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學年遼寧省沈陽二中高一(下)期中語文試卷
發(fā)布:2024/4/20 14:35:0
一、現(xiàn)代文閱讀(35分)(一)現(xiàn)代文閱讀I(本題共1小題,19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材料一:
中國酒令的淵源可以追溯至西周晚期的宮宴,針對宴席上眾臣子醉而失禮的情況,西周時期設(shè)置了“酒監(jiān)”,并制定了宴席上飲酒的各種規(guī)則,稱之為“觴政”。后來這種政治上的飲酒方式流行到民間,變得不再嚴肅古板,成為佐飲助興、愉悅嘉賓的一種形式,又被命名為酒令。
《紅樓夢》中有多處關(guān)于酒令的描寫,這些酒令進入小說后,蘊含著豐厚的文學意蘊,構(gòu)成了小說敘事情節(jié)的一部分。酒令描寫也在小說人物、情節(jié)、場景中發(fā)揮著不同的敘事作用。
一 酒令的行令規(guī)則:弱化宴會人物的等級關(guān)系,塑造鮮明的人物形象
在宴會行酒令規(guī)則中,《紅樓夢》所描寫的令官角色,弱化了主子與丫鬟之間的等級差異,營造了一種丫鬟與主子平起平坐,甚至可以超越主子的假象,這種藝術(shù)真實增加了宴會人物的描摹空間,使得人物形象更為鮮明、豐滿?!都t樓夢》第四十回三宣牙牌令中,眾人推舉鴛鴦為令官,鴛鴦在扮演令官角色的過程中,展現(xiàn)出了強大的組織才能和爽利果斷的性格。鴛鴦察言觀色,果斷決策,命令眾人行了個賈府最高長輩--賈母熟悉的牙牌令,因為鴛鴦深知這場宴會的本質(zhì),是為討賈母高興,避免賈母在行令中尷尬與難堪。
同時,鴛鴦在扮演令官角色時,給讀者展現(xiàn)了丫鬟主子平等的假象。鴛鴦由原先站著侍候眾人的丫鬟,一躍成為坐著發(fā)號施令的領(lǐng)軍人物,此時連賈母、王夫人、鳳姐都要聽從鴛鴦的調(diào)配。
但是,組織能力如此之強的鴛鴦卻屬于是“家生婢女”,在酒令令官的角色之外,自己的命運走向依舊取決于賈府的主子們。鴛鴦在令官角色的光環(huán)下,甚至能調(diào)度賈府的主子,給讀者造成丫鬟與主子平等地位的藝術(shù)真實,讀者在品味《紅樓夢》時,絲毫沒有違和之感。
二 行令時的三種飲酒狀態(tài)描寫使宴會情節(jié)錯落有致
《紅樓夢》中人物行令時的飲酒狀態(tài)有“節(jié)制飲酒”“微酣”“濫飲”三種,在多達十幾處的飲酒描寫中,作者總能將宴會飲酒情節(jié)寫得各有章法,同中有異,錯落 有致。
首先,人物行猜枚劃拳令時“濫飲”狀態(tài)下的表現(xiàn),對小說表現(xiàn)賈府衰敗的情節(jié)走向有預(yù)示作用。第七十五回,賈珍與尤氏、佩鳳諸妻妾猜枚劃拳,直至三更的濫飲狀態(tài),與祠堂里發(fā)出的長嘆之聲形成鮮明對比,預(yù)示著不肖子孫飫甘饜肥,有負天恩祖德,賈府這個大家世族的榮耀正在加速逝去。此回“濫飲”之后,接下來的情節(jié)多是悲情-晴雯之死,迎春誤嫁,薛蟠悔娶河東獅等。
其次,宴會上眾人行令時“節(jié)制飲酒”與“濫飲”的飲酒狀態(tài)形成鮮明對比,使宴會飲酒情節(jié)的節(jié)奏舒徐有致、張弛有度。
最后,酒令助酒興,飲酒“微酣”狀態(tài)的描寫,引動才思,為小說宴會情節(jié)增添了一幅醉臥吟詠的圖景。
不同的飲酒狀態(tài)參差錯落,使得宴會情節(jié)各有章法、同中有異。
