:歷史上,書院不僅是傳道授業(yè)解惑的地方,也是思想、文化、觀念交流碰撞的地方,可以說是名家大儒薈萃,群星競相閃耀。歷史上的傳統(tǒng)書院緣何有這么大的吸引力,這給現(xiàn)代教育帶來哪些啟發(fā)?
吳國富:傳統(tǒng)書院教育具有如此大的魅力,首先在于它關注人類社會的核心問題,就是以人為中心的教育。其次,書院教育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與適用于一時一地、一個行業(yè)、一個方面的知識技術教育迥然有異。書院教育使人在由過去、現(xiàn)在、未來構建起來的人類歷史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也在由蕓蕓眾生、各行各業(yè)構建起來的人類社會中看到了自己的價值。最后,書院教育為教育者、受教育者賦予了充足的發(fā)展可能性,使其心智不斷得到開發(fā),也使其熱情不斷得到激發(fā),因而能夠吸引眾多名家大儒投身于這一事業(yè)。
肖永明:傳統(tǒng)書院帶給現(xiàn)代教育很多啟發(fā)。在千余年的發(fā)展過程中,書院形成了獨特的教育宗旨和人才培養(yǎng)理念。無論是在自然環(huán)境的選擇、人文環(huán)境的營造方面,還是在教育內容、組織管理方式、教學形式方面,傳統(tǒng)書院都留下了寶貴的經(jīng)驗。書院教育的這些傳統(tǒng)反映了教育的本質,符合教育的基本規(guī)律,具有超越時代的價值,不應因時代的變化而湮滅,是值得我們深入挖掘的寶貴資源?,F(xiàn)代教育如果拋棄這些寶貴傳統(tǒng),其損失是無法想象的。
(摘編自《光明日報》記者《傳統(tǒng)書院:如何更好地活在當下》)(1)下列對材料相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錯誤的一項是
A.清朝末年的學制改革使得延續(xù)了千余年的書院最終退出了歷史舞臺,不復存在。
B.書院精神主要體現(xiàn)在書院的思想觀念、價值追求、文化傳統(tǒng)、教育理念、辦學風格等方面。
C.書院巨擘朱熹和張栻都反對書院教育只是教學生識記閱讀、學習寫寫文章以求取功名利祿。
D.書院教育具有超越時空的意義,它可以使人在人類歷史和人類社會中能夠看到自己的價值。
(2)根據(jù)材料內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岳麓書院、白鹿洞書院、應天書院和嵩陽書院,都高度重視學生的人格修養(yǎng)和品德養(yǎng)成。
B.書院秉承“立德為先、修身為本、經(jīng)世致用”的育人理念,這使得書院在學術領域極富有創(chuàng)新精神。
C.如果不是朱熹、張栻等人提出不同于“俗學”的理念,書院教育的靈魂難以回歸根本。
D.傳統(tǒng)書院教育的宗旨和人才培養(yǎng)理念符合教育本質和教育規(guī)律,因而值得現(xiàn)代教育深入挖掘。
(3)下列選項,不能體現(xiàn)“書院精神”的一項是
A.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
B.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行有不得,反求諸己。
C.行坐必依齒序;疑誤定要力爭。
D.人生世上,勢位富厚蓋可忽乎哉?
(4)針對光明智庫的問題,吳國富和肖永明回答有什么不同?
(5)請結合材料對下面的文化現(xiàn)象加以分析。
江蘇無錫著名的東林書院的講堂——“依庸堂”。大堂立柱上的對聯(lián)是明代重修書院的東林黨領袖顧憲成題寫的:“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入耳,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關心”。這幅千古絕對,靜靜地懸掛在依庸堂大堂左右,彰顯了中國書院文化的風骨,成為無數(shù)讀書人的座右銘。組卷:2引用:2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海的夢
王蒙 下車的時候趕上了雷陣雨的尾巴。車廂里熱烘烘、亂糟糟、迷騰騰的。一到站臺,只覺得又涼爽,又安靜,又空蕩。站臺非常之大,一塵不染,清潔得令人吃驚。這個著名的海濱療養(yǎng)勝地的車站,有自己的特別高貴的風貌。
說來慚愧,作為一個翻譯家,作為一個搞了多半輩子外國文學的研究與介紹的專門家,五十二歲的繆可言卻從來沒有到過外國,甚至沒有見過海。他向往海。愛情,海洋,飛翔,召喚著他的焦渴的靈魂。A、B、C、D,事業(yè)就從這里開始,又從這里被打成“特嫌”。五十歲了,他沒有得到愛情,他沒有見過海洋,更談不上飛翔……然而他卻幾乎被風浪所吞噬。汽車在雨后的柏油路面上行駛。兩旁是高大茂密的槐樹。這里的槐樹,有一種貴族的傲勁兒。烏云正在頭頂上散開。“馬上就可以看見海了。”休養(yǎng)所的汽車駕駛員完全了解每一個初到這里的客人的心理,他介紹說。
海,海!是高爾基的暴風雨前的海嗎,是安徒生的絢爛多姿、光怪陸離的海嗎?還是他親自嘔心瀝血地翻譯過的杰克?倫敦或者海明威所描繪的海呢?“大海,我終于見到了你!我終于來到了你的身邊,經(jīng)過了半個世紀的思戀,經(jīng)過了許多磨難,你我都白了頭發(fā)——浪花!”
