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學年重慶市萬州二中高三(上)月考語文試卷(7月份)
發(fā)布:2024/8/2 8:0:9
一、現代文閱讀(35分)(一)現代文閱讀Ⅰ(本題共1小題,17分)
-
1.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題。
材料一:
馬克思說過,文化的本質是自然的人化。而人的本質是其所處的社會關系的總和。與這種社會性相適應,人類的經濟活動具有歷史性和群體性。一方面,人類追求富裕的活動總是在繼承前人已有文明成果的前提下進行。我國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貧而患不安”的理念,有“損有余以補不足”的箴言。另一方面,人在現實的生產過程中,總需要憑借一定的中介來處理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然而,無論是處理古與今,還是人文與自然,或者人與人之間的關系的中介,從本質上說都屬于文化的范疇。
推動實現共同富裕是一個全新的時代課題,前人沒有實現過,世界上其他國家也沒有達到過。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這可以從三個維度加以理解:一是以“以人為本”為出發(fā)點與立足點,通過調整社會收入分配關系、促進城鄉(xiāng)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協調發(fā)展,為社會的每個人的全面發(fā)展創(chuàng)造公平合理的生存環(huán)境和條件。二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建設五位一體高度綜合協調的發(fā)展狀態(tài),其中以物質文化,精神文化為核心基礎,以民主政治與生態(tài)環(huán)境為必要保障。三是共同富裕高度契合了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核心理念是公平正義、促進人的全面發(fā)展。
我國共同富裕的內涵由顯形層、保障層與核心層三個層次構成:顯形層是不但做大“蛋糕”。還要分好“蛋糕”,扎實推進,逐步實現;保障層是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tài)環(huán)境五位體的高度協調發(fā)展;核心層是更好推動人的全面發(fā)展、社會全面進步。這三個層次構成統一的有機整體,充分體現著我國共同富裕內涵的整體性、綜合性和完整性,體現了文化的本質屬性。
(摘編自顧伯沖《共同富裕的文化基因及當代實踐》)材料二: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不是少數人的富裕。少數人富裕而多數人貧窮的社會是兩極分化的社會,兩極分化的社會是不公平不正義的社會。促進共同富裕就是要消除兩極分化,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因此,共同富裕具有促進社會公平正義的倫理意義。
社會公平正義是在社會財富、益處的分配過程中既要顧及公平又要關注正義進而達到均衡、適宜狀態(tài)的價值尺度,要求每一個公民在財富和益處的分配上都能被一視同仁、得所當得。公平正義是一個歷史的、具體的范疇,不同的人、不同的社會必然具有不同的公平正義觀,世界上不存在所謂永恒的、絕對的公平正義。公平正義受生產力發(fā)展水平,社會生產方式、政治制度以及歷史、文化等諸多因素的制約,是人們經濟關系和財產關系處于合理化狀態(tài)的反映。社會主義公平正義主要具有四個維度:權利平等,機會均等,規(guī)則公正,結果公平。社會主義公平正義與共同富?;槟康?。我國目前的發(fā)展狀況首先體現為區(qū)域發(fā)展不平衡,這就要允許和鼓勵一部分人或一部分地區(qū)通過辛勤勞動、合法經營、敢于創(chuàng)業(yè)先富起來,然后借助先富者的示范力量或其經濟實力,帶動和幫助越來越多的人和地區(qū)富起來,最終達到所有區(qū)域共同富裕;其次體現為不同階層收入水平差距明顯,這就要構建初次分配、再分配、三次分配協調配套的基礎性制度安排,加大收入分配調節(jié)力度并提高精準性,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所有區(qū)域、全體人民都富裕才是共同富裕,也才是社會公平正義的實現。黨和政府在帶領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過程中采取的這些措施恰恰是在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共同富裕是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但并非整齊劃一的平均主義。兩者具有質的區(qū)別。