三 酒令語言雅俗兼?zhèn)涞拿鑼懺鎏砹搜鐣臍g快氛圍
酒令語言可俗可雅的包容性,使得《紅樓夢》宴會場景的描寫呈現(xiàn)雅俗共賞的藝術(shù)效果。比如在第四十回的牙牌令上,史湘云引用唐詩“雙懸日月照乾坤”“閑花落地聽無聲”,并不使讀者覺得晦澀難懂,劉姥姥用莊稼人的口吻說“大火燒了毛毛蟲”“一個蘿卜一頭蒜”,也并不使讀者感覺粗陋、違和。再比如第六十三回的占花名令,探春抽到花簽為杏花,那紅字寫著“瑤池仙品”四字,詩云“日邊紅杏倚云栽”,讀到此處,錦繡雅致,兩處語句均出自唐詩。但接下來花簽上注云:“得此簽者,必得貴婿,大家恭賀一杯,共同飲一杯。”由雅返俗,大家舉酒戲謔,為臉紅的探春道喜。整體上雅俗共賞,娓娓道來,自然貼切。呈現(xiàn)這種藝術(shù)效果的原因之一,可歸結(jié)為《紅樓夢》酒令規(guī)則的制定,與小說所塑造的場景相吻合。
(摘編自郝林芳《<紅樓夢>酒令描寫在宴會敘事中的作用》)材料二:
“酒令”是一種酒桌上的游戲。它的出現(xiàn)與周代酒禮的產(chǎn)生有關(guān)?!熬剖痴咚院蠚g”,酒令是一種互動的游戲,給喝酒者創(chuàng)造了一種歡樂的氣氛。酒令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就有了,常用的有兩種:一種是投壺,就是放一個壺在那兒,然后把箭投進去,輸者喝酒。還有一種是射覆,拿一個盆之類的器具,上面蓋著讓大家猜里面的東西。
魏晉南北朝時,酒令有幾個特點:第一,特別好聚飲,酒桌上作詩就是從那時開始的;第二,對聯(lián)、連語、格律等這些文字游戲,也是在酒桌上形成的。有名的《蘭亭集序》,王羲之他們當時就是用“曲水流觴”的方法來聯(lián)詩。
當時還有一種酒令,是采用“竹制籌令”。把竹簽當籌,簽上面寫有酒令的要求,比如作詩、作對,抽到簽的人要按照簽上的要求去做。白居易的“花時同醉破春愁,醉折花枝作酒籌”,說的就是這種酒令。
酒令的發(fā)展可謂五花八門。如謎語,最初就是在酒桌上出現(xiàn)的,包括燈謎、字謎,還有“說大話”。據(jù)載,漢武帝時,有一次比誰最能說大話,誰就不喝酒。第一個說大話的是丞相公孫弘,他說我只要一喊,所有的人都能聽見,所以別人叫我天下嗷丈夫。接著東方朔說:“我生下來只能坐著,因為我一站起來天就會被頂破。”最后漢武帝判定,天下嗷丈夫輸,因為他只會大聲喊,罰喝酒。
到了宋代,酒籌變成了紙,當時叫“葉子”,紙上畫有故事,并寫清楚要罰幾杯。再發(fā)展到后來,就有了“葉子戲”??梢哉f,“葉子戲”就是紙牌的起源,而籌碼后來就變成了骨牌,這種骨牌在清末逐漸發(fā)展成了麻將,成了另外一種游戲。
(摘編自陳榮安《古人酒令花樣多》)(1)下列對材料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酒令雖然是日常生活中常見的小事,但也可以在文學敘述中起到重要的作用,甚至深入小說的各個方面。
B.對宴飲時酒令活動的展現(xiàn),可以豐富對人物性格的描寫,給小說中人物更大的發(fā)展平臺與空間,比如“鴛鴦”。
C.雅俗交錯是體現(xiàn)文學包容性的重要方式,“得此簽者,必得貴婿”一句就體現(xiàn)了雅致的風流。
D.酒令不光局限在酒桌這個小小的范圍之內(nèi),也可以結(jié)合各種道具。從紙、筆到箭、盆,可謂五花八門。