晚了,晚了。生命的最好的時光已經(jīng)過去了。當他因為“特嫌”和“惡攻”而被投放到號子里的時候,當鐵門哐地一聲關死,當只有在六天一次的倒馬桶的輪值的時候,他才能見到藍天,見到陽光,得到冷得刺骨的或者熱得燙臉的風的吹拂的時候,還談得上什么對于海的愛戀和想念呢?而現(xiàn)在,當他在溫暖的海水里仰泳的時候,當他仰面朝天,瞇起眼睛,任憑光滑如緞的海浪把自己飄浮搖動的時候,他感到幸福,他感到舒張,他感到一種身心交瘁后的休息,他感到一種漠然的滿足。大海也像與他神交已久,終得見面的舊友——新朋。但是,就在他興高采烈地幾乎自詡為大海的征服者、乘風破浪的弄潮兒的時候,他的左小腿肚子抽了筋,他想起“惡攻”罪的“審訊”中左腿小腿肚子所挨的一腳來了,那是為了讓他跪下。他一陣痙攣,咽了一口又苦又咸的海水。他憤怒了,他不情愿,他覺得冤屈。于是,他奮力掙扎。他年輕的時候畢竟是游泳的好手,雖然是在小小的游泳池里學的藝,卻可以用在無邊無涯的驚濤駭浪上。他扳動自己的腳掌,又踹了兩踹,最后,總算囫圇著回到了岸上。
“然而,我是老了,不服也不行。”這一次,繆可言深深地感到了這一點。他覺得自己對不起這個海。
更多的時候,他只能站在岸邊,視線卻似乎達不到多遠,他所期待的遼闊無垠的海景,還是沒有看見。一條水平線限制了他的視野,真像是“框框”的一條邊??粗@天空,他感到一種輕微的、莫名的惆悵。巨大的、永恒的天空和渺小的、有限的生命?!鞍。业某錆M了焦渴的心靈,激蕩的熱情,離奇的幻想和童稚的思戀的夢中的海啊,你在哪里?”然而,他游不過去了,那該死的左腿的小腿肚子!那無法變成二十五的五十二個逝去了的年頭!所以,他想離去。夢想了五十年,只呆了五天,雖然這里就像天堂。但他若有所失。所以他堅持要走。再見吧,原諒我!他對海說。
快要入睡的時候,他看了一下海,只見一片素雅的銀光,哦,今夜有怎樣團圓的明月!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在滿月下面,海是什么樣子的呢?不肖的兒子再向母親告一次別吧。于是,他披上一件衣服,換上布鞋,悄悄一個人走出去了。
他感到震驚。夜和月原來有這么大的法力!她們包容著一切,改變著一切,重新涂抹和塑造著一切。一切都與白天根本不同了。紅柳,松柏,梧桐,洋槐;閣樓,平房,更衣室和淋浴池;海岸,沙灘,巉巖,曲曲彎彎的海濱游覽公路,以及海和天和碼頭,都模糊了,都溫柔了,都接近了,都和解了,都依依地聯(lián)結在一起。
?!健摇獝邸?!——他終于喊出了聲,聲音并不大,他已經(jīng)沒有當年的好嗓子。然而他驚起了一對青年男女。他完全沒有注意到,就在他腳下的巖石上,有一對情侶正依偎在一起。他完全沒有思想準備,完全想不到他會打擾年輕人。他非常懊悔,卻又覺得十分高興,很滿意。年輕人在月夜海濱,依偎著坐在一起,這很好。海和月需要青春。青春也需要海和月。
這是什么聲音?嘩——嘩——,不是浪,不是潮,他順著這聲音找去,他看到了在他剛離去的巖石下面,似乎有兩個人在游海。難道是那兩個青年下去游水了么?他們不覺得涼么?他們不怕黑么?喔喲,看,那兩個人已經(jīng)游了那么遠,他們在向著他向往過許多次,卻從來沒有敢于問津的水天相接的亮晶晶的地方游去了呢。
不,那不會錯,那就是剛剛被驚動了的那兩位熱戀中的青年人??娍裳杂钟惺裁磻岩傻哪兀咳绻撬约?,如果倒退三十年,如果他和他的心愛的姑娘在一起,他難道會怕黑嗎?會嫌冷嗎?會躲避這泛著銀光的波浪嗎?不,他和她會一口氣游出去八千米。就是八公里,就是那個極目所至的地方。愛情,青春,自由的波濤,一代又一代地流動著,翻騰著,永遠不會老,永遠不會淡漠,更永遠不會中斷。
他唱起了一支歌。他懷著隱秘的激情回到了休養(yǎng)所。他睡了,嘴角上帶著微笑。
“怎么樣?這海邊也沒有太大的意思吧?”送他走的汽車駕駛員說。這位駕駛員是一個善知人意的心理學家。而且他已經(jīng)得悉繆可言是個古板的、其貌不揚的老單身漢。
然而這回他錯了。繆可言回答道:“不,這個地方好極了,實在是好極了?!?br />1980年(有刪節(jié))(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本文不追求詳盡的情節(jié)矛盾,文中一些特定的詞匯如“特嫌”等,使故事具有時代感,一系列的心理描寫,強化了主人公身份特征。
B.繆可言聯(lián)想到高爾基、安徒生、杰克?倫敦等作家筆下的海,表現(xiàn)了他對大海的憧憬可謂魂牽夢縈,自然引出下文的深情呼告。