平均主義是一種倫理思想,它主張社會財富在所有人之間平均分配,提倡利益享有上一人一份、人人相同。歷史上曾出現過原始社會平均主義,法國盧梭提出的代表小資產階級利益的平均主義,早期空想社會主義者提出的平均主義等。平均主義雖然具有共同享有的意味,但與公平正義相悖,這有三個方面的原因:一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富裕必須建立在社會化大生產的基礎上,而平均主義與社會化大生產的客觀要求是相抵觸的,是經濟進步和勞動生產率提高的絆腳石;二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富裕在私有制條件下是無法實現的,企圖在私有制條件下實現共同富裕是不切實際的空想;三是真正意義上的共同富裕既考慮社會上每個人的付出,也考慮每個人的獲得,既考慮每個人享有的權利,也考慮每個人擔負的義務,注重付出與獲得對等,權利與義務相稱,同時共同富裕還充分關注和考量機會、規(guī)則、過程等復雜要素,而平均主義并沒有考慮每個人的付出,也不考慮制度等復雜條件,從而顯得不公平。因此,共同富裕在性質上區(qū)別于平均主義,而與公平正義取得一致。兩者互為依托,相輔相成。沒有共同富裕談不上公平正義,沒有公平正義也不可能共同富裕。
(摘編自龔天平《共同富裕的倫理意義》)(1)下列對材料內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確的一項是
A.人類追求富裕需要繼承前人已有的文明成果,并且需要處理好人與自然、人與人之間的關系。這些都屬于文化的范疇。
B.實現共同富裕在歷史上和世界上均無先例,它是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中國式現代化的重要特征,可從三個維度理解。
C.我國共同富裕的內涵由顯形層、保障層與核心層構成,這三個層次既逐層遞進又有機統一,體現了文化的本質屬性。
D.與少數人富裕而多數人貧窮的兩極分化社會不同,共同富裕的社會是全體人民同等富裕的社會,也是公平正義的社會。
(2)根據材料內容,下列說法正確的一項是
A.文化的本質以及人的本質的社會性決定了人類的經濟活動具有歷史性和群體性。
B.公平正義是共同富裕的核心理念之一,促進共同富裕就是促進社會公平正義。
C.公平正義受諸多因素制約,反映人們經濟、財產關系的狀態(tài),主要有四個維度。
D.要實現共同富裕,需實行社會化大生產和公有制,做到人們的權利和義務等同。
(3)下列選項中,最適合作為論據來支撐材料一觀點的一項是
A.司馬遷在《史記?管晏列傳》中說:“倉廩實而知禮節(jié),衣食足而知榮辱”。
B.鄧小平同志提出:“社會主義最大的優(yōu)越性就是是共同富裕,這是體現社會主義本質的一個東西。
C.馬克思發(fā)現,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構成生活的基礎,只有在此之上人們才能從事非物質活動。
D.作為推動高質量發(fā)展建設共同富裕示范區(qū),浙江省實行“共同富裕、文化先行”的戰(zhàn)略,建設人民滿意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
(4)中國封建社會農民起義提出的“均貧富”的口號帶有平均主義的色彩。請結合材料二對這一口號加以分析。
(5)我國應如何推動實現共同富裕?請結合材料談談你的看法。組卷:1引用:4難度:0.6
(二)現代文閱讀Ⅱ(本題共1小題,18分)
-
2.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題。
爭吵
周立波 村里組織互助組時,劉雨生是組長之一。那時候,喚人開個會,都很困難,他要挨門挨戶去勸說,好像討賬。他的堂客張桂貞是個只圖享福的,小巧精致的女子,看見丈夫當了互助組組長,時常誤工,就絞著他吵,要他丟開這個背時殼。他自己心里對互助合作,也有點猶豫。互助組到底好不好?他還沒有想清楚。
如今,上級忽然派個鄧秀梅來了,說是要辦社。他心里想,組還沒搞好,怎么辦社呢?不積極吧,怕挨批評,說他不像個黨員,而且自己心里也不安;要是積極呢,又怕選為社主任,會更耽誤工夫,張桂貞會吵得更加厲害,說不定還會鬧翻。想起這些,想起他的相當標致的堂客會要離開他,他不由得心灰意冷,打算縮腳了。
“你是共產黨員嗎?”他的心里有個嚴厲的聲音,責問自己,“入黨時節(jié)的宣誓,你忘記了嗎?”
開支部會時,聽了鄧秀梅的報告,劉雨生回到家里,困在床上,睜開眼睛,翻來覆去,想了一通宵。一直到早晨,他的主意才打定。他想清了:“不能落后,只許爭先。不能在群眾跟前丟黨的臉。家庭會散板,也顧不得了?!?br /> 從那以后,他一心一意,參與了合作化運動。張桂貞看他全然不問家里的冷暖,時常整天不落屋,柴不砍,水也不挑了,只想發(fā)躁氣,跟他吵鬧。開這群眾會的頭一天晚上,劉雨生回家,發(fā)現灶上鍋里,既沒有菜,也沒有飯,張桂貞本意是要激起他吵的,但他也沒有做聲,拿燈照照,看見米桶是空的,就忍饑挨餓,吹熄燈睡了。張桂貞翻了一個身,滿含怨意地說道:
“你呀,哼,心上還有家?”