(2)下列對材料中出現(xiàn)的名詞的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酒監(jiān)”應(yīng)該是宮廷宴席之上,專門維持宴會秩序,尤其是喝酒秩序,防止出現(xiàn)不雅情況的官員。
B.“令官”出現(xiàn)在文章里,是指行酒令過程當中,負責把握規(guī)則、安排次序和決定某些其他游戲特質(zhì)的人。
C.“曲水流觴”,是王羲之一行人在蘭亭集會之時,行酒令的一種特殊方式,它充分結(jié)合了地理特色與人員特質(zhì)。
D.“濫飲”在文章中指一種放肆無度的飲酒狀態(tài),和酒令文化格格不入,有酒令的場合就不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
(3)根據(jù)材料中的觀點,下列推論不正確的一項是
A.周代宮廷宴請之時,飲酒方式嚴肅古板,還專門設(shè)置了各種規(guī)矩與限制,甚至有具體人員負責。
B.劉姥姥因為待人和善,極有可能作為賈府宴會之上行酒令過程當中的“令官”參與更多的關(guān)鍵情節(jié)。
C.王熙鳳是厲害人物,完全有能力在“節(jié)制飲酒”“微酣”“濫飲”三種宴飲狀態(tài)之間切換自如。
D.大文人往往不會過分拘泥于雅俗之爭,共賞之情才更體現(xiàn)文化的包容性,王羲之就可能和友人在共飲時玩“說大話”。
(4)兩個材料都寫酒令,但寫作重點并不相同,請分析具體區(qū)別。
(5)材料二提到了很多古代酒令,其中投壺這種酒令沒有出現(xiàn)在《紅樓夢》中,結(jié)合材料一,分析一下曹雪芹沒有在相關(guān)情節(jié)中設(shè)計這種酒令的原因。組卷:6引用:1難度:0.5
(二)現(xiàn)代文閱讀II(本題共1小題,16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題
舞會 德拉薩這座城市被英勇的騎士團收復(fù)了,必然,在德拉薩伯爵的府邸舉行了盛大的慶功舞會。全城的貴族富商以及立功的騎士們齊聚于此。此時,正好是第七首圓舞曲演奏完畢的休息時間。
“您是不是愛上我了?騎士先生……”一位衣著華麗的年輕女士向同桌身邊的男子發(fā)問。
“……您為什么這么想?”年輕的騎士顯然有點意外。
“您連著請我跳了七支舞啊!”
“啊…….這個……從第一支舞開始,您就緊緊攥著我的胳膊,直到剛才您才松手,作為一個騎士……”騎士先生努力做著解釋,“其實,我已經(jīng)有目標了……”短促而費力地換了口氣后,他繼續(xù)說到:“等下一支舞曲響起,我會去邀請利茲伯爵的女兒跳舞,像我這種既沒家世又沒錢的草根騎士,要得到晉升,光靠點戰(zhàn)功是不可能的,所以……”
“可那伯爵千金已經(jīng)和海德船行的長子……秘密約會半年了。”女子沒等騎士說完,接上了話茬。
一小段幾乎難以察覺的沉默后,年輕的騎士再次發(fā)起了沖鋒:“那我就去請海德的女兒跳舞?!?br />“她喜歡大胡子,除非你現(xiàn)在就能長出來?!?br />“我聽說斯突爾男爵的女兒秀外慧中……”
“所以她媽媽把她賣給了親王的侄子?!?br />“特蕾西小姐總不會……”堅強的戰(zhàn)士還沒有放棄希望。
“那個漂亮的寡婦?她在社交圈很有地位,而且她就喜歡和年輕騎士鬼混,尤其是你這種類型。但她也是利茲伯爵的秘密情婦,所以……那些騎士最后的結(jié)局都不怎么樣?!?br /> 騎士的沖鋒徹底失敗,人仰馬翻,絕無退路……
隨后,走投無路的小伙子臉上滿是困惑地感嘆:“您怎么知道得這么清楚?”
