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卷征集
加入會員
操作視頻
當(dāng)前位置: 試卷中心 > 試卷詳情

人教部編版必修上冊《第15課 我與地壇》2022年同步練習(xí)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語言運用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問題。
          地壇離我家很近,我常覺得這中間有著宿命的味道:仿佛這古園就是為了等我,而歷盡滄桑在那兒等待了四百多年。在滿園彌漫的沉靜光芒中,一個人更容易看到時間,并看見自己的身影。我時常到那古園里去,理一理紛亂的思緒,去窺看自己的心魂。這古園的形體被不能理解它的人肆意雕琢,幸好有些東西是任誰也不能改變它的。譬如祭壇石門中的落日,寂靜的光輝平鋪的一刻,地上的每一個坎坷都被映照得燦爛;譬如在園中最為落寞的時間,一群雨燕便出來高歌,把天地都叫喊得蒼涼;譬如秋風(fēng)忽至,再有一場早霜,落葉或飄搖歌舞或坦然安臥,滿園中播散著熨帖而微苦的味道。味道是最說不清楚的。味道不能寫只能聞,要你身臨其境去聞才能明了。味道甚至是難于記憶的,只有你又聞到它你才能記起它的全部情感和意蘊。如果以一天中的時間來對應(yīng)四季,當(dāng)然春天是早晨,夏天是中午,秋天是黃昏,冬天是夜晚。如果以樂器來對應(yīng)四季,我想春天應(yīng)該是小號,夏天是定音鼓,秋天是大提琴,冬天是圓號和長笛。如果以聲響來對應(yīng)四季,那么,春天是祭壇上空漂浮著的鴿子的哨音,夏天是冗長的蟬歌和楊樹葉子嘩啦啦地對蟬歌的取笑,秋天是古殿檐頭的風(fēng)鈴響,冬天是啄木鳥隨意而空曠的啄木聲。因為這園子,我常感恩于自己的命運。
    (1)下列各句中的冒號,和文中冒號作用相同的一項是
     

    A.教師愛護學(xué)生,學(xué)生尊敬老師:師生關(guān)系非常融洽。
    B.下午他揀了好幾件東西:兩條長桌,四個椅子,一副香爐燭臺,一桿臺秤。
    C.鐘南山說:“我的榮譽已經(jīng)夠多了,把這個榮譽讓給其他人吧!”
    D.《人民日報》指出:“青山就是美麗,藍天也是幸福?!?br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仿佛我就是為了等這古園,等這歷經(jīng)滄桑的四百多年的古園?!睆恼Z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3)排比具有整齊性,請據(jù)此對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所用的排比手法進行簡要分析。

    組卷:4引用:1難度:0.7

一、語言運用

  • 3.閱讀下面的一段文字,概括史鐵生散文的四個特點,每點不超過5個字。
          翻開史鐵生的散文,你會不知不覺地被他那平實的文字吸引,更會情不自禁地被作品中的真情打動?!罢芾怼币辉~似乎是神秘的、深奧的,但其實它就在我們身邊。史鐵生用他的筆在平實的敘述中向人們闡述了人生的哲理。畫家會用濃重的色彩和奇特的視覺構(gòu)圖抒發(fā)悲愴情感,而史鐵生卻運用樸實無華的語言來描述他的特殊經(jīng)歷,其作品在看似平實的語言中充滿悲愴,這悲愴彌漫在整篇作品中。
     

     

     

     