第二天,也就是開這會的同一天的上半日,張桂貞從床上起來,招呼孩子穿好衣服,牽著他走到鄰舍家,借了三升米,回來煮了,又炒了一碗韭菜拌雞蛋,一碗擦菜子,侍候劉雨生和他的孩子,吃了早飯。劉雨生心里有一點詫異:“她今天為什么這樣好了,不聲不響地,還炒一碗蛋?”洗好碗筷,張桂貞露出有話要說,不好啟齒的樣子,隔了一陣才說:
“今天是我媽媽的陰生,我要回家去看看?!?br />“陰生何必回去呢?人又不在了。”劉雨生抬起眼睛,看著她,本本真真地說道。
“不,我要回去,”張桂貞凄愴地說,低下腦殼,扯起抹胸子的邊邊,擦擦眼睛,又說:“我要抱住老人家的靈牌子,告訴老人家,她女兒的命好苦啊……”她泣不成聲。
劉雨生曉得她回家的意思了,竭力地忍住眼淚。他曉得,事情到了不可挽回的地步,除非他退坡。對于他這樣的共產黨員,退坡是辦不到的。隔了一陣,他問:
“我們的孩子怎么辦?”
“孩子我先帶回去?!?br /> 雖說眼看要遭遇不幸,他喜歡的兒子要遭到他們的婚變的影響,但劉雨生還是忍著心痛,出席和主持了晚上的會議,只不過眼睛里含著沉郁凄楚的神色。
討論辦社時,符賤庚站起身來說:
“據我看,這社是辦不好的?!?br />“何以見得呢?”鄧秀梅偏起腦殼問。
“一娘生九子,九子連娘十條心,如今要把幾十戶人家絞到一起,不吵場合,不打破腦殼,找我的來回。”
“我們有領導?!标惔蟠赫f,用勁按住心頭的激動。
“你這領導,我見識過了。你辦的那個什么社,到哪里去了?”符癩子冷笑著說,看了秋絲瓜一眼,后者躲在燈光暗淡的地方,低著頭抽煙,裝作不理會他的樣子。秋絲瓜是劉雨生大舅子張桂秋的小名,不喜歡劉雨生。
“如今不同了,領導加強了,大家的思想也跟往昔兩樣了?!眲⒂晟暹M來說明。
“你說搞得好,打死我也不相信。請問劉組長,你這一組搞好了沒有?還不是天天扯皮,連你組長自己的家里也鬧翻了,如今你堂客到哪里去了?”
陳大春接過來說:
“你為什么要提起人家的私事?”
“好吧,不提私事,就講公事?!狈]子流流賴賴地說,“我看既然明明曉得搞不好,小組也散場算了,我們各走各的路,各干各的去,組長你也免得操心了。要這樣莽莽撞撞,不管三七二十一,把我們大家的爐罐鍋火盡都提到一起來,有朝一日,爛了場合,沒得飯吃,你們有堂客好賣,我呢,對不起,還沒得這一筆本錢,組長,你的本錢也丟了?!薄胺v庚,你這個家伙,這是人講的話么?”陳大春憋一肚子的氣,再也忍不住。
“我又沒講你,你爭什么氣?啊,你也和我一樣,還是打單身,沒得辦社的老本。”符賤庚嬉皮笑臉地說著。
“你再講混賬的話,老子打死你?!标惔蟠汗钠鹧劬Γ沂帜髠€大拳頭,往桌子上一擺。
劉雨生看見吵得這樣子,早把私人心上的事情完全丟開了,他沉靜地,但也蠻有斤兩地說道:
“你們都不怕丟丑?都是互助組員,先進分子,這算什么先進呀?吵場合也叫先進嗎?”
有人笑了。陳大春的忿怒也逐漸平息,他的火氣容易上來,也不難熄滅。他坐下來了。符癩子一邊吵,一邊拿眼睛瞅著門邊,隨時隨刻,準備逃跑。如今,他多罵了一句粗話子,占了便宜,也坐下來了。
(節(jié)選自周立波長篇小說《山鄉(xiāng)巨變》,有刪改)(1)下列對文本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A.自從決定一心一意參與合作化運動,劉雨生“全然不問家里的冷暖”,這表明他是一位公而忘私的共產黨員。
B.張桂貞說:“哼,心上還有家?”表達的是怨意?!逗苫ǖ怼分兴λf:“你總是很積極的?!边@是自豪的贊賞。
C.劉雨生一開始的搖擺與家庭矛盾為后面情節(jié)做了鋪墊,同時也暗示,從互助組到合作社,勸說工作將是艱難的。
D.小說表現了不同認識的農民道路選擇上的分歧與沖突,并且在鄉(xiāng)村人情、血緣、倫理等關系上進行了描述和處理。
(2)關于文中符癩子跟陳大春的爭吵,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A.符癩子跳出來反對合作社,是聽了劉雨生的小舅子張桂秋挑唆,他本人實際上是沒有什么主張的。
B.陳大春認為符癩子講的不是人話,不僅粗俗,還嘲笑劉雨生:管不了自己老婆竟然跑來說服別人。
C.符癩子與陳大春對壘,又隨時隨地準備逃跑,這些鮮活生動的細節(jié)描寫表現了他外強中干的性格。
D.陳符二人爭吵中的種種行為使故事顯得生氣勃勃、幽默風趣,喜劇效果強烈,敘事節(jié)奏張弛有致。
(3)有人認為,《山鄉(xiāng)巨變》的語言可分為三種類型:“會上的話”“口頭的話”“心里的話”?!皶系脑挕笔窍鄬俜胶驼降?,請結合選文,簡要分析“口頭的話”和“心里的話”各自的特點。
(4)選文部分描寫的多重“爭吵”有哪些表達效果?請結合文中相關部分簡要分析。組卷:6引用:6難度:0.7
(二)語言文字運用Ⅱ(本題共1小題,7分)
-
7.?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題。
出走之前的娜拉在婚姻家庭關系中展現的,實際上是一種浪漫主義的愛情觀。在浪漫主義的愛情觀念中,為對方犧牲自我,恰恰是實現主體人格的方式。娜拉當年冒險偽造簽名,是出于這種觀念;在八年的家庭生活中為海爾茂付出犧牲,是出于這種觀念;她在被柯洛克斯泰威脅時決心投水自殺,還是出于這種觀念。也正是出于這種觀念,她一直堅信海爾茂也會為自己作出同樣的犧牲——
娜拉 我耐著性子整整等了八年,我當然知道奇跡不會天天有。后來大禍臨頭的時候,我曾經滿懷信心地跟自己說:“奇跡來了!”