“你以為那些貴婦人平時聚在一起都干嗎?討論詩歌藝術(shù)還是國家大事?”姑娘回答得倒是輕松。
“那您有什么好建議嗎?”騎士先生張口,恐怕這是能抓住的最后一根稻草了。簡單地左右觀察后,稻草發(fā)言了:“我覺得像您這樣一位坦誠的壞蛋,應(yīng)該找一個像我這樣聰明開朗又善解人意的姑娘?!?br />“哈哈哈哈哈……”年輕的騎士今晚第一次笑得這么開心。接著,他不緊不慢地說到,臉上還掛著淺淺地笑:“我小時候曾遇到一個怪人,他說我二十八歲的時候會得到一個改變自己一生的機會。奶奶說他是魔鬼,把他打了出去,還叫我忘記聽到的話。我總是覺得,這世上有那么多機會,以我的才能……哪用得著等到二十八歲?”片刻停頓,淺笑變成了苦笑,“您知道嗎,像我這樣出身貧寒的騎士,要在生與死之間走過多少次,參加多少戰(zhàn)役,才能得到一張邀請函,走進這間金碧輝煌的大廳?作為一個騎士,我相信勇氣和信念,但我卻沒法相信命運是公平的……”
“您二十八歲了?”打斷恰到好處。
“是的,而且還正巧在這場戰(zhàn)役中立了點軍功?!?br />“那今天就是命運對您微笑的日子了。”
“有些事,像您這樣的小姐是沒法理解的……”
“我有個一起長大的朋友”女孩再次打斷,這次好像就沒那么恰當,“她十歲起就拉著我練習宮廷舞蹈。每年至少要添置四套晚禮服和一堆首飾。然后天天盼著長大,能夠去參加舞會。希望能夠邂逅一位英俊瀟灑的騎士。你能相信嗎,她這五年來問過最多的問題就是“如果跳完舞,那位騎士還是不肯松手怎么辦?”每次我都在心里嘲笑她,好像她活著就是為了場舞會,除此之外人生就再沒有別的意義了!真是可惡!”這突如其來的咒罵一半來自回憶,一半來自控制不住的淚水。
好在,騎士先生及時遞上了手帕。
“謝謝您的手帕。我猜您一定以為,我說的就是我自己……”長長的嘆氣之后,故事沒有完,“她病了,昨晚興奮得睡不著,結(jié)果早上發(fā)了燒……只能躺著。然后我……我……”又一次被淚水中斷,又一次被一條新手帕拯救,“我穿上她的裙子,戴上她的首飾,自己叫了馬車……很蠢是吧,我賭上了一切!就是為了走進一個別人的夢!你……身上到底有多少手帕?”第三條手帕沒有辦法阻止女孩的情緒了,“然后我看到了她描繪過的四重水晶吊燈,高聳的大理石柱,異國的鮮花,奇裝異服的小丑,歌唱的詩人,還有瀟灑的騎士……我知道這些不屬于我……見鬼!可人有時不就是為了一個夢而活著嗎?我站在這里,有誰能看出我是個女仆?一樣有人走過來向我獻媚。一身衣服而已!所以先生,別說我他媽的不理解?.....”