    組卷:18引用:22難度:0.7

二、閱讀理解

  • 4.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消逝的鐘聲
    史鐵生
          ①站在臺階上張望那條小街的時候,我大約兩歲多。
          ②我記事早。我記事早的一個標(biāo)記,是斯大林的死。有一天父親把一個黑色鏡框掛在墻上,奶奶抱著我走近看,說:斯大林死了。鏡框中是一個陌生的老頭兒,突出的特點是胡子都集中在上唇。在奶奶的涿州口音中,“斯”讀三聲。我心想,既如此還有什么好說,這個“大林”當(dāng)然是死的呀?我不斷重復(fù)奶奶的話,把“斯”讀成三聲,覺得有趣,覺得別人竟然都沒有發(fā)現(xiàn)這一點可真是奇怪。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是1953年,那年我兩歲。
          ③終于有一天奶奶領(lǐng)我走下臺階,走向小街的東端。我一直猜想那兒就是地的盡頭,世界將在那兒陷落、消失——因為太陽從那兒爬上來的時候,它的背后好像什么也沒有。誰料,那兒更像是一個喧鬧的世界的開端。那兒交叉著另一條小街,那街上有酒館,有雜貨鋪,有油坊、糧店和小吃攤;因為有小吃攤,那兒成為我多年之中最向往的去處。那兒還有從城外走來的駱駝隊。“什么呀,奶奶?”“啊,駱駝?!薄案陕锬?,它們?”“馱煤。”“馱到哪兒去呀?”“馱進城里?!瘪勨徱宦范×惝?dāng)呻丁零當(dāng)啷地響,駱駝的大腳趟起塵土,昂首挺胸目空一切,七八頭駱駝不緊不慢招搖過市,行人和車馬都給它讓路。我望著駱駝來的方向問:“那兒是哪兒?”奶奶說:“再往北就出城啦?!薄俺龀橇耸悄膬貉??”“是城外?!薄俺峭馐裁礃觾??”“行了,別問啦!”我很想去看看城外,可奶奶領(lǐng)我朝另一個方向走。我說“不,我想去城外”,我說“奶奶我想去城外看看”,我不走了,蹲在地上不起來。奶奶拉起我往前走,我就哭?!皫闳€更好玩兒的地方不好嗎?那兒有好些小朋友……”我不聽,一路哭。
          ④越走越有些荒疏了,房屋零亂,住戶也漸漸稀少。沿一道灰色的磚墻走了好一會兒,進了一個大門。啊,大門里豁然開朗完全是另一番景象:大片大片寂靜的樹林,碎石小路蜿蜒其間。滿地的敗葉在風(fēng)中滾動,踩上去吱吱作響。麻雀和灰喜鵲在林中草地上蹦蹦跳跳,坦然覓食。我止住哭聲。我平生第一次看見了教堂,細(xì)密如煙的樹枝后面,夕陽正染紅了它的尖頂。
          ⑤我跟著奶奶進了一座拱門,穿過長廊,走進一間寬大的房子。那兒有很多孩子,他們坐在高大的桌子后面只能露出臉。他們在唱歌。一個穿長袍的大胡子老頭兒彈響風(fēng)琴,琴聲飄蕩,滿屋子里的陽光好像也隨之飛揚起來。奶奶拉著我退出去,退到門口。唱歌的孩子里面有我的堂兄,他看見了我們但不走過來,唯努力地唱歌。那樣的琴聲和歌聲我從未聽過,寧靜又歡欣,一排排古舊的桌椅、沉暗的墻壁、高闊的屋頂也似都活潑起來,與窗外的晴空和樹林連成一氣。那一刻的感受我終生難忘,仿佛有一股溫柔又強勁的風(fēng)吹透了我的身體,一下子鉆進我的心中。后來奶奶常對別人說:“琴聲一響,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鬧了?!?/bdo>我多么羨慕我的堂兄,羨慕所有那些孩子,羨慕那一刻的光線與聲音,有形與無形。我呆呆地站著,徒然地睜大眼睛,其實不能聽也不能看了,有個懵懂的東西第一次被驚動了——那也許就是靈魂吧。后來的事都記不大清了,好像那個大胡子的老頭兒走過來摸了摸我的頭,然后光線就暗下去,屋子里的孩子都沒有了,再后來我和奶奶又走在那片樹林里了,還有我的堂兄。堂兄把一個紙袋撕開,掏出一個彩蛋和幾顆糖果,說是幼兒園給的圣誕禮物。
          ⑥這時候,晚祈的鐘聲敲響了——唔,就是這聲音,就是他!這就是我曾聽到過的那種縹縹緲緲響在天空里的聲音啊!
          ⑦“他在哪兒呀,奶奶?”
          ⑧“什么?你說什么?”
          ⑨“這聲音啊,奶奶,這聲音我聽見過。”
          ⑩“鐘聲嗎?啊,就在那鐘樓的尖頂下面?!?br />?這時我才知道,我一來到世上就聽到的那種聲音就是這教堂的鐘聲,就是從那尖頂下發(fā)出的。暮色濃重了,鐘樓的尖頂上已經(jīng)沒有了陽光。風(fēng)過樹林,帶走了麻雀和灰喜鵲的歡叫。鐘聲沉穩(wěn)、悠揚、飄飄蕩蕩,連接起晚霞與初月,擴展到天的深處或地的盡頭……
    ?不知奶奶那天為什么要帶我到那兒去,以及后來為什么再也沒去過。
    ?不知何時,天空中的鐘聲已經(jīng)停止,并且在這塊土地上長久地消逝了。
    ?多年以后我才知道,那教堂和幼兒園在我們?nèi)ミ^之后不久便都拆除。我想,奶奶當(dāng)年帶我到那兒去,必是想在那幼兒園也給我報個名,但未如愿。
    ?再次聽見那樣的鐘聲是在40年以后了。那年,我和妻子坐了八九個小時飛機,到了地球另一面,到了一座美麗的城市,一走進那座城市我就聽見了他。在清潔的空氣里,在透澈的陽光中和涌動的海浪上面,在安靜的小街,在那座城市的所有地方,隨時都聽見他在自由地飄蕩。我和妻子在那鐘聲中慢慢地走,認(rèn)真地聽他,我好像一下子回到了童年,整個世界都好像回到了童年。對于故鄉(xiāng),我忽然有了新的理解:人的故鄉(xiāng),并不止于一塊特定的土地,而是一種遼闊無比的心情,不受空間和時間的限制;這心情一經(jīng)喚起,就是你已經(jīng)回到了故鄉(xiāng)。
    (1)下列選項對本文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文章開頭用“張望”“終于”“一直猜想”等詞,流露出作者幼時對未知世界的好奇與向往,也為下文寫自己到了外面世界目不暇接的情形做了鋪墊。
    B.第?段畫線句子屬于景物描寫,通過“帶走了麻雀和灰喜鵲的歡叫”“擴展到天的深處或地的盡頭”等語句,突出了鐘聲的洪亮。
    C.“琴聲一響,這孩子就傻了似的不哭也不鬧了?!蹦棠痰倪@句話側(cè)面印證了幼時的“我”聽到琴聲癡迷的情態(tài)。
    D.本文圍繞“聽到鐘聲”的幾次感受,表達了作者對童年美好生活的回憶,更將這一種特殊的人生體驗上升到對“故鄉(xiāng)”新的理解的高度。
    (2)下列對文章第⑤段畫線的文字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運用了擬人、通感等修辭手法,形象生動。
    B.通過環(huán)境的側(cè)面烘托、奶奶的話、“我”的感受寫那琴聲與歌聲的美妙。
    C.表達了“我”對寧靜歡欣的音樂的喜愛。
    D.從結(jié)構(gòu)上照應(yīng)標(biāo)題,為下文鐘聲的出現(xiàn)做鋪墊。
    (3)本文標(biāo)題為“消逝的鐘聲”,文章前面第①~④段內(nèi)容與鐘聲無關(guān),但寫得細(xì)膩入微。為什么要寫這些內(nèi)容?
    (4)作者40年后聽到的鐘聲與以前一樣嗎?作者為什么要寫這一次聽到的鐘聲?請結(jié)合文本簡要分析。

    組卷:3引用:2難度:0.5
APP開發(fā)者:深圳市菁優(yōu)智慧教育股份有限公司| 應(yīng)用名稱:菁優(yōu)網(wǎng) | 應(yīng)用版本:5.0.7 |隱私協(xié)議|第三方SDK|用戶服務(wù)條款
本網(wǎng)部分資源來源于會員上傳,除本網(wǎng)組織的資源外,版權(quán)歸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版權(quán),請立刻和本網(wǎng)聯(lián)系并提供證據(jù),本網(wǎng)將在三個工作日內(nèi)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