……
娜拉 你以為我會讓你替我擔當罪名嗎?不,當然不會??墒俏业脑捲趺幢鹊蒙夏愕脑捘敲慈菀捉腥思蚁嘈??這正是我盼望它發(fā)生又怕它發(fā)生的奇跡。……
除了娜拉之外,所有劇中人物還有觀眾都非常清楚,海爾茂絕不是這樣的人,只有娜拉由于自我蒙蔽而認識不到這一點。當借據還回而危機解除——
海爾茂 ……我沒事了!娜拉,我沒事了!
娜拉 我呢?
海爾茂 當然你也沒事了,咱們倆都沒事了?!?br /> 娜拉對海爾茂的幻想破滅了,同時她也從自己過去對愛情、生活的浪漫觀念中醒了過來——“我現在不信世界上有奇跡了。”
浪漫主義在歷史上曾經是一種解放的力量。這一流派的許多偉大作家正是以此來批判當時的政治、經濟和家庭制度,對抗不合理的社會現實。然而,19世紀歐洲社會矛盾的發(fā)展,浪漫主義變得陳舊、過時,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學運動的批判對象,成為一種思想束縛。易卜生通過娜拉這個人物揭示了這一點,宣告了新時代的來臨。
(1)文中畫橫線的句子有語病,下列修改最恰當的一項是
A.隨著19世紀歐洲社會矛盾的發(fā)展,浪漫主義變得陳舊、過時,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學運動的批判對象,成為一種思想束縛。
B.10世紀歐洲社會矛盾的發(fā)展,浪漫主義變得陳舊、過時,反而成了一種思想束縛,成為新的思想和文學運動的批判對象。
C.隨著19世紀歐洲社會矛盾的發(fā)展,浪漫主義變得陳舊、過時,反而成了一種思想束縛,成為新的思想和文學運動的批判對象。
D.19世紀歐洲社會矛盾的發(fā)展,浪漫主義變得陳舊、過時,反而成了新的思想和文學運動的批判對象,成為一種思想束縛。
(2)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易卜生在草稿中寫的是“你沒事了,娜拉?!痹谧詈蠖ǜ宓臅r候才改成這樣。為什么說改了后表達效果更好?組卷:2引用:3難度:0.5
四、寫作(60分)
-
8.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昆明?的雨》是汪曾祺想念多年的景,文章意境優(yōu)美,語言自然清新,情感樸質動人;《紫藤蘿瀑布》是宗璞筆下流淌的景,濃郁的情思,深刻的哲理,如同那紫藤蘿瀑布一般,也在讀者心中流淌多年;《小石潭記》是柳宗元有意尋訪的景,篁竹水聲,其境過清,不可久居,有詩意,也有失意;《湖心亭看雪》是張岱獨往欣賞的景,大雪三日,小舟爐火,更是癡人感懷不盡的景……這些經典的課文不僅向讀者展現了景之美,而且蘊含了豐富深刻的思想,自然靈動的情感,情景交融。這些優(yōu)美的篇章足以引發(fā)讀者對自然、人生、社會的多方面思考。
你曾置身于哪一幅景中?試擷取一片你認為最美的風景,寫一篇文章,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
要求:①運用情景交融的手法;②題目自擬,文體不限,但不要寫成詩歌或戲??;③不得抄襲、套作,不得泄露個人信息;④不少于700字。組卷:0難度:0.5