C.“他沒有見過海洋……然而他卻幾乎被風浪所吞噬?!焙Q笫侵魅斯貞浀那腥肟?,是他審美理想的寄托,而風浪具有隱喻意味。
D.療養(yǎng)勝地的高貴風貌讓初次出國的繆可言略感不適,故而在呆了五天后堅持要走,表明80年代的知識分子在異國的惶惑自卑。
(2)下列對文本藝術特點的分析鑒賞,正確的一項是
A.有關駕駛員的敘述使小說首尾呼應,其作用與朱自清《荷塘月色》中對妻兒的描寫類似,本文兩處敘述都顯現(xiàn)了駕駛員對主人公心理的準確揣摩。
B.小說開篇關于“號子”等屈辱生活的回憶,使作品的情感表達顯得復雜深沉,奠定了全文的感情基調,著意表現(xiàn)了作者對歷史的深刻反省。
C.小說句式長短整散變化靈活,結尾兩組月下之問,均構成反問排比,表現(xiàn)主人公的生命激情;間或引用古詩文,使小說內容豐富而含味雋永。
D.“不肖的兒子再向母親告一次別吧”是對大海高度主觀化表達的句子,有別于一般小說第三人稱敘述的客觀性,體現(xiàn)文本敘事藝術的獨特性。
(3)有人說,本文所敘寫的大海,就是主人公理想精神的詩化表達,請根據(jù)文本梳理繆可言與大海交流的心路歷程。
(4)王蒙在《漫話小說創(chuàng)作》中評價自己的創(chuàng)作策略:“一方面是盡情的聯(lián)想,閃電般的變化……一方面,卻又是萬變不離其宗?!闭垞?jù)此分析本文意識流寫法的特征,并說說這樣寫有何效果。組卷:33引用:6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10分)
-
7.閱讀下面的材料并完成各題。
傳統(tǒng)社會最講究“圈子”。費孝通早在《鄉(xiāng)土中國》一書中,就提出中國的鄉(xiāng)村“是一個‘熟悉’的社會,沒有陌生人的社會”,鄉(xiāng)親的交往,全憑相熟度、關系度,好比投石入水的漣漪效應,一圈圈擴展開,愈遠愈疏,愈近愈密。
現(xiàn)代社會則是一個“陌生人社會”,“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于是應了美國學者弗里德曼的描述:走在大街上,陌生人保護我們,如警察;陌生人也威脅我們,如罪犯。陌生人教育我們的孩子,建筑我們的房子,用我們的錢投資……陌生人保持日常互動,確定彼此的邊界,必須依賴一系列契約規(guī)則,旗幟是教化的道德,底線是強制的法律。
現(xiàn)代社會的管理亟待新型組織紐帶,去“圈子”化,樹契約化。斯隆領導下的早期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曾久盛不衰,要訣之一即平衡與部下的關系。后人憶述:“要想和他成為真正意義的朋友,那前提就是你先離開通用?!蓖轮须y免有興趣契合者,但他嚴格自律,跟所有部屬等距離交往,其理由是:“假如我和某些同事有極深的交情,自然會有好惡之分,就會影響我決策的客觀性?!?br /> 硬件變,軟件也須變。在日益成長的契約社會、法治社會里,作為鄉(xiāng)土社會、血緣社會遺跡的“圈子情結”還有什么立足之地?
(1)請解釋什么是“熟悉社會”?
(2)文中運用“斯隆”的例子有什么作用?組卷:3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材料,根據(jù)要求完成作文。
2022年底,《咬文嚼字》評出的十大流行語之一是“沉浸式”。“沉浸式”指在活動中全情投入,過濾無關知覺,達成融合體驗,獲得充分的心理愉悅。比如“沉浸式閱讀”指以進入讀物營造的情境、深層次掌握讀物內容為指引的一種專注的、體驗和認知相融合的閱讀方法。號稱代表未來的“元宇宙”采用“沉浸式虛擬現(xiàn)實”技術營造“強沉浸感”,即利用頭戴式顯示器等硬件設備把視覺、聽覺和其他感覺封閉起來,與外部現(xiàn)實世界不產生直接交互,突破時空限制,產生一種身臨虛擬環(huán)境的感官體驗。
2021年底,媒體評出的十大教育熱詞之一是“防沉迷”,國家出臺文件,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合理使用電子產品,控制使用時長、保護視力健康、防止網(wǎng)絡沉迷”。
你怎么看推崇“沉浸式”體驗的時代“防沉迷”?根據(jù)你的認識與思考,聯(lián)系社會生活,寫一篇作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1引用:2難度: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