淋漓的痛快之后是不那么痛快的道別,女士顧不了那許多了:“對不起,我要先走一步了,不管怎樣,我祝您……今晚幸運……”
清清的月光之下是冷冷的護城河,冷冷的長河上方架著孤寂的吊橋。而吊橋上獨自離開的“灰姑娘”還是被身后追逐的人影趕上了。
“您要抓我這小偷歸案嗎?”面對這馬上的高大騎士,姑娘沒有絲毫退縮。
“按禮儀,在舞會結(jié)束后,騎士要護送小姐回城堡的。”
“可您的舞會還沒有結(jié)束呢?!?br />“舞會而已……”
“……您,這是在冒險。”
“冒險,是騎士的天職?!?br />(改編自吳淼《塔希里亞故事集》,本次改編已經(jīng)征得作者同意)(1)下列對小說相關(guān)內(nèi)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這篇小說中只有很少的自然環(huán)境描寫,但也通過它們達到了對現(xiàn)場氣氛的烘托與對情緒的渲染。
B.小說的背景雖然是遠離我們生活的歐洲中世紀,但并不妨礙我們理解其中人物的心境與行事邏輯。
C.文本結(jié)尾,沒有明確寫明兩人結(jié)局,但通過前面劇情的鋪敘,已經(jīng)能夠讓讀者品出未描述的情節(jié)。
D.兩位主要人物的性格并不是完美的,作者在肯定他們優(yōu)點的同時也對其中的錯誤進行了深刻的揭露。
(2)下列對小說中藝術(shù)特色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小說中沒有特別詳細的社會環(huán)境描寫,但卻在人物的交談之中,把相關(guān)信息交代出來,起到了相似作用。
B.《舞會》這篇小說,對所謂的上流社會身份進行了諷刺和嘲弄,而對底層人民的努力和智慧給予了更多肯定。
C.小說沒有給出明確的人物外貌特征,卻也表達出了完整的寫作意圖。這說明外貌描寫在小說中可有可無。
D.文本中出現(xiàn)了大量的人物對話,這種側(cè)重用語言表現(xiàn)人物發(fā)展情節(jié)的方式有點類似戲劇寫作。
(3)這部作品中,運用了大量對話描寫,根據(jù)自己對小說這種文體的理解,分析這種安排起到的作用。
(4)文本中兩位主角性格并不是單一平面的,而是各自擁有不同的側(cè)面,這樣構(gòu)筑人物性格的方式被廣泛應(yīng)用于小說中。請舉出《紅樓夢》中有這種不同性格側(cè)面的人物,描述性格特征并舉出具體事例。組卷:5引用:1難度:0.5
(二)語言文字運用II(本題共三小題,11分)
-
7.什么是考試焦慮呢?我們可以把它看作是一種在特定情境下產(chǎn)生的復(fù)雜反應(yīng)。每個人面對大大小小的考試時,都產(chǎn)生過不同程度的考試焦慮。那么,①
從社會層面來說,②
從心理層面來說,人在成長的過程中,自我意識也在逐漸增強。對于個人來說,考試被看作一個衡量自身能力的過程。當學生獲得較好的考試成績時,就會感到自身能力得到肯定;反之,當考試失敗時,③
(1)劃浪線句子有語病,請修改。
(2)在橫線處補寫恰當?shù)恼Z句,使整段文字語意完整連貫,內(nèi)容貼切,邏輯嚴密,每處不超過16個字。
(3)期中考試你的成績并不理想,根據(jù)你對文章的理解,下面哪一項不能引起你的考試焦慮
A.上一次月考成績不理想,一直不確定自己的學習方法是否出現(xiàn)問題。
B.老師上周找你談話,為你詳細講解了最近錯題。
C.最近線上學習總在課上偷偷玩手機,沒有按時完成作業(yè)。
D.考試前一天媽媽鼓勵你“只要付出就會有回報”。組卷:6引用:1難度:0.6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jù)要求寫作。
《荀子》有言:“求之而后得,為之而后成”,意思是努力探求才有所得益,身體力行才有所成就;《孟子》中說:“人有不為也,而后可以有為”,意思是人只有對某些事舍棄不干,然后才可以有所作為。前者提及“為”的意義,后者提及“為”的前提。
上述材料給了你怎樣的啟示?請結(jié)合你對社會現(xiàn)實以及自身發(fā)展的思考寫一篇文章。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組卷:6引用:2